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59)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淺釋》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於舊金山佛教講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至一九六九年四月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須菩提”,你應該要知道,假設這世界上有受持五戒修行十善的善男子和善女人,“於後末世”:在這個將來末法的時候,“有(能)受持讀誦此經”:有,能受持讀誦這部《金剛經》。“所得功德”:他所得的這種功德,“我若具說者”:我,如果詳細完全把它說出來,“或有人聞”:或者有一個人聽見我這讚歎這個經的功德,“心則狂亂”:他的心裡不但不信,而且發起狂亂來了,發起狂亂就狐疑不信。

“狐疑”:怎麼叫狐疑呢?因為這個狐,是一種獸類,就是狐狸。這種獸類,它表現得很聰明,實際上它是很愚痴的。那麼這種獸類對一切的事故、事物,它都生一種懷疑。那麼最顯著的一種懷疑是什麼呢?它在這個渡河涉冰的時候,這個冰--在北方冬天,這個河上都結冰--那麼這個狐狸要是從這個冰上邊走過的時候,它走一步就聽一聽;走一步,聽一聽。聽一聽什麼呢?聽一聽這個冰是不是不堅固?是不是,這個冰這個力量受不住它這個身體,會把這個冰踩破了。所以它渡河就這樣子。凡事,它都懷疑,不相信,這叫狐疑不信。“須菩提”:須菩提!你要知道,“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你應該知道,這實相般若的妙義,它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這種妙處你想像不到的。可是,它這種果報亦不可思議!那麼如果沒有善根的人,你聽見這個經典就會不生信心。為什麼不生信心?就因為他善根薄弱。所以這種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

《金剛經》:度一切眾生而無一眾生可度(59)

B17.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佛說這個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這個時候。這個須菩提,就對佛說了;須菩提聽見佛這樣讚歎這個經的功德,於是乎就又請問佛,說,“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所有的善男子善女人,他發無上正等正覺這個心,“云何應住”:他怎麼樣才能住心?怎麼樣他才能降心呢?要怎樣子令他這個心才能無所住呢?怎麼樣子才能令他心降伏了呢?要離開相而降伏其心呢?這個,前邊也有這麼一段經文,但是他那是問的自己怎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自利的。現在呢,是說所有一切人 ,怎麼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怎麼樣降伏這個心,怎樣能住這個心。

“佛告須菩提”:佛告訴須菩提,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發無上正等正覺這樣心的人、這樣的人,“當生如是心”:他應該,生出這一種心來。怎麼一種心呢?“我應滅度一切眾生”:他說,發這種菩薩心哪,就要滅度一切眾生,就要去度脫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皆共成佛道。“滅度一切眾生已”:他把這一切眾生都度完了之後。這個“已”;“已”就是度完了。“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那麼在這個菩薩的心裡頭,沒有一個眾生是他所滅度的。為什麼呢?他無所執著。如果要有所執著,那就有了四相了。“何以故。須菩提”:什麼緣故,他應該有這樣的想法呢?都滅度一切眾生已,還沒有一個眾生是他滅度的呢?“何以故。”

“須菩提。若菩薩”:假設這個度生離相的菩薩、度生離相這一位菩薩,“有我相人相。”怎麼叫“有我相”呢?他有一個我能度眾生,這就叫有了我相了。怎麼叫有人相呢?他說,我能度人,這有了人相了。我能度眾生,這是我相了;又我能去度一切的眾生,這個眾生是我所覺的。那麼能有我度、自度、度他這種的相,就變成眾生相了。你再要有自覺覺他的這種的心,這就變成了一個壽者相了。所以也沒有能度,也沒有所度,也沒有一個被度的,要不著一切相。所以,度一切眾生而實無有一眾生得滅度者。

如果有這四相呢,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這他就有所執著啦,不但法沒空,人也沒空;人也沒空,就有我執;法沒空,就有法執,所以即非菩薩。“所以者何”呢?所以然的緣故是什麼緣故呢?“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本來是沒有一法可得,沒有一個法相可得。“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他只是一個名而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呢?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菩提!在你的意思裡怎樣啊?“如來於然燈佛所”,在這個地方又恐怕一般的眾生懷疑,那麼既然三藐三菩提、成佛也無法可得,那麼為什麼又要發心呢?所以,佛又解釋,說,“如來於然燈佛所”:如來我呀,在於然燈佛那個地方,“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說,我在然燈佛給我授記的時候,我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嗎?我有法所得嗎?“不也。世尊”:這個須菩提,聽到前邊釋迦牟尼佛這種種的議論、種種的發揮、種種的道理,他已經明白這個般若無法可得這種的道理了。所以他說:“不也。世尊。”沒有法可得。“如我解佛所說義”:這個“如我”;“如我”,他這沒有說是一個決定辭,他就是說好像照著我的意思,來解釋佛所說這個道理,他沒有敢下這個肯定辭,沒有說一定得這樣子。這是按照我的看法,是這個樣子,那麼不知對不對。這裡還有一個活動的口氣。好像我來解釋佛所說這個道理,“佛於然燈佛所”:佛在以前然燈佛那個時候,“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實在無有少法可得,無上正等正覺這個法。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