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求速度向重質量的成功轉型

經濟 易尚展示 法國 加拿大 光明網頭條號 2017-05-22

——盤點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成果

光明日報記者 嚴聖禾 李慧

5月15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圓滿落幕。這是一屆外表簡樸的文博會,又是一屆內涵豐富的文博會,展示了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成就以及文化與科技等各領域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

深圳文博會不僅是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風向標,還見證了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不斷轉型升級的重要歷程。本屆文博會成交金額、參觀人數都在穩步上升,結構更加優化。經過近幾屆的努力,深圳文博會已經走上質量型內涵式發展之路。

從求速度向重質量的成功轉型

深圳文博會1號館北京展區,參觀者正在與機器人“優友”互動。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攝/光明圖片

從求速度向重質量的成功轉型

深圳文博會貴州展團,手工藝人正在製作特色工藝品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1、發展更有質量

數據

本屆文博會實質性成交2240.848億元,比上屆增長10.28%。其中,合同成交2064.348億元,零售及拍賣成交176.500億元。

改革開放之初,特區人創造了3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從1980年到1999年的20年間,深圳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31.2%,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為大都市。然而,高速增長不可能永遠持續,深圳及時將發展模式從速度型轉換到質量型增長,率先開始了產業的轉型升級,如今又成為全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的排頭兵。

2004年開始舉辦的深圳文博會同樣也在經歷著從速度向質量的成功轉型。2015年,作為文博會第二個十年的起步之年,當年的總成交額再創新高。但主辦方在公佈數據時強調,1535.36億元的合同成交額已連續第四年超過意向成交額,成為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佔總成交額的57.98%,比上屆增長28.06%,創歷屆文博會之最。加上零售及拍賣成交額,第十一屆文博會的實際總成交額為1646.45億元。2016年,第十二屆文博會主辦方公佈的總成交額中剔除了意向成交額,直接公佈了2032.014億元的實際成交額,這一數字比上屆增長了23.42%。

據組委會公佈,本屆文博會的實際成交額同比增長10.28%,從縱向比看,文博會成交額增幅降低了一半。然而在主展館面積和分會場數量都已保持多年穩定的前提下,在實際成交額突破了2000億元的關口之後,每年保持10%左右的增長仍在合理區間。

梳理近幾年文化產業的相關數據發現,2011年以來,文化產業年均增速保持在15%左右,2011年更是達到21.96%,明顯高於同期GDP的增速。2015年以來,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也保持在10%以上。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文化產業逐漸從注重數量增長轉向注重品質提升。近年來,文化產業增速明顯高於GDP增速,表明文化產業在拉動經濟增長中貢獻突出,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內涵更加豐富

數據

本屆深圳文博會,全國31個省區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國外117個參展機構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68家分會場,80%以上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基地,涵蓋文化創意產業各重點領域和“文化+”新領域。

在文化與科技、金融、商業、旅遊、體育等產業相加相融的今天,深圳文博會這個“中國文化第一展”的內涵極大豐富。

在本屆文博會上,觀眾不僅能夠詳細領略我國文化改革發展不斷取得新進步的精彩縮影,也可以與“網紅”一起探討網絡直播行業如何培養表演人才;不僅可以見識到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乃至MR(混合現實)等最先進的顯示技術,也可以欣賞到楚雄彝族刺繡和侗錦“織娘”織繡等最傳統的非遺技藝;不僅可以嘗試戴著耳機聽書的閱讀新體驗,也可以順便競拍兩本停留在我們兒時記憶深處的連環畫、小人書——以文化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值,通過現代高新技術助力傳統文化產業升級改造、培育新興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集群發展,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趨勢。

2015年,“絲綢之路”館首次亮相文博會。2016年,該館更名為“一帶一路”館,今年優化提升後的“一帶一路·國際館”吸引了美、英等發達國家和埃及、以色列、印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參展,展示了傳統工藝美術、創意設計、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旅遊及演藝等內容。展會期間,主展館和分會場共舉辦了數十項以“一帶一路”為主題的文化項目展演、論壇、洽談、簽約等配套活動,來自俄羅斯、印度、埃及等國家的50個國際知名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有效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

為推動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屆文博會特別注重突出“文化+”內涵,努力創造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逐步由基本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文化+”日益突破行業壁壘,與製造業、信息、旅遊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提升文化供給質量,為人們提供具有文化特色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形成新的消費市場。

3、結構更為優化

數據

本屆文博會主展館、分會場及相關活動的總參觀人數達666.106萬人次,比上屆增加了79.021萬人次,增幅為13.46%;其中專業觀眾達118.286萬人次,佔參會觀眾總數的17.76%,比上屆增加11.318萬人次,增幅為10.58%。

質量的提升離不開結構的優化。深圳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吳忠介紹,本屆文博會參展商的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龍頭文化企業和機構參展的比例進一步提高,中國出版集團公司、中國電影集團公司、華僑城集團等“文化企業30強”和新華文軒、易尚展示等優質上市文化企業帶來了更具競爭力和特色的展品。各主辦單位還組織舉辦中國文化產品國際營銷年會、中國文化貿易與文化雙創大會、國家數字出版高端論壇等一系列配套活動,為相關行業提供了發展指引和前沿理念。此外,組委會也採取多項舉措提高實質性交易,通過與省級以上行業協會合作組展,強化展前參展商、採購商雙方需求收集和配對,為達成交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據獨立第三方專業機構統計,共有20016名海外採購商參加了本屆文博會,比上屆增加493人,這些採購商主要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匈牙利、以色列、立陶宛等99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時間的積累和沉澱,深圳文博會展示交易規模、數量、質量、水平均逐年提升,國際化、專業化、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交易額從首屆的356.86億元增長到第13屆的2240.848億元,深圳文博會的成交額已累計超過1.5萬億元,採購商遍佈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

經過13年的發展,深圳文博會已經成功從初創培養期進入成長髮展期,實現了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發展的華麗轉身,深圳文博會不僅擔任了我國文化產業的檢閱臺和風向標,而且正成為助力我國文創產品“走出去”的橋樑和助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引擎。

專家指出,當前,面對新的形勢和需要,我國文化產業發展要堅持規模發展和結構優化並重,在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各行業實力和競爭力的同時,要加強結構調整和優化,加快發展網絡視聽、移動多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出版發行、影視製作、工藝美術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文化產業不斷進行業態創新和模式創新,促進產業提質轉型升級。

《光明日報》( 2017年05月20日 12版)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