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一、高聳在金華百姓的心頭

萬佛塔,是古金華城的地標性建築,始建於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間。原址位於浙江省金華市區塔下寺的山坡上,原為九層八角樓閣式磚木結構建築,由佛僧居政倡導建成,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塊磚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來佛像,一排排地結跏跌坐在蓮臺上,期數萬計,故稱“萬佛塔”。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明代金華府治圖和清代金華府城圖中都可見萬佛塔醒目的身影。《金華縣文史資料第二輯》中有其描述:“該塔是樓閣式的磚木結構,八角形,初建為九層,道光二十七年大修時,增至十三層,層層稜角飛簷,高達50米。塔體內設扶梯,曲折而上,憑欄遠眺,雙溪似帶,群山如屏。它本名叫‘密印寺塔’。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塊磚上,雕有長不徑尺的精美如來佛像,一排排地結跏趺坐在蓮臺上,其數萬計,故俗稱‘萬佛塔’。由於建造時間早,塔身層次多,規模高大,雕飾華麗,譽滿東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稱”。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民國時期金華籍社會活動家、“五四運動”的重要學生代表黃維時還作有一首金華萬佛塔詩,詩曰:“巍峨高聳大洪山,萬佛靈光燭九關。浩浩雙溪流倒轉,清風明月奠塵寰。”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曹聚仁也曾稱,從蘭溪家鄉前往金華府城中學讀書時,唯一的印象,便是一座大橋和那矗立在城東北的萬佛塔。萬佛塔,它不僅聳立在時空之中,也聳立在一代代金華百姓心頭。

二、仆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

這座千年古塔,在我們祖國與民族面臨巨大艱險的時刻坍塌了,仆倒在了神聖抗日戰爭最為艱苦卓絕的歲月裡,如同一個魁偉勇敢的戰士,仆倒在了民族命運天空最為黑暗的黎明。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1942年春,美國盟軍為了報復日寇偷襲珍珠港之仇,出動大批轟炸機,夜襲日本東京。偷襲成功後,飛機原計劃在浙江衢州機場降落。因此,日寇視杭州、衢州、金華為眼中釘、肉中刺。4月間發動“浙江戰役”,向杭州大量增加兵力,強渡錢塘,對金衢虎視眈眈。於是國民黨浙江省主席黃紹紘、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下令金華城防司令王鐵漢:“萬佛塔目標過大,易被日軍飛機轟炸,予以拆毀”。命令一出,舉城譁然。不少金華市民泣血跪諫,拆塔的部隊也深知此塔在金華市民心中的分量,不肯貿然下手。但當時的重慶政府下了嚴令:“地方有人敢阻撓毀塔者,以漢奸通敵論處;軍隊有敢阻擋者,以抗拒軍令論處,格殺勿論。”為了抗日這一中華民族最神聖的事業,金華人如同壯士斷腕,千年古塔消失在金華城的天空。萬佛塔以自己的毀滅換取全城的倖存,何其壯美慘烈的毀滅!

當年,金華城防司令王鐵漢亦有感於此,採用了兩全其美的辦法,一方面執行毀塔的命令,另一方面儘量保護古塔。本來片刻即可使其變成廢墟,然而他卻搭起腳手架,從塔頂慢慢地往下拆,目的是儘量使古塔少受損失,便於戰後重建修復。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到了1956年底,解放軍駐金華某部要在塔的原址上整修場地時,一名士兵突然發現地下有石頭地宮。這一天,是1956年12月31日。經上報批准,1957年元旦的下午1點,萬佛塔地宮挖掘工作開始。通過23個小時的緊急挖掘後,萬佛塔原址地宮出土經幢、金佛造像、金塗塔、銅鏡、石刻等35類共188件文物(據《金華晚報》2017年4月2日《萬佛塔珍貴文物五代鎏金銅觀音造像“回家”》一文數據),其中最精美的“五代鎏金銅觀音造像”堪稱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珍藏於國家博物館。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三、逢盛世萬佛古塔今新建

從萬佛塔拆除,到地宮藏品的發現,所有的一切,都銘記在金華人的心中。萬佛塔被毀,是金華百姓之痛,要求重建萬佛塔的呼聲此起彼伏,無論官方和民間,一直未停止過。因為萬佛塔承載著婺州古城上千年的文化積澱,無論是實際建築高度、歷史厚度,還是其建築工藝達到的水平,都是當之無愧的金華第一地標,更是金華的靈魂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金華民間成立了萬佛塔籌備團隊,籌資欲重建萬佛塔……

等待著,盼望著,終於等到了今天!

2009年10月,中德合作城市發展金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改造項目正式通過《金華市歷史文化名城整治改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其中以重建的萬佛塔為主體的佛教文化體驗區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2013年3月,市規劃局的網站上掛出了“三江六岸”十景的規劃方案,提出除現有的八詠樓、燕尾洲等知名景點,還將全新打造“萬佛迎賓”等新景點,具體內容包括重建萬佛塔、塔下寺、梅花門(又稱“赤松門”)、古城牆,恢復東市街古街特色,並提出以復建萬佛塔為中心,形成景觀廣場,並結合旅遊服務中心,設置相應的公共服務設施,以豐富金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內涵。2014年8月30日,萬佛塔重建工程啟動!

