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文:牛建新

圖:晉城城建—白澤


一 大陽名稱猜測

“大陽”這個名稱,從小就聽人爭論不休,雖然不得要領,不過總離不開太陽,肯定和太陽有關了。

我有一個猜想,合理與否,姑妄一扯,不知是否可以拋磚引玉。我以為古人謂山南水北為陽,是因為山高水低,水的北岸、山的南坡,背風向陽,光照比平地更加充足。所以用“陽”字的地名,都在山之南,水之北。比如淮陽、安陽、襄陽、洛陽、濮陽等等。

但大陽之名顯然有點與眾不同,它不取山水之名為前綴,而用了一個“大”字,這是一個表示極端,最高,最大的意思。大陽何以當“陽”之最?

我來做一個推測,太陽站在北迴歸線上的時候,我們這個地方正午的陽光傾斜角大概應當是90度-12度,也就是78度。如果一個正南朝向的山坡,坡度正好是十二度的話,陽光則正好直射,如同正好在北迴歸線上一般。這個地方接受陽光熱能比其他地方都多。也更“陽”一些。(如圖一所示)



【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如果這個推測成立的話,那麼應該有如下幾點印證:

1 大陽鎮的平均坡度恰好在12度左右

2 大陽鎮的農作物應該是雨水大時產量特別高,雨水小時比別的地方更旱。

3 春來比平地早一兩天。

4 或許我是胡亂推測,不要當真。


二 長河水文

長河是一條很特殊的河,她夾在兩條很近的分水嶺之間的狹長走廊裡,從南到北,經過大陽、東溝、川底、周村,最後匯入沁河。東邊這道分水嶺,大致沿巴公-大陽、西上莊-東溝、南村-川底的分界線,由紫金山、虎尾山、尖山、大圪腦山、伊侯山、五門山等一系列山構成。右邊這道分水嶺大致沿澤州與陽城沁水的分界線的系列山峰而下。

好笑的是,這兩個分水嶺,像兩道夾板一樣,夾住長河,收集雨水,到最南端的時候,東面夾板長了一些,擋住了注入丹河的歸路,西面這個夾板,在周村這裡有個短板,把長河漏入了沁河。(如圖二所示)


【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這就讓沁河與丹河的大分水嶺以東的部分水系的水,又收集會沁河去了。好像沁河來丹河流域來偷了一股水一樣。臥槽!大自然這神工鬼斧哎。


三 獨立的地理單元

從上面的敘述我們可以看出,下村、大陽、東溝、川底這四鎮,就分佈在東西兩大分水嶺夾成的狹長走廊上,北高南低,長河在中間奔流而下,背面有香山、吾神山等澤高沁三縣之間的高地。中間一馬平川,到周村地勢又起伏起來。形成了一個四面閉合,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很像一個小的長方形文具盒,一頭頂著澤高沁三界點,一頭依著澤沁陽三界點。

長河好像被丹河與沁河兩條大龍之間戲耍的一條小蛇;長河流域是丹河河谷與沁河河谷兩川之間夾著的一個小川,長河四鎮又好像太行王屋兩大山脈中間放了一個小簸箕。很可愛的。但更可愛的是,它像處在澤高陽陵沁五縣的正中心,修了一個小足球場。

從地名上看,大陽座在簸箕的後幫上晒太陽,東溝就應該叫“中陽”,川底就應該叫“小陽”,下村就應該叫“偏陽”。但既然川底叫“川底”了,東溝不應該叫“川中”,大陽不應該叫川頂。下村則可以叫“川幫”。如此不是更合理一些?當然了,純屬玩笑,四鎮人民不要和我頂真才是。

由於這個獨立的閉合的地理單元存在,對晉城的發展或多或少的造成一些困惑。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獨立小單元的東西交通是多麼困難,兩道高牆相隔,和東面的巴公,西面的端氏嘉豐幾乎沒有任何像樣的公路。南北倒是暢通,但到最北面,也是彎曲的和巴馬公路連接,南面艱難的從山口和周村兩個方向突圍。處於晉城市的心臟位置卻交通困難,也可以叫做“心梗”嗎?(如圖三所示)


【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四 陽阿侯國和陽阿古縣

陽阿侯國和陽阿古縣的出現,一定與這個地方獨立的地理單元有關係。遙想當年漢朝分封,陽阿侯國的擇地上,應當考慮三個因素:大小適中、相對獨立、比較富裕。選擇長河流域也就正好對號入座了。比較小,不影響地方區劃。比較獨立,不割裂地方建制。比較富裕,可以養活自己比較滋潤。當然,比較富裕,很可能與這裡是澤州最早的冶鐵地有關。《山海經》中“又西五十里,曰虎尾之山,其木多椒椐,多封石,其陽多赤金,其陰多鐵”的記載,絕不是空穴來風,漢朝的時候,那裡的冶鐵也應當相當發達了。要知道,在古代冶鐵,要有兩個條件:露天鐵礦和天然森林。而這兩個條件,陽阿都有。現在肯定是資源枯竭了。就如無錫一樣,古代是錫礦產地,後來枯竭,就名“無錫”。令人感慨啊:當年無錫曾有錫,如今針都已無針。滄海桑田變化多,陽阿公主應傷神。

陽阿古縣的存在,和陽阿侯國的存在應當同理。不過,作為行政單位而不是封地出現的話,太小,是容易被歸併的。

五 建興存廢

建興應當是在東晉時期,五胡十六國之一的西燕開始設立的。州治選在長河流域,一說在川底,一說在陽阿,爭論未定,但是我們可以從客觀原因推理一下,慕容永把州治設在長河流域,而不是其他地方的原因。

不用比較,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政治上和文化上,廠河流域都不能和丹河流域相提並論,遷移的原因只能是軍事了。慕容永的西燕比較弱小,當時周圍強敵環伺,難以自保。分兵把守太行王屋各個隘口,兵多則不足用,兵少則不能守。備左則右寡,備前則後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怎麼辦呢,他只能採取集中機動兵力於中心,分散佈防,一旦任何一個方向被突破,則可以最快速度迅速支援。達成最低成本的防禦效果。

長河流域正好在澤高陽陵沁的地理中心上。在這裡建立臨時中心,是軍事上不二的選擇。由此看來,慕容永亦非平庸之輩啊。(如圖四所示)


【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六 東西交通

由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東西交通問題問題成了制約長河流域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大小兩個分水嶺成為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把長河流域和丹河流域的巴公、城區經濟區,沁河流域的端氏嘉豐潤城北留區隔開來,腋下夾著兩個巨大的金飯碗要飯,不是很搞笑嗎?站在晉城市最中心的位置,看著周邊富得流油,而自己很是淒涼,滋味肯定不好受。

當下,晉城市西邊沁河流域資源豐富,東部居住條件優越三產發達,東西部經濟分化割裂,難道不需要中間有一個橋樑嗎?難道不需要打通兩道分水嶺,連同東西經濟區,作區域內經濟的互補合作嗎?長河沉睡,有待喚醒啊。


【何為晉城】長河隨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