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本文為純原創,自寫自畫。長期在頭條發佈。如果有不當之處,敬請賜教。原創不易,堅持更難,歡迎關注、留言、轉發。

荊軻往事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慶氏(古代“荊”、“慶”音近),戰國後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人,以刺殺秦王而聞名天下。

據說荊軻從小就喜歡讀書舞劍,以慷慨俠義而聞名四方。不過對於他的劍術或武功究竟達到了什麼高度,歷史上一直爭論不斷。在《史記》中就兩個故事能從側面印證他的功夫。一個是有一次荊軻在榆次與當時的武林高手蓋聶談論劍術,聊了幾句後話不投機,蓋聶便對他怒目而視。隨後,荊軻便退了出去,當人們來到他的住所時,發現荊軻已經收拾行囊,不聲不響地走了。另一個故事是荊軻來到了趙國的邯鄲,與趙國的武林高手魯句踐討論劍術時發生了爭論,魯句踐當即訓斥了他幾句,荊軻立即無聲息地逃走了《史記•荊卿好讀書擊劍》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此圖來源於網絡

這兩個故事有兩種原因,一、荊軻是性情沉穩的高手,懶得與他們爭論;二、荊軻的功夫的確不怎麼的,說兩句就露餡了,自知不如後,識趣地走了。

後來,荊軻又輾轉來到了燕國,和當地的殺狗的屠夫及擅長擊築(是古代的一種樂器)的高漸離混成了好友。幾個人經常喝得醉醺醺,在大街上一會放聲歌唱,一會兒又相擁哭泣,瘋瘋癲癲沒有幾人能懂。《史記•荊軻既至燕》

太子丹的刺殺計劃

當時的秦國在諸侯國中一家獨大,開始了統一天下的征程。韓、趙兩國已經被秦國打得無還手之力,亡國只是早晚的事。燕國為了向秦國示好,便派太子丹去秦國做質子(相當於人質)。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太子丹可謂命運多舛,以前也被派到趙國做過質子,和出生在趙國的秦王嬴政曾經是好朋友。燕王喜正是考慮到這一層關係,希望太子丹去秦國做質子後能緩和兩國的關係。但秦國人心裡很清楚,太子丹與秦王之間的關係再好,也無法阻止秦國吞併燕國。將燕國納入秦國的版圖是大勢所趨,而且時間不會太久。當秦軍在韓、趙兩國的征戰結束後,下一個目標就是燕國了。由於有了這種想法,所以秦國人並沒有拿做質子的太子丹當回事,有時還會有意無意地辱沒他的人格。這讓太子丹很是生氣,覺得一味向秦國示弱討好是救不了燕國的,於是他便於公元前232年左右逃回了燕國,準備換種方式來挽救燕國的命運。《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第四》

當時的燕國國君是燕王喜,他不僅膽小怕事,而且凡事無主見。太子丹知道和父親燕王喜是商量不出什麼結果的。於是就去請教他的老師鞠武,鞠武勸他與齊、楚、匈奴結成同盟,共同抗擊秦軍。但太子丹覺得那樣太慢,他急需一種又快又省事的方法。那有什麼辦法呢?不久,太子丹想到了一個一步到位的想法,派人直接把秦王殺了,只要秦王一死,燕國就能暫時躲過亡國之滅,而後再與齊、楚、匈奴結盟也不遲。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沒過多久,秦國的將軍樊於期(?―前227年)因率兵攻打趙時吃了敗仗。由於秦王為人殘暴,對他這種敗將往往會給予嚴厲的懲罰。為了逃避懲罰,樊於期只好逃到了燕國,被燕國太子丹收留了。

秦王得知消息後,把樊於期的全家老小殺了個精光。當鞠武聽說樊於期投奔燕國後,勸太子丹趕快把樊於期送到匈奴去,以防給秦國留下進攻燕國的藉口。並加快向西與三晉,向南與齊、楚結盟,向北與匈奴和好,然後再想辦法對付秦國。但太子丹還是沒有采用鞠武的建議,依然固執己見,一心想找個人殺掉秦王一了百了。

太子丹與荊軻

後來,太子丹經朋友田光的介紹,與正在燕國的荊軻相識了。剛一見面,太子丹便不顧自己的太子身份,跪下叩拜,請荊軻一定要幫自己一個忙。當聽說要派他去殺秦王,荊軻當即推辭了。但太子丹再次跪下以頭叩地,請他不要拒絕,並許諾以優厚的回報。荊軻想了想,於是便答應了。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這讓太子丹大為感動,當即就封荊軻為上卿(戰國時的上等爵位,一般只授予少數勞苦功高的大臣或貴族),安排他住進了上等的館舍(類似於現在的賓館)。太子丹每天都要去請安問候。每頓都要給他準備豐盛的宴席,還時不時地送些稀世珍寶,豪車美女。從此,的荊軻日子過得比燕王還要逍遙自在。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將來是要替太子丹去賣命的。《史記•荊軻遂見太子》

