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每天免費獲取國學文化知識,學習國學文化,以修身養心,以齊家治企。屯元國學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佈道者。

魯迅先生不輕易讚美古人,但他心儀魏晉風度。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而嵇康走在最前面,是風度中的風度。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1-

什麼叫魏晉風度呢?

先得說說魏晉是個什麼樣的時代,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魏晉時代的名氣很大。那個時代,政權更迭頻繁,戰火連綿,離愁,太輕易的生離死別,讓人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所以當他們意識到生命的長度不可以增加時,他們只能選擇拓展生命的寬度。

這時節,各種張揚的,個性的,怪誕的生命個體,被重視,被渲染,被接受。

在這裡,我們的士大夫空靈而雋秀,在這裡,我們的真名士放浪自風流。在這裡,生命之花開的絢爛之極,光耀千古。

所以,美學家宗白華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人的覺醒',魏晉人開創了中國的'《世說新語》時代'。"由此,也誕生了書房菌今天講的魏晉風度。魯迅先生不輕易讚美古人,但他心儀魏晉風度。竹林七賢,是魏晉風度的一個縮影,而嵇康走在最前面,是風度中的風度。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 2 -

公元262年一個豔陽高照的秋日,在洛陽東市的刑場上,人潮湧動,嵇康帶著刑具,面目懼色的款款走來。他長髮披肩,身著一襲絲質的草綠色長袍,腳下是厚厚的的木屐,走動響聲清脆,平步生風。他昂首挺胸地站在了斷頭最高臺,俯望著底下黑壓壓的一片人群。

《晉書》上有記載,這天,圍觀的群眾超過一萬人,其中名士數百,官員數百,族人數百,太學生三千……

嵇喜也來到刑場的最前面為弟弟送行,嵇康看著哥哥懷抱著的那張古琴,又抬頭看了看日影,離午時行刑尚有一段時間,便轉頭向行刑官員講道:"我想撫琴一曲!"這位官員也是久聞嵇康大名的,答道:"請便!"

只見嵇康端坐在斷頭高臺上,將兄長遞上的那張古琴放在膝上,然後左手抑揚,右手徘徊,神情肅然地彈奏了起來。琴曲淋漓,琴音絲毫不亂,激烈處高亢悲壯,抒情處婉轉低迴,有學生聽得對天嚎啕大哭,圍觀的群眾受學生影響,紛紛揮淚、飲泣。一曲方罷,餘音繚繞,嵇康彈得這首曲子叫《廣陵散》,《廣陵散》是當時的第一名曲,更是嵇康的絕活,沒人能超過他。

想到此,嵇康不由地長嘆了一聲,曰:"袁孝尼一直請求我教他彈奏此曲,我堅持沒有教給他。現在看來,我所詮釋的《廣陵散》要絕跡了!"說完,竟引頸領死,碧血濺飛一地,年僅40歲……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 3 -

嵇康,字叔夜,譙郡輊縣(今河南修武縣)人,生於公元223年(魏文帝四年)。他的父親叫嵇昭,曾任曹操部屬中下層官員,在軍中督辦軍糧,任職書侍御史。

嵇康年少時,父親就去世了。靠母親和兄長撫養長大。由於家世儒學,學風祖傳,少年時代的他博覽群書,很早就讀了了老子莊子之書,對人則自稱以"老 、莊為師"。一個人讀過的書藏著他的氣質,嵇康從小就滲透了一股天成的自然,到了二十歲,出落的像"畫中人"一樣。

嵇康有多帥?

據古籍記載,"嵇康身高七尺八寸,而面目如玉,風姿秀美"。見到他的人都讚歎地說他:"肅肅如松下吹過的風,高昂而從容。"就是喝醉了,也被形容為"玉山之將崩"。完全達到了莊子"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的絕對標準。但他最帥的不是儀表,而是思想。

嵇康不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在24歲就寫下了《養生論》這樣的千古名篇。在25歲,娶了曹操之子曹林的孫女為妻。被朝廷任命為中散大夫。這乃是個閒職,可不用去上班。嵇康就在自家園子的一顆茂密的柳樹下,建了一個鐵匠鋪。嵇康是生活中的能工巧匠,史稱他"性絕巧而好鍛"。炎炎夏日,他光著膀子,揮舞著大鐵錘,向燒紅的鋤具砸去,小小的鐵匠鋪裡,火星飛濺,煙塵瀰漫。

向秀則神情自若的在旁邊扯風箱鼓風,向秀是嵇康的迷弟,因研究莊子而結緣。兩人一起常在洛陽城"以鍛鐵為樂事,相對欣然,旁若無人"!他們不打兵器,專打農具,遇到周圍鄰居找他索要鐵器做家用的,他則不收錢財免費相送。

