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南北大槐樹街道辦事處中部,早年是北大槐樹莊的中心街道。主道東西走向,東起緯九路,西止緯十二路,街長8米,寬7米,水泥路面。南北走向為岔路,尚有南大槐樹、北大槐樹和中大槐樹等稱謂以區別方位,街名源於舊稱大槐樹莊。

"

濟南北大槐樹街道辦事處中部,早年是北大槐樹莊的中心街道。主道東西走向,東起緯九路,西止緯十二路,街長8米,寬7米,水泥路面。南北走向為岔路,尚有南大槐樹、北大槐樹和中大槐樹等稱謂以區別方位,街名源於舊稱大槐樹莊。

濟南北大槐樹莊

據《槐蔭區志》記載:“明代前,自現南大槐樹東首,向北穿中大槐樹東街、經二路,至北大槐樹西首,有一土石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長龍,崗上植樹,抵禦風沙”。南大槐樹一帶,人煙興旺,古名盤龍莊。後在明、清時(一說,清乾隆三十六年前)分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清光緒三十年(1904),濟南開商埠後,南、北、中三大槐樹莊。逐漸成為城市居民區。


1947年,取消南、北、中三大槐樹莊之稱,其中心街道分別改稱為南大槐樹街,北大槐樹街,中大槐樹街。解放後,先後派生出南大槐樹南街、北街,中大槐樹南街、北街,槐樹街,槐蔭街等街巷。1955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市轄區應改為地方稱呼”的指示,將以槐樹命名的街巷比較多的第六區改為槐蔭區。


關於北大槐樹莊之名的由來,民間傳於與秦瓊有關。秦瓊(571—638年),字叔寶,漢族,齊州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一時,是一個於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為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功居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秦瓊與尉遲恭為傳統門神。


據秦姓宗人在簡、秦若軾考證。“隋唐時代出歷城縣西門,沿通安徽、河南、長清的官道,西行8~9裡,有個只有幾戶人家的太平莊,唐朝開國元勳秦瓊就出生在這裡。秦瓊家大門坐南朝北,門前有幾棵大槐樹”。後來在這裡住的人多了就形成了村莊,秦瓊戰功卓著,有御賜宅第和幾進院落的“秦府”。這個村莊便以秦府門前的幾株槐樹為標誌,沿稱大槐樹莊。後人傳說秦瓊曾回鄉榮親葬父,曾在大槐樹上栓過馬。

清同治年間,秦瓊後人,為提高其社會地位,遂修了大槐樹故宅,建立了故宅碑,門前有一株唐槐,倍受人們重視,村名即沿用大槐樹莊。在西關又建了家祠。後來家族中人把故宅分割出去,把書有“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故宅”石碑移往五龍潭叔寶祠。到清光緒年間,原秦府故宅除僅存一株唐槐外,已不見秦府遺蹟。當地人為祈求平安,成此槐為“神槐”,這株槐樹早70多年前古槐樹已枯,樹幹中空,樹洞中能站3人左右。約在上世紀三十年代處,因道路拓展,老槐樹被清除,古槐樹坑有一間房屋大。

1937年,秦姓家人專門到“大槐樹”找老住戶,老人們回憶,秦府故宅在古槐的位置。今以其故宅大槐樹為街名。

北大槐樹南街回族居民較多,在街的西首有清真寺,佔地1.03畝,位在北大槐樹街西頭道北的一小衚衕裡,門牌1087號。清真寺南邊有清真女寺.寺門坐西向東。

清真寺院內建有大殿、南北講堂、沐浴室、教長室、講經堂、會議室等。建築以大門、大殿為主軸,南北對稱,大殿門臺高起,青磚牆壁,灰黑色古瓦蓋頂,建築精美,古樸典雅,是傳統的宮殿式建築。

抱廈南側立有的清同治十三年(1874)石碑,碑中記載:“北大槐樹莊,迤西之有清真寺,昉於前明弘治。”

北大槐樹片區是濟南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老街片區之一,它留給濟南人的記憶,就像片區內的老槐樹的根,早已深深地扎入這片熱土。

始自明代洪武年間的大移民,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成了遍佈全國各地遊子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在槐蔭區談起大槐樹,幾乎每一位老人都能說出一段與槐樹有關的記憶。大槐樹同樣是生活在槐蔭區每位居民共同的精神家園。因此,每一次的馬路拓寬,每一次的拆遷改造,當地人總也忘不掉朝夕相伴的大槐樹。

冬去春來,寒暑易節,槐樹葉黃了又綠,槐樹下的人們去了又來。槐樹下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平凡而真實的生活,大槐樹見證的是人們對過去日子的懷念。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