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年已走遠,再說過年

文/趙心放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隨筆:年已走遠,再說過年

(一)

在人類歷史上,可以這樣說,過年是時間最久遠,涉及最廣泛的風俗。不管過去現在將來,不管國家富強貧窮,不管民族的大小,都有自己的過年。

不同的是過年的日子各異,比如埃及,把尼羅河漲水這一天定為新一年的開始;伊朗的新年則從春天開始的那一天算起;印度每年十月三十一日開始放假五天過年,第四天定為元旦。另外迎接新年的方式不同,每年的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是泰國的潑水節,歡度潑水節也就是迎接新年;日本、德國等國家過新年十分隆重,日本放假六天,德國的慶祝活動長達一週,都可比肩中國的春節黃金週大假。

無論新年在公元紀年中的某天,無論迎接新年的方式如何迥異,筆者認為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是共同的意願。不管過去的一年中有幾多憂愁幾多歡愉,不管過去的一年中有幾多成功幾多失敗,讓過去了的都過去吧,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人生可以有多種新起點,比如說從某一個學習段開始,從某一個年齡段開始,從真正懂得了某一個道理開始。從新的一年開始,筆者認為最好,人生就有了好幾十次乃至上百次的新起點。真是機會多多,切不要隨意放過。

(二)

說到中國的春節過年,筆者想起了有句“過年過節,嘴巴不歇”的老話,幼時的筆者的確把這句話奉為至理名言。那時買米要糧票,買肉要肉票,買煤要煤票,買布要布票……反正買任何東西除了鈔票外還要附加一種票。過年之前,糧店、肉店、煤店、菜站、百貨公司等各個商業單位,都要貼出一張春節增供的通知,上面寫明某號票增供某樣東西。筆者當教師的老爸事情多怕忘記,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兒,擠進人堆裡,站在每張通知前仔細抄錄,宛如學生認真抄寫老師在黑板上佈置的作業題。放寒假在家的筆者幾兄弟理所當然也要忙乎,磨湯元面、做湯元心子、購增供商品,跑到很遠的鄉場買包包白、大蘿蔔等蔬菜。過年那幾天,敞開肚子吃,飽一飽口福。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上世紀末開始,春節過年的方式逐漸變化了。離春節還有若干天,商家的節日促銷活動如火如荼,摩肩接踵而來的“雙十一”、“雙十二”和新年元旦都成了購物節,網上搶購熱潮波翻浪湧。好些人家需購買的新穎時髦用品和電器類、家居類等大件商品,搶在這貨源充足價格實惠的時段下單,全國網上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令世人驚歎……

隨筆:年已走遠,再說過年

(三)

今年的過年,與往年相比,筆者覺得又新增了兩個不同之處。

過年燃放煙花爆竹,能增添節日喜慶的氣氛,是國人幾千年的傳統習慣。但隨著城鎮化的進程,不僅汙染越來越嚴重,若一遇失火就不是一般的災情了,動輒至少一棟樓數十上百戶人家受影響、大片地區水電氣供應不正常。為講環保講安全,前幾年不少城市有過年禁放煙花爆竹的措施,但老百姓反應很大,因為傳統習慣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如何既要講環保又要注意安全呢?那些年不少地方只好搞中庸之道,採取限定時間限定區域燃放煙花爆竹的方法。實效是收到一些,但離根本上解決環保和安全問題仍然任重道遠。

通過多年來的宣傳教育,老百姓的覺悟提高了,逐步明白了是為自身好和為整個國家好的道理。今年本城過節前就出了通告,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整個春節筆者在家或在附近地區走親訪友,沒看到一處販賣煙花爆竹的攤點,也沒看到聽到偷放燃放煙花爆竹騰起的濃濃煙幕和發出的刺耳聲響。筆者過了一個甲子多的春節,感到今年過節空氣最清新,氣氛最溫馨。看來傳統觀念在隨之改變了吧。

遊子回家過年是一年中最大的期冀,在家的人開始追求“玩福”,中國的春運越來越聞名世界了。節前兩個多月開始,飛機票火車票汽車票就開始預售。免費通行高速公路的日子裡,那路上的車輛排成了長龍。不僅國內旅遊景點處處人山人海,世界各地旅遊勝地到處都能看到黃皮膚黑頭髮的中國人身影。“過年過節,嘴巴不歇”的老話已變成了一個歷史典故。

今年的過年,國人追求“玩福”的勁頭更大了哦。據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報道,經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4.15億人次,同比增長7.6%,實現旅遊收入5139億元,同比增長8.2%。旅遊過年已成新民俗,家庭遊、敬老遊、親子游、文化休閒遊成為節日期間主流的旅遊休閒方式。今年春節黃金週各地接待遊客數量,重慶、成都、廣州、西安、武漢、昆明等七大城市均逾千萬人次。

撫今思昔遐想,我們春節過年方式的演變,追求內容的變化,不就像一把尺子,在衡量我們國家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水平嗎?

隨筆:年已走遠,再說過年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