鄰居們感到很不好意思,有的就順便帶來雞和酒送給他。他非常高興的收下來,一定留下鄰居一同吃飯飲酒,敘親戚之情,享受田園之樂。嵇康是那個時代的大V,老白姓覺得他可親可敬,太學裡的青年學生視他為偶像,朝廷大員也仰慕他,大書法家鍾繇的兒子鍾會,自幼博學多才,長大了做了司馬昭的大紅人,熟悉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他,就是和鄧艾一起滅掉蜀漢的那小子。一直視嵇康為偶像,崇拜得不得了。他寫了一篇很得意的論文《四本論》,想讓嵇康看,走到嵇康家卻不敢敲門,於是把文章從院子扔進去,轉身就跑了。

幾年後,鍾會再次前來拜見嵇康。這一回,他邀請了諸多社會名流助威。嵇康依舊舉著鐵錘敲打不止,向秀只顧埋頭鼓風箱。鍾會呆呆地站在原地,只聽蟬在叫,鐵被打得梆梆響。他終於撐不住了,轉身要走。

於是出現了歷史上那段著名對話:

嵇康徐徐的說:"你聽見什麼跑過來了?你看見什麼又要轉身走?"

鍾會不陰不陽的說:"我聽見我所聽見的,所以我來了,我看見我所看見的,所以我走了"。憤然而去的的鐘會懷恨在心,回去對司馬昭進讒言:嵇康是條臥龍,日後要掀大浪。您志在天下,須防著他…….

司馬昭點點頭:嗯,知道了!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 4 -

過後不久,司馬昭對竹林七賢採取了分化政策,"竹林七賢"中的山濤、王戎和阮籍,迫於司馬氏政治集團的壓力,先後"出仕"為官,以保全性命。嵇康則繼續採取不與當權者合作的態度,又返回家鄉山陽閒居起來。

嵇康上山採石藥,在長風中,往山頭一站,飄然逸清。砍柴的人遇到,驚呼為神仙下凡。大隱士孫登破例同他遨遊。離別時,孫登說:"你性烈而才高,難以被現世所容!"真隱士王烈邀他一道入山中,將得到石頭的精髓飴糖,自己吃一半,餘下一半給嵇康,輪到嵇康張嘴時,卻凝結為石頭。

又有一次,王烈與嵇康一同入山,王烈在石室中見一卷仙書,立即喊嵇康去取,而書就再也不見了。王烈於是感嘆道:"嵇康有求仙得道的志向,但沒有機遇,這是命啊!"

嵇康講求養生服食之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喜歡抱著琴隨便走到哪裡吟詩歌唱,他喜歡到草野之間去遊玩釣魚,他有時一月十五日不洗頭,不大悶養,不能沐也。他懶散狂放自成一格,他認為人應順乎自然,"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強",如果你天性中有不能容忍的事情,那真是不能勉強去做的。

比如做官,他自言:"讓我直呆呆地正襟危坐,身不得動,腿不能搖,我受不了,""讓我穿上官服,給長官作揖叩拜,我受不了""讓我每天處理堆滿桌子的公文,我也受不了""今生我最大的理想就在守著自己的簡室陋巷,與相知好友濁酒一杯,彈琴一曲,陳說平生!"

他深知,生命的尊嚴源於自由,唯獨擁有自由,才可能擁有善的人生。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 5 -

對嵇康來說,真正從心靈重視的是朋友。山濤是嵇康的故交,他在京城擔任州府官吏的時候,遇到了阮籍,並把阮籍介紹給了嵇康,三人一見如故,很快成了形影不離的好基友。山濤的妻子韓氏對他們這種"契若金蘭"的關係感到驚奇,就好奇地問丈夫:"你現在每天連家都不回,與這兩人廝混在一起他們值得你如此深交?"

山濤感慨地說:"可以成為我知己的只有這兩個人。"這更使韓氏好奇了,就想見識一下丈夫的兩位朋友。過了幾天,嵇康、阮籍來看望山濤,韓氏勸說山濤留他倆在家中住下,並準備了酒菜。

當晚,韓氏透過牆洞觀看3人飲酒、暢談,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都不忍離去。事後,山濤問妻子對這兩位朋友的看法,韓氏感慨地說:"他兩太有才了!帥呆了!你比人家差遠了"山濤笑呵呵的承認。老婆認可,他跑竹林聚會的次數更勤了,三賢漸漸變成五賢、五賢發展到七賢。

史上最牛的文學組合——竹林七賢誕生了。

打頭的是嵇康,排在後面的是阮籍,接下來依次是山濤、向秀、阮咸、劉伶和王戎,七個不同尋常的男人走到一起,猶如八仙過海,各有風采。帥有帥的風度,醜有醜的能量,劉憐生的矮小丑陋,個頭一米五,跟嵇康站在一起,猶如王子和小丑的反差。

