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吉林大學,來了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來了


圖21/圖22-河清海晏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來了


圖21/圖22-河清海晏

吉林大學,來了


圖23/圖24-吉大夜景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來了


圖21/圖22-河清海晏

吉林大學,來了


圖23/圖24-吉大夜景

吉林大學,來了


圖25-秋景之美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來了


圖21/圖22-河清海晏

吉林大學,來了


圖23/圖24-吉大夜景

吉林大學,來了


圖25-秋景之美

吉林大學,來了


圖26-秋之燦爛

"

“求實創新,勵志圖強,艱苦創業,奮發向上”“人比山高,腳比路長,跨越新世紀去迎接轟響的紅太陽。”在“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的長白山麓下,在“松花江,江水清,夜來雨過春濤生”的松花江畔,崛起於祖國之北疆的學府。——吉林大學

01

校園選址

吉林大學擁有一個“美麗的長春市坐落於吉林大學校園之內”的美稱。

吉林大學擁有6個校區7個校園,分佈於長春市各處(圖1)。前衛校區,有兩個校園,南區位於長春市高新開發區,是吉林大學校機關所在地,北區位於解放大路旁,為原吉林大學老校園;南嶺校區,原吉林工業大學,現在主要是工學所在地,位於人民大街5988號;新民校區,原白求恩醫科大學,位於新民大街828號,是醫學部所在地,校區建築多為偽滿洲國時期的偽滿洲政府用樓,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朝陽校區,位於吉林省長春西民主大街938號,原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科技大學所在地;南湖校區,位於南湖大路5372號,為原長春郵電學院所在地,是現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所在地;和平校區,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所在地,現農學部所在地,坐落西安大路5333號;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校園以美觀、經濟為原則,最終形成現代簡約風格校園,校園內有“清湖”“晏湖”兩汪遙遙相望。吉林大學總佔地面積660多萬m2,建築面積達到274多萬m2,是國內大學少有的巨無霸大學之一(圖2、圖3)。

吉林大學,來了

圖1-吉林大學地理分佈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2-吉林大學校徽

吉林大學,來了

圖3-校歌紀念碑

02

歷史沿革

吉林大學由原吉林大學、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長春科技大學、長春郵電學院於2000年合併組建。後於2004年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併入,共同組成今天的吉林大學,由郭沫若先生為吉林大學題字。而合併之前的六所大學都有其光輝歷史。

原吉林大學前身是東北行政學院,於1946年10月5日中國共產黨在哈爾濱建立,後與哈爾濱大學合併改名為東北科學院。1950年更名為東北人民大學,並遷至長春。1952年由清華、北大、燕京大學等多所名校抽調師資力量,加強學校實力,成為建國後第一所中國共產黨建立親手創辦的綜合性大學,1958年改名為吉林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之一。

原白求恩醫科大學,這所建立於烽火硝煙年代的醫科學校,為抗日戰爭培育大批的醫務工作者,為新中國造就了許多醫學專家。原長春科技大學,前身為東北地質專科學校,經歷長春地質學院等多個時期,於2000 年與其他學校合併為吉林大學。原長春郵電學院,原為東北郵電學校,也是一所建立於戰火之中的學校,後學校幾經變遷,幾易校名,於2000年合併入吉林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擁有更長的辦學歷史,最早追溯於清末北洋馬醫學堂。學校幾經波折,在1999年正式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後於2004年併入吉林大學。

03

中心校區校園規劃

中心校區即吉林大學原前衛校區南區,是吉林大學所有校園中最大的一個,佔地面積200 hm2(約3000畝)。校園經歷過多輪的校園規劃,包括天津大學、哈爾濱建工學院、中國建築東北設計院的多位規劃師以及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幾位校園規劃專家的多年設計規劃,至今已經逐漸形成一定規模的校園規劃肌理。

何鏡堂先生針對吉林大學這所具有濃厚歷史積澱與現存空間網絡佈局結構的大學,與校方聯合提出了“兩心一軸”的規劃結構。將中心校區多次規劃形成的空間結構進一步整合,以兩個中心、一條軸線統領校區所有教學以及校區宿舍的規劃組團,將整個校區形成一個整體。同時一條軸線也將校園內的景觀連成一個整體,同時“河清海晏”兩湖在景觀空間結構的統帥地位(圖4)。