我們不難發現,第一次聽到太子丹的條件後,荊軻是斷然拒絕的。但當太子丹再次叩頭相求,許以優厚的回報之後,荊軻勉強答應了。看來是利益的誘惑讓荊軻動了心。

荊軻接下來的做法也可以印證這一點。他一直沒有實際行動,成天在館舍中盡情地享受著太子丹提供的美食、好酒、美女。據後來不少歷史學者推斷,荊軻早就料到燕國會被秦國吞併,而且時間不會太久,於是便耍了個小心眼,打算在燕國滅亡之前混吃混玩,等秦國人打過來之後,他再設法脫身。

樊於期的人頭與燕督亢的地圖

公元前227年,秦國即將結束滅趙國之戰,秦兵也駐紮到了燕國的南部,但荊軻依然絲毫沒有去行刺秦王的意思。

太子丹可坐不住了,急忙登門催促,荊軻說:“現在的秦王可不是一般人說見就見的,如果沒有能吸引秦王的東西,我現在去根本見不到秦王。樊於期將軍是秦國懸賞千金捉拿的人,如果我能拿樊將軍的人頭和燕督亢的地圖去,秦王必然會見我,那樣我就有下手的機會了。”《史記·刺客列傳》

這是荊軻的第二個小算盤。因為此前太子丹的老師鞠武曾經兩次催促他把樊於期送到匈奴去,太子丹都死活沒同意。現在提出要樊於期的頭,荊軻料定太子丹肯定也是不會同意的。

第二個是燕督亢的地圖,督亢是事關燕國生死的軍事要塞,易守難攻。秦軍一旦突破這裡,便可以長驅直入燕國。像這麼重要的地圖,荊軻覺得太子丹也是不會給的。

只要是這兩樣中的任何一樣沒有給,荊軻就有理由繼續拖延下去,一直拖到秦軍滅掉燕國,到時太子丹想追究他的責任也沒有機會了。

為了把戲演得更像些,荊軻事後還專門去找了一趟樊於期。按照當時秦國的規定,將領臨陣叛變,他整個家族都要株連滅族的。但樊於期當初為了逃脫個人的罪行,竟然置整個家族的性命而不顧,投奔了燕國。所以,荊苛覺得樊於期是個非常惜命的人,絕對不捨得把自己的頭給他的。但讓荊軻意外的是,樊於期聽說荊軻的來意後,竟然沒有拒絕,當即就拿劍自刎了,把頭給了荊軻。

聽說樊於期死了,太子丹傷心痛哭了好一陣。他覺得樊於期為刺秦王,連命都不要了,他也沒有必要摟著個督亢地圖不放。於是,心一橫,把督亢給了荊軻(也有民間傳說,所給的地圖有改動,與燕軍的實際佈防不相符)。

(下圖鏈接是根據本故事改編的漫畫版圖書)

驚險的刺秦

這下荊軻下不了臺了,只好答應動身。就當時的形勢而言,別說真的去刺秦王,就是有了行刺秦王的想法被秦王知道後,都可能被株連九族。荊軻當然不傻,知道這是個要命的事,但他的要求太子丹都滿足了,已經找不到理由不去了。

出發前幾天,太子丹給了荊軻一把精製的,用劇毒藥水泡過的匕首。這把匕首已用活人做過試驗,只要劃破一點皮膚,就必死無疑。為了提高勝算的把握,太子丹還找了個名叫秦舞陽的人協助他。這個秦舞陽也不簡單,是燕國的將軍秦開的孫子。他十二歲就犯下了殺人罪,平日走在大街上人們都不敢正視他。《史記·匈奴列傳第五十》

在出發的那天,眾人都來為荊軻送行,折騰了半天,荊軻一直沒動身,關於這一場景《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荊軻說自己在等一個人同行,不過這個人離得較遠,一時半會還趕不到。但太子丹開始懷疑荊軻的動機了,荊軻很非常生氣,只好帶著秦舞陽上車了,頭也不回地走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就是對當時場景的真實寫照。

荊軻帶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先買通了秦王信任的貼身衛士蒙嘉(蒙恬的親叔叔)。然後通過蒙嘉說服了秦王,秦王安排了外交上極為隆重的九賓儀式(我國古代外交上最為隆重的禮節,有九位重要官員迎送。),在咸陽宮召見荊軻等人。

這裡還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就是荊苛走時有車有馬,到咸陽後還獻上了價值千金的禮物,看來不是他和秦舞陽兩人同行,而是有一隊人馬,不排除其中有些人是奉太子丹之命監督他的。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關於荊軻見秦王的場景,《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

