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

一直以彪悍增速,扮演行業黑馬的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半年報。

有多差呢?今年1月到6月,吉利汽車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累計銷售量同比下跌15%,而整個汽車業下跌13.9%。

也就是說吉利的銷售下滑之猛,甚至拖了行業後腿。龍頭的煩惱不止於此,股價、市值的表現更為驚心,相比曾經的29.8港元股價、2591億港元市值,目前兩者已跌幅60%。摩根士丹利甚至將其評級調至減持。資本看空、消費不振的背後,吉利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

導 讀

一直以彪悍增速,扮演行業黑馬的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半年報。

有多差呢?今年1月到6月,吉利汽車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累計銷售量同比下跌15%,而整個汽車業下跌13.9%。

也就是說吉利的銷售下滑之猛,甚至拖了行業後腿。龍頭的煩惱不止於此,股價、市值的表現更為驚心,相比曾經的29.8港元股價、2591億港元市值,目前兩者已跌幅60%。摩根士丹利甚至將其評級調至減持。資本看空、消費不振的背後,吉利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作者:綸宇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一份半年報,再次攪動了汽車業的秋水。

8月2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發佈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

"

導 讀

一直以彪悍增速,扮演行業黑馬的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半年報。

有多差呢?今年1月到6月,吉利汽車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累計銷售量同比下跌15%,而整個汽車業下跌13.9%。

也就是說吉利的銷售下滑之猛,甚至拖了行業後腿。龍頭的煩惱不止於此,股價、市值的表現更為驚心,相比曾經的29.8港元股價、2591億港元市值,目前兩者已跌幅60%。摩根士丹利甚至將其評級調至減持。資本看空、消費不振的背後,吉利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作者:綸宇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一份半年報,再次攪動了汽車業的秋水。

8月2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發佈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營收淨利雙降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475.59億元,同比下降約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09億元,同比減少約40%;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

顯然,這份年報不盡人意,甚至還有一些慘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吉利汽車4年多以來,首次出現業績大滑。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吉利汽車銷量從53.85萬輛增至150萬輛,增長3倍;淨利潤也從22.6億元,增長到125.5億元。

飛速發展,奠定了吉利汽車自主品牌的龍頭地位,甚至有輿論將這四年稱為吉利汽車的金色時代。

如今突然襲來的寒冬,打破了這份高光。

事實上,對於業績下滑,吉利汽車早在2019年7月,就發佈了盈利預警公告,表示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將減少40%左右。

業績不佳,自然也影響了資本表現。

吉利汽車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40.1億元,同比減少40%;基本每股盈利約0.44元,同比減少40%。

另外,在2018年年初,吉利汽車的股價曾最高達27.45港元/股、市值突破2500億。而截止2019年9月2日收盤,吉利汽車收盤價僅12.08港元/股,市值1101.17億。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8年,各大投資機構對吉利汽車的評級均為“買入”或“增持”。

可是,到2018年底,部分機構嗅到不妙信息,如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末,將吉利汽車評級從中性下調至減持。

2019年1月,摩根士丹利又將吉利汽車每股目標價由15港元,下調至8港元,下調幅度達47%。後雖然將其目標價上調,但每股僅9港元,且為“賣出”評級。

此外,2019年,德意志銀行、光大證券等多家機構,也陸續下調對吉利汽車的投資評級,給出“減持”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的市值變動,還影響了李書福的身價。

在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書福成為中國汽車首富,在全球汽車行業榜單上排名第六。

然而,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實時榜單顯示,截止2019年8月14日,李書福的180多億美元財富,已縮水至130億美元。

銷量下滑

看來,龍頭企業正在經歷資本、消費雙殺,何以至此呢?

有專家表示,遇冷與其銷量的水逆有著莫大關係。

表面上看,吉利汽車上半年累計總銷量 65.2 萬輛,銷量在中國品牌乘用車仍然穩坐頭把交椅。不過,依然掩蓋不在下滑頹勢。從其旗下各品牌銷量數字看,無論是SUV,還是轎車品牌,吉利全系車型幾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就出現下降,當年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95%。並且,2018年12月,吉利汽車銷量僅93333輛。

進入2019年後,吉利汽車的銷量表現更讓人心痛。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只有3月份出現小幅增長,從2019年4月至6月,其銷量已連續3個月下滑。

其中,2019年6月,吉利汽車(含領克)的總銷量9.08萬輛,同比下降29%;7月共銷售9.13萬輛,同比下滑24%。並且,上半年總銷量65.17萬輛,去年同期總銷量76.6萬輛,同比減少15%,跌幅大於行業趨勢。

新帝豪品牌轎車銷量約10.9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4.72%。而品牌旗艦轎車,博瑞及博瑞GE上半年銷量只有1.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73.67%。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博瑞以及博瑞GE的銷量只有1551臺。

另外,吉利旗下的SUV車型博越,2019年6月份銷量1.37萬輛,同比下滑38%。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10.9萬輛,同比下滑21.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也有亮眼表現,比如在新能源領域。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推出的繽越,月銷保持在萬輛之上;上半年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累計銷量達5.76萬輛,同比增長301%。

對此,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吉利汽車的新產品投放重點,未來將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車佔總銷售量的比重,確保2020年前集團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能達至總銷量的90%。

遺憾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龍頭,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業務雖表現搶眼,卻短期內難撐大局。

