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主要貢獻

《“錯誤”的行為》| 汪恆解讀 關於作者

理查德·塞勒,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金融和行為科學教授,行為經濟學理論的開創者之一。

關於本書

這本書是行為經濟學領域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理查德·塞勒的學術自傳。在本書中,塞勒完整呈現了自己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思考和理論貢獻,也講述了自己怎麼走上行為經濟學的研究道路,以及行為經濟學這個學科從備受冷落,到逐漸被主流經濟學界接受的過程。可以說,讀懂這本書,你就懂了行為經濟學。

核心內容

傳統經濟學的理性經紀人假設存在重大缺陷,對現實的解釋與預測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質疑。行為經濟學認為,人類的理性是有限度的,那些被傳統經濟學忽視的“非理性”因素,反倒是影響經濟決策、經濟行為的關鍵。稟賦效應、心理賬戶、消費效用,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幾個因素。

一、為什麼說,傳統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設是有缺陷的

傳統經濟學家假設各類經濟活動的參與主體,不是真實的普通人,而是虛擬的、完全理性的經濟人。這一假設一開始只是為了研究方便,但經濟學家對它產生了巨大依賴,甚至迷信。我們看到的大量經濟學模型和成果,都建立在這一假設基礎上。

這一假設雖然看上去科學嚴謹,但解釋和預測經濟現象時,卻越來越虛弱無力。特別是在歷次經濟危機爆發時,理性經濟人假設對於投資者沒來由的恐慌、盲從、踩踏、市場崩盤等現象,無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釋。

行為經濟學對理性人假設提出了全面批判,分三步走:

第一步,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系統不完美,缺乏完全理性的客觀基礎。

第二步,理性經濟人假設的辯護者堅持,通過學習和決策實踐,就可以接近理性。行為經濟學承認學習效應的存在,但人的時間精力有限,不可能無限制無休止學習。在重大事件決策中尤其缺乏學習機會,因為重大事件發生頻率太低,根本沒有可能通過學習和實踐積累經驗。同時,人的理性程度,受到自身能力和能力發揮水平的限制。你拿100塊錢超市購買生活用品,按照理性人假設,應該能找到一個最完美的購物組合。但事實上,你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做出所謂的最理性決策,最後起作用的可能只是簡單的經驗和瞬間的直覺。

第三,行為經濟學指出,理性這個概念本身就有問題。以家庭獲得一筆額外收入對消費的影響為例,凱恩斯認為家庭會按一定比例將增加部分用於消費,米爾頓·弗裡德曼認為會在未來幾年內將增加的消費平均分配,弗朗哥·莫迪利亞尼認為會在未來一生中平均分配,羅伯特·巴羅認為分配時還要考慮後代。每位經濟學家都有他的理性,但理性之上永遠有更高級的理性,永無止境。絕對理性根本不存在。

二、什麼是稟賦效應,稟賦效應會對經濟決策造成什麼影響

稟賦效應是理查德·塞勒在1980年首次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當一個人一旦擁有某項物品,那麼他對該物品價值的評價,相比未擁有之前,會大大增加。這也是他獲得諾獎的主要成果。

稟賦效應的心理學基礎,是你對物品價值判斷得不夠理性。由於稟賦效應的存在,人們在決策過程中,對於“利害”的權衡並不均衡,對於“避害”的考慮,要遠遠大於對於“趨利”的考慮。丟了100元錢的痛苦,要遠遠大於撿了100元錢的快樂。

理查德·塞勒參照心理學方法,設計了經典的馬克杯試驗,證明了稟賦效應在現實經濟活動中的存在。他將11個馬克杯隨機分配給22個學生,組織學生自由交易,發現成功完成的交易次數遠低於預期。原因在於已經擁有馬克杯的賣家對杯子估價中位數為5.25美元,而買家的估價僅為2.25美元,差價巨大,導致無法完成交易。這就是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會對經濟決策產生影響。在就業決策時,你在兩個工作機會中的取捨,往往受制於你得到這兩個機會的順序,先得到的工作機會,會讓你覺得相對更難放棄。

在宏觀經濟學中,科斯定理認為,產權初始的分配不重要,只要產權明確、交易成本足夠低,總能夠通過市場交易實現效益最大。但考慮到稟賦效應的存在,初始分配之後,不同產權的擁有者總是會對自己所擁有的作過高估價,而對別人擁有的過低估價,很有可能無法完成交易。因此,不能迷信市場的調節能力,初始的產權分配也必須考慮效率,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心理賬戶和交易效用,如何影響你的消費決策

心理賬戶是理查德·塞勒提出的概念。他認為,人們在進行消費決策時,會將內心深處將金錢進行分門別類的管理,就好像在心裡建立了一個一個的小賬戶。分類的依據,有時候是根據金錢的來源,有時候根據用途和其他因素。然後,在消費決策時,你會首先在每個小賬戶內部計算成本,評估交易是否值得。

交易效用同樣是塞勒的創見,他認為,每個消費者都會把商品的價格,和自己心目中期望的參考價格做一個比較。如果價格遠遠低於期望參考價格,你就會覺得這筆交易很值,有足夠的吸引力。這筆交易就是富有交易效用的。交易效用可以解釋很多經濟現象,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比如商家會想方設法影響消費者的心理,抬高消費者心中的參考價格。還有一個更常見的例子,在調整商品價格的時候,更多的採取打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降價。

四、行為經濟學的“逆襲”

這本書除了對對行為經濟學的重要概念和觀點做出介紹之外,也從理查德·塞勒個人研究生涯的角度,對行為經濟學的發展脈絡進行了清晰的梳理。

行為經濟學的萌芽,要追溯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當時人們發現傳統經濟學的理性經濟人假設,所不能解釋的“反常”現象越來越多。理查德·塞勒的個人研究,也是從這些“反常現象”開始的。不過,行為經濟學一開始並不受重視,直到七八十年代,它才正式成長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當時,以理查德·塞勒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正式引入心理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方法,陸續提出了前景理論、稟賦效應、心理賬戶、交易效用等重要觀點,逐步推動行為經濟學理論的體系化。從八十年代開始,理查德·塞勒開始關注行為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在金融市場的應用,並在九十年代啟動了助推計劃,主張從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出發,通過主動施加溫和影響,來改善人們的經濟決策。

20世紀以來,行為經濟學發動了對傳統經濟學的全面“逆襲”,近些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已經有三次頒發給了行為經濟學家。為什麼能逆襲?一方面這是行為經濟學自身逐漸成熟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傳統經濟學理論受到的質疑和挑戰越來越多。目前,行為經濟學發展勢頭仍很強勁,它將對經濟學科的整體發展持續產生深遠影響。

金句

1. 人類的理性是有限度的,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經濟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

2. 人們在參考股票歷史價格時,總是容易對歷史業績表現較好的股票過分樂觀,而對錶現不好的品種過分悲觀。這才是人性的真實狀態。

3. 理性之上永遠還有更強大、更高級的理性,理性永無止境,理性經濟人所擁有的絕對理性,根本就不存在。

4. 經濟活動中的主體,不是理性的經濟人,而是受各種情緒甚至偏見影響的普通人。

今天給大家分享到這裡,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評論區添加(hanniu907)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