經過整整三年的艱苦建設,70多年前毀於抗日戰火的萬佛塔,重返大眾視野。在萬眾矚目下,千年古塔“萬佛塔”重建工程即將竣工,蒼穹之下,塔、園、閣、門、樓已顯雄姿,爭輝日月。

四、遇佛緣千百年內第一登

2017年8月22日,我與吳氏遠龍君、方氏增吉君等一行七人,懷虔誠之心、敬畏之心,在項目負責人陪同下,榮耀成為後千百年內登上萬佛塔的第一批遊客。

也許是佛光普照,也許是菩薩顯靈,此時古邑婺城的天格外之藍、雲格外之白、山格外之綠、水格外之清,新建的萬佛塔高入雲端,格外之壯觀。為記錄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特邀攝影師陳壯道先生同行。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今天,我們一行七人既是當初助推重建萬佛塔的吶喊者、也是萬佛塔建設的熱心參與者,更是作為第一批登臨萬佛塔的遊客(建設者和領導視察除外),自是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從方總手上接過這鮮紅的安全帽,彷彿我也是萬佛塔的建設者了,神聖而榮光。走進近二千平米的萬佛塔地宮,深幽而空曠,我彷彿看到了那些銅鑄雕佛像、銅鑄金塗塔、銅鏡銅錢幣、石雕像佛像、石雕經幢,石座、刻經大石板等聖物時隱時現,“穿越時空”?腦海中忽然出現了這四個字!“佛緣”!這二個字給了自已很好的解釋。

從地宮出來,走上高高臺階,步入萬佛塔一層,直接乘電梯十四層,然後登梯至頂層,沒想到十七、十八層沒有梯子,而是用二根鋼管臨時搭建的簡易梯子,讓人走的心驚膽戰。經瞭解,方知原計劃是有梯子的,後計劃從十八層正中要吊掛一顆重十五噸的祈福大鐘,需另闢樓梯旋轉而上,可以這樣理解,我們一行七人從十七層至十八層、從正中洞口爬鋼管梯子上下。隨著施工的進度安排,萬佛塔馬上將進入精裝修階段,鋼管梯子也即將拆除,作為遊客,我們此行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真正千百年內的第一登,也是千百年內的最後一登。

五、在新時代昭示揚帆遠航

登高望遠,自古乃文人雅事。如果把古城比作一艘帆船,那麼,萬佛塔無疑是金華人心中的桅杆。然而,這座千年古塔在今人的視野中,已然缺席七十餘載。人生當中,得遇萬佛塔重建,是甚幸之事,而今又得登塔遠眺,更是得享盛世之福。

站在萬佛塔之顛,俯瞰全城,皆於腳下,頓覺神怡,金華城之大,已超乎我的想象,四周的房子像火柴盒、像集裝箱一眼望不到邊,義烏江由東、武義江由南奔騰而來,交匯於三江口,沿婺江婉延西去,不由得想起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登八詠樓時寫下的“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之句,若當初她能登此高樓,或許會寫成“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四十州”之句了。看到那南山與北山,婉如兩條綠色的飄帶,圍著十四州翩翩起舞,夕陽西下,水天相接,雲山相衍,與王勃筆下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景又有何異?金華真的很美很美,美得醉人也!

此時的七位登塔之人,彷彿個個都是攝影師,一直在拍照,都想留住這美好的瞬間,我刻意拍下了同行上下鋼管梯子的、吊塔與萬佛塔相接或與塔頂平行的照片,因為隨著萬佛塔竣工,吊塔拆除,所以這個場景將不復存在,而其風景則與萬佛塔相依相守,風雨千年,隨時可復拍也。環看周圍,渾然一體,不知不覺中,我們彷彿一起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天地宇宙之間,與浩渺廣大的自然之氣合而為一,又彷彿與金華的歷史在對話。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此時此刻,面對夕陽斜下、一碧如洗的美景,我們都陶醉了,我想起了徐霞客筆下登遊北山之顛之句:“餘輩獨躡萬山之巔,徑窮路絕,迥然塵界之表,不啻霄壤矣。雖山精怪獸群而狎我,亦不足為懼,而況寂然不動,與太歲同遊也耶!”此時我們又何尚不是如此呢?不覺間已日落西山,蒼茫暮色,自遠而近,慢慢地天也漸漸地暗了,華燈初上,遠處已什麼也看不見了……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留下一份眷戀吧,我們依依惜別萬佛塔,期待著萬佛塔正式亮相的那一天,也是我大金華再次揚帆起航的那一天。屆時,必定是萬人空巷,爭相登臨萬佛塔,撞鐘共祈福,佑我大金華。

金華城市的桅杆:萬佛塔

(本文作者周國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