銷量下滑,已成一種態勢。數據顯示,吉利汽車2019年全年銷售目標為151萬輛,可2019年上半年,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43%。為此,吉利汽車將其全年銷售目標下調至136萬輛。

同時,其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6.4%下滑至6.1% 。

對此,吉利汽車認為,“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降幅大於預期。”

吉利汽車還宣稱,鑑於本年度至今,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下降超過預期,及本集團決心主動減少經銷商總庫存以控制風險,今年上半年總銷量低於原定預期。

上述理由,顯然無法撫平市場疑慮。

有輿論表示,行業大勢調整不假,也有表現突出的企業。比如吉利遠景SUV前六個月的合計銷量只有40831輛,較去年同期下降34.14%。而長城H6型號2019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18.25萬輛,幾乎是遠景SUV的4倍。

看來,行業形勢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問題還在吉利汽車自身。無論是下調銷售目標,還是主動減庫存,都是短期的應激行為,龍頭大哥要想重振士氣,再次成為黑馬,還有更關鍵、更急迫的任務工作。

"

導 讀

一直以彪悍增速,扮演行業黑馬的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半年報。

有多差呢?今年1月到6月,吉利汽車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累計銷售量同比下跌15%,而整個汽車業下跌13.9%。

也就是說吉利的銷售下滑之猛,甚至拖了行業後腿。龍頭的煩惱不止於此,股價、市值的表現更為驚心,相比曾經的29.8港元股價、2591億港元市值,目前兩者已跌幅60%。摩根士丹利甚至將其評級調至減持。資本看空、消費不振的背後,吉利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作者:綸宇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一份半年報,再次攪動了汽車業的秋水。

8月2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發佈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營收淨利雙降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475.59億元,同比下降約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09億元,同比減少約40%;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

顯然,這份年報不盡人意,甚至還有一些慘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吉利汽車4年多以來,首次出現業績大滑。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吉利汽車銷量從53.85萬輛增至150萬輛,增長3倍;淨利潤也從22.6億元,增長到125.5億元。

飛速發展,奠定了吉利汽車自主品牌的龍頭地位,甚至有輿論將這四年稱為吉利汽車的金色時代。

如今突然襲來的寒冬,打破了這份高光。

事實上,對於業績下滑,吉利汽車早在2019年7月,就發佈了盈利預警公告,表示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將減少40%左右。

業績不佳,自然也影響了資本表現。

吉利汽車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40.1億元,同比減少40%;基本每股盈利約0.44元,同比減少40%。

另外,在2018年年初,吉利汽車的股價曾最高達27.45港元/股、市值突破2500億。而截止2019年9月2日收盤,吉利汽車收盤價僅12.08港元/股,市值1101.17億。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8年,各大投資機構對吉利汽車的評級均為“買入”或“增持”。

可是,到2018年底,部分機構嗅到不妙信息,如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末,將吉利汽車評級從中性下調至減持。

2019年1月,摩根士丹利又將吉利汽車每股目標價由15港元,下調至8港元,下調幅度達47%。後雖然將其目標價上調,但每股僅9港元,且為“賣出”評級。

此外,2019年,德意志銀行、光大證券等多家機構,也陸續下調對吉利汽車的投資評級,給出“減持”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的市值變動,還影響了李書福的身價。

在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書福成為中國汽車首富,在全球汽車行業榜單上排名第六。

然而,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實時榜單顯示,截止2019年8月14日,李書福的180多億美元財富,已縮水至130億美元。

銷量下滑

看來,龍頭企業正在經歷資本、消費雙殺,何以至此呢?

有專家表示,遇冷與其銷量的水逆有著莫大關係。

表面上看,吉利汽車上半年累計總銷量 65.2 萬輛,銷量在中國品牌乘用車仍然穩坐頭把交椅。不過,依然掩蓋不在下滑頹勢。從其旗下各品牌銷量數字看,無論是SUV,還是轎車品牌,吉利全系車型幾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就出現下降,當年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95%。並且,2018年12月,吉利汽車銷量僅93333輛。

進入2019年後,吉利汽車的銷量表現更讓人心痛。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只有3月份出現小幅增長,從2019年4月至6月,其銷量已連續3個月下滑。

其中,2019年6月,吉利汽車(含領克)的總銷量9.08萬輛,同比下降29%;7月共銷售9.13萬輛,同比下滑24%。並且,上半年總銷量65.17萬輛,去年同期總銷量76.6萬輛,同比減少15%,跌幅大於行業趨勢。

新帝豪品牌轎車銷量約10.9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4.72%。而品牌旗艦轎車,博瑞及博瑞GE上半年銷量只有1.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73.67%。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博瑞以及博瑞GE的銷量只有1551臺。

另外,吉利旗下的SUV車型博越,2019年6月份銷量1.37萬輛,同比下滑38%。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10.9萬輛,同比下滑21.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也有亮眼表現,比如在新能源領域。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推出的繽越,月銷保持在萬輛之上;上半年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累計銷量達5.76萬輛,同比增長301%。

對此,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吉利汽車的新產品投放重點,未來將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車佔總銷售量的比重,確保2020年前集團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能達至總銷量的90%。

遺憾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龍頭,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業務雖表現搶眼,卻短期內難撐大局。

