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聯生活週刊》:全球產業鏈的微觀調查

《三聯生活週刊》:全球產業鏈的微觀調查

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全球產業轉移史。

如果以“二戰”作為一個節點,“二戰”以來,已經發生過三次比較清晰的全球產業轉移。第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美國的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德國轉移,日本和德國經濟開始起飛;第二次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德國和日本的傳統低端製造業向亞洲轉移,亞洲“四小龍”迎來騰飛的機遇;第三次是上世紀90年代,歐洲及美、日等發達國家的低端產業向中國轉移,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

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比較優勢開始發生變化,全球迎來第四次產業轉移浪潮。

這一次全球產業轉移的複雜性前所未有。中國原先以低成本優勢獲得的世界工廠地位開始有所下降,部分低端製造產能開始向外轉移。但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體量過於龐大,同時發展又很不均衡,在中西部,還有大量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些地方依然具有承接低端產業的巨大能力,即使和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相比,也有很強的競爭優勢。

過去幾十年來,中國之所以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外資提供了豐厚的回報;二是中國充沛且廉價的勞動力,極大降低了外資的生產成本;三是中國為外資在稅收等方面提供了一系列優惠待遇。但是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勞動力成本提升,加之外資優惠待遇取消,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也大幅下降,FDI進入低速增長也並不奇怪,也正因為如此,大量外資開始轉戰東南亞等地。

這一次貿易戰升級之後,美國國內有聲音表示,美國通過大量從越南進口,可以替代中國市場成本上升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但這種想法並不現實。今年5月份,耐克、阿迪達斯等美國170多家鞋業公司給特朗普發了一封聯名公開信,希望立刻將鞋類從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加徵清單中移除,因為美國消費者才是承擔進口關稅的人。這份公開信表示:“儘管我們一直在努力從中國轉移出去,但是鞋類行業畢竟與別的行業有所不同,它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採購決策的制定和規劃需要花費多年的時間,公司不能說轉移就轉移。”

最近幾年,雖然部分外資開始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和非洲等地,但並不意味著外資在一夜之間全部轉移,事實上,真正轉移出去的只是一小部分,對於外資而言,中國雖然出現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經濟增速放緩等負面因素,但是仍然具有很強的吸引力。首先,中國經濟雖然增速放緩,但每年超過6%的增速在全球範圍內也並不低,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總量已經很大,十幾億人口的巨大消費市場,是任何一家外資都無法忽視的誘惑。中國勞動力成本雖然上升,但是勞動力素質很高,而且吃苦耐勞,遠非東南亞和非洲等地的勞動力所能比,加之中國基礎設施完善,也能為外資在中國的生產提供很好的保障。

據《三聯生活週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