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曾憶城的《鏡花緣》

撰文 / 林路

據說,二十多年前,一個父親領著剛剛加入少先隊的兒子去鎮上的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片,這個父親,就是曾憶城的父親。曾憶城一直保存著這張手工著色的“彩色照片”,那是他第一次接觸到攝影。

“這張照片並沒有讓我愛上攝影,只是讓我覺得拍照是一件很正式很嚴肅的事情,用來紀錄生活的大事件。”

出生於廣州的曾憶城說:

“我的童年在海邊度過,與海與天與泥士與大自然很親近。這讓我在後來的城市生活中內心有一個迴旋的空間,它是一個底,在一些時候,能把你的心托起來。這樣的經歷影響我的人生,後來,我拍照了,它就影響我的照片。孩子們都應該在大自然中長大,而不是關在家裡看電視看成近視眼。只是供我成長的那片海灘,已經給毀了,髒了。”

曾憶城在廣州美院的社會美術專業畢業後,曾在《新週刊》《珠海畫報》《南方都市報》擔任攝影記者職務,並且在《城市畫報》任首席攝影師並且拍攝過無數美女之後,突然辭職離去,開始了自由職業生涯。

他的作品在國內多次以個展的方式展出,並被國內外的畫廊等影像機構收藏。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一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二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三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四


評論說,很難將曾憶城分類,做報道攝影的人認為他是個拍時尚的,拍時尚的人認為他是個做藝術的,做藝術的人又認為他是做媒體的。

“我只不過是一個用攝影說話的人,我把所有的東西都融進照片裡,我希望把所有的條條框框都砸爛。一個攝影師應該像一個科學家一樣去發明,去創造;也應該像革命家一樣去顛覆。”

那麼,我們應該從哪一個角度來閱讀曾憶城的作品呢?

顧錚在他的評述中說:

“曾憶城的攝影,以其大膽的想象與豐富的手法變化,以《城市畫報》這本雜誌為平臺,用他的照片參與引導了一種生活態度與確立了一種審美標準。但是,這個標準不僅僅屬於狹義的時裝攝影,而是對於攝影可以為何提出了新的要求。藉助城市,依憑時尚,他開拓的是攝影的可能性。”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五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六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七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八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九


就像我們在這裡所看到的一些片段,所折射的正是曾憶城對這個都市時尚的獨特認識,以莫名的反叛和帶有嘲諷的恭維,揭開了籠罩在都市時尚上神祕的面紗,讓人看到了生活在時尚世界中的另一種可能

當然,曾憶城的作品中還是可以看到一些世界頂尖攝影家的影子,比如拉查佩爾異想天開的組合和對世界潮流的肆意拼貼。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十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十一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十二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鏡花緣》之十三


然而曾憶城的拼貼並非是一種刻意的模仿,他從自己生活的層面,對都市的理解進行了全新的詮釋,在東西方的夾縫中找到了充滿力度感的再創造空間。他不滿足於一般層面上的解構和重組,而是希望在深度層面上揭示中國在進入經濟商品大潮之後的矛盾心態。

他以看似慘淡經營的手段,拆解了世俗世界的莫名恐懼,從而以東方的視角,警戒西方寓言的再版。

比如在《鏡花緣》作品之一中:

單翅的銀裝美女,紅色“地毯”上的紅色“魔女”,數碼修整的藍天但是沒有白雲,只有人工的痕跡。這些美女確實不太一樣。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單翅的銀裝美女

“很多人覺得把女人拍得漂亮就可以啦,讓模特往鏡頭前一站,擺一個誘人的姿勢。反正都是拍,我為什麼不拍得有內容一點呢?媒體是一個很好傳播平臺,它比美術館、畫廊對我更有意義。

照片除了向人展示模特是一個美女之外,是不是還可以傳達一些其他的信息,比如時代快速發展帶來的危機,人們對和平的嚮往等等。我一直試圖讓我的照片在帶給人感官認知的同時,也帶給人一些思想。”

而在《鏡花緣》作品之二中:銀裝美女開始澆花,但是一朵妖豔無比的鐵皮花朵。據說這朵“花”花了300元人民幣讓鐵匠專門打造,拍完後就成為一件收藏品。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銀裝美女澆一朵妖豔無比的鐵皮花朵


我們在作品中看到了故作姿態的嘲諷,嘲諷的卻是我們自身的無奈。工作起來的曾憶城是瘋狂的,他的想法是瘋狂的,做事方式也是瘋狂的。他的腦袋就像一臺高迅運轉的機器,生產出一個又一個奇怪的想法。別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拍?”,他反問別人“為什麼不這樣拍?”

至於《鏡花緣》作品之三,如此壯觀的場景,如此荒誕的意境,一同彙集在如同宣傳片的造型畫面中,讓人連想到一個特定的時代,一種特定的人生。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這組題為《明斯克號》的系列作品,花費了攝影家的幾多心血。他和陳德生反反覆覆討論《明斯克號》拍攝方案,兩個人深更半夜還在揮舞著草圖,眼睛裡冒餓狼一樣興奮的光。曾憶城不善言辭,攝影是他最好的表達語言。

《鏡花緣》作品之四《槍》,沒有暴力,只有遊戲色彩,如同互聯網上的童年,性感又無聊。


曾憶城的《鏡花緣》,城市這面“鏡”像中的時尚之“花”



曾憶城說:

“這兩年我也很用心去考慮技術和器材,因為它們能更好的表達我的想法和實現我想要的影像。通常我們都在被動地使用器材,而忽略了它們對想象力的限制。想象的影像要比現有技術帶出來的影像豐富得多。我希望有一天,相機可以隨心所欲。

在這裡已經可以看到隨心所欲的影子。

顧錚因此說:

“‘鏡花緣’者,由攝影‘鏡’頭通過城市所結成的時尚‘花’緣,在來去飄渺的影像中,反襯出人生的捉弄與捉捕無常。而‘鏡花緣’另一解可為,在城市這面‘鏡’像中,時尚之‘花’,如鏡中花,夢深緣淺。”

更多深度精彩內容,可移步微信閱讀:蘭闍(qdlanshe),為萬物講好故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