銷量下滑,已成一種態勢。數據顯示,吉利汽車2019年全年銷售目標為151萬輛,可2019年上半年,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43%。為此,吉利汽車將其全年銷售目標下調至136萬輛。

同時,其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6.4%下滑至6.1% 。

對此,吉利汽車認為,“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降幅大於預期。”

吉利汽車還宣稱,鑑於本年度至今,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下降超過預期,及本集團決心主動減少經銷商總庫存以控制風險,今年上半年總銷量低於原定預期。

上述理由,顯然無法撫平市場疑慮。

有輿論表示,行業大勢調整不假,也有表現突出的企業。比如吉利遠景SUV前六個月的合計銷量只有40831輛,較去年同期下降34.14%。而長城H6型號2019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18.25萬輛,幾乎是遠景SUV的4倍。

看來,行業形勢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問題還在吉利汽車自身。無論是下調銷售目標,還是主動減庫存,都是短期的應激行為,龍頭大哥要想重振士氣,再次成為黑馬,還有更關鍵、更急迫的任務工作。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惡性循環

實際上,銷量下滑的背後,是吉利汽車研發投入匱乏、質量問題等重症問題的發酵。

據2018年財報中顯示,吉利集團在銷售和分銷方面花費高達45.23億元,位於國內整車製造企業前列。

可是,吉利汽車的研發方面投入僅19.2億元,不及銷售和分銷費用的一半。

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為保持公司產品競爭力,同期的銷售及分銷費也維持較高水平,期內行政開支費用增加53%。但這些,卻換來銷售額的再次下跌、核心數據的惡化。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自主品牌汽車最大優勢是價格,最大的硬傷也是價格。低價,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爭取更多消費者;但低價,也意味著企業營收減少,利潤減少,甚至影響企業研發投入導致產品低品質,不得不過重依靠營銷。由此形成了惡質循環。

這在龍頭吉利汽車身上表現突出,細觀其2015到2018年的快速發展,低價營銷是其一個重要成功因素。由此,也帶來市場對其質量品質的責難。

品質拷問

研發投入匱乏,致使吉利汽車產品陷入質量問題:動力弱,油耗偏高成為吉利旗下SUV系列的通病。

其中,與同級別的競爭對手相比,吉利旗下遠景SUV在動力、油耗等核心參數上幾乎沒有優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8款吉利遠景SUV入門級車型搭配的是1.8L、133馬力的發動機,國家工信部披露的綜合油耗為6.8L/100km。而同等價位級別的2018款哈弗H2搭配的發動機為1.5T、150馬力,國家工信部披露的綜合油耗為6.9L/100km。

而吉利旗下的旗艦型SUV,博越2018款入門車型中,所匹配的發動機為2.0L、141馬力,工信部公佈的綜合油耗為7.2L/100km。

此外,吉利汽車在車體空間數據、底盤懸架等產品質量方面也屢遭詬病。如2016款博越SUV所配置的變速箱異響問題,頻繁被消費者投訴。

再如,2019年8月31日,在汽車投訴網上,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吉利汽車-帝豪,不到一個月變速箱頻繁出問題。

2019年8月24日,消費者在黑貓投訴稱,自己的吉利汽車行駛4.7萬公里,突然車輛在行駛中熄火,幸好沒有出現事故。找4S店,被告知變速箱壞了,拆開后里面全部碎掉,質疑其質量問題。

8月3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吉利旗下全球鷹新能源車不到半年,車子倒車顯示儀出問題,去修理廠兩次沒有維修好。以上投訴,已經過平臺審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曾光表示:“當前,汽車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汽車產業改革開放、加快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成為汽車管理部門、行業、企業等共同面對的核心課題 。”

不難發現,吉利汽車的低質量低體驗,不但摩擦著消費者忍耐線,更給自身的後續發展帶來隱患,發力研發已到關鍵時刻。

事實上,作為國內知名汽車品牌,吉利汽車的相關動作並不少。

公開資料顯示,吉利汽車曾頻頻對外收購,例如收購沃爾沃、戴姆勒等國際品牌汽車企業股權。

問題在於,吉利汽車雖收購了沃爾沃汽車100%的股權,可沃爾沃汽車名下的技術專利並非吉利全部可用。

根據收購協議,沃爾沃名下擁有10963項專利和專用知識產權。但是,這其中部分專利涉及到其他一些車企,而這部分專利,吉利旗下品牌不可以使用。

看來,關鍵的核心突破還在自身。實際上,吉利汽車通過收購沃爾沃,還是吸收了不少精髓,比如在安全方面做出的改進。此外,吉利汽車還與沃爾沃共同開發CMA平臺、PMA純電動平臺、GB15T2型三缸1.5T發動機等技術。

不過,從市場期待及產品表現看,吉利汽車的上述做法,仍有待提升效率、力度。如何吸收、整合基礎上,儘快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術實力,吉利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導 讀

一直以彪悍增速,扮演行業黑馬的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半年報。

有多差呢?今年1月到6月,吉利汽車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累計銷售量同比下跌15%,而整個汽車業下跌13.9%。

也就是說吉利的銷售下滑之猛,甚至拖了行業後腿。龍頭的煩惱不止於此,股價、市值的表現更為驚心,相比曾經的29.8港元股價、2591億港元市值,目前兩者已跌幅60%。摩根士丹利甚至將其評級調至減持。資本看空、消費不振的背後,吉利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作者:綸宇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一份半年報,再次攪動了汽車業的秋水。

