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售票員的“退”與“進”

吉利伴你回家 經濟日報 2019-04-27

“算盤、剪刀、漿糊,這些曾是工作必須的工具。”在鐵路售票崗位工作34年的康順興感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中國鐵路售票服務不斷提升,售票員們越來越退居電腦屏幕、手機屏幕之後,日益走向旅客,以更溫馨的服務讓每一位旅客平安上車,踏上歸家之旅。

列車售票員的“退”與“進”

↑資料圖:火車站售票大廳。

1985年,結束4年軍旅生涯,康順興進入北京站,開始售票員的工作。

“頭一個月背規章制度,熟記運行圖,業務學習得十分紮實。”終於穿上胸前縫著“售票員”三個字的制服,他才發現,每天10個小時基本就在一間格子裡度過。

當年可謂“一票難求”,即便平日裡,售票窗口前也排著長隊。對此,康順興稱,一方面因為當時的鐵路運力相對不足,另一方面因為當時只有窗口售票且售票過程繁瑣。

上世紀八十年代,火車票是長約4釐米、寬2釐米的小硬紙板,那是一種批量預製的卡片式常備車票,俗稱“硬板票”,印有發站、經由、到站、有效期、席別、等級、票價等信息。

“每天接班之後,要迅速在鉛字堆裡找出日期,出票時在硬板票上以打壓方式註明乘車日期,再以蓋章或貼紙條的方式註明車次。”

貼紙條比較常見。“當年只能預售三天的車票,賣出去一張,就撕下來相應的一張小紙條貼到硬質票上。”康順興稱,快的話5分鐘賣出一張票,要是賣套票至少10分鐘。

“售票員須打得一手好算盤,業務純熟,才能把票賣對。”康順興那時一天最多能賣500來張票、1萬多元(人民幣,下同)。

上世紀九十年代,計算機聯網售票開始。售票員在40秒即可打出一張粉色紙質局域網票。

2008年,北京南站正式啟用,中國第一列高鐵列車從這裡發出。同時,藍色磁製車票開始廣泛使用。

這一年,康順興來到北京南站,成為售票車間副主任,“一人一天能賣約2000張票,總價超過27萬元。”

隨著網絡購票的興起,人們足不出戶就能購買車票。不過,早些時候,人們需到車站來取票。每逢春運期間,康順興就和同事們增加取票的自動售票機臺數。

“如今,刷身份證、刷臉就能進站,無票時代已經來臨。”康順興感慨,前20年的變化加在一起都趕不上高鐵開通以來這10年的變化快。

站在南站大廳,他指著售票窗口,如今都是高大、透明的玻璃窗口,旅客與售票員面對面交流;售票窗口是眾多的“全國列車窗口”“軍人優先窗口”“愛心窗口”等等。

在他的記憶裡,上世紀八十年代,售票窗口高30釐米、寬20釐米,售票員只能看到從交付孔洞裡伸進來的一隻隻手;售票窗口按照線路分為大東北線、京滬線、隴海線等。

康順興表示,鐵路的延伸和速度的提升,拉近了城市之間的距離;車票的迭代,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

他和同事們現在除了最基本的售票、改簽、退票等業務外,更多的是為旅客提供諮詢等服務。

今年春運期間,他制定“首問負責制”並提出“上崗一分鐘,標準六十秒”的工作要求。

他稱,34年來見證了中國鐵路的變遷,但不變的是“一切為了旅客服務。”

今年春運期間,北京南站預計發送旅客482萬人次,同比增長7.4%。從2月1日開始,北京南站迎來客流高峰,日均發送旅客超過16萬人次。2月4日上午,站內依舊人流如織,全天預計發送旅客8萬人次。

“這些都是趕在除夕回家團圓的旅客。”康順興稱,千方百計為旅客解惑答疑,提供更溫馨的服務,“讓每一位旅客安心、安全踏上歸家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