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相真心,自性真佛

荊溪湛然 無量壽經 佛學 禪宗文化 禪宗文化 2017-10-09

無相真心,自性真佛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心只一心,更無二心。這個心,人人本具,個個不缺。這個“心”,能生種種想,能現種種形,能起種種用。種種思想,種種形相,種種作用,論其源頭,唯是這一心,更無第二個心。此一心體,萬法之本源,善惡之根由也。此一心體,超染淨而湛然,越善惡而至善,起諸用而不居。眾生迷之,溺在相中,不得出離。諸佛悟之,即相之中,超然相外。

菩提自性,遍含萬法,此法彼法,一體平等。到這裡,法界即我,我即法界,哪裡還有什麼不通之處?法界處處,無有不通,此是大神通。這個大神通,不動一步,分身百億,當下湛然,普應十方。這個大神通,人人本然,不是造作而成,不是外求而得。迷人不識本心,向外求玄求妙,顛倒妄想,造境自惑,真可憐憫者。《大乘起信論》雲:

若於坐中,現形恐怖,或現端正男女等相,當念唯心,境界則滅,終不為惱。或現天像菩薩像,亦作如來像相好具足,若說陀羅尼,若說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或說平等、空、無相、無願、無怨無親、無因無果、畢竟空寂是真涅槃。或令人知宿命過去之事,亦知未來之事,得他心智,辯才無礙,能令眾生貪著世間名利之事……皆是外道所得,非真三昧。[1]

《起信論疏記》雲:

一切眾生,所有言音,莫非如來法輪聲攝。但此佛音,無障無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即一,故名一音。一即一切,故名圓音。[2]

一真性海,離有無而絕待,超染淨而純真,脫三際而遍含,絕萬相而皆備,所謂“實際理地不染一塵,萬法門中不少一法”。試觀自家靈覺之性,本然如是,然而,習氣熾然,捕風捉影,故成娑婆。豈不知,風影捉不得,水月撈不到。捉不得而妄捉,撈不到而妄撈,故於無生死中而枉受生死,幻苦樂中而作實受,豈不冤枉?

真心常寂,此是自家真佛。妙用無窮,此是自家菩薩。昧心逐影,生死輪迴,此是心中幻事。不離幻故,不識自心。不識心故,全體娑婆。若是丈夫,截斷橫流,當下識取這亙古亙今的無相真心。無相真心,空而不空,遍含萬有,故曰真空妙有。遍含萬有,不居一法,故曰妙有真空。

如何是無相真心?答曰:回頭自看,這一念是從何處起的?這一念起處,還有生滅否?迷此真心,生死有別。悟此自性,生死一如。遍界空花,正是諸人的萬德莊嚴。

佛與眾生,同具此心。悟此一心,則覺破迷情,出離生死。迷此一心,則墮在苦海,無有出期。諸佛如來,歷代祖師,悟此一心,而成佛道。十方有情,一切眾生,悟此一心,而出輪迴。

心學妙義,極深極廣,諸多學人,幾乎無人見其實際。元曉雲:

眾生心性,融通無礙,泰若虛空,湛猶巨海。若虛空故,其體平等,無別相而可得,何有淨穢之處?猶巨海故,其性潤滑,能隨緣而不逆,豈無動靜之時?爾乃或因塵風,淪五濁而隨轉,沉苦浪而長流。或承善根截四流而不還,至彼岸而永寂,若斯動寂,皆是大夢。以覺言之,無此無彼,穢土淨國,本來一心,生死涅槃,終無二際。然歸原大覺,積功乃得,隨流長夢,不可頓開,所以聖人垂跡,有遐有邇。[3]

眾生心性,本來是佛,本來涅槃,本無生死。只因追逐幻塵,枉受虛妄苦。業習不同,果報有別。諸佛說法,說大說小,說方說圓,說三說一,說遠說近,皆是對根當機之談,皆是方便化導之言。究其實際,性無大小,亦無方圓,亦無多寡,亦無遠近,然而,人有根機差別,事有隨機應變,無遠近處而說遠近,無方圓處而說方圓。說遠,則為接引中下。說近,則為指示上根。或下或上,或漸或頓,只為方便誘導,使人證悟自心。若證自心,即悟無生。悟無生故,則無不生,永嘉大師雲:“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遍境極樂,非意能測。無邊淨土,豈說能及?

[1]《大乘起信論》。《大正藏》第三二冊的,第五八二頁中。

[2]《起信論疏記》卷一。《卍續藏》第四五冊,第二〇四下。

[3]《無量壽經宗要》。《大正藏》第三七冊,第一二五頁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