8月2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發佈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營收淨利雙降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475.59億元,同比下降約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09億元,同比減少約40%;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

顯然,這份年報不盡人意,甚至還有一些慘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吉利汽車4年多以來,首次出現業績大滑。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吉利汽車銷量從53.85萬輛增至150萬輛,增長3倍;淨利潤也從22.6億元,增長到125.5億元。

飛速發展,奠定了吉利汽車自主品牌的龍頭地位,甚至有輿論將這四年稱為吉利汽車的金色時代。

如今突然襲來的寒冬,打破了這份高光。

事實上,對於業績下滑,吉利汽車早在2019年7月,就發佈了盈利預警公告,表示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將減少40%左右。

業績不佳,自然也影響了資本表現。

吉利汽車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40.1億元,同比減少40%;基本每股盈利約0.44元,同比減少40%。

另外,在2018年年初,吉利汽車的股價曾最高達27.45港元/股、市值突破2500億。而截止2019年9月2日收盤,吉利汽車收盤價僅12.08港元/股,市值1101.17億。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8年,各大投資機構對吉利汽車的評級均為“買入”或“增持”。

可是,到2018年底,部分機構嗅到不妙信息,如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末,將吉利汽車評級從中性下調至減持。

2019年1月,摩根士丹利又將吉利汽車每股目標價由15港元,下調至8港元,下調幅度達47%。後雖然將其目標價上調,但每股僅9港元,且為“賣出”評級。

此外,2019年,德意志銀行、光大證券等多家機構,也陸續下調對吉利汽車的投資評級,給出“減持”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的市值變動,還影響了李書福的身價。

在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書福成為中國汽車首富,在全球汽車行業榜單上排名第六。

然而,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實時榜單顯示,截止2019年8月14日,李書福的180多億美元財富,已縮水至130億美元。

銷量下滑

看來,龍頭企業正在經歷資本、消費雙殺,何以至此呢?

有專家表示,遇冷與其銷量的水逆有著莫大關係。

表面上看,吉利汽車上半年累計總銷量 65.2 萬輛,銷量在中國品牌乘用車仍然穩坐頭把交椅。不過,依然掩蓋不在下滑頹勢。從其旗下各品牌銷量數字看,無論是SUV,還是轎車品牌,吉利全系車型幾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就出現下降,當年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95%。並且,2018年12月,吉利汽車銷量僅93333輛。

進入2019年後,吉利汽車的銷量表現更讓人心痛。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只有3月份出現小幅增長,從2019年4月至6月,其銷量已連續3個月下滑。

其中,2019年6月,吉利汽車(含領克)的總銷量9.08萬輛,同比下降29%;7月共銷售9.13萬輛,同比下滑24%。並且,上半年總銷量65.17萬輛,去年同期總銷量76.6萬輛,同比減少15%,跌幅大於行業趨勢。

新帝豪品牌轎車銷量約10.9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4.72%。而品牌旗艦轎車,博瑞及博瑞GE上半年銷量只有1.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73.67%。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博瑞以及博瑞GE的銷量只有1551臺。

另外,吉利旗下的SUV車型博越,2019年6月份銷量1.37萬輛,同比下滑38%。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10.9萬輛,同比下滑21.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也有亮眼表現,比如在新能源領域。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推出的繽越,月銷保持在萬輛之上;上半年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累計銷量達5.76萬輛,同比增長301%。

對此,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吉利汽車的新產品投放重點,未來將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車佔總銷售量的比重,確保2020年前集團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能達至總銷量的90%。

遺憾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龍頭,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業務雖表現搶眼,卻短期內難撐大局。

銷量下滑,已成一種態勢。數據顯示,吉利汽車2019年全年銷售目標為151萬輛,可2019年上半年,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43%。為此,吉利汽車將其全年銷售目標下調至136萬輛。

同時,其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6.4%下滑至6.1% 。

對此,吉利汽車認為,“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降幅大於預期。”

吉利汽車還宣稱,鑑於本年度至今,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下降超過預期,及本集團決心主動減少經銷商總庫存以控制風險,今年上半年總銷量低於原定預期。

上述理由,顯然無法撫平市場疑慮。

有輿論表示,行業大勢調整不假,也有表現突出的企業。比如吉利遠景SUV前六個月的合計銷量只有40831輛,較去年同期下降34.14%。而長城H6型號2019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18.25萬輛,幾乎是遠景SUV的4倍。

看來,行業形勢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問題還在吉利汽車自身。無論是下調銷售目標,還是主動減庫存,都是短期的應激行為,龍頭大哥要想重振士氣,再次成為黑馬,還有更關鍵、更急迫的任務工作。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惡性循環

實際上,銷量下滑的背後,是吉利汽車研發投入匱乏、質量問題等重症問題的發酵。

據2018年財報中顯示,吉利集團在銷售和分銷方面花費高達45.23億元,位於國內整車製造企業前列。

可是,吉利汽車的研發方面投入僅19.2億元,不及銷售和分銷費用的一半。

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為保持公司產品競爭力,同期的銷售及分銷費也維持較高水平,期內行政開支費用增加53%。但這些,卻換來銷售額的再次下跌、核心數據的惡化。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自主品牌汽車最大優勢是價格,最大的硬傷也是價格。低價,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爭取更多消費者;但低價,也意味著企業營收減少,利潤減少,甚至影響企業研發投入導致產品低品質,不得不過重依靠營銷。由此形成了惡質循環。