但他能量卻不小,一輩子活得魅力四射。劉伶好酒,喝到興上頭,在家裡脫光衣服裸行,被一客人看見,客人說了他幾句,劉伶反駁道:"這屋子就是我的褲子,誰叫你鑽到我褲檔裡來了?"客人一時無言以對。出去便同人講:劉憐他在家光屁股…

好事者偏要來他家看個究竟。他照裸不誤。他老婆覺得都是喝酒惹得禍,就勸他說:"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劉伶為騙老婆要酒喝,說:"我不能自禁,需要對鬼神發誓,你去拿些酒肉來祭諸神吧。"老婆以為他真的要發誓戒酒,把酒肉準備好了。劉伶卻跪在神像前大聲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把酒肉都吃完了,復然大醉,真的是氣死老婆。

劉憐還有一絕招,學阮籍長嘯。長嘯在當時是種流行的玩法,史稱阮籍善長嘯,嘯聲清亮,幾裡之外都能聽見。劉憐用足力氣,欲作震耳發聵的獅子吼,吼出來卻像狗聲,但還是樂此不疲的吼。王戎,山濤,嵇康也被劉憐感染,見面不說話,盯對方半天,長嘯一聲,狂笑一聲!嘯聲、清談聲、琴聲時常飄蕩在竹林上空。

嵇康可謂彈琴的大師,而阮咸號稱"神解",對音樂的感知無人能及,這個軟鹹,學叔父放浪,很有創造性。他在家裡與族人共飲,大盆裝酒,幾條豬奔酒盆子而來,他和豬搶酒喝,鄰居看了大搖其頭。他也學叔父裸體喝酒。

幾百年後,李白對他們傾慕不已,寫詩說:"裸體青林中,露頂灑松風。"古人認為裸體很不道德,首先是不孝,司馬昭篡魏,卻亮出"孝"字大旗。諸賢偏偏與他作對,拆他的戲臺。阮籍居喪,臉上一點悲慼也沒有,兄弟們都在嚎啕大哭的時候,阮籍竟然在喝酒吃肉,朋友們前來弔唁,阮籍也不回禮。

嵇康帶著酒肉去奔喪,他視為知己。劉憐也是如此,母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跟人下棋,下完了才去奔喪,在母親的遺體前,嚎啕大哭,當時就休克了。醒來後,就大口的吃肉喝酒,這在當時是大忌。當時,無論是官方制度還是民間習俗,居喪的日子萬不可沾酒肉。

劉憐其實是個大孝子,母親下葬,他吐了三公斤血。他和阮籍等人的人生觀是一樣的,他們這麼做是對抗虛偽的禮教,而追求人性的本真、自然,追求生命的肆意酣暢。竹林很悠閒,他們三日一小聚會,五日以大聚,喝酒彈琴,快活似神仙。可惜竹林的好時光不多了,司馬昭注意到了這群放誕目無禮教的名士,開始分化瓦解這個名噪一時的隱士小團體。

阮籍、山濤、王戎先後出去做官,其中山濤做的官最大,他當時擔任著一個很大的官職——尚書吏部郎,做著做著不想做了,要辭去,朝廷要他推薦一個合格的人繼任,他真心誠意地推薦了嵇康。

嵇康知道此事後,立即寫了一封言辭激烈絕交信給山濤。山濤字巨源,因此這封信名為《與山巨源絕交書》。這是一封很長的信。寫得剛直峻切,噴薄而出,具有一股氣性其中有些話。嵇康平時不輕易發火。王戎曾說:"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但這封信嚴重觸犯了他的底線,山濤薦嵇康不是一次兩次了,而是好幾次,嵇康一忍再忍,終於發作了:"聽說您想讓我去接替您的官職,這事雖沒辦成,從中卻可知道您很不瞭解我。也許您這個廚師不好意思一個人屠宰下去了,拉一個祭師做墊背吧?……阮籍比我醇厚賢良,從不多嘴多舌,也還有禮法之士恨他;我這個人比不上他,慣於傲慢懶散,不懂人情物理,又喜歡快人快語;一旦做官,每天會招來多少麻煩事!……我如何立身處世,自己早已明確,即便是在走一條死路也咎由自取,您如果來勉強我,則非把我推入溝壑不可!我剛死了母親和哥哥,心中悽切,女兒才十三歲,兒子才八歲,尚未成人,又體弱多病,想到這一些,真不知該說什麼。您如果想與我共登仕途,一起歡樂,其實是在逼我發瘋,我想您對我沒有深仇大恨,不會這麼做吧?我說這些,是使您瞭解我,也與您訣別。"

