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協調、合作、穩定是大勢'

"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不久前,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大阪舉行會晤,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這個消息似乎讓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從2018年7月6日美國對第一批中國商品加徵關稅起,美國挑起的經貿摩擦已經過去了一年多,所產生的影響早已超過中美雙邊層面,甚至引發了全球的焦慮。美國的行為,不僅受到了中國的堅決抵制,國際社會公開的反對聲音也越來越大。

7月3日,美國百名專家學者及政商界人士在《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封致美國總統特朗普和美國國會的公開信。信中強調,美國將中國視為敵人並試圖將美中經濟脫鉤的做法,不能阻止中國繼續崛起,反而會損害美國的國際聲譽及全球經濟。

不僅僅在美國內部,對於美國發起的這場經貿摩擦,國際上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奧布拉多維奇說:“我想特朗普會不間斷地製造緊張的局勢,直到他贏得美國大選。他試圖向人們展示他是那個可以左右與中國關係的人。美國那麼多公司要求他們的總統撤回加稅政策,這足以證明他們深受其害。”

巴基斯坦參議院外事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認為,中美經貿摩擦是特朗普政府單方面發起的貿易爭端,是在刻意破壞已經形成的全球貿易秩序。

穆沙希德表示,過去十幾年,中美兩國間的農業合作大幅增長,特朗普採取的貿易霸凌主義只會讓美國農民受損嚴重。另外,隨著中國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貿易戰也會讓中美兩國業已形成的成熟科技產業鏈受到波及。

穆沙希德·侯賽因說:“英語當中有一個諺語形容現在美國挑起貿易戰非常恰當,叫做‘割了鼻子惹惱了臉’,意思是‘跟自己過不去’。”

關於為什麼要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挑起這場貿易爭端,美方有一個主要觀點,那就是所謂的美國“吃虧論”。按照美方的統計,2018年,美國對中國貨物貿易逆差為4192億美元。但根據中方的統計,這一數字卻是3233億美元,相差了近1000億美元,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差異呢?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摩根士丹利亞洲區前主席斯蒂芬·羅奇認為,因為統計方法等原因,中美貿易不平衡被誇大了:“蘋果手機就是一個例子。蘋果手機在中國組裝,然後運到美國,但蘋果手機的零部件來自世界各地,但是我們將那些零部件都100%算作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加工貿易沒有分離出去,按照最終產品的價值統計中國的出口額;按照到岸價計算,把中間發生的國際運費、保費等也都統計入中國的貨物出口額,這些計價方式都導致美中貿易逆差被誇大。而在貨物貿易的逆差之外,對於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順差,和在投資領域獲得的鉅額利潤美方卻隻字不提。

斯蒂芬·羅奇表示,所謂的“美國吃虧論”等指責是沒有依據、站不住腳的。他認為,美國政府寧願把自己造成的經濟問題歸咎於他人,指責中國是造成美國經濟困境的罪魁禍首,也不願認真地照照鏡子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斯蒂芬·羅奇說:“2018年美國的貿易赤字是一個與102個國家存在的多邊貿易赤字,只是中國佔最大的份額。2018年中國的份額佔到商品貿易赤字總額的48%,這反映了中國在生產美國消費者需要購買的商品方面具有的相對優勢,但我們存在赤字的還有其它101個國家。所以從很大程度上來說,貿易的不平衡只是美國結構性儲蓄失衡的一種反映,而不必然是因為其它國家想佔美國便宜的結果。”

對於美中貿易逆差等同於“美國送給中國財富”的說法,塞爾維亞人民黨總書記帕拉利奇覺得很荒唐。他認為,中國快速發展的成就,是中國政府帶領中國人民用勤勞和智慧換來的,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中國奇蹟”,而“中國奇蹟”來源於“中國方案”和“中國製造”。

實際上,美中之間的貿易逆差和各自的比較優勢不同有關,是國際分工和市場決定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美國消費者享受到了廉價的進口商品,並不能簡單地說因為貿易逆差的存在,美國就吃虧了。而之所以會造成貿易逆差也有美國自身的原因,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就認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並非是中國的不公平競爭,而是美國自身龐大的國家債務:“坦白說,美國大部分的貿易赤字,並不來自於中美貿易,而是因為他們支出太多,支出超過了生產能力。即便貿易赤字下降,美國還會產生債務問題。”