這在龍頭吉利汽車身上表現突出,細觀其2015到2018年的快速發展,低價營銷是其一個重要成功因素。由此,也帶來市場對其質量品質的責難。

品質拷問

研發投入匱乏,致使吉利汽車產品陷入質量問題:動力弱,油耗偏高成為吉利旗下SUV系列的通病。

其中,與同級別的競爭對手相比,吉利旗下遠景SUV在動力、油耗等核心參數上幾乎沒有優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8款吉利遠景SUV入門級車型搭配的是1.8L、133馬力的發動機,國家工信部披露的綜合油耗為6.8L/100km。而同等價位級別的2018款哈弗H2搭配的發動機為1.5T、150馬力,國家工信部披露的綜合油耗為6.9L/100km。

而吉利旗下的旗艦型SUV,博越2018款入門車型中,所匹配的發動機為2.0L、141馬力,工信部公佈的綜合油耗為7.2L/100km。

此外,吉利汽車在車體空間數據、底盤懸架等產品質量方面也屢遭詬病。如2016款博越SUV所配置的變速箱異響問題,頻繁被消費者投訴。

再如,2019年8月31日,在汽車投訴網上,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吉利汽車-帝豪,不到一個月變速箱頻繁出問題。

2019年8月24日,消費者在黑貓投訴稱,自己的吉利汽車行駛4.7萬公里,突然車輛在行駛中熄火,幸好沒有出現事故。找4S店,被告知變速箱壞了,拆開后里面全部碎掉,質疑其質量問題。

8月3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吉利旗下全球鷹新能源車不到半年,車子倒車顯示儀出問題,去修理廠兩次沒有維修好。以上投訴,已經過平臺審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曾光表示:“當前,汽車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汽車產業改革開放、加快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成為汽車管理部門、行業、企業等共同面對的核心課題 。”

不難發現,吉利汽車的低質量低體驗,不但摩擦著消費者忍耐線,更給自身的後續發展帶來隱患,發力研發已到關鍵時刻。

事實上,作為國內知名汽車品牌,吉利汽車的相關動作並不少。

公開資料顯示,吉利汽車曾頻頻對外收購,例如收購沃爾沃、戴姆勒等國際品牌汽車企業股權。

問題在於,吉利汽車雖收購了沃爾沃汽車100%的股權,可沃爾沃汽車名下的技術專利並非吉利全部可用。

根據收購協議,沃爾沃名下擁有10963項專利和專用知識產權。但是,這其中部分專利涉及到其他一些車企,而這部分專利,吉利旗下品牌不可以使用。

看來,關鍵的核心突破還在自身。實際上,吉利汽車通過收購沃爾沃,還是吸收了不少精髓,比如在安全方面做出的改進。此外,吉利汽車還與沃爾沃共同開發CMA平臺、PMA純電動平臺、GB15T2型三缸1.5T發動機等技術。

不過,從市場期待及產品表現看,吉利汽車的上述做法,仍有待提升效率、力度。如何吸收、整合基礎上,儘快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術實力,吉利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人員變動

除上述問題表現外,吉利汽車的人員變動也不容忽視。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12月 ,吉利汽車員工總數為5.24萬人,可截至2019年6月,吉利汽車員工總數下降為4.55萬人,減少6900人。

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吉利汽車或為降低費用,進行大幅裁員和變相降薪。

吉利方面表示,此前吉利集團進行架構調整,一些原本屬於上市公司的部門,被調整到集團上市公司體系外。今年,吉利集團還對外招聘1000多人,不存在裁員情況。

吉利汽車副總裁楊學良表示,吉利汽車各項經營指標良好,發展穩健,沒有所謂“降薪”情況出現。吉利汽車從 5 月起正式開展 2019 年度薪酬調整工作,本次調薪優秀員工薪酬增長最高可達30%。

相比上述問題,企業高層的變動更引注目。

公告顯示,原非執行董事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卸任,於2019年8月21日起生效。其表示,與吉利汽車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無需公司股東垂注,但是有關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具體的其他工作並無解釋。

資料顯示,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於2013年1月9日加入吉利汽車任非執行董事。同時,擔任吉利控股成員公司的首席顧問。Carl Peter在同年2月5日起為起獲委任為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 Group)的董事會成員。並且,Carl Peter在全球汽車工業擁有超29年豐富專業和諮詢經驗,特別在汽車產品發展及戰略規劃和一般管理等領域。

這樣一位人才卸任,對吉利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索賠2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汽車核心團隊成員與吉利汽車淵源頗深。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曾任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帶領團隊完成併購“吉利收購沃爾沃”,並負責重組沃爾沃全球的治理架構。

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陸斌也曾任副總經理,完成吉利汽車經銷商網絡整合。

而威馬汽車CFO張然,曾任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CFO,全面負責公司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汽車金融體系管理等核心工作。

由此看來,如何留住高層人員,穩定底層員工,吉利汽車還需多付出些智慧。

競品吊打

除了內憂,外患也不容忽視。

作為吉利汽車友商,長城汽車以逆勢增長,對吉利汽車構成一定威脅。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6月份,長城俄羅斯工廠正式投產,主要生產F系列車型。繼6月長城俄羅斯工廠投產及其所生產的F7全球上市後,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有了新進展。

2019年8月9日,長城汽車發佈公告稱,長城汽車7月份銷售新車6.04萬輛,同比增長11%;出口新車7403輛,同比增長69.48%;1-7月共銷售新車55.39萬輛,同比增長5.33%,達到全年銷量總目標的52%。

長城汽車光芒四射的增長態勢,顯然在吊打吉利汽車,此消彼長下,其自主品牌第一的頭銜能持續多久呢?

