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經濟 創業 時政 河南日報 河南日報 2017-10-02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

新鄉市結合實際確立了抓好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鄉片區建設、鄭新融合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等四件大事,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經濟發展態勢總體穩中有進、進中趨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提質發展

中共新鄉市委書記 張國偉

“新鄉之新,在於常新”。黨的十八大以來,新鄉市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總書記視察河南時提出的打好“四張牌”的要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狠抓開放招商和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社會事業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加強、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五年來,新鄉地區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616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2140億元,居全省第6位;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2年的108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148億元,居全省第4位。綠色發展成效顯著,今年以來,PM10、PM2.5指標降幅均居“2+26”通道城市第2位。科技創新亮點紛呈,全市科研經費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專利申請量、承擔重大科技專項量持續位居全省前列。成功獲批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鄭洛新“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國家產業集聚集群創新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市、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創建市等一批國家級試點、示範基地。

“科技支撐發展,創新引領未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新鄉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實現各項事業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作為重要的工業城市,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新鄉提出的“加快提質發展”的要求,牢牢把握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這一重大機遇,持續把創新作為推動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以創新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創新引領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促進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努力實現二三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整個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提升、稅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提升的“四提升”目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思想理念創新,使全市廣大幹部牢固樹立“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思想,讓創新的意識融入血液、深入骨髓,讓思創新、謀創新、抓創新深入人心、蔚然成風。

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著力推進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進大中型企業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全覆蓋;積極開展協同創新,發揮新鄉高校、科研院所較多的優勢,推動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大力實施開放創新,培育引進更多的創新引領型人才、團隊和企業,做好與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合作,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聯合攻關;加快推進“三鏈”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切實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

進一步加強體制機制創新,狠抓自創區人事體制改革,在全省率先開展高新區“全員聘任制、績效考核制、薪酬激勵制”改革,並在平原示範區、經開區等功能區及時跟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放管服”,啟動實施“三十五證合一”,實現“一站式”辦公和“一條龍”服務,努力讓服務對象“最多跑一次”;創新人才使用體制機制,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的柔性引智理念,繼續實施“牧野人才計劃”等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著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高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活力,營造良好的幹事創業氛圍和營商環境。

進一步加強方式方法創新,建立完善科學有序高效的工作推進機制,堅持領導帶頭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層層示範、以上率下;堅持找準抓手,深入開展“敢擔當轉作風爭一流”實踐活動,以活動促幹部作風轉變、促工作深入開展;堅持定期督促,完善重點工作月講評、重大項目例會和重點項目定期觀摩等制度,強力推進工作落實。

“事業的成敗關鍵在黨、關鍵在幹部”。我們將始終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堅決扛穩抓牢做實“兩個責任”,充分發揮新鄉先進群體的示範引領作用,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為創新驅動、提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努力將新鄉打造成為“創新之城、創業之都、創客之鄉”,在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征程中,更好地譜寫“新鄉篇章”、交出“新鄉答卷”,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巍巍太行,山清水秀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虎成 趙同增

今年上半年,新鄉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74.5億元,同比增長8.3%。1至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高出全省0.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7.7億元,同比增長6.8%,總量居全省第4位……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和艱鉅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新鄉市結合實際確立了抓好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下簡稱“自創區”)新鄉片區建設、鄭新融合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百城建設提質工程等四件大事,著力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經濟發展態勢總體穩中有進、進中趨好,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創新增強“新”動能

8月3日,在新鄉市舉行的中國—烏克蘭“一帶一路”生態農業國際技術交流會上,由烏克蘭蘇梅州與中國新鄉市合作共建的歐洲農業物理(新鄉)研究院正式揭牌。該研究院將實施植物生長劑、土壤改良、現代農機工藝等一系列項目,推動綠色農業產業健康發展,併為我省引進高層次人才搭建高端開放合作平臺。

省科技廳廳長張震宇說:“歐洲農業物理(新鄉)研究院的揭牌,是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實施開放式創新‘引進來’的重要成果之一。”

幾天後,我省發佈2017年第二批院士工作站名單,新鄉市的河南省豫創增材製造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第二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河南省新鄉市高新醫藥研究院等3家單位成功獲准建站。至此,新鄉市擁有院士工作站增至16家,涉及生物醫藥、機械製造、新材料等7個領域,數量居全省第4位。

緊接著,新鄉市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服務聯盟暨“333人才會”在新鄉高新區啟動。自此,該市固定在每月第三週的週三下午3時召開一次服務人才創新創業專題會議,打造專為高層次人才服務的載體平臺,吸引集聚更多高層次人才前來創新創業,為自創區建設和新鄉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大動作一個接一個,自創區新鄉片區好戲連臺、精彩紛呈。

