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涇河大峽谷

涇河 朋友圈 崆峒山 文學 文粹齋 2017-06-18

點擊右上角“關注”訂閱文粹齋吧!

文|王貴龍

時值初夏頭伏第一天,我們去穿越涇河大峽谷南段沙南峽。

沙南峽史稱“金佛峽”,這裡是香水河、盛義河入涇河的交匯之處。由於涇河的強烈切割,形成了5.9多公里水飛流急的河谷地貌。有地貌造型奇特的巨晰峰、九極頂、三仰峰景點,又有佛肚崖、象鼻石、河馬戲水、老子望嶽、象島、湖泊、古城堡等景觀,是涇源縣和崆峒區最重要的風景區之一,風光特別的沙南峽只是涇河大峽谷的一段,涇河峽谷全長中三分之一也佔不到。

穿越涇河大峽谷

早八點我們到達涇河源鎮沙南村,夜雨把雄踞西天蔥蘢蒼茫的六盤山脈洗得新鮮青翠,美麗的蒼宇下盡顯碧海般的綠色,塵霧落盡,空氣清新,江山嬌豔,心裡格外和諧美妙。涇河老龍王和他的龍子龍孫奔騰跳躍到老龍潭外六盤山下的平川裡十分溫柔,平川裡一片豐收景象。碧天麗日,清流肥田,桃源人家,恍如世外。初入峽谷的涇河如虔誠的天使般向北邊崆峒山激情詠唱,拐了幾十道彎,把滿腔熱情和詩意都埋在心裡,像西北三省幾十個州縣的一些老百姓神往崆峒山廣成子一樣,也想以一顆虔敬之心追求生命的終極之樂。

曾經在六十里涇河大峽谷,我們頻繁地涉水過河,一次又一次如臨龍潭虎穴,欣賞到了壯美、俊逸、秀險的河谷風光。今天要走的沙南峽也足可滿足我們八萬四千個好奇心。

穿越涇河大峽谷

霧凇

從廣成子打印山諸峰嶺升起的冉冉朝陽,通過高山縫隙普照過來。太陽未出之時,河水清黃,兩岸松林間像落了一層薄薄的白雪,又似寒冬的落雪被陽光晒得剛剛溶化時又被凍封於枝葉間一樣,我們把這種現象叫霧凇。整個沙南峽涇河岸邊的山窪裡松林上,初看似下了一層薄雪,再看像塗抹了珍珠霜,綠中泛白,白中泛出晶瑩之光——從沒見過如此美麗的霧凇,我們八人都停下來仰望森林裡的珍珠霧。一抹霞光剛好射過來,水蒸氣在陽光裡魔術一樣現出多彩的光芒,大家不約而同地咔嚓咔嚓一陣拍攝,鏡頭裡出現了平時極難遇到的七色或十幾色的唐卡壇城、紅色連花等圖案,陽光下的我們都有背光了,彷彿天仙下凡一樣。朝陽給松林套上了絢麗的彩裝,讓野草葉尖的露珠變成彩色球,顫悠悠的蛛網色彩美麗,大自然的美麗感染了每一個行走於其懷胞的赤子。

穿越涇河大峽谷

小龍子

行走在一處又一處“之”字形河谷裡,窄處兩岸是壁立千仞的嶙峋石崖,腳下急流咆哮。寬處可行車種田,有時不得不走在山岩,石路被烈陽烤得火熱,熱浪不僅僅從腳下的石徑上往上升騰,也從頭頂的天空往下竄,我們就像夾在雙面鍋中的麵糰感覺快要烤熟了。但一盤麻蛇在烈陽下似乎晒得很愜意,我看她她看我,剎那間,她已磁喇一聲散開,留下山崖去了,小麻蛇應該還是貪玩的少年,對人又怕又好奇。

穿越涇河大峽谷

沸水湖

沙南峽最奇是沸水湖。

在沙南峽中段一個大拐彎處,北流的涇河水撞到巨型小山似的石崖下,浪濤翻卷,河流被迫又沿山崖向南迴旋,繞了一個圈再西湧,然後才向北從一極窄的石峽衝出去。旋轉的小湖泊真像鍋裡的水沸騰了。水面上白氣繚繞著旋轉著升騰,還真向水滾了,奇哉!研究了半天,大家感到這裡石崖環繞,崖上高峰如花半開著,有一層環繞著的大氣在這裡像要沉澱不動,這裡陽光如被磁力吸著,大量聚集太陽熱能,估計氣溫在四十或五十攝氏度,河水立馬被蒸騰成水蒸氣,熱氣往上旋轉,水面往下旋轉,甚是怪異。有人說這裡有溫泉,但我看到的情況是,陽光、地形、風水相互作用使然。

穿越涇河大峽谷

飛龍在天

正在驚奇之時,從北面山上冒出了形似龍頭的潔白雲朵,深藍悠遠靜謐的天空與綠色山峰相接壤處突然冒出龍頭雲,真是太妙了!剎那間龍身、龍抓、龍尾不同程度逐漸露出來了,連鱗甲也依稀可見。