更值思考的是,隨著國內汽車市場調整持續,不少合資品牌、國外廠商紛紛壓價促銷,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似乎一觸即發,一旦上述企業實施降維打法,吉利汽車低價戰略打造的競爭優勢又能維持多久,又有多大市場呢?

"

導 讀

一直以彪悍增速,扮演行業黑馬的吉利汽車,交出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半年報。

有多差呢?今年1月到6月,吉利汽車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累計銷售量同比下跌15%,而整個汽車業下跌13.9%。

也就是說吉利的銷售下滑之猛,甚至拖了行業後腿。龍頭的煩惱不止於此,股價、市值的表現更為驚心,相比曾經的29.8港元股價、2591億港元市值,目前兩者已跌幅60%。摩根士丹利甚至將其評級調至減持。資本看空、消費不振的背後,吉利汽車的未來會如何?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作者:綸宇

來源:銠財——銠財研究院

一份半年報,再次攪動了汽車業的秋水。

8月21日,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簡稱“吉利汽車”)發佈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營收淨利雙降

業績報告顯示,上半年吉利汽車實現營收475.59億元,同比下降約1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0.09億元,同比減少約40%;實現毛利約84.69億元,同比下降約21.85%。

顯然,這份年報不盡人意,甚至還有一些慘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吉利汽車4年多以來,首次出現業績大滑。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8年,吉利汽車銷量從53.85萬輛增至150萬輛,增長3倍;淨利潤也從22.6億元,增長到125.5億元。

飛速發展,奠定了吉利汽車自主品牌的龍頭地位,甚至有輿論將這四年稱為吉利汽車的金色時代。

如今突然襲來的寒冬,打破了這份高光。

事實上,對於業績下滑,吉利汽車早在2019年7月,就發佈了盈利預警公告,表示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將減少40%左右。

業績不佳,自然也影響了資本表現。

吉利汽車半年報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股權持有人應占溢利約40.1億元,同比減少40%;基本每股盈利約0.44元,同比減少40%。

另外,在2018年年初,吉利汽車的股價曾最高達27.45港元/股、市值突破2500億。而截止2019年9月2日收盤,吉利汽車收盤價僅12.08港元/股,市值1101.17億。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8年,各大投資機構對吉利汽車的評級均為“買入”或“增持”。

可是,到2018年底,部分機構嗅到不妙信息,如知名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在2018年末,將吉利汽車評級從中性下調至減持。

2019年1月,摩根士丹利又將吉利汽車每股目標價由15港元,下調至8港元,下調幅度達47%。後雖然將其目標價上調,但每股僅9港元,且為“賣出”評級。

此外,2019年,德意志銀行、光大證券等多家機構,也陸續下調對吉利汽車的投資評級,給出“減持”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的市值變動,還影響了李書福的身價。

在福布斯2017年全球富豪排行榜中,李書福成為中國汽車首富,在全球汽車行業榜單上排名第六。

然而,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實時榜單顯示,截止2019年8月14日,李書福的180多億美元財富,已縮水至130億美元。

銷量下滑

看來,龍頭企業正在經歷資本、消費雙殺,何以至此呢?

有專家表示,遇冷與其銷量的水逆有著莫大關係。

表面上看,吉利汽車上半年累計總銷量 65.2 萬輛,銷量在中國品牌乘用車仍然穩坐頭把交椅。不過,依然掩蓋不在下滑頹勢。從其旗下各品牌銷量數字看,無論是SUV,還是轎車品牌,吉利全系車型幾乎都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就出現下降,當年僅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95%。並且,2018年12月,吉利汽車銷量僅93333輛。

進入2019年後,吉利汽車的銷量表現更讓人心痛。

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只有3月份出現小幅增長,從2019年4月至6月,其銷量已連續3個月下滑。

其中,2019年6月,吉利汽車(含領克)的總銷量9.08萬輛,同比下降29%;7月共銷售9.13萬輛,同比下滑24%。並且,上半年總銷量65.17萬輛,去年同期總銷量76.6萬輛,同比減少15%,跌幅大於行業趨勢。

新帝豪品牌轎車銷量約10.92萬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4.72%。而品牌旗艦轎車,博瑞及博瑞GE上半年銷量只有1.3萬輛,較去年同期下滑73.67%。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博瑞以及博瑞GE的銷量只有1551臺。

另外,吉利旗下的SUV車型博越,2019年6月份銷量1.37萬輛,同比下滑38%。2019年上半年的銷量10.9萬輛,同比下滑21.1%。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也有亮眼表現,比如在新能源領域。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吉利汽車推出的繽越,月銷保持在萬輛之上;上半年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車型,累計銷量達5.76萬輛,同比增長301%。

對此,吉利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 ,新能源汽車一直是吉利汽車的新產品投放重點,未來將逐年提高新能源汽車佔總銷售量的比重,確保2020年前集團的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能達至總銷量的90%。

