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徵:臨江產業起宏圖

經濟 上汽集團 大眾汽車 投資 中國江蘇網 2017-06-21
儀徵:臨江產業起宏圖

上汽大眾儀徵分公司。資料圖片

記者鄒平世春忠祥通訊員儀萱

上汽大眾、中化、金陵船舶;經濟開發區、汽車工業園、揚州化工園……打開儀徵的工業版圖,大園區、大企業大多集中在臨江片區。可以說,儀徵產業發展的重心在臨江,希望也在臨江。

這五年,儀徵的經濟始終保持較快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工業開票銷售、工業入庫稅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核心指標年均增速都在兩位數以上,尤其是工業開票銷售率先突破1000億元,總量佔揚州全市的近1/4。五年累計實施50個重大項目,列省重大項目12個,數量和體量均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些成績的取得,無不得益於臨江產業的蓬勃興起、轉型發展。

當記者隨“喜迎十九大:緊扣‘兩聚一高’辦好‘十件大事’環市行”大型融媒體新聞採訪團走進儀徵,奔走在沿江岸線時,看到了儀徵立足汽車、石化等優勢產業推進項目建設的火熱景象,觸摸到了儀徵突破產業困局、轉型求變的生動實踐。

一道算式:“1+100=1000”

以上汽大眾為原點,吸引100家知名企業進駐,千億產業群呼之欲出

在駕車過程中,只要輕輕滑動手指,就可以完成歌曲切換、音量調節、導航等操作。在今年“418”科洽會上,由江蘇澤景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第三代AR“HUD風擋式抬頭顯示器”吸睛無數。這種常在科幻大片中看到的場景,因為HUD新技術而變成現實。

這麼“高大上”的產品就是“產自”儀徵汽車工業園。2014年,澤景第一代後裝車載HUD誕生。去年10月,該企業推出了第二代產品。公司負責人預測,隨著第三代AR“HUD風擋式抬頭顯示器”投放市場,澤景汽車電子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未來幾年將形成二三十億元的產值。

像這樣的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儀徵汽車工業園已超過100家。從1到100,儀徵只用了短短六七年時間。

2010年7月15日,總投資100億元的上汽大眾30萬輛整車項目落戶儀徵。截至目前,從大眾第五生產線走下來的新車已超過170萬輛,實現開票銷售過千億元、入庫稅收過百億元。上汽大眾,已成為支撐儀徵工業經濟的“頂樑柱”和“壓艙石”。

一個大項目,造就一個大產業。五年來,儀徵汽車工業園以建設汽車名城、打造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為目標,以上汽大眾為項目原點,持續推動“整車擴量、零部件擴鏈、汽車後市場擴面”,集聚了西門子、江森、彼歐、納鐵福、吉凱恩、大眾聯合、上海匯眾、寧波華翔等百餘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其中,1億美元、10億元以上的重大項目有14個。

2016年,儀徵共生產整車38.6萬輛,實現工業開票銷售408億元、稅收42.5億元。同時,新建了15JPH整車擴產項目,新增10萬輛產能,形成了50萬輛整車產能,躋身江蘇省三大乘用車生產基地。

汽車製造產業的蓬勃發展,拉動了汽車後市場的興起。儀徵拿出大眾廣場、曹山商圈兩塊區域,圍繞汽車物流、呼叫、博覽、金融貿易以及保養維修招商,集聚了大眾4S店、通用4S店、美尼汽車生活廣場、景達汽車商業市場等項目。同時,集聚了安吉物流、賽克物流、大眾祥雲等20多家物流企業。

在超達物流二期項目現場,記者看到,10萬平方米的自動化汽車配件倉儲用房已投入使用,600多種汽車配件自動挑揀,並被裝上各種貨車運往全國各地。公司董事長鬍曉超介紹說,作為上汽大眾的配套企業,他們為江蘇和安徽兩地的200家大眾4S店供貨。

“現在每天要接待好幾撥企業,都是申請批地擴產能的。”儀徵汽車工業園管委會主任楊廣才告訴記者,園區良好的發展形勢堅定了企業發展信心,已有16家企業表示要新上二期項目。為此,他走到哪兒,都隨身攜帶一份園區規劃圖,方便幫企業新項目“選址”。