吉林大學,來了


圖4-吉林大學中心校區

04

歷史建築與現代時期建築評析

吉林大學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多樣,既包括“偽滿洲”時期建築,也有歐洲風格建築,還存在一些充滿現代風的建築,同時也有當代大師的代表作。

4.1“偽滿洲”時期規劃與建築

1932年日本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定都“新京”,即現在的長春市,實行了著名的“大新京都市計劃”(圖5)。

1)“新京”規劃

新京的規劃融合了各家所長,由日本城市規劃專家設計,參考了19世紀巴黎改造規劃、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以及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城市規劃設計理論。採用直角交叉與方格網結合,並且進行環島、加寬道路的設計手法,道路綠化與公園組成“新京”市的主要綠化系統。在這次規劃中制定了一整套相關法律法規,對建築的高度、立面以及用地規模、紅線等等多方面進行明確規定(圖6)。


吉林大學,來了


圖5-偽滿洲國地圖

吉林大學,來了


圖6-偽滿洲國首都規劃圖

2)“偽滿洲國”建築

“偽滿洲國”時期八大部(即司法部、經濟部、交通部、治安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民生部)和國務院以及綜合法衙都建立在新民大街,以皇宮(地質宮)為中心,形成一個行政機關建築群體,其中國務院、司法部、交通部、經濟部、治安部等舊址均屬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即現在的吉林大學。存在於吉林大學的偽滿洲時期建築還包括紀念神武天皇誕辰2600週年的鳴放宮。

鳴放宮(偽滿神武殿)

鳴放宮位於前衛校區北區,是學校大禮堂所在地。鳴放宮原名“神武殿”,是日軍與1940年為了紀念神武天皇誕2600年所建,並用於練習武術和祭祀天皇。建築形式採用東方建築傳統三段式形式——屋頂、屋身、基座。黑色陶瓦大屋頂、雪白色牆體、花崗岩基座,正是日本傳統建築特點。鋼筋混凝土結構,鋼框架屋頂,並設有半地下室以及環廊,建築總面積5245m2(圖7)。


吉林大學,來了


圖7-鳴放宮

地質宮(偽滿新皇宮)

地質宮現在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的地質學院教學樓。原為偽滿洲國時期,擬為溥儀修建的“新皇宮”。1932年“國都建設局”提出新皇宮應建於杏花村,而且要按照北京故宮的格局,順應中國傳統“面南而稱帝”(圖8)。而“滿鐵”經濟調查會收集英國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盧浮宮以及華盛頓、新德里等其他隸屬於西方傳統建築形式的政府機關建築,主張將皇宮建於南嶺,並且大門應該朝東北方向。最終由於日關東軍的仲裁,採納“國都建設局”的建議。

“新皇宮”在地址選定之後的第6年,於1938年開始了大規模的勘探和設計以及施工。“皇宮”的規劃由任職於偽滿國都建設局的中國建築師彭野進行整體規劃,彭野對“皇宮”進行了精心設計,佈局完全遵照中國古代宮廷傳統模式——“前朝後寢”的形式,整體格調、建築的造型、造園藝術也有獨到之處,而建築內部的裝飾設計由川島織物株式會社完成。1942年,日軍戰場失利,物資匱乏,於1943年溥儀不得不宣佈停止“皇宮”的建設,此時皇宮僅僅建設了地下部分。

1953年,建國之後,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修建了綠色瓦頂,成就了現在的宮殿式建築形式,總建築面積達3萬m2。地質宮前有18萬m2的文化廣場,內設置了地質博物館。在這裡可以欣賞歷史與自然共生,氣勢恢宏的古典建築與風景如畫的文化廣場交融,也可以體驗中國古建築的莊重與華美和大自然之神奇。


吉林大學,來了


圖8-地質宮(偽滿洲皇宮)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偽滿國務院)

吉林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樓位於吉林大學新民校區。該建築是偽滿洲國時期國務院舊址,是偽滿洲國八大部建築中最主要的建築。於1933年2月開始建設,1936年建成。1983年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主要用於醫學教學樓、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國家二級文物。