遺憾的是,作為傳統燃油車龍頭,吉利汽車的新能源業務雖表現搶眼,卻短期內難撐大局。

銷量下滑,已成一種態勢。數據顯示,吉利汽車2019年全年銷售目標為151萬輛,可2019年上半年,僅完成全年銷量目標的43%。為此,吉利汽車將其全年銷售目標下調至136萬輛。

同時,其市場佔有率,由去年同期的6.4%下滑至6.1% 。

對此,吉利汽車認為,“銷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銷量降幅大於預期。”

吉利汽車還宣稱,鑑於本年度至今,中國乘用車市場整體銷量下降超過預期,及本集團決心主動減少經銷商總庫存以控制風險,今年上半年總銷量低於原定預期。

上述理由,顯然無法撫平市場疑慮。

有輿論表示,行業大勢調整不假,也有表現突出的企業。比如吉利遠景SUV前六個月的合計銷量只有40831輛,較去年同期下降34.14%。而長城H6型號2019年上半年累計銷量超18.25萬輛,幾乎是遠景SUV的4倍。

看來,行業形勢只是一方面,真正的問題還在吉利汽車自身。無論是下調銷售目標,還是主動減庫存,都是短期的應激行為,龍頭大哥要想重振士氣,再次成為黑馬,還有更關鍵、更急迫的任務工作。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惡性循環

實際上,銷量下滑的背後,是吉利汽車研發投入匱乏、質量問題等重症問題的發酵。

據2018年財報中顯示,吉利集團在銷售和分銷方面花費高達45.23億元,位於國內整車製造企業前列。

可是,吉利汽車的研發方面投入僅19.2億元,不及銷售和分銷費用的一半。

2019年上半年,吉利汽車為保持公司產品競爭力,同期的銷售及分銷費也維持較高水平,期內行政開支費用增加53%。但這些,卻換來銷售額的再次下跌、核心數據的惡化。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長期以來,自主品牌汽車最大優勢是價格,最大的硬傷也是價格。低價,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爭取更多消費者;但低價,也意味著企業營收減少,利潤減少,甚至影響企業研發投入導致產品低品質,不得不過重依靠營銷。由此形成了惡質循環。

這在龍頭吉利汽車身上表現突出,細觀其2015到2018年的快速發展,低價營銷是其一個重要成功因素。由此,也帶來市場對其質量品質的責難。

品質拷問

研發投入匱乏,致使吉利汽車產品陷入質量問題:動力弱,油耗偏高成為吉利旗下SUV系列的通病。

其中,與同級別的競爭對手相比,吉利旗下遠景SUV在動力、油耗等核心參數上幾乎沒有優勢。

相關數據顯示,2018款吉利遠景SUV入門級車型搭配的是1.8L、133馬力的發動機,國家工信部披露的綜合油耗為6.8L/100km。而同等價位級別的2018款哈弗H2搭配的發動機為1.5T、150馬力,國家工信部披露的綜合油耗為6.9L/100km。

而吉利旗下的旗艦型SUV,博越2018款入門車型中,所匹配的發動機為2.0L、141馬力,工信部公佈的綜合油耗為7.2L/100km。

此外,吉利汽車在車體空間數據、底盤懸架等產品質量方面也屢遭詬病。如2016款博越SUV所配置的變速箱異響問題,頻繁被消費者投訴。

再如,2019年8月31日,在汽車投訴網上,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吉利汽車-帝豪,不到一個月變速箱頻繁出問題。

2019年8月24日,消費者在黑貓投訴稱,自己的吉利汽車行駛4.7萬公里,突然車輛在行駛中熄火,幸好沒有出現事故。找4S店,被告知變速箱壞了,拆開后里面全部碎掉,質疑其質量問題。

8月3日,有消費者投訴稱,購買吉利旗下全球鷹新能源車不到半年,車子倒車顯示儀出問題,去修理廠兩次沒有維修好。以上投訴,已經過平臺審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曾光表示:“當前,汽車產業面臨著轉型升級,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深化汽車產業改革開放、加快汽車產業綠色發展,成為汽車管理部門、行業、企業等共同面對的核心課題 。”

不難發現,吉利汽車的低質量低體驗,不但摩擦著消費者忍耐線,更給自身的後續發展帶來隱患,發力研發已到關鍵時刻。

事實上,作為國內知名汽車品牌,吉利汽車的相關動作並不少。

公開資料顯示,吉利汽車曾頻頻對外收購,例如收購沃爾沃、戴姆勒等國際品牌汽車企業股權。

問題在於,吉利汽車雖收購了沃爾沃汽車100%的股權,可沃爾沃汽車名下的技術專利並非吉利全部可用。

根據收購協議,沃爾沃名下擁有10963項專利和專用知識產權。但是,這其中部分專利涉及到其他一些車企,而這部分專利,吉利旗下品牌不可以使用。

看來,關鍵的核心突破還在自身。實際上,吉利汽車通過收購沃爾沃,還是吸收了不少精髓,比如在安全方面做出的改進。此外,吉利汽車還與沃爾沃共同開發CMA平臺、PMA純電動平臺、GB15T2型三缸1.5T發動機等技術。

不過,從市場期待及產品表現看,吉利汽車的上述做法,仍有待提升效率、力度。如何吸收、整合基礎上,儘快提升自身的核心技術實力,吉利汽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人員變動

