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寧區探索轉型之路推進經濟生態化

邕寧區探索轉型之路推進經濟生態化

茶採石坑打造出新景點。

邕寧區探索轉型之路推進經濟生態化

頂螄山田園風光。

邕寧區探索轉型之路推進經濟生態化

吳茱萸大豐收,新樂村那貢坡農民喜笑顏開。

這裡是具有“草經冬而不枯,花非春仍常放”的生態環境優勢的千年古縣,也是壯族的發源地之一,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素有“中國八音文化之鄉”的美譽。但同時,它也是一個經濟基礎薄弱,工業化、城鎮化尚處於起步階段的農業大區,這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邕寧區。

誰也不曾想到,3年前,這裡的村莊還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如今,一幢幢紅磚砌成的樓房拔地而起,在綠樹的映襯下格外顯眼,這是當地群眾依靠吳茱萸種植脫貧致富的最好見證,也成為生態文明新時代,邕寧區結合自身定位,發展綠色經濟,努力走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以下簡稱“兩山”)轉化之路的最佳案例。

據瞭解,近年來,邕寧區不斷探索實踐經驗,自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努力創建“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大力培育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遊業,走出了一條符合區情的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近日,記者走進南寧市邕寧區,一探綠色發展背後的祕密。

移民點上的吳茱萸

脫貧路上的搖錢樹

邕寧區新江鎮新樂村那貢坡,是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移民聚居地,居住著十多年前從大化山區移民出來的群眾。一直以來,村裡的居民都是靠著種速生桉、種甘蔗保證收入。但是,因為遵循傳統種植觀念,收入普遍偏低,尤其是速生桉對土壤的危害很大,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造綠色產業,2015年,新樂村那貢坡在政府的幫扶下,成立了新江鎮新樂村那貢坡吳茱萸示範基地。吳茱萸是名貴的中草藥材,對土地的要求不高,人工投入小,收益見效快。在基地的倡導下,村裡的居民發展起了循環農業,採取了“吳茱萸+鳳梨+竹鼠+食用菌”的生態種養模式,逐步淘汰了原來種植甘蔗、玉米等傳統農業。原來丟荒的山坡地、灘塗逐步種上了吳茱萸,連片種植規模達到550畝,輻射帶動周邊種植950畝。

“原來我種甘蔗每年收入五六千元,從2015年種植吳茱萸後,2016年收入8000元、2017年收入4萬元、2018年收入5萬元。今年計劃增加投入,再多賺點錢。”村民黃昌西說。

“有了產業項目,既保護了綠水青山,村民生活也提高了不少。”南寧市創豐吳茱萸合作社社長黃炳珠說。

同樣是走“綠色”致富新路子,邕寧區中和鄉中和社區村民則通過改種香樟林,積極探索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在中和社區祥旦坡的綠野香樟產業示範區,村民孫興效洋溢著笑容,向記者算起了生態經濟賬:“我之前種了70畝速生桉,5年一收成,每畝收入三四千元。現在改種的15畝香樟已經開始有收益,每畝收入3600元左右,扣除人工成本等,純收入還有3100元。”

“對比種植速生桉,每年都有收成的樟樹收入明顯高了很多,經濟效益高且對生態環境壓力小,我今年打算種植20畝香樟,逐漸淘汰速生桉。”他指著山坡上香樟林說。

據瞭解,通過合理佈局生態產業發展,邕寧區培育了桑蠶、香樟、火龍果、沃柑等現代特色產業,建設農業示範區32個,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四級示範區14個,示範區輻射面積達5.47萬畝,示範帶動5500多戶農戶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托起了當地民眾的脫貧致富夢。

依託人文自然資源

創建特色旅遊名縣

如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以新的姿態實現新的嬗變?近年來,邕寧區立足區情,深化“一港兩江三區三帶”空間佈局,把旅遊業作為邕寧區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抓,以創建廣西特色旅遊名縣為契機,整合山水、生態、田園、文化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養生養老、民俗休閒、農業觀光、文化體驗等生態特色健康旅遊業態。

2018年12月在邕寧區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以下簡稱“南寧園博園”),就是邕寧區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園林文化,打造生態文化旅遊新地標的有力見證,也是邕寧區探索旅遊發展新模式的縮影。

據瞭解,南寧園博園早在打造之初,就確立了自然、景觀、文化和諧融合的建設理念,力圖讓市民不必出城就可以享受原野趣味和田園風情。

園區內草木鬱鬱蔥蔥、景觀群高低錯落、古建築三合院古香古色,穿越自然山林,可以欣賞路徑兩側種植的楓香、杜英、相思樹等,品味原汁原味的自然野趣。而設計師通過園林景觀和建築的配合,巧妙地傳遞著每個城市的韻味和歷史文化沉澱。

“山水美如畫,景觀別緻醉人心”。市民唐鳳琴喜歡攝影,經常揹著攝影器材穿梭在園區裡。對她而言,園博園選址好,空氣優,而且僻靜,走進園區,猶如走入畫中,美感十足。“我打算再多入園幾次,爭取將每個城市展園的美都記錄在我的鏡頭裡。”唐鳳勤說。

據瞭解,南寧園博園建設不佔用基本農田、不大拆大建,不推山、不填湖,保留現狀植被,通過生態保護、礦坑修復和海綿規劃,打造生態園博。同期規劃的田園風光區、遺址保護區和配套服務區,與南寧園博園展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如今,一批像園博園這樣的特色旅遊項目正在釋放綠色能量。蒲津公園、不孤湖景區、廣西香流溪谷農業生態旅遊區、南寧福瑞生態休閒農場景區、徐漢林紅色教育基地示範點景區、那遊度假山莊、廣澤禧願都市生態田園等,都成為遊客爭相追捧的熱門景點。

綠色發展為引領

生態環境成優勢

只有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收穫“金山銀山”。這樣的發展理念已經融入邕寧區發展的血液中,並轉化為了行動力。

近年來,邕寧區不斷加強環境治理,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同時,投入600多萬元,新購霧炮車、灑水車等設備,強化對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秸稈焚燒和城市揚塵汙染的治理和管控。

開展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生態環境顯著改善。2018年,邕江蒲廟段水質達到Ⅲ類水標準,較前幾年水質有明顯改善。PM10年平均濃度為51微克/立方米,PM2.5年平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3.3%,空氣質量位於全市前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較強,每年可涵養水源0.3億立方米,保持土壤180.98萬噸。

為了補齊短板,區政府還精準發力,積極推進生態村、生態鄉鎮創建工作。2018年,邕寧區共完成了28個南寧市級生態村申報工作,並全部成功獲得。目前,全區共有9個自治區級生態村,45個市級生態村,5個鄉鎮的生態鄉鎮建設規劃修編全部完成。2018年12月12日,邕寧區更是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二批“兩山”實踐創新基地。

如何更好地走好“兩山”轉化之路?邕寧區人民政府副區長仙學文表示,將大力培育生態工業,打造城區發展新引擎。同時,圍繞建設現代都市農業實踐創新區,大力發展生態特色農業,打造“邕寧自造”系列品牌。

下一步,邕寧區將通過引進“環保管家”環境管理模式,構建大氣、水、噪聲監測網格,整體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推動經濟生態化,建立健全“兩山”配套機制等舉措,爭創自治區之標杆、全國之典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