美方挑起經貿摩擦,背後的一個原因就是想遏制中國的快速發展。然而,經貿摩擦沒有贏家。《日本經濟新聞》的分析數據顯示,中美相互加徵關稅之後,被加徵關稅的中國商品對美出口量下降了14%,貿易額減少180億美元。美國對中國出口量則縮水38%,貿易額減少230億美元。經貿摩擦對美國的消費品價格和就業的影響也正在顯現。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勞倫斯·布恩說:“比如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涉及到洗衣機的進出口,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洗衣機的價格上漲了20%。貿易摩擦的直接影響是物價上漲,對消費者和生產產品的工廠來說物價都上漲了,而貿易摩擦的間接影響是加大了不確定性。由於公司不確定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會提高關稅,公司停止了投資,所以就業率會持續下降。”

一些美國企業表示,中國是很難代替的合作伙伴。如果經貿摩擦持續,他們將不得不通過裁員等方式削減成本,以彌補企業的關稅支出。

美國玩具業協會副主席瑞貝卡·蒙德說:“除了中國,我們找不到在生產能力和技術上能實現我們這些需求的生產商。有70萬人在美國玩具行業就業,加徵關稅影響了其中6萬就業,幾乎是十分之一。”

美國蹦床生產商史蒂夫·斯托克斯說:“如果再加徵25%關稅,將對我的所有產品產生影響,對我們公司而言將是災難性的。我可能被迫要裁員。現在我們僱員在公司裡有醫保,有洗牙服務,有年假,有靈活的工作時間。被解僱後,他們就很難找到這些待遇了。”

美國企業叫苦的同時,經貿摩擦的影響也波及到了全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在一份給二十國集團財長及央行行長的簡報中指出,現階段中美經貿摩擦以及未來摩擦升級的可能性將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沖擊,並導致總共4550億美元損失,相當於讓2020年的全球經濟總量減少0.5%。

面對貿易摩擦,中國始終遵守國際貿易體系和多邊主義準則,並願意敞開大門進行對話,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立場和態度,這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中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而中國一貫奉行的與世界共享發展成果的理念也得到了普遍認可。大家認為,即使面對外部挑戰,中國經濟發展的步伐也不可阻擋。

尼中友好論壇主席高亮說:“如果沒有中國,我們不可能像世界上其它國家一樣用上高科技的東西。中國與世界其它國家分享發展成果,這對全人類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國並不想稱霸世界,始終堅持和平發展理念、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從不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和制度模式,在經貿領域也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而不是顛覆者。而美國採取的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則嚴重干擾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損害市場信心,給經濟全球化趨勢造成威脅。多國人士都表示,即便從各個國家自身的利益出發,開放的市場、自由貿易也將是國際社會的民心所向。

塞爾維亞社會黨副主席奧布拉多維奇說:“美國那邊問我,你們還與華為合作嗎?我說當然,為什麼不呢?他們說,你們不擔心信息被中國控制?我說不擔心。我說我們其實原來不知道中國的5G技術是最先進的,直到你們宣佈5G競賽,美國必贏,我們才明白中國已經超越了你們的技術水平,對華為的禁令表明你們害怕中國的科技,而華為的案例也證明,並非所有西方國家都完全接受美國的觀點,各國得首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今年3月,中意政府簽署關於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意大利也成為首個簽署這一協議的“七國集團”國家。意大利參議院外委會主席彼得羅切利表示,意大利將作為帶頭的成員國,致力推動歐盟與中國更深層次的合作。

意大利參議院外委會主席彼得羅切利說:“經濟、貿易問題並不孤立於政治之外,經貿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政治行動,但意大利不會承擔美國總統特朗普所作選擇產生的後果,特別是意大利政府今年(與他國)建立了新型國際關係與機制,其中我們最珍視的是中國。”

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也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不會影響匈牙利繼續和中國開展合作的願望。

當然,國際社會並不希望看到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出現衝突對抗,因為這將直接影響全球經濟的增速。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示,中美關係是現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如何處理彼此的關係將決定整個國際環境的未來走向。中美互相競爭是自然的,但競爭不應演變成衝突,而應該是展開合作、共創雙贏。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會談時指出,日本期待中美通過對話建設性地解決兩國貿易問題。越南工貿部副部長黃國旺指出,長遠看,中美貿易戰對越南和東盟都不會帶來益處,希望中美找到解決辦法,促進全球穩定。

全球化時代,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當前,各國普遍呼籲中美以平等、互利、誠信的態度進一步磋商,早日解決分歧。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用合作代替摩擦,用對話代替對抗,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這有利於中國,有利於美國,也有利於全世界。這既是中國的態度,也是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