除上述問題表現外,吉利汽車的人員變動也不容忽視。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12月 ,吉利汽車員工總數為5.24萬人,可截至2019年6月,吉利汽車員工總數下降為4.55萬人,減少6900人。

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吉利汽車或為降低費用,進行大幅裁員和變相降薪。

吉利方面表示,此前吉利集團進行架構調整,一些原本屬於上市公司的部門,被調整到集團上市公司體系外。今年,吉利集團還對外招聘1000多人,不存在裁員情況。

吉利汽車副總裁楊學良表示,吉利汽車各項經營指標良好,發展穩健,沒有所謂“降薪”情況出現。吉利汽車從 5 月起正式開展 2019 年度薪酬調整工作,本次調薪優秀員工薪酬增長最高可達30%。

相比上述問題,企業高層的變動更引注目。

公告顯示,原非執行董事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卸任,於2019年8月21日起生效。其表示,與吉利汽車董事會並無意見分歧,無需公司股東垂注,但是有關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具體的其他工作並無解釋。

資料顯示,Carl Peter Edmund Moriz Forster於2013年1月9日加入吉利汽車任非執行董事。同時,擔任吉利控股成員公司的首席顧問。Carl Peter在同年2月5日起為起獲委任為沃爾沃汽車集團(Volvo Car Group)的董事會成員。並且,Carl Peter在全球汽車工業擁有超29年豐富專業和諮詢經驗,特別在汽車產品發展及戰略規劃和一般管理等領域。

這樣一位人才卸任,對吉利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大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吉利以侵害商業祕密為由,起訴造車新勢力威馬汽車索賠21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威馬汽車核心團隊成員與吉利汽車淵源頗深。其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曾任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中國區董事長,帶領團隊完成併購“吉利收購沃爾沃”,並負責重組沃爾沃全球的治理架構。

威馬汽車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陸斌也曾任副總經理,完成吉利汽車經銷商網絡整合。

而威馬汽車CFO張然,曾任吉利汽車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CFO,全面負責公司財務管理、內部控制、汽車金融體系管理等核心工作。

由此看來,如何留住高層人員,穩定底層員工,吉利汽車還需多付出些智慧。

競品吊打

除了內憂,外患也不容忽視。

作為吉利汽車友商,長城汽車以逆勢增長,對吉利汽車構成一定威脅。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6月份,長城俄羅斯工廠正式投產,主要生產F系列車型。繼6月長城俄羅斯工廠投產及其所生產的F7全球上市後,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有了新進展。

2019年8月9日,長城汽車發佈公告稱,長城汽車7月份銷售新車6.04萬輛,同比增長11%;出口新車7403輛,同比增長69.48%;1-7月共銷售新車55.39萬輛,同比增長5.33%,達到全年銷量總目標的52%。

長城汽車光芒四射的增長態勢,顯然在吊打吉利汽車,此消彼長下,其自主品牌第一的頭銜能持續多久呢?

更值思考的是,隨著國內汽車市場調整持續,不少合資品牌、國外廠商紛紛壓價促銷,市場競爭加劇。價格戰似乎一觸即發,一旦上述企業實施降維打法,吉利汽車低價戰略打造的競爭優勢又能維持多久,又有多大市場呢?

吉利汽車營收淨利雙降 李書福的變局泥潭

圖片來自網絡

泥潭蝶變之思

另一變量來自新能源。

相關數據顯示,吉利汽車從2015年起,以“新能源汽車技術行業領導者”為目標進行轉型。李書福曾表示,確保2020年前,集團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銷量至總銷量90%。

目前來看,吉利汽車的新能源勢頭不錯,甚至成為上半年少有的亮點業務。但面臨的挑戰壓力也不容忽視。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補貼退坡、全球油價降低,新能源汽車也在迎來上坡路。

據中汽協公佈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19年7月,新能源汽車罕見地出現了負增長,產銷分別完成8.4萬輛和8萬輛,同比下降6.9%和4.7%。

這些,無疑增加了吉利汽車新能源轉型的難度,90%的宏偉目標,是不是亞歷山大呢?

這些問題,凸顯了吉利汽車的困境迷局,這位行業龍頭,似乎正在經歷轉型的刻骨陣痛,能否從這種問題泥潭中成功掙脫呢?

中國汽車工業諮詢發展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表示:“補貼退坡後,車企需要在市場中取得突破,做到新能源汽車在性能、價格上與燃氣車有得一拼,當然這將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吉利汽車也意識到問題所在,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能源汽車光依賴補貼發展不是長久之計,過硬的產品力、良好的服務才是企業根本。”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預計今年將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同時,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測算,群體人口已超4億人,成為促進消費升級的根本動力。

對此,有專家預測,消費升級的趨勢仍將加速。隨著創新型產品、新消費業態的不斷湧現,品質消費習慣正在形成。市場競爭加劇之下,車企高端化轉型、創新品質化成為發展大趨勢。

顯然,如何應對深刻變局,成為吉利汽車的靈魂拷問。以此來看,業績暗淡的半年報,更像一次警鐘,吉利汽車能否保住龍頭位置,是陷入變局泥潭,還是成功蝶變,考驗著李書福的大智慧,銠財將持續關注。


本文為銠財原創

如需轉載請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