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市道路建設紀實:打通城市動脈 加快荊州復興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荊州日報 時間:2019-07-02 09:24

318國道改道擴建,城市快速路網即將成型,城區斷頭路全面打通,地下管廊建設如火如荼……

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市完成城市道路建設任務約209公里,人均道路用地面積增加到12.26平方米,路網密度達9.92千米/平方千米,路網規模位居全省前列。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近年來,我市結合荊州地理優勢,全面加快我市交通路網建設步伐,一張兩橫三縱、內接外連、四通八達的巨大交通網正在荊州大地展開,成為築牢“轉型趕超、加快復興”的先行官。

發展骨架更加完善

路網連民心,無言樹豐碑。一條條通暢平整的道路交織的路網連接著每一寸土地,給荊州帶來勃勃生機。

今年來,我市計劃實施130個、總投資91.06億元的城市道路建設項目,將建成荊州大道、高陽大道、楚都大道、海子湖大道、318國道改擴建等項目。同時,荊江大道、復興大道等項目加快建設。截至目前,環城北路、環城西路等62條道路建設已開工。

復興大道是聚焦“兩橫三縱”快速路網體系建設的開篇之作。作為全市第一個PPP項目,投資規模達82.47億元,項目西起引江濟漢渠,東至上海大道,全長25.45公里,串接起滬蓉高鐵荊州站、蒙華鐵路荊州東站、岑河新機場等重要交通節點,形成城市未來的交通主軸線。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投資15.55億元,其中,荊州大道至上海大道計劃2019年9月底前建成通車,2020年9月底前全線竣工。

荊江大道(原沿江大道)是連接我市東西向主次幹道,“目前,江陵縣、中心城區部分路段已開始建設,力爭年底完工。”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橫跨3區一縣,連通荊州區、沙市區、荊州開發區、江陵縣重要主次幹道。全線按照設計速度每小時80公里的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建設,建成後,將有效緩解荊州東西向交通擁堵壓力。

一條條民心工程交織成網,既是城鄉建設的重點,也是群眾獲得感的聯通支點。

如今,向外,滬蓉高鐵荊州站、蒙華鐵路荊州東站、岑河新機場等重要交通節點連接,形成荊州未來的交通主軸線;向內,通過“接二連三”通道及中心城區路網建設,荊州路網越織越密,發展框架更加完善,道路網絡連通性和可達性不斷提高,形成縱橫交錯、層次分明的道路網絡框架。

路網“觸角”越伸越長

道路建設既是拉開城市框架的起點,也是“全綜合性交通樞紐功能域開放”的支點。

我市作為江漢平原、湘鄂邊地區通江達海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培育大產業、建設大城市”發展路徑帶來了廣闊的建設機遇,也讓荊州從內陸腹地變成建設高地。

補短板,才能撬動新發展。

去年起,我市啟動劉家臺路(荊沙大道至東環路)、沿江大道卡口等治堵工程。通過不斷完善中心城區主、次幹路路網,全面打通城區進出城通道關鍵節點斷頭路,“接二連三”的通道及中心城區路網建設,讓城區交通更加通達,市民的回家路更舒心更安全。

紅門南路,是連接北京路、沿江大道重要通道,此前因徵遷等原因,未進行道路建設,由於過往車輛頻繁通行,道路負荷較重,上下班高峰期頻繁出現擁堵現象。“完善路網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要全面打通城區進出城通道關鍵節點斷頭路。”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紅門南路建設工程將連接北京路、沿江大道等多個周邊道路關鍵節點,建成後,將一舉消滅“病害”。

同樣的攻堅場景,也在荊江大道(白雲路——太嶽路)的建設工地上演。作為我市東西向主幹道,該項目於2018年實施全線改造,全長1271.13米,目前已完成雨、汙水管道,正在進行路床整形,建成通車後,將極大的增強車輛通行能力。

伴隨著“打基礎補短板”建設的深入推進,我市貨暢其流、人暢其行的便捷交通格局正加速形成。

“毛細血管”更加發達

道路建設不光在“面子”上,也滲入了“裡子”。

下水道是一個城市的良心,地下綜合管廊雖然不“顯山露水”,但與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關係密切,可以說是城市的“主動脈”“生命線”。

正是基於這種理念,我市在加速“織”好城市路網,進一步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檔次和標準,為群眾創造著更優質的宜居環境的同時,做足城市“向下”的文章,全面加強地下管廊建設。

結合城區重點道路建設,採取幹線和支線綜合管廊以及纜線管廊將城市各片區主要幹管系統進行串聯,形成以輸送為主、兼有配給功能的幹、支線系統,最終形成“三橫六縱,分片區供應”的綜合管廊系統格局。

“我們將避免頻頻‘開膛破肚’、供水管網破壞、地下管線事故等現象發生,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荊州4個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將全面鋪開,總長度達22公里左右,分別是全長14.6公里的復興大道項目、全長3公里的荊州大道太湖港至江漢運河項目、全長1.1公里的太湖港至荊沙大道項目、全長4公里的荊李路項目。目前,已建成7.9公里,力爭2020年,形成“環”狀佈局、總計完成40.92公里管廊規劃。

硬件不斷完善,軟件也不斷優化。一個人、自然、城市和諧共生的新格局,正在荊州悄然形成。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圍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建設可持續發展要素的城市生態道路網絡,讓一張張建設“藍圖”化為生活實景,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記者郭江峰通訊員羅杏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