這封信很快在朝野傳開,朝廷知道了嵇康的不合作態度,而山濤,也許是好意,可他犯了一個低級錯誤:第一:他不該向司馬昭舉薦,第二:他觸犯了嵇康的人格。

這在歷史上是一樁著名的公案,只要粗涉中國古典文學的人都躲不開它,它直接牽涉有骨氣的讀書人與政治的關係,魯迅講"非薄了湯武周孔",在現時代是不要緊的,但在當時卻關係非小。湯武是以武定天下的;周公是輔成王的;孔子是祖述堯舜,而堯舜是禪讓天下的。嵇康都說不好,那麼,司馬氏篡位的時候,怎麼辦才是好呢?他得罪司馬統治集團太多太多了,他孤憤狂傲讓小人丟盡顏面,也加速把自己推上斷頭臺。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 6 -

但嵇康之傲,貴在他並非遠離人世,做事不關己的真隱士,而是敢於不顧自身的安危,剛腸疾惡,遇事便發。

嵇康有個至交好友叫呂安,呂安有個漂亮老婆叫徐氏,姿色出眾,萬里挑一。但呂安眼中嵇康的魅力遠遠大於嬌妻,他一天到晚往嵇康的竹林跑,空留徐氏一人在房中。哥哥呂巽垂涎弟媳美色,便尋機將弟媳灌醉姦汙,事發,呂安怒不可遏,想告發其兄,向嵇康徵求意見,嵇康出面調解,好說歹說,勸合二人,兄弟還是兄弟,夫妻還是夫妻,呂巽表面接受,背地裡向朝廷誣告呂安毆打老母。這罪名不小,呂安被抓走。呂巽亂倫,當屬大逆不道,可官府不拿呂巽,反拿呂安。

這中間有什麼貓膩?原來鍾會十分寵信呂巽,便向司馬昭進言說呂安不孝。呂安被捕後,嵇康仗義執言,三言五語抖出了事情的真相,但司馬昭卻下令將呂安流放到了邊陲。呂安到了荒涼的邊陲後,給遠方的嵇康寄了一封信,表達心中的憤恨和不滿:"顧影中原,憤氣雲踴。猛志紛紜,….斯吾之鄙願也。"

不料,這封慷慨激詞的私信落入了司馬昭之手。司馬昭看後大為不滿,又將呂安召回,打入死牢。此時,嵇康又站出來為呂安辯解,想要討回公道。對於真理,他看得太過峻切,所以無法容忍虛假;鍾會來到了司馬昭府中,進言道:"嵇康和呂安之流,言論放蕩,非議朝綱,為帝王者所不能容。恰好可以找個藉口除掉,以正風氣。"

結果嵇康也被司馬昭關進了大牢,並下令以"謀反"的罪名與呂安一同斬首!

此消息一傳出,青年們激動了:三千太學生(當時最高學府稱太學)請求赦免嵇康;洛陽許昌的士子要和嵇康一起坐牢。司馬昭覺得好玩:秀才想造反?是時候讓你們看看,是你們的筆桿子厲害,還是我的屠刀厲害!

司馬昭提早了嵇康呂安的行刑時間。朝廷有人給嵇康求情。讓他寫一封檢討書,保證以後不亂將,他就有出獄的可能,獄卒輕探他的口風,他一言不發,獄卒議論說:這人一根筋,只會寫絕交書,不會寫檢討書。嵇康寫《憂憤書》。有記載說:他夜裡睡得香甜。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 7 -

景元三年(公元262年)的一個秋日,這是中國文化史上最黑暗的日子之一,嵇康身戴木枷,被一群兵丁,從大獄押到刑場。刑場在洛陽東市,地下一片山呼海嘯,刑場上的嵇康抬起頭來,眯著眼睛看了看太陽,便對身旁的官員說:"行刑的時間還沒到,我彈一個曲子吧。"

琴很快取來了,在刑場高臺上安放妥當,神情自若地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屠刀在向他逼近,鋪天蓋地的琴聲在刑場飄蕩。這是一種多麼令人激動人心的場景。這是一種雖九死而不悔的名士氣度,是以高潔的情操來蔑視權貴的浩然正氣。

魏晉以前與魏晉以後的無數時代,再沒有一個如嵇康般飽滿、健全的生命,在這個侷促的世界上從容地展現。

後記

山陽嵇康家的竹林仍然在,但諸賢卻散了,阮籍居住在洛陽,常與向秀結伴去竹林憑弔,竹林靜靜的,他一個人對著風長嘯,聲音悽清哀婉,在一旁的向秀聽後淚如雨下。

當年的那顆柳樹還在,往事歷歷在目:嵇康打鐵,他鼓風……他寫下了著名的《思舊賦》,剛開頭,卻忽然結了尾。

魯迅說:他年輕不懂向秀為何這麼寫,但後來他懂了,人間多少事,欲說還休。人不言,竹林深處的風在說。

嵇康: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風度

聲明:圖片素材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