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作為隋唐大運河起點的洛陽西苑,是隋煬帝的宮苑之一,又稱會通苑。建於大業元年(605)。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圍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菜、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股閣,分佈在山上。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作為隋唐大運河起點的洛陽西苑,是隋煬帝的宮苑之一,又稱會通苑。建於大業元年(605)。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圍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菜、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股閣,分佈在山上。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因為它是運河史的一個轉折點,撐起了人類奇蹟的冠冕。大運河之“大”,還體現在意義重大上,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意義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大運河是為漕運誕生的,漕運,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功能。運糧看上去是種經濟行為, 但實際上卻是政治行為,因為古代的漕糧,就是中央的財政調撥,是實際可用於分配的財力體現。尤其是多事之秋,漕糧便成了穩定大局的先決,成了維繫封建統治的前提。而軍事對漕運的依賴更是穩定國家政治,維繫政治生命的十分關鍵的手段。由是,大運河便成了江山社稷賴以存續的漕運水道,在封建統治者的心目中,唯此為“大”。我國地理是西北高、東南低,故我國河流多為東西向,而極少南北向。在水運占主導地位的古代,通過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如此之大的水運網絡,這在當時的世界,是無人敢望其項背的。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作為隋唐大運河起點的洛陽西苑,是隋煬帝的宮苑之一,又稱會通苑。建於大業元年(605)。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圍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菜、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股閣,分佈在山上。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因為它是運河史的一個轉折點,撐起了人類奇蹟的冠冕。大運河之“大”,還體現在意義重大上,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意義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大運河是為漕運誕生的,漕運,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功能。運糧看上去是種經濟行為, 但實際上卻是政治行為,因為古代的漕糧,就是中央的財政調撥,是實際可用於分配的財力體現。尤其是多事之秋,漕糧便成了穩定大局的先決,成了維繫封建統治的前提。而軍事對漕運的依賴更是穩定國家政治,維繫政治生命的十分關鍵的手段。由是,大運河便成了江山社稷賴以存續的漕運水道,在封建統治者的心目中,唯此為“大”。我國地理是西北高、東南低,故我國河流多為東西向,而極少南北向。在水運占主導地位的古代,通過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如此之大的水運網絡,這在當時的世界,是無人敢望其項背的。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大運河為什麼會以洛陽為中心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開挖,因為隋代的洛陽是首都,隋煬帝也是為了首都之利才開挖大運河的。洛陽還是唐代的東都和武周的神都,大運河對這一時期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到了宋代,洛陽是西京陪都,大運河中心地位尚未失去。元代的首都定在了北京,運輸目的地直接從杭州到北京,於是,改道的大運河干脆就叫“京杭大運河”

我們看看洛陽城裡修建的糧倉就知道,隋煬帝可不是用它來裝江南美女的,而是為江南的稻米和物資準備的。隋唐洛陽城內的含嘉倉、常平倉、子羅倉和城外的回洛倉、興洛倉、洛口倉等,它們才是真正的大運河之魂,也是安邦定國之魂!這些倉儲的慄米、食鹽、布帛盈積,均是由大運河運輸囤積或者中轉各地。含嘉倉在洛陽城內,回洛倉在北城牆外,等等,這些昔日的魂魄還真都在著。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作為隋唐大運河起點的洛陽西苑,是隋煬帝的宮苑之一,又稱會通苑。建於大業元年(605)。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圍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菜、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股閣,分佈在山上。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因為它是運河史的一個轉折點,撐起了人類奇蹟的冠冕。大運河之“大”,還體現在意義重大上,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意義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大運河是為漕運誕生的,漕運,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功能。運糧看上去是種經濟行為, 但實際上卻是政治行為,因為古代的漕糧,就是中央的財政調撥,是實際可用於分配的財力體現。尤其是多事之秋,漕糧便成了穩定大局的先決,成了維繫封建統治的前提。而軍事對漕運的依賴更是穩定國家政治,維繫政治生命的十分關鍵的手段。由是,大運河便成了江山社稷賴以存續的漕運水道,在封建統治者的心目中,唯此為“大”。我國地理是西北高、東南低,故我國河流多為東西向,而極少南北向。在水運占主導地位的古代,通過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如此之大的水運網絡,這在當時的世界,是無人敢望其項背的。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大運河為什麼會以洛陽為中心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開挖,因為隋代的洛陽是首都,隋煬帝也是為了首都之利才開挖大運河的。洛陽還是唐代的東都和武周的神都,大運河對這一時期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到了宋代,洛陽是西京陪都,大運河中心地位尚未失去。元代的首都定在了北京,運輸目的地直接從杭州到北京,於是,改道的大運河干脆就叫“京杭大運河”

我們看看洛陽城裡修建的糧倉就知道,隋煬帝可不是用它來裝江南美女的,而是為江南的稻米和物資準備的。隋唐洛陽城內的含嘉倉、常平倉、子羅倉和城外的回洛倉、興洛倉、洛口倉等,它們才是真正的大運河之魂,也是安邦定國之魂!這些倉儲的慄米、食鹽、布帛盈積,均是由大運河運輸囤積或者中轉各地。含嘉倉在洛陽城內,回洛倉在北城牆外,等等,這些昔日的魂魄還真都在著。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考古調查和鑽探證實與史實相附