醫學院基礎醫學樓是仿同時期的日本國會大廈,是“興亞”式建築風格極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興亞”式風格建築源起於日本,盛於20世紀30~40年代,是日本用於殖民策略而逐漸形成的較為成熟的建築形式,具有濃重的殖民主義的建築風格。整個建築佈局成“王”,重簷四角攢尖頂,覆有煙色琉璃瓦。重簷屋頂下是大面積實體牆體,四面各配有四根塔司幹石柱。為了減少巨大基座和較小攢尖頂之間突兀的交接,用了四個巨大實體墩臺來解決這個問題。建築主體共五層,塔樓六層,兩翼共四層,建築屋身飾有紅色瓷磚,屋頂有四面坡的的屋簷,屋頂為平屋頂。建築入口三層高門廊,有四根塔司幹柱式,最外側兩根方柱收邊,使整個塔樓構圖更加穩定。整個建築為仿東方古建築,又可以看到西方建築的身影,是東方古典復興建築之一(圖9)。


吉林大學,來了


圖9-基礎醫學樓(偽滿洲國務院)

新民校區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司法部)

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原為偽滿洲國司法部,建於1935年,平面呈長方形,建築面積約1.6萬m2,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正門朝西,面臨新民大街。白求恩醫學院校部由日本人相賀兼介主持設計,整個建築主體地上三層,地下一層,建築正中有塔樓,塔樓高三層。塔樓上部配有歇山、重簷、馬尾等東方古典建築的元素。塔樓底層有拱形窗,二層三層為條形窗。整個塔樓頂部多種東方古代建築 元素堆積在一起,但又無突兀之感,僅從塔樓頂部就可以將之定為“成功的建築”。建築門廳寬大,門廳前部兩側各有三根圓柱呈“L”型佈置,而門廳頂部又用寶藍琉璃瓦裝飾(圖10)。


吉林大學,來了


圖10-白求恩醫學院校部(偽滿洲司法部)

4.2 現代時期建築

外語樓

外語樓位於前衛校區南區,與上文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隔路相望。整個建築呈“L”,整個建築為歐式風格。建築立面以中間較大穹頂為構圖中心,左右呈對稱佈置。建築主體共五層,首層外立面為棕色石材面磚飾面,二至四層有通高拱型窗,五層為矩形窗,建築屋身為西方典型的“三段式”佈置,底層拱型窗與中段拱形窗相聯繫,而建築的中段與上段有由以白色立面相統一,整個建築雖分三段卻以某種元素連接為整體(圖11)。


吉林大學,來了


圖11-外語樓

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

吉林大學麥克德爾米德實驗室位於前衛校區南區,於2001年6月開始建設,同年11月建成,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建築面積9800m2,是我國第一個以諾貝爾獎獲得者麥克德爾米德先生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建築用地呈三角形,為了順應地形,實驗室被設計為“L”型結構。根據實際需要進行了人車分流的交通方式,建築主入口只考慮了步行,而機動非機動車則放在建築東北側。建築最大特色在於以玻璃錐體為整體構圖中心,玻璃錐體與兩翼石材牆體材料形成虛實對比,而成組佈置的窗又具有韻律感。建築的室內空間設計以及家居更是以簡潔的形式創造出寧靜氣氛(圖12)。


吉林大學,來了


圖12-麥克德爾米德

鼎新樓

2016年9月14日,在70週年校慶上,吉林大學在鼎新樓隆重舉辦鼎新圖書館、校史館、科學館、鼎新大講堂、財務辦事大廳、學生辦事大廳啟動儀式,標誌著吉林大學中心校區標誌性建築——鼎新樓開始投入使用。

鼎新樓由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是“傳統與現代碰撞”的代表作。整個建築呈“工”字型,建築體量巨大,但又不顯笨重。藍色坡屋頂,立面以校園建築常用的紅色為主,巨大柱子之間配有大面積玻璃窗,富有韻律感又感到虛實對比之美。建築底層也有白色貼面,又配有巨大藍色屋頂,典型的中國古代建築“三段式”建築形式——“基座、屋身、屋頂”。整座建築顯得十分莊重、肅穆(圖13、圖14)。

吉林大學還有許多承載歷史風韻與反映現代榮光的建築環境,例如計算機樓(圖15)、無機合成-超分子實驗樓、逸夫圖書館、中心校區的圖書館(圖16)、匡亞明樓、南湖校區的文化長廊、朝陽校區的四光園、南嶺校區中央大道(圖17)等等,這些都是吉林大學記憶的載體、文化的承載者。