那天,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的首級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有督亢地圖匣子,按照正、副使者的次序分前後進殿。當走到大殿前臺階下時,看到威嚴的滿朝文武,秦舞陽害怕得臉色發白,兩腿發抖,秦國的大臣們都感到奇怪。

荊軻趕忙解釋說:“他是北方的小地方來的粗野人,從沒有見過天子,有些害怕。”

於是,秦王就讓荊軻拿著地圖上殿去向他展示。

荊軻便拿著地圖來到秦王跟前,向他慢慢地展開卷著的地圖,當地圖完全打開時,卷在裡面的一把匕首露了出來。荊軻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另一隻手拿起匕首就刺。好在秦王反應快,猛地向後一閃,一甩手把衣袖掙斷了。隨即,秦王想抽出隨身佩戴的長劍還擊,但由於過於慌張,試了幾次都沒能抽出來。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與此同時,荊軻拿著匕首撲了上來,情急之下,秦王只好繞著大殿上的銅柱轉圈。按當時的規定,秦國的大臣們上殿是不能帶任何武器的;那些拿武器的衛士也只能站在殿外等候,沒有命令不許進殿。所以,面對這樣的突發意外,大臣們一時無計可施。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秦王身邊一個叫夏無且的醫官抄起放在身邊的藥袋,擊中了荊軻的臉部。同時,秦王也拔出了寶劍,衝上來砍斷了荊軻的一條腿。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荊軻受傷倒下後,又舉起匕首扔向了秦王。好在年輕的秦王反應夠快,快速一閃身,匕首刺中了旁邊的銅柱。隨即,秦王又衝上去連砍了荊軻八劍。荊軻知道敗局已定,只好靠在銅柱上說“我之所以沒有殺你,那是因為我想活捉你,逼迫你訂立契約,歸還諸侯們的土地,以回報太子丹。”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如果此時秦王不想殺荊軻,就地救治,或許他還有活下來的可能。但秦王絲毫沒有讓荊軻活的打算。很快,殿外的侍衛們聞訊趕來,秦王立即示意眾人將荊軻亂槍刺死。

荊苛的歷史評價及燕國結局

其實荊軻是個練武之人,而且是有備而來,而秦王卻是毫無防備。按常理而言,荊軻在圖窮匕首現的一瞬間是完可以刺到秦王的。且不說一刀致死,至少刺傷的概率是非常大的。即使是第一刀沒刺中,事後在大殿上追那麼久,總會劃傷一下的,但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想來的確令人匪夷所思。荊軻最後的那幾句話很好地解釋了這一令人意外的結果。他就是想嚇嚇唬唬秦王,逼秦王籤個協議退還諸侯們的領土。一則回報太子丹的期望,二則給自己留條生路。

當然,荊軻這麼做是有先例可借鑑的。公元前283年,趙國的藺相如曾經用類似的計謀,在秦國上演了一出絕妙的完璧歸趙;公元前279年的澠池之會上,與趙惠文王隨行的藺相如又用類似的辦法,當眾逼秦昭襄王擊過缶。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我們不可否認荊軻的智慧和膽大,他的確是個英雄。但可惜的是他只會效仿前人,而不懂分析形勢。在藺相如那個時代,趙國與秦國的實力相當,秦國是不敢輕易惹怒趙國的。而到了荊軻這個時候,秦國已經是獨霸天下,而燕國已經岌岌可危,根本不在一個重量級上。

所以,秦王肯定會要荊軻死的,而且死得很慘,秦國人對他的屍體實行了“體解”,也就是用刀分解成十幾塊,扔到荒野喂狼或狗。《史記·秦始皇本紀》

當然,在歷史上,有許多人都把荊軻稱為趁燕國之亂,混吃混玩的小混混。比如北宋司馬光在其主編的《資治通鑑》中,就以“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荊軻,君子盜諸!”等評價,把荊軻貶得一錢不值。

刺秦的荊軻,是英雄還是混混

刺殺事件結束後不久(公元前226年),秦王就派大將王翦、辛勝等人全面進攻燕國,燕王喜及太子丹率領部分親信和軍隊退到了遼東(今遼寧遼陽)。隨後,秦軍一路追殺了過去。

為了活命,燕王喜只好殺了太子丹向秦國求和,但秦國沒有接受。當時恰逢秦國與魏、楚兩國戰爭升級,為集中兵力對付魏、楚,秦軍暫時停止了對燕國殘存勢力的進攻。

三年後,(公元前223年)秦國滅掉楚、魏兩國之後,秦王立即派王賁率軍進攻遼東,最終俘虜了燕王喜,燕國就此滅亡。

當然,事在人為,究竟2000多年前的事是否真如《史記》所說,還有待商榷論證。畢竟《史記》在寫作時也是引用了前人的文獻,並非作者所見,即使是作者本人所見,也有立場不同而結論不同的可能。發此文不帶個人觀點,只是摘取各家觀點,作為茶餘飯後談資而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