今年以來,新鄉市將自創區新鄉片區作為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載體,明確“一區四園”佈局,積極推進中國電波城、匯智協同創新谷、新鄉大數據產業園等創新引領型平臺建設,大力引進創新引領型人才,加強自主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創新資源進一步集聚,正在著力打造引領新鄉轉型升級、提質發展的最大動力源和增長極。

1至8月份,該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7%,高出全市工業增速3.2個百分點;引進院士6名、“千人計劃”專家2名、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十餘支。

融合搶抓“新”機遇

每到“飯點兒”,很多鄭州市民都會選擇“福狀元粥”這樣一箇中式連鎖快餐店,衛生美味,經濟實惠,方便快捷。但食客們也許不知道,他們品嚐的每一份粥品、小菜,其實都來自位於黃河北岸的原陽縣中央廚房產業園。

在原陽縣中央廚房產業園,一期進駐的37家家喻戶曉的餐飲和食品企業,34家都主要面向鄭州餐飲市場。這些企業全部建成投產後,每年可生產1萬噸烘焙食品、2萬噸調料、2萬噸熟食、50萬份套餐……隨便走進鄭州一家飯店,吃到的有可能就是“新鄉製造”。

原陽縣中央廚房產業園,是新鄉市推進鄭新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省委、省政府提出支持周邊城市與鄭州都市區融合對接、建設組合型大都市地區的戰略,為新鄉與鄭州及周邊城市融合發展、共同打造中原城市群核心增長極提供了難得機遇。鄭新融合發展還被寫入省十次黨代會報告,上升為全省戰略。

新鄉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積極謀劃,確立“借勢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擔大功能、形成大合力”的發展路子,藉助區位、科技、山水、精神之優勢,謀劃確定了南部沿黃經濟帶、中心城區和北部太行山三大板塊,全部面向鄭州大都市開放,積極承擔組合型大都市地區北部交通樞紐、大旅遊大健康基地、鄭州產業轉移承接和生態屏障等功能。

堅持“規劃引領、交通先行、產業協同、功能互補、節點突破、統籌推進”的思路,以“一核兩帶兩軸八節點”為突破口,新鄉正在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鄭新融合全域空間規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施107國道東移改建工程和鄭濟黃河特大橋、官渡黃河大橋等項目,謀劃推進鄭新大道,打造鄭新綜合交通網絡系統。

深化與鄭州的產業合作,通過互補發展、聯合發展、轉移發展等形式,形成產業發展合力。今年以來,在交通網絡、產業協同、生態建設等方面,新鄉市謀劃了總投資3428億元的126個重大項目建設,促進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建設鄭州的“後花園、菜籃子、大廚房”。

創建提升“新”形象

牌坊街,因清道光年間建造的七世同居牌坊而得名。由於多年失修,汙水橫流,街道坑窪不平,路邊攤販佔道經營嚴重,交通混亂無序。在很多“老新鄉”眼中,牌坊街是個“老邁年高”的破敗之地。

而如今,穿過這一古老的石牌坊,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幹淨整潔、充滿文化氣息的新街道。擺放井然有序的攤販車上,醒目地懸掛著餐飲類食品攤販備案證明和健康證,車前還專門鋪設了貼心的防滑塑膠地墊……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除了石牌坊社區,新鄉市還對市區現有的50多條小街巷進行了提升改造,200個老舊小區和38個城中村改造提升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之中。從凌亂到有序,從擁堵到順暢,這些發生在身邊的改變,讓廣大市民從心底生髮出對這座城市更多的熱愛和歸屬感。

今年以來,新鄉市在鞏固前兩年創建成效的基礎上,深入抓好城市功能修補、生態修復、文化滋養等“雙修一養”,認真實施硬化、綠化、亮化、淨化、文化等“五化”,加快補齊短板,市容市貌、城市功能、市民文明素質等都有了明顯提升。

同時,紮實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切實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著力解決城市建設中的徵遷安置、資金不足等難題,高標準推進試點市建設,以點帶面、全面鋪開,促進城市建設提質、提速、提效和人居環境改善。

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認為,創牌子不是目的,而是要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促進城市“顏值”與內涵“氣質”內外兼修,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群眾文化涵養,實現城市管理方式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推動形成政府、社會、群眾多方參與、良性互動的現代城市管理格局,為群眾帶來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和變化。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新鄉新馬電動汽車生產線上的工人正在加緊生產,新能源汽車已成為當地重要支柱產業。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新鄉金龍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精密銅管生產廠家和最具實力的科研開發創新基地,空調與製冷用精密銅管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新鄉市紅領巾志願隊在為環衛工人贈送西紅柿。該市以先進群體精神為引領,全市目前註冊志願服務組織700餘個。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原陽縣原生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12000畝,發展生態觀光農業,吸引了周邊市民來這裡租田種地、觀光旅遊。