吉林大學,來了


圖13-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4-鼎新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5-中心校區計算機教學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16-中心校區圖書館

吉林大學,來了


圖17-南嶺校區中央大道

05

人文吉大

吉林大學,來了

提到吉大風雲歷史人物莫過於李四光院士。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前身是東北地質學院,李四光院士,作為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地質工作的奠基者,李四光(圖18)院士的貢獻是毋容置疑的。為了紀念李四光先生,而建立的四光園,位於水工樓的環抱中。四光園佔地面積並不大,卻凝聚了中國古代造園的精華,亭臺樓榭、湖水微微、怪石兀立,周圍柳樹成蔭,整個園子典雅莊重,又不是中國古典園林之精華。

唐敖慶,曾任原吉林大學校長,一位在物理化學領域泰斗級的人物。早在19世紀50年代唐敖慶院士提出“勢能函數公式”為從結構上改變物質性能提供了比較可靠依據。60年代帶領團隊完善配位場理論及研究方法;70年代著手分子軌道圖形理論的系統研究;80年代提出硼——碳原子簇結構的拓撲共軛關係等等。吉大唐敖慶樓就是為紀念唐敖慶院士而建(圖19) 。

還有“中國的奧本海默”——朱光亞院士曾任吉林大學物理系教授、“國際級第一流晶體學家”——餘瑞璜院士、被“英國皇家化學會”選為會士的江元生院士、當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陳佳洱院士等等。還有許多在各個領域執牛耳者或出身于吉大,或任職于吉大。這些學者達師帶給吉大驕傲、榮譽,也帶給吉大求索精神與積澱。

現工學部以原吉林工業大學為主體發展而成,2015年吉林大學工學部走過了一個甲子,人們不會忘記從 1955年的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到1958年的吉林工業大學,再到2000年吉林大學工學部。如雕塑(圖20):三冊疊放的書象徵著吉大工學學科三大歷史發展歷程。直指雲端的紅旗品牌概念車,既是吉大優勢學科的具象,也是中國一汽“爭第一、創新業、擔責任”核心理念的生動寫照,更是雙方60年親密校企合作的象徵。


吉林大學,來了


圖18-李四光雕塑

吉林大學,來了


圖19-唐敖慶樓

吉林大學,來了


圖20-“穿越 歷程”廣場主體雕塑

06

吉大自然景觀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的6區7校可謂是各有千秋。前衛南區——“河清海晏”,清湖、晏湖景色宜人(圖21、圖22);前衛北區——甬路盡頭,花木繁深,其貌不揚之大門之後蘊含著積澱與歷史;南嶺校區(工學所在地)——花滿枝頭,錯落有致又不失工學之嚴謹;新民校區(醫學院)——歷經滄桑、飽受憂患的土地上有的是對生命的敬畏與珍愛;朝陽校區——南柯一夢之後是中國夢實現;南湖校區——恬靜幽雅的花園式校園蘊含著信息時代的蓬勃生機;和平校區——綠樹成蔭、環境優美、蘊含生機的農業發展根植於稜角分明、偉岸正直、颯爽英姿的軍人之氣之上(圖23-圖27)。


吉林大學,來了


吉林大學,來了


圖21/圖22-河清海晏

吉林大學,來了


圖23/圖24-吉大夜景

吉林大學,來了


圖25-秋景之美

吉林大學,來了


圖26-秋之燦爛

吉林大學,來了


圖27-校園之秋

07

結語

“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2011計劃”“珠峰計劃”等等稱號不足以概括吉林大學之成就。言底蘊,吉林大學的工學20世紀50年代是汽車工業、機械工業的培養人才基地之一,醫學脫胎於白求恩醫科大學,地質學乃李四光院士所建,信息工程前身是東北唯一一所信息通信類工科高等院校長春郵電學院,農學源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早在20世紀60年代原吉林大學就是國家重點大學;道人文,李四光乃校長、朱光亞是教授、唐敖慶亦任校長等等四十餘位院士先後出身於或是任職于吉大;說環境,前衛校區的“河清海晏”、朝陽校區皇宮矗立、新民校區多有偽滿建築等等或典雅或莊嚴或綠樹成蔭的校區。吉大之深厚人文底蘊是吉大自信之所在,吉大“求實創新、勵志圖強”之精神是吉大人前行的座右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