而20世紀90年代,洛陽的文物工作者對洛河南岸東西近100千米、南北近5千米的範圍內進行了考古調查和鑽探,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現在的洛河,其走向與隋代所開鑿的通濟渠走向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自隋唐到今天一水穿城的洛河城區河段就是古代的通濟渠,是人工開挖的運河,而非原來的天然河道。21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這段城區河床內發現了可以看作是南北兩岸的兩道石砌的河堤,和有文獻記載的唐代天津橋遺址。

在洛河南岸隋唐東都城外郭城的厚載門遺址南不足千米處,發現了一處隋唐時期的大型水利設施,該設施的東西兩側還發現了近千米長的夯土河堤。可以斷定,這些大型的水利設施都是大運河的有機組成部分。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作為隋唐大運河起點的洛陽西苑,是隋煬帝的宮苑之一,又稱會通苑。建於大業元年(605)。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圍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菜、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股閣,分佈在山上。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因為它是運河史的一個轉折點,撐起了人類奇蹟的冠冕。大運河之“大”,還體現在意義重大上,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意義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大運河是為漕運誕生的,漕運,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功能。運糧看上去是種經濟行為, 但實際上卻是政治行為,因為古代的漕糧,就是中央的財政調撥,是實際可用於分配的財力體現。尤其是多事之秋,漕糧便成了穩定大局的先決,成了維繫封建統治的前提。而軍事對漕運的依賴更是穩定國家政治,維繫政治生命的十分關鍵的手段。由是,大運河便成了江山社稷賴以存續的漕運水道,在封建統治者的心目中,唯此為“大”。我國地理是西北高、東南低,故我國河流多為東西向,而極少南北向。在水運占主導地位的古代,通過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如此之大的水運網絡,這在當時的世界,是無人敢望其項背的。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大運河為什麼會以洛陽為中心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開挖,因為隋代的洛陽是首都,隋煬帝也是為了首都之利才開挖大運河的。洛陽還是唐代的東都和武周的神都,大運河對這一時期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到了宋代,洛陽是西京陪都,大運河中心地位尚未失去。元代的首都定在了北京,運輸目的地直接從杭州到北京,於是,改道的大運河干脆就叫“京杭大運河”

我們看看洛陽城裡修建的糧倉就知道,隋煬帝可不是用它來裝江南美女的,而是為江南的稻米和物資準備的。隋唐洛陽城內的含嘉倉、常平倉、子羅倉和城外的回洛倉、興洛倉、洛口倉等,它們才是真正的大運河之魂,也是安邦定國之魂!這些倉儲的慄米、食鹽、布帛盈積,均是由大運河運輸囤積或者中轉各地。含嘉倉在洛陽城內,回洛倉在北城牆外,等等,這些昔日的魂魄還真都在著。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考古調查和鑽探證實與史實相附

而20世紀90年代,洛陽的文物工作者對洛河南岸東西近100千米、南北近5千米的範圍內進行了考古調查和鑽探,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現在的洛河,其走向與隋代所開鑿的通濟渠走向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自隋唐到今天一水穿城的洛河城區河段就是古代的通濟渠,是人工開挖的運河,而非原來的天然河道。21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這段城區河床內發現了可以看作是南北兩岸的兩道石砌的河堤,和有文獻記載的唐代天津橋遺址。

在洛河南岸隋唐東都城外郭城的厚載門遺址南不足千米處,發現了一處隋唐時期的大型水利設施,該設施的東西兩側還發現了近千米長的夯土河堤。可以斷定,這些大型的水利設施都是大運河的有機組成部分。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成就

北魏的洛陽已經有了大型貿易市場,大市週迴八里,不少商人“資財鉅萬”,“千金比屋,層樓對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迭相臨望”( 《洛陽伽藍記》)。

隋唐時候的洛陽因為有了大運河,經濟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根據《唐六典》記載,當時的洛陽“郛郭南廣北狹,凡一百三坊,三市居中”。一水穿城,洛河南岸的南市,有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壁有四百餘店,貨物堆積如山;洛河北岸的北市,停泊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小船隻數以萬計。北市的“彩帛行”是當時全國貨色最多、規模最大的絲綢市場。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大運河的中心樞紐,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西方的商人接踵而至,來洛陽經商貿易。洛陽在當時國際貿易中的中心地位,起著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推手作用。

"

隋唐大運河

歷史上,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開挖的。這裡所說的“大運可”不是“京杭大運河”,而是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

公元605年,隋煬帝即命開鑿大運河,“發河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谷、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 長1000多千米。608年,隋煬帝沿洛陽東北方向開鑿永濟渠,溝通沁河、淇水、衛河,通航至天津。接著,溯永定河而上,通涿郡。610年,隋煬帝繼續開鑿江南運河,使得鎮江至紹興段通航。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至此,通過通濟渠、永濟渠兩大渠道,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總長2700千米的中國南北大運河全線貫通,並把洛陽、涿郡(今北京)、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宿州、淮北、楚州(今淮安)、江都(今揚州)、潤州(今鎮江)、餘杭會稽等區域中心聯繫在一起,從而加強了各地區間的聯繫。