“快看,飛龍在天!”我一喊,人人舉起手中的傢伙對著天空拍攝,不用探討辨別,眼睛看到的這雲太突兀太奇特了,這是記憶中的龍以雲顯現了 !我們忘了過河,忘了戲水,忘了飢渴燥熱,共同欣賞著從打印山那裡悄無聲息地升起的這塊暗藏玄機的白龍一樣的雲團足足有十幾分鍾。還是我把大家從如夢如幻中叫醒了:“飛龍在天,將會有雨。”大家如夢初醒,趕緊順流而下,抓緊時間趕路。霎時間四面雲起,如天女散花,先像白色小拳頭,後像碾盤、花蕾,最後是高樓、白雲山,白花瓣瓣迅速長大,美是美,卻眼看形勢不妙了,人人火急。不知道此地離柳家河壩和十萬溝口到底有多遠,兩岸丈把高的樹枝上掛著的垃圾藤索證明大峽谷裡的涇河曾經水深數丈,漫過兩邊綠樹草地,雷霆萬鈞排山倒海的陣勢無法想象有多麼可怕,大雨中洪水一旦從上游衝下來,我們在此峽谷恐怕一個也逃不了,除非能飛。趔趔趄趄趟水過河,跌跌絆絆行走河岸柳林,樹林灰暗,蒿草綿密,相互纏繞,實在難以邁步,我們熱汗淋漓,東繞西尋,不知路在何方。雨點越來越密集,我們統統下河,河就是路。

狼狽不堪時看到了到柳家河壩,天也放晴了,這涇河龍王跟我們開了個有驚無險的玩笑。

在河岸休憩晒衣時我忍不住想:我們這個民族,為什麼叫龍的傳人呢? 洪水滔天的時代,華夏人文初祖伏羲、黃帝、廣成子等在涇河流域來來往往,肯定從涇河蹤跡、水脈、水勢中學到了許多知識,尤其那多過九十九道灣的涇河,滋養了道文化、周文化,是華夏文明發源地。在涇河峽谷,我明白了民族智慧的源頭活水就是“龍”, “龍”就是“智慧”,是關於智慧的代名詞。

智慧本來無形無相無聲無息,而龍有形有體,似乎很矛盾,但這正是我們這個民族的祖先為了傳承智慧的方便賦予智慧以形體的一種大善巧,智慧靜時無形象聲息,一旦智慧動起來,就是流動的能量,必然顯身有息。 “龍”張牙舞爪,出沒於碧海雲天,隱顯于山川河谷,催浪於江河湖海,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實際上正洩露出了龍是一種智慧能量的運動。如陰陽電荷,安然不動時無形無相,碧天萬里不見絲雲,似乎不可捉摸,我們名之曰佛、曰“一”,一旦流動,風起雲湧,電光石火,曰“龍”以示智慧能量的流動,妙不可思議。雲顯形曰云龍,顯閃電驚雷曰火龍,山舞銀蛇曰地龍,奔騰山谷流洩平原的江河曰水龍,可見蹤跡可感其象,排山倒海可見其力,靜水深流可見其柔,化雲施雨可見其智。誰如果能從龍之符號寓意中悟出神龍天馬乃是無形顯有形以造化萬物、顯飛騰變化彰顯出創造的無限可能,他就悟了我們中華民族這個“龍”之道了,他就真正瞭解了何為龍的傳人。掌握“龍”之道的人能治“水患”等天災,也必能除“人禍”大治於天下,所以,歷史上老百姓將這種人稱“真龍天子”,意思是掌握了大智慧的人、治國平天下如同做一碟小菜一樣輕鬆自如的人、看穿功名利祿如小孩子游戲的人。歷來帝王都想做真龍天子,穿龍袍、帶龍冠不僅是王權地位的象徵,更是對大智慧的渴仰,對道的敬慕。衣服幹了,我不得不離開谷深峽險、群峰峻秀的涇河大峽谷。但那涇河龍還在青山林海演繹著變幻多端的智慧遊戲,這需要我們在靈魂深處慢慢咀嚼。

文圖無關,文由王貴龍(又名王鉑翔,筆名庚申,男,漢族,六零後,畢業於慶陽師專中文系,1990年參加工作。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崆峒區教育局。1994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曾任《平涼時報》文化版編輯,現任《暖泉》、《崆峒教育》編輯。多年來,博覽文史哲國學經典,業餘堅持創作,以文回報社會。有《重讀父親》、《恩師難忘》、《憩園憨坐》、《城市裡的眼睛》、《四季麥子》、《鄭家溝尋春》《我就是文明人》等200餘篇約60餘萬字散文、隨筆、雜文散見於《少年文藝》、《兒童文學》、《雜文報》、《法制日報》、《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新疆日報》、《大眾日報週末》、《深圳特區報》《銀川日報》《現代教育報》等國內70餘家報刊及雜誌,著有散文集《溫暖的延伸》(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八月第一版,與人合著),《溫暖的延伸》獲2002年崆峒區五個一文藝創作獎,散文《總也難忘》獲新疆日報好稿獎,《憩園憨坐》獲平涼市第二屆崆峒文學獎。近年來熱心於青少年道德及心理教育問題的研究工作並撰寫出了《厚養另一個心靈》、《生命的後花園》、《減負,要走的路還很長》《保健心靈》等50餘篇論文,散見於《德育報.》、《教師報》、《未來導報.》、《學生天地》《甘肅教育》等報刊雜誌,還整理編輯出版了《平涼古代詩詞簡編》(學生版),參與編輯了《平涼五十年文學作品選》、《崆峒佛教志》等書,整理編輯出版了妙林法師的佛學著作《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妙林法師佛七開示錄》兩本書;完成了兩項省級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任務。 )原創投稿!廣東廣州攝影師魅力老爺們攝影作品!

喜歡請讚賞、評論、分享、關注,謝謝!

文粹齋主編:花生

文粹齋編委:金菇娘 清山清水 獨孤吟殤 文瑞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