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後雙腳發黑?趕緊停下!4類人泡腳有風險,其中有你嗎?

現在的生活越來越美好,所以很多人希望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康。我們周圍關注養生的人越來越多,養生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泡腳也是養生的方法之一,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同時能夠讓人緊張的精神放鬆下來,但是下面提到的這幾類人如果泡腳的話會有風險。

泡腳後雙腳發黑?趕緊停下!4類人泡腳有風險,其中有你嗎?

1.下肢缺血(及其原發疾病:動脈硬化、血栓閉塞、糖尿病等)

在門診中,不時會聽到病人闡述足部的病變過程:平時腳涼→→用熱水泡腳→→泡完腳後皮膚快速變黑,“就像穿了黑襪子”。

實際上,皮膚迅速發黑是足部皮膚壞死的表現,病情有輕有重,重的甚至要截肢。但是,不就泡個腳而已,怎會發生這樣的悲劇呢?這與下肢供血有關。對於正常人來說,下肢血液供應正常,熱水洗腳會提高足部的組織代謝率,起到保健作用。但是代謝率提高也導致了局部耗氧量的增加,如果下肢本來就處於缺血狀態,泡腳就會使得缺血程度加重,氧分不足,最終導致組織壞死,出現腳部變黑。

具體來講,能導致下肢缺血的原因很多。對老人家來講,最常見的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疾病,比如糖尿病足等。另外,動脈硬化閉塞症、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都會導致下肢缺血,都比較常見。

這三類人群,以及其他能導致下肢缺血疾病的患者,泡腳應遵循一定原則:水溫不能超過足部皮膚的溫度,也就是說,不能超過34攝氏度。這個溫度對於皮膚而言,沒有任何熱的感覺。千萬別貪圖一時痛快泡過熱的水,導致足部組織受損,這十分不值得。

2.下肢靜脈曲張:不宜泡腳

下肢靜脈曲張,是下肢的血液迴流出現障礙,不是供血不足的問題。熱水泡腳時,下肢靜脈受熱擴張,使得血液更多地淤積在下肢,讓血液迴流更加困難,於是原來就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加重下肢充血。

因此,不建議下肢靜脈曲張的患者用熱水泡腳。

3.水皰型腳氣:不宜泡腳

腳氣醫學名為足癬,分為擦爛型足癬、角化脫屑型足癬、水皰型足癬三種。對於水皰型足癬,足跖部、趾間甚至足背出現一些小水皰的話,泡腳容易引起水泡破裂,導致感染,不建議泡腳。

4.心腦血管疾病:水溫不宜過高

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泡腳的水溫不宜過高,否則會讓腳部血管過度擴張,血液更多流向下肢,引起其他器官的供血不足,給心臟帶來額外的負擔。

在日常生活當中,養生的方法有很多,每種養生方法都可能給身體帶來好處,但是一種養生方法可能並不適合所有的人。有的養生方法對於某些人來說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對於某些人來說卻對身體健康不利。比如說通過泡腳養生,有上述疾病的患者,泡腳的時候要額外的小心。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