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2025年濟南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2025年濟南建成國家中心城市

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整體規劃效果圖

城市變大了

不住市中心也舒服

今年55歲的王琴從小在黑虎泉邊長大,那是濟南的明府城。20多歲,她在世紀大道旁的一家國企上班。那時候,濟南的二環東路高架還沒有建成,甸柳莊在公交司機的眼中還是郊區。

50多歲她從單位退休,沒有選擇回到黑虎泉邊,把工業南路旁的單位宿舍租了出去,買下了唐冶片區一個新小區的新房,生活伴著城市的東拓而向東。而黑虎泉畔,每天都有從全市乘車而來打水的新老濟南人,這裡依然有濟南人流連的泉水生活,是當之無愧的市中心。“以前都說濟南很小,現在真覺得濟南不小了。你以為唐冶就到邊了,其實再往東還有高新東區。”王琴說自己更喜歡在新城區生活,現代化帶電梯的住宅樓,綠樹成蔭的小區綠化,還有片區的公園、體育館,該有的配套一個不少。

這是濟南“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拉開的城市框架。2003年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原則通過的省會濟南新的總體框架規劃,濟南確定了上述十字城市空間發展戰略。

當時這一新規劃的規劃期限為2003年至2020年,規劃範圍東起東鉅野河,西至長清以西黃河灘區,南起城區南部的連綿山體,北至黃河。東拓就是向東沿“膠濟產業帶”形成未來城市的主要產業發展帶;西進則是開發建設西部新城,並繼而向西跳過玉符河隔離帶,建設發展西部片區;南控要保護城市的綠肺和泉水的命脈,嚴格控制城市向南部發展;北跨需要選擇時機跨黃河向北發展,中疏則是疏解主城區職能和壓力,增加開闊空間,恢復泉城歷史風貌。

東拓西進建成區拉長

西站唐冶雪山崛起

濟南的東拓西進比北跨更快,黃河一度是濟南城市發展的天塹,而長長的經十路,逐漸成環的二環快速和高快一體路網,既見證著濟南東拓西進的步伐,也支撐了城市的東西延伸。

2001年1月,濟南高新區管委會由火炬大廈遷址濟南高新區新區辦公大廈。高新區進入飛速發展期,當年進行舊村改造的北胡村旁,現在已經矗立起漢峪金谷,眾多金融機構區域總部已入駐,人工智能大廈已經亮燈,夜色降臨,這裡已成為經十路沿線亮眼的風景。

以2009年舉行全運會為契機,濟南向東拓展建設了奧體中心、全運村、省博物館,歷下區東邊,奧體中路、奧體西路等建成通車,市中心的概念不再是二環東路以西。

濟南的西進則與京滬高鐵的開通、2013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的舉辦密不可分。2011年7月1日,國內首條高速鐵路、全長1318公里的京滬高鐵正式開通,濟南鐵路局管內的濟南西站成為京滬高鐵的五大始發終到站之一,濟南也成了國內首批擁有高鐵車站的城市,進入“高鐵時代”,西客站帶來了西城的開發。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濟南市圖書館新館、濟南市群眾藝術館、濟南市美術館、世博山東館等建成。使得西部城區的配套大為提升。二環西路高架通車,濟南人也開始習慣西邊不再是到緯十二路。

東拓西進拉開的城市框架仍在被一個個項目填得更滿。東邊奧體中路奧體西路沿線,眾多樓盤已經入住,繞城高速兩側,唐冶片區、雪山片區住宅樓已經鱗次櫛比,奧特萊斯已經開業。新東站片區已有恆大城、萬象新天等樓盤,去年底濟南東客站啟用,今年R3線將通車。

西邊宜家、麥德龍、西部會展中心這些高規格的城市配套拔地而起,吸引了大量人氣。R1線2019年元旦通車後,從西客站到長清湖、園博園不再遠,華誼電影城也有望激活長清的文旅產業。

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設區。2018年9月,濟陽撤縣設區。2018年12月2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設立濟南市鋼城區,以原萊蕪市鋼城區的行政區域為鋼城區的行政區域。濟南形成了目前的10區2縣行政區劃,濟南的總面積已達到7998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303平方公里。

而在此之前,濟南還很小。濟南在1948年延用舊有邊界,北屆黃河,西屆大飲馬莊,東界洪家樓,南界千佛山,將全市劃分11個區。此後,1950年《濟南市都市計劃綱要》則提出要把市界較現市區擴大到三倍,即西至玉符河,南至大澗溝、黑龍峪,東到劉志遠廟、大張馬莊一線,北到黃河邊。

攜河發展打開城市框架

未來將是山城河一體時代

東拓西進把濟南拉長,濟南主城區地形成為一個東西97公里南北12公里的狹長低凹地帶,濟南的主城區形狀被形容為“一根油條在油鍋裡炸”。主城區東西過於狹長,南北空間過去短促,對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交通商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方面形成較大制約。

2016年12月8日至9日,濟南市召開全市工作務虛會,會上提出,“從長遠來看,城市建設不可能無限拉伸延長,未來的發展必須瞄準和實施北跨。”“要跨過黃河去、‘解放’全濟南,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走向‘黃河時代’”。

2018年1月,國務院以國函1號批覆了《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這是十九大後獲批的第一個區域性國家發展戰略,也是全國首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方案》明確,濟南高水平規劃建設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總規劃面積約1030平方公里,其中黃河北岸730平方公里,黃河南岸300公里。濟南近期還將形成“十二橋一隧”穿越黃河的跨河交通,未來,濟南過黃河將像過小清河一樣方便。

“黃河兩岸1030平方公里的區域正是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先行先試的落地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費洪平認為,先行區的發展將刷新濟南2600多年的建城史,使濟南真正走向黃河時代,拉開城市發展框架。黃河將不再是阻隔城市發展的天塹,將成為城市新的景觀和發展帶。2018年濟南開啟先行區建設“元年”,“三橋一隧”加速推進,濟南的“千年一跨”破題起勢。

在2019年2月召開的省兩會上,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山東支持濟南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建設,打造我國北方高端產業、科技、人才、現代服務業集聚地和央企、跨國公司區域總部基地,建設“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大強美富通”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則是目標指向。濟南城市發展的新追求已經呼之欲出。省市領導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就曾建議,支持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填補京津冀與長三角之間尚無國家中心城市的戰略空白,構築形成新的戰略支點,充分發揮山東作為沿黃省區唯一沿海省份的龍頭優勢,打造黃河經濟帶,與京津冀經濟圈、長江經濟帶南北呼應,構建起我國最為活躍的經濟走廊。

濟南城市發展戰略規劃提出了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規劃目標,確定濟南發展定位為創建國家中心城市和美麗宜居泉城。規劃表明,到2025年,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取得重大進展。2035年,基本建成“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此次戰略規劃提出的濟南未來戰略空間格局為“一體、兩翼、多點”,北翼對接北京雄安,輻射黃河北岸,南翼對接泰安曲阜,輻射魯中南,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濟南的區域影響力。濟南將進入“山城河一體時代”。

1949年之前,濟南市區面積為23.2平方公里,人口61.9萬,而今,濟南市區面積3303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市區總人口(戶籍人口)483.75萬。70年間,濟南從大明湖時代邁向黃河時代。放眼下一個30年,濟南則將邁入山河時代,北跨黃河,南越泰山,拉開濟南都市圈的大框架,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孫慧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