隋唐大運河規模之大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項偉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14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項目。

作為隋唐大運河起點的洛陽西苑,是隋煬帝的宮苑之一,又稱會通苑。建於大業元年(605)。據記載,隋西苑位於隋東都洛陽宮城以西,北背邙山,東北隅與東周王城為界,週一百二十里。苑中造山圍海,周十餘里:海內有蓬菜、方丈瀛洲諸山,高百餘尺,臺觀股閣,分佈在山上。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

在運河史上,隋唐大運河首先冠之以“大”,因為它是運河史的一個轉折點,撐起了人類奇蹟的冠冕。大運河之“大”,還體現在意義重大上,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意義可體現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是全方位的。大運河是為漕運誕生的,漕運,在中國封建社會,具有一種獨特的政治功能。運糧看上去是種經濟行為, 但實際上卻是政治行為,因為古代的漕糧,就是中央的財政調撥,是實際可用於分配的財力體現。尤其是多事之秋,漕糧便成了穩定大局的先決,成了維繫封建統治的前提。而軍事對漕運的依賴更是穩定國家政治,維繫政治生命的十分關鍵的手段。由是,大運河便成了江山社稷賴以存續的漕運水道,在封建統治者的心目中,唯此為“大”。我國地理是西北高、東南低,故我國河流多為東西向,而極少南北向。在水運占主導地位的古代,通過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形成如此之大的水運網絡,這在當時的世界,是無人敢望其項背的。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大運河為什麼會以洛陽為中心

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開挖,因為隋代的洛陽是首都,隋煬帝也是為了首都之利才開挖大運河的。洛陽還是唐代的東都和武周的神都,大運河對這一時期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到了宋代,洛陽是西京陪都,大運河中心地位尚未失去。元代的首都定在了北京,運輸目的地直接從杭州到北京,於是,改道的大運河干脆就叫“京杭大運河”

我們看看洛陽城裡修建的糧倉就知道,隋煬帝可不是用它來裝江南美女的,而是為江南的稻米和物資準備的。隋唐洛陽城內的含嘉倉、常平倉、子羅倉和城外的回洛倉、興洛倉、洛口倉等,它們才是真正的大運河之魂,也是安邦定國之魂!這些倉儲的慄米、食鹽、布帛盈積,均是由大運河運輸囤積或者中轉各地。含嘉倉在洛陽城內,回洛倉在北城牆外,等等,這些昔日的魂魄還真都在著。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考古調查和鑽探證實與史實相附

而20世紀90年代,洛陽的文物工作者對洛河南岸東西近100千米、南北近5千米的範圍內進行了考古調查和鑽探,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現在的洛河,其走向與隋代所開鑿的通濟渠走向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自隋唐到今天一水穿城的洛河城區河段就是古代的通濟渠,是人工開挖的運河,而非原來的天然河道。21世紀初,考古工作者在這段城區河床內發現了可以看作是南北兩岸的兩道石砌的河堤,和有文獻記載的唐代天津橋遺址。

在洛河南岸隋唐東都城外郭城的厚載門遺址南不足千米處,發現了一處隋唐時期的大型水利設施,該設施的東西兩側還發現了近千米長的夯土河堤。可以斷定,這些大型的水利設施都是大運河的有機組成部分。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隋唐大運河的重要成就

北魏的洛陽已經有了大型貿易市場,大市週迴八里,不少商人“資財鉅萬”,“千金比屋,層樓對出,重門啟扇閣道交通,迭相臨望”( 《洛陽伽藍記》)。

隋唐時候的洛陽因為有了大運河,經濟更是達到了鼎盛時期,根據《唐六典》記載,當時的洛陽“郛郭南廣北狹,凡一百三坊,三市居中”。一水穿城,洛河南岸的南市,有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壁有四百餘店,貨物堆積如山;洛河北岸的北市,停泊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小船隻數以萬計。北市的“彩帛行”是當時全國貨色最多、規模最大的絲綢市場。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和大運河的中心樞紐,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西方的商人接踵而至,來洛陽經商貿易。洛陽在當時國際貿易中的中心地位,起著中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推手作用。

以洛陽為中心的隋唐大運河,它是憑什麼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隋唐大運河的重大意義

這條大運河的修建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構成,就像由洛陽探出去的一隻龍爪,牢地把中國中國所謂的“天下”掌控起來,盤踞其上。大運河作為華夏民族肌體上的大動脈,它所具備的經濟、軍事、文化.政治功用是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工程不能匹敵的。經濟上,大運河可將“半天下之財賦”運進首都;軍事上,它便於輸送部隊和軍需物資,實現“一船矛戈一河兵”;文化上,它不但溝通了地城間的文化交流,使我們民族的母體文化更加完善和豐富,也促成了大運河上碼頭城市帶的明珠效應;政治上,它成為統治者掌控天下的大動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