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整版探討:中國經濟何以強起來

經濟 投資 政治 宏觀經濟 時政 杭州網 2018-12-09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中國經濟何以強起來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07日 07 版)

改革開放40年來,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成就了中國經濟奇蹟。在經濟發展新時代,推動經濟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實現由大向強轉變,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發揮好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作用。如何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提升到新水平?如何讓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新步伐?本版刊發幾位專家的文章對此進行探討。

——編 者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人民要論)

韓保江

內容提要: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我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表現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上,表現在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以有力舉措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提升到新水平。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蹟,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都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經濟發展新時代,實現經濟強起來的目標,必須進一步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主要表現

我國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表現在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上。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歷史性貢獻。同時,我國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在市場上良性競爭、相互協作、共同發展,形成了互補的經濟結構——目前,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以及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民營企業則主要分佈在一般競爭性領域;形成了改善經營、積極創新的動力——國有企業持續深化改革、提高經營管理水平,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民營企業努力改善經營管理,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管理水平、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還形成了促進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強大合力,推動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

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還表現在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在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中,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相互融合,既可擴大民間投資、推動經濟發展,又可加快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實現優勢互補,提升企業競爭力。在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企業改革重組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平等合作,重組企業的股權結構按照相關規定、根據具體情況由各方協商確定。實踐證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於國有經濟形成新優勢、增添新活力,有利於民營經濟藉助國有經濟平臺更快成長。混合所有制企業探索實行員工持股,還能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促進實現共同富裕。

把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共同發展提升到新水平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但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繼續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們黨和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探索形成並行之有效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促進國有經濟與民營經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消除所有制歧視。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公有制經濟財產權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經濟財產權同樣不可侵犯;國家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和合法利益,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廢除對非公有制經濟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消除各種隱性壁壘,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經濟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清理有違公平的法律法規條款”。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鼓勵民營企業依法進入更多領域,引入非國有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更好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黨的十九大把“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大政方針進一步確定下來。當前,我們要以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徹底消除所有制歧視,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

營造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完善市場監管體制。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完善企業破產製度,積極穩妥推進企業優勝劣汰,通過兼併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加快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通過界定功能、劃分類別,實行分類改革、分類發展、分類監管、分類定責、分類考核,提高國有企業改革的針對性、監管的有效性、考核評價的科學性,推動國有企業同市場經濟深度融合,促進國有企業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國有資產監管要實現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大幅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實保護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產流失。同時,優化國有資本重點投資方向和領域,推動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基礎設施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產業集中,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集中。

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習近平同志指出:“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這給廣大民營企業家吃下了定心丸。在11月1日召開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了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6個方面政策舉措。一段時間以來,促進民營企業發展的利好政策不斷出臺,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在未來發展中,這些政策舉措的效果將進一步顯現,進而有力促進民營企業做強做優、發展壯大,讓民營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作者為中央黨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正確看待民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熱點辨析)

藍蔚青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有人發表了一些否定、懷疑民營經濟的言論,如“民營經濟離場論”“新公私合營論”等。對此,習近平同志指出:“這些說法是完全錯誤的,不符合黨的大政方針”“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我們要正確看待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繼續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勞動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無法得到有效調動,勞動生產率低下,生產力發展受到很大束縛。只有推動經濟體制改革,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才能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促進經濟快速發展起來。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一步。民營經濟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又是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全國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環境形成,促進了營商環境優化和政府職能轉變,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因此,發展民營經濟是推動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客觀要求,是充分調動和激發勞動者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有效舉措。

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們黨破除所有制問題上的傳統觀念束縛,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打開了大門。黨的十五大把“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確立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必須長期堅持。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下發展起來的。我國民營經濟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一些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動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為探索基本經濟制度有效實現形式作出了積極貢獻。因此,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我國民營經濟只能壯大、不能弱化,不僅不能“離場”,而且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臺。

民營經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主體。民營經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也是我們黨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截至2017年底,我國民營企業數量超過2700萬家,個體工商戶超過6500萬戶,註冊資本超過165萬億元。民營經濟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我國民營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地進入高新技術領域和新興領域,部分企業已經在高新技術、新業態等細分領域處於領跑地位。一些民營企業堅持自主創新,瞄準高端市場,推出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和服務,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進行了成功探索,有效滿足了社會需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肯定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高度關懷民營企業發展。廣大民營企業家把握時代大勢,堅定發展信心,心無旁騖創新創造,踏踏實實辦好企業,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大家手筆)

黃速建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國有企業能否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對於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由大向強轉變具有重要影響。可以說,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一項具有戰略性、全局性、時代性、現實性的緊迫任務。

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全方位提高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一是實現動力轉換。動力轉換是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起點。實現動力轉換,就要轉變企業發展方式,使其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二是推動效率變革。效率變革是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國有企業推動效率變革,就要堅持效率導向和價值導向,在產品生產和服務提供、企業運營等方面下功夫,不斷提高企業的技術效率、資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實現企業整體效率提升。三是提高創新能力。提高創新能力是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提高創新能力,就要重點培育高素質創新人才隊伍,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加大研發投入,構建良好的企業創新生態系統;勇於和善於進行管理變革,消除體制機制和管理上的弊病,大力推進企業組織形態變革,完善公司治理,構建靈活高效、符合行業特徵、有利於提升核心競爭力的企業管理模式。四是提升企業形象。良好企業形象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無形資產。國有企業應在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運行、發展前瞻性戰略性產業方面貢獻更大力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保護資源環境、加快轉型升級、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充分發揮引領和表率作用。

推動新時代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要著力構建有利於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進一步推動國有企業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依法落實企業自主權,完善企業市場化經營機制,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成為獨立市場主體。優化國有企業整體制度安排,積極落實國有企業分類改革頂層設計,差異化推進公益類、商業類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公司治理改革、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等,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國有企業內生活力。繼續優化國有資本和國有經濟結構佈局,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快推進國有資產監管從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轉變,提高監管效能,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努力創造各類企業平等競爭、健康發展的市場環境,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推動民營企業邁出高質量發展新步伐(新知新覺)

銀溫泉

我國民營企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主體。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對於我國經濟加快轉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具有重要意義。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應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近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很多民營企業進入高新技術產業領域,一些企業實現了做強做優。但從總體上看,大多數民營企業仍處於傳統產業領域,生產的產品大多處於中低端,市場競爭力不強。這也是一些民營企業陷入經營困難的原因之一。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是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民營企業要抓住時代機遇、進一步發展壯大,必須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在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上下功夫。不僅要革新工藝流程,提高生產效率;而且要抓住製造業優化升級、鄉村振興、軍民融合發展、擴大服務業開放等有利時機,著眼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質量變革和品牌建設,加快企業轉型升級,努力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攀升。

把創新擺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民營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企業發展的首要位置。一是深度融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發展大潮,努力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經營管理水平。二是大力發揚企業家精神,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三是重視人才在企業創新發展中的根本作用,探索利用股權期權等多種激勵方式,大力引進符合企業發展方向的人才,激發科技人才、管理人才的創造激情和創新潛能。

健全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制度基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應積極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嚴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建立有效運作的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暫時不具備條件的民營企業也應從自身實際出發,努力健全企業制度,強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意識,堅持守法經營,在合法合規中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近來,一些民營企業在經營發展中遇到不少困難和問題,有些困難和問題如融資難、融資貴等,僅靠企業自身是難以解決的。有關方面要貫徹落實中央精神,有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一方面,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負面清單制度,消除一切不利於民營企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打破各種各樣的“捲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充分釋放和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另一方面,採取有效措施,確保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應大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有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嚴格保護民營企業的財產權,進一步增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

(作者為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