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亥革命時,中國經濟已落後歐洲260年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近代工業才開始有所發展。但此時已是清朝末期,國力衰弱。清政府中幾位漢人大臣搞的洋務運動設立的多為軍工企業,且缺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意識,運營效率極低。而民間私人企業在與外國資本的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反而備受打擊,處於在夾縫中生存的狀態。

而此時,西方的頭號強國,在17世紀中葉,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8世紀末,又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發展迅速,工業製造實力獨步全球;在世界範圍內佔有最大的殖民地,殖民勢力遍佈幾大洲。此時的英國,已發展成為世界近代史上的頭等強國。

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也隨後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實力僅次於英國;當時的美國,資本主義發展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實力相比英、法,則落後很多,但也處於迅速發展期。

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不斷進行殖民擴張,早已垂涎中國的廣大市場,而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他們在正常的市場貿易中屢屢處於逆差的狀況。正常手段不行,那就來歪的。於是,鴉片戰爭爆發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悲慘歷史就此揭開序幕。

為轉變積貧積弱的面貌,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中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痛定思痛,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中國的近代產業發展之路開始了。但此時已是19世紀60年代,近代產業的形成比歐洲晚了將近一個世紀。

此時的日本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改革派,進行了一場從政治、經濟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革。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比中國洋務運動的時間只晚了7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政府,政治上建立體制,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舉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工業;並且大力發展教育,提倡“文明開化”等。

與日本相比,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後面我會專門撰文介紹)。

"
辛亥革命時,中國經濟已落後歐洲260年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近代工業才開始有所發展。但此時已是清朝末期,國力衰弱。清政府中幾位漢人大臣搞的洋務運動設立的多為軍工企業,且缺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意識,運營效率極低。而民間私人企業在與外國資本的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反而備受打擊,處於在夾縫中生存的狀態。

而此時,西方的頭號強國,在17世紀中葉,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8世紀末,又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發展迅速,工業製造實力獨步全球;在世界範圍內佔有最大的殖民地,殖民勢力遍佈幾大洲。此時的英國,已發展成為世界近代史上的頭等強國。

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也隨後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實力僅次於英國;當時的美國,資本主義發展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實力相比英、法,則落後很多,但也處於迅速發展期。

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不斷進行殖民擴張,早已垂涎中國的廣大市場,而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他們在正常的市場貿易中屢屢處於逆差的狀況。正常手段不行,那就來歪的。於是,鴉片戰爭爆發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悲慘歷史就此揭開序幕。

為轉變積貧積弱的面貌,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中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痛定思痛,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中國的近代產業發展之路開始了。但此時已是19世紀60年代,近代產業的形成比歐洲晚了將近一個世紀。

此時的日本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改革派,進行了一場從政治、經濟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革。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比中國洋務運動的時間只晚了7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政府,政治上建立體制,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舉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工業;並且大力發展教育,提倡“文明開化”等。

與日本相比,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後面我會專門撰文介紹)。

辛亥革命時,中國經濟已落後歐洲260年

自永樂二年(1405年)起,中國的鄭和就開始遠下西洋。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穿越馬六甲海峽、曼德海峽、一直到了麥加,最遠到了非洲東海岸。

而直到1497年,西方人才開始全球遠航。這一年,葡萄牙人達·伽馬才帶著他的船隊來到了鄭和下西洋的終點——古裡(今印度的科澤科德)。

中國的地理髮現,比歐洲早了半個多世紀。

但中國的地理髮現沒能成為推動工業發展的動力。17世紀中葉,當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已經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的時候,中國正處在兩個封建王朝政權更迭的時候——清朝取代了明朝。但都是以農業為本的政權。

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時,按照西方17世紀中葉開展資產階級革命時的時間算起,中國經濟已落後了歐洲整整260年。

"
辛亥革命時,中國經濟已落後歐洲260年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的近代工業才開始有所發展。但此時已是清朝末期,國力衰弱。清政府中幾位漢人大臣搞的洋務運動設立的多為軍工企業,且缺少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意識,運營效率極低。而民間私人企業在與外國資本的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反而備受打擊,處於在夾縫中生存的狀態。

而此時,西方的頭號強國,在17世紀中葉,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8世紀末,又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發展迅速,工業製造實力獨步全球;在世界範圍內佔有最大的殖民地,殖民勢力遍佈幾大洲。此時的英國,已發展成為世界近代史上的頭等強國。

與英國隔海相望的法國,也隨後完成了工業革命,工業實力僅次於英國;當時的美國,資本主義發展處於起步階段,經濟實力相比英、法,則落後很多,但也處於迅速發展期。

英法美等西方國家不斷進行殖民擴張,早已垂涎中國的廣大市場,而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讓他們在正常的市場貿易中屢屢處於逆差的狀況。正常手段不行,那就來歪的。於是,鴉片戰爭爆發了,中國近代史上的悲慘歷史就此揭開序幕。

為轉變積貧積弱的面貌,維護清政府的統治,清政府中以李鴻章、張之洞為代表的一批有識之士痛定思痛,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中國的近代產業發展之路開始了。但此時已是19世紀60年代,近代產業的形成比歐洲晚了將近一個世紀。

此時的日本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擊,以明治天皇為首的改革派,進行了一場從政治、經濟到社會制度的深刻變革。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比中國洋務運動的時間只晚了7年,明治天皇建立了新政府,政治上建立體制,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舉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大力發展近代工業;並且大力發展教育,提倡“文明開化”等。

與日本相比,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與日本的差距,後面我會專門撰文介紹)。

辛亥革命時,中國經濟已落後歐洲260年

自永樂二年(1405年)起,中國的鄭和就開始遠下西洋。至宣德八年(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穿越馬六甲海峽、曼德海峽、一直到了麥加,最遠到了非洲東海岸。

而直到1497年,西方人才開始全球遠航。這一年,葡萄牙人達·伽馬才帶著他的船隊來到了鄭和下西洋的終點——古裡(今印度的科澤科德)。

中國的地理髮現,比歐洲早了半個多世紀。

但中國的地理髮現沒能成為推動工業發展的動力。17世紀中葉,當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已經轟轟烈烈開展起來的時候,中國正處在兩個封建王朝政權更迭的時候——清朝取代了明朝。但都是以農業為本的政權。

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時,按照西方17世紀中葉開展資產階級革命時的時間算起,中國經濟已落後了歐洲整整260年。

辛亥革命時,中國經濟已落後歐洲260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