北渡黃河若等閒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趙同增 通訊員 徐文明

以前,“全國名校”鄭州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鄭外”)從不在鄭州市外開分校,但在2015年,這個“慣例”被打破了:鄭外分校——平原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平外”)在新鄉平原示範區建成並開始對外招生。

鄭外副校長、平外執行校長周劍告訴記者,鄭外所有校區都採取統一的教學模式、管理模式,總校與分校之間頻繁開展聯合教研、聯合考試、聯合評價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鄭外的辦學理念在分校得到落實,使辦學質量得以保障。

平原示範區與鄭州隔黃河相望,河上三橋相連,建設之初就拉高建設標準和規格,並定位為鄭新融合的“橋頭堡”,參與功能分區,承接產業轉移,全力打造集“研發、創新、綠色、產業、宜居”於一體的中部特色產業基地,建成“大鄭州”都市區的創新引領功能區。

隨著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平原示範區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除了平外,省農科院、省計量院、省特種設備安全檢測研究院、河南物流職業學院、省醫平原醫院等“省字號”機構紛紛“跨河發展”。該區5年來已累計簽約億元以上項目91個,總投資1185億元,其中來自鄭州的項目49個,佔比達到53.8%。

與此同時,平原示範區房地產項目80%以上的房源,也被鄭州人購買,鄭州與新鄉之間正在加速實現“民間融合”。

“現在豫A牌照小客車免費通行鄭新黃河大橋,鄭州和平原示範區的交通更方便快捷,從平外到鄭外最快只要30多分鐘,就和在鄭州市區一個樣!”周劍說,目前平外發展態勢喜人,明年將開辦高中部,3年後在校生將發展到近5000人。③7

文明活水潤新鄉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袁楠

最近,家住新鄉市的劉先粉感覺晨練之路越來越舒心了。走在去往牧野公園的路上,便道上的地攤不見了,路旁的車輛停放得整整齊齊,十字路口沒有了胡亂穿行的電動車,過馬路變得更加從容安心,遛狗的市民也越來越多地帶上小鏟子、小袋子,及時清理寵物的糞便……“真是和以前不一樣了!”看著這些可喜的變化,劉先粉給新鄉的文明城市創建點了一個大讚。

涓涓細流,匯成江海。文明的養成,重在細節,關鍵是身處其中的每個人都要行動起來。今年8月,新鄉市向全體市民發出了“文明新鄉10條”的倡議:“不闖紅燈”“不插隊買票購物”“不在公共場所吸菸”“不說髒話”……從出行、舉止到用語等,讓文明的觀念清晰地融入每個人的生活,養成良好習慣。

事實上,“文明新鄉10條”只是新鄉市大力推進城市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新鄉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該市年度工作的大事之一,並結合實際確立了“雙修一養”(城市功能修補、生態修復和文化滋養)的創建指導思想,提出了“五化合一”(硬化、綠化、淨化、亮化、文化)的創建路徑,借文明創建大勢,解百姓民生實事,把創建文明城市變成一項順民意、得民心、惠民生的“幸福工程”,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對新鄉來說,雖然目前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工作已經結束,但其城市的文明養成之路還在繼續。文明城市的創建是一項綜合的系統工程,只有起點、沒有止境,朝著“文明新鄉、人民滿意的新鄉”的終極目標,新鄉人不鬆懈、不停歇。③7

金字招牌“靚”起來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代娟

“目前政府部分配套資金已經到位,研發中心正在裝修改造,預計年後即可建成使用。”9月25日,記者從新鄉高新區獲悉,新鄉電池研究院正聯合同濟大學共建氫能燃料電池研發中心,並依託電池研究院成立兩家公司,擬投資1億多元建設中試生產線。

氫燃料電池因為對環境無汙染,且續航里程是動力鋰電池的2倍,如今在行業內備受推崇。作為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鄉片區的核心區,新鄉高新區正在利用該平臺,建設千億級別的氫能電池及裝備產業園,推進自創區新鄉片區新能源及新型電池產業提質發展。

新鄉電池研究院是由新鄉市政府牽頭,聯合河南師範大學、國家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按照國家級創新發展平臺的建設標準,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成果共有、共贏發展”的原則,創新“政產學研”合作機制,共同組建的新型研發機構。除電池研究院,新鄉還加快推進一批多元化投資、企業化管理和市場化運作的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截至目前已基本建成並運行的10家研發機構,已獲省科技廳備案的5家,約佔全省1/7。

近年來,新鄉立足當地產業技術優勢,以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為依託,集聚各方創新創業資源建立科技協同創新創業中心,將其建成兼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和研發總部經濟等特點的創新載體,重點在機電裝備、新型電池及材料、生物醫藥、現代農業等領域取得突破。同時充分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塊“金字招牌”,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科技企業前來設立或共建研發平臺、技術轉移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承接技術轉移和產業轉型升級,為新鄉發展注入活力。

新鄉 科技支撐發展 創新引領未來

圖/王偉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