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經濟 簡書 電子商務 文章 筆記俠 2017-05-01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由方軍老師主講的14天知識經濟實戰營課程已經過半,上週第一次課後,方軍老師留下了一道作業題:對於現在的內容付費、知識付費,你認為帶來了哪些變化?設想一下,五年之後,互聯網知識經濟會是什麼樣的?

我們挑選了三篇優秀作業以及第一課的完整版思維導圖呈現給大家,希望學員們的覆盤和感悟,也能帶給大家一些新的認知與思考。

知識經濟能帶來什麼變化

我個人已經義無反顧地跳入了知識經濟這條奔湧的河流中,在這段不長的時間裡,我更關注的是怎樣建立自己的知識圖譜,怎樣把對自己有用的、經過自身驗證的知識形成文章、圖書、課程來輸出給有需要的人。我很少關注這個浪潮會持續多久,都有什麼樣的形式,以及,有多大。

但是昨晚聽課後,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一、知識經濟的四種角色及其未來

知識經濟中有四個角色:

  • 生產者

  • 傳播者

  • 消費者

  • 平臺

生產者提供知識產品和服務,傳播者會傳播他認為有價值的知識產品或服務,而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求購買產品和服務。平臺可能會像傳統的市集一樣存在,提供一個場所,讓前三種人在它的上面進行各種活動。

知識消費者的體量會大於生產者,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每一個生產者都會成為消費者。因為知識產品的更新迭代會非常快,生產者需要不斷給自己尋找輸入,同時還需要不斷優化自己的產出方式,這個時候他就需要向與他互補的知識生產者購買他需要的產品和服務。

平臺會慢慢集中,只會留下一兩家有影響力的,最多不會超過三家。

所以,在這樣一種對未來的預測下,作為想要形成強 IP 的知識生產者,現在就需要想清楚:

  • 我適合什麼樣的平臺

  • 我的產品如何與平臺特性結合起來

  • 我怎樣才能在平臺上獲得更多的流量

人的精力有限,如果你在不適合自己的平臺上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將來可能很難再有機會切換到更適合你的平臺上並取得好的發展。因為每一個平臺其實都有頭部效應,10%,甚至 5% 的知識生產者會拿走這個平臺上 99% 的交易。

而知識傳播者,可能永遠都會有自己的位置。一方面,這要求頭部知識生產者進行團隊化運作,需要將其產品和服務規模化地向外傳遞;另一方面,腰部及以下的知識生產者,也需要藉助知識傳播者的力量,讓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能夠抵達更多的人。

知識傳播者未來會演變出知識經紀公司以及知識 IP 孵化組織,這可能也會是一種趨勢。

作為知識消費者,在未來,則需要更加理性的看待自己的消費,要既能判斷自己的需求,又能判斷市場的狀況。而很多知識消費者可能做不好這一點,所以,這又會衍生出一類專門幫知識消費者做選擇的知識產品或服務。

二、知識經濟的市場有多大

作為一個非知名的知識生產者,我在思考自己命運的時候,也會琢磨知識經濟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大。

對比以往教育市場、培訓市場和圖書市場,你會發現,知識經濟並不是新的東西,只是舊的商業形態在新時代產生的新變化:新的詞彙、新的平臺、新的工具、新的思維、新的產品和服務形態。

從這個角度來看,知識經濟的市場,一部分來自現存的教育及泛教育類市場,一部分則從快速崛起的中產階層的焦慮轉化而來(這部分是增量)。但是這個市場有多大?放到歷史長河中,可能就是教育市場在現在社會經濟中的佔比的一部分。

對知識生產者來講,這樣的市場體量已經足夠大,況且,個體的知識生產者,服務對象和半徑都有限,再小一倍的市場,也足夠折騰。

對於機構來講,這個市場中能否產生類似阿里、京東這樣體量的公司,三五年內其實都很難。我這麼說,是因為我看到了一種關係:知識經濟作為虛擬經濟,因實體經濟的發展而繁榮,最終還是要作為一種促進實體經濟的虛擬經濟形態,所以它其實是伴生市場,是輔助作用。這就像現在的電商和傳統商業的關係一樣。但又因為知識的市場沒有零售大,所以,知識經濟的市場相比電商也會小很多,所以,很難出現超大體量的公司。但一些小而美的公司,會活得很滋潤。

更多作業,關注簡書專題:

筆記俠14天知識經濟實戰營

找到自己的知識支柱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我對知識是有焦慮的,焦慮很多時候產生於對事物的不瞭解,不知所措,瞭解了之後,焦慮自然隨之緩解或消失,這種可以讓自己活得更明白的過程,真的是很開心的過程。

對於今晚課程印象比較深的幾點:

1、知識經濟下的消費者本質

知識經濟是豐饒的產物,不是稀缺的產物,因此消費者買的不是稀缺,而是體驗,如今的學習是金字塔頂端的人在互相學習。我們要轉變思維去看待學習這件事,更多為自己的需求而學,不為別的所謂稀缺和假象買單。

2、知識平臺崛起

平臺是認知升級的工具。在知識經濟浪潮裡找機會的時候,除了看清楚電商平臺的邏輯之外,還要認清社交平臺的邏輯。不一樣的平臺邏輯,要採取不同的生存之道。

3、這個也是我個人最需要的點:尋找自己的位置

互聯網打破了原來的組織結構,把我們每個人都變成了互聯網的個體。知識生產方的人分為5類,知識原創者,知識傳播者,知識產品經理,知識經紀人,知識價值領袖,課後我開始思考,我可以試著參與哪一部分呢?

個人如何學習?

有些知識僅僅適合自己,有些知識是通用的。在碎片化時代,我們要建立的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新知識的時候,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知識基礎,就是建立個人的“知識小屋”,就是個人知識支柱。

每個人的柱子間的高度不同、匹配程度不同,柱子組合形成的空間也不同。我們建立自己的知識小屋,就是要找到最重要的支柱。

可以用結構化的方式來了解每個人的柱子:

在紙上畫上7個圈,列清我們的知識支柱,一般來說真正起作用的只有兩到三個領域。比如當前職業領域,這個領域非常深入瞭解,大學教育領域,接受了系統教育,準備學的領域,期待新的領域的柱子。

觀察我們自己的知識柱子,當我們學習新的知識的時候,有意識的試圖把我們的知識小屋給建好了,每個所學的東西都可以找個存在的理由。

找自己的柱子,建立自己的知識小屋,提升認知,才是個人學習的最佳通道。

4、方軍老師的三個學習心得:

  • 對快速變化的東西,試圖看清楚全局,看清楚局勢,可能比細節更重要,細節總是快速變化。

  • 實踐中快速調整,在實踐中學習超出了單純的學習。

  • 快速變化的產業要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快速變化的產業也需要快速遺忘的能力,要有分辨能力,不需要的東西,要快速放棄。

這個課程與我而言就是指路明燈,對個人學習也是有極大幫助的,13天之後,相信我應該會有點不一樣了吧。

更多作業,關注簡書專題:

筆記俠14天知識經濟實戰營

內容付費的機會與方法論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更多作業,關注簡書專題:

筆記俠14天知識經濟實戰營

附:

14天知識經濟實戰營第一課

——互聯網知識經濟全景觀

完整思維導圖

導圖製作:筆記俠 Lily

優化:筆記俠 小貓妮

知識經濟實戰,衝鋒還是觀望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第二課作業預告:分析當下的一家公司,它在用什麼產品,滿足用戶什麼需求?敬請期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