隨著大眾新一輪項目的啟動,到“十三五”末,儀徵整車產能將達80萬輛,汽車及零配件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

一個選擇:黃金岸線“騰籠換鳥”

騰出過剩產能,換來一串新項目,形成一批新產業

行走在儀徵沿江,記者聽到一串“騰籠換鳥”的故事。

潤海重工,是一家生產大型風力發電設備的企業。2015年底進入儀徵,目前總投資近20億元,預計今年可實現產值15億元,明年二期投產後將達30億元。潤海重工總經理張文明指著吊塔林立的岸線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鋼管設備直徑6米,一套設備重達500噸至800噸,需要藉助長江航道運輸。

在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這裡原來是一家叫蘇港的船廠,佔據了300多米的岸線資源,當地政府通過“騰籠換鳥”,引來了潤海重工這個大項目。這樣的故事,在耀皮玻璃、超達物流等項目上不斷上演。

轉型升級,是臨江產業面臨的一個艱難選擇,儀徵用“騰籠換鳥”的方式作了完美回答。

“過去儀徵的岸線資源使用比較粗放,小船廠扎堆,收益低下,就像沿街的門面只用了一層皮,後面的腹地沒得到充分開發。”儀徵經濟開發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前幾年,儀徵的沿江岸線除了化工產業外,落後、過剩造船產能曾一度擠佔儀徵半數的岸線資源。

這是產業困局,更是發展機遇。儀徵抓住船舶產業低迷的契機,通過破產、重組或者重新租賃的形式,對岸線進行了重新整合,造船企業從高峰期的40家減少至目前的17家,1511米的長江深水岸線得到了激活“再生”,為發展汽車物流、臨江海工裝備及其他新興產業騰出了空間。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岸線調整後,引來潤海重工、格瑞得海工、依利安達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有力推動了沿江從單一船舶產業向臨江綜合產業轉型發展。同時,儀徵的新興產業也在發展,聚集了中興派能、真雲計算、稻源微電子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去年開票銷售超過200億元。

位於儀徵經濟開發區的中興派能是一個投資10億元的新能源項目。企業技術負責人告訴記者,中興派能磷酸鐵鋰電池在低溫高倍率性能方面全球領先,批量生產的最高能量密度的磷酸鐵鋰電池循環壽命超過6000次,可持續使用8年以上。目前,產品已大規模應用於電動汽車、海外家庭儲能、工業儲能等領域,項目全部建成後可年產3億安時磷酸鐵鋰電池,實現年產值20億元。

岸線“騰籠換鳥”,讓儀徵臨江產業轉型升級、脫胎換骨。儀徵由過去的以石化、造船為主,向以汽車、石化和臨江綜合產業為主轉變。

記者手記堅守中求變

在儀徵採訪,記者同時感受到了兩種不同的特質:堅守和求變。

回顧儀徵產業發展歷史,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有根有據的。為什麼發展汽車產業?因為儀徵歷史上有個黎明汽車,黎明發展壯大後與上汽合作,才有了今天的大眾汽車。為什麼會有造船產業?因為儀徵有優良的沿江岸線,而造船需要水和碼頭。為什麼會有化工園?因為上世紀80年代,國家為了配套揚子石化,把化纖放到了儀徵,進而形成了一批化纖企業。

正因為如此,儀徵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時,始終咬定汽車、石化等傳統優勢產業抓招商,發揮龍頭項目的“葡萄串效應”,形成了“1+100”的產業“鯰魚效應”。對於新興產業的發展,儀徵也不是“撿到籃子都是菜”,而是在招商引資中發現機遇,先落地一個帶動能力強的項目源,再圍繞它完善產業鏈。

在項目建設上堅守產業方向,在產業轉型上敢於創新求變。當長江岸線被低效、過剩的船舶產能擠佔時,儀徵市委、市政府果斷出手,通過“騰籠換鳥”為新項目、新產業進駐讓出資源、騰出空間,變產業困局為發展機遇。

這兩種看似截然相反的做法,恰是儀徵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