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陽榕城西門蕭厝內建築群,為潮州七賢之一蕭端蒙之宗親所建。蕭厝祠聘侯公廳有楹聯書著:“蘭陵望族家聲遠;御史英名世澤長。”寥寥14字就道出了潮汕蕭氏的源流和顯赫人物。

《辭海》載文:“蕭,古國名,亦稱‘蕭同’。春秋時宋的附庸,子姓,始封之君蕭叔大心。在今安徽蕭縣西北”。據《左傳》雲大心討伐南宮萬立功而被封於蕭的。大心的後代就以國名為姓,世代姓蕭。可見蕭叔大心為蕭姓國祖,此即蕭姓國源。

《揭陽蕭氏族譜》載:“宋閔(注:濁世)之亂,子孫分散。”至秦始皇時,蕭韋不疑娶郭氏,生子曰琳,為徐州刺史,世居蘭陵,東西三百里,號蘭陵村,亦號蕭家村。蕭琳子蕭何,即輔助劉邦建立漢朝之著名丞相。後此蕭姓名人輩出:載入《漢書》的有蕭望之,為太傅;蕭商為漢元帝之相;蕭紹為御史中丞,復回蘭陵;蕭冰為吳郡太守;蕭苞為後漢中山王相。載入《南史》的有齊國開國帝蕭道成;樑開國皇帝蕭衍;衍之子統即文學史上有名的昭明太子。難怪乎楹聯裡要誇“蘭陵望族”了。

蕭氏後代由杭州入閩到漳州,開基漳州者為南宋狀元蕭。蕭孫子蕭洵於南宋理宗端平年間(1234~1236年)任潮陽縣令,御任之後,為潮陽蕭氏始祖。至六世,分為五房,各創業於潮州各屬,蕭東林由潮至揭陽為創揭始祖,蕭定移居澄海創業,可見“潮汕蕭氏開基是潮陽”之說法是有根據的。蕭洵就是蕭姓入潮之開基始祖。

潮陽蕭姓傳至十二世蕭與成時,已是明朝年間,中舉、成進士者已達24人,其中佼佼者要數十三世孫蕭端蒙了。蕭端蒙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中進士,初為翰林院庶吉士,著論二十餘篇,數十萬言,皇帝重其才,授山東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務治安。他防治官邪,又提出“同屯同所為伍,休則鱗次而居,行則魚麗而陣”的主張,這種治軍方法,深得皇帝賞識。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浙江道御史。不久,奉命巡按江西。他一面上書彈劾江西藩王無道,一面嚴懲藩王屬下不法人員,遂使江西治安蕭然,這就是與“一板打死江西王”,傳說有出入的信史。翌年,他病逝於奉詔回京途中。這就是聯語“御史英名”的由來。

創揭陽蕭姓始祖蕭東林、其孫秉臺率子還賓因避水災,從潮安入揭,徑東田、鳳潮入榕城。故蕭秉臺為蕭氏入榕之祖。

這就是從楹聯裡看到潮、揭、榕蕭姓之源流情況。

"

揭陽榕城西門蕭厝內建築群,為潮州七賢之一蕭端蒙之宗親所建。蕭厝祠聘侯公廳有楹聯書著:“蘭陵望族家聲遠;御史英名世澤長。”寥寥14字就道出了潮汕蕭氏的源流和顯赫人物。

《辭海》載文:“蕭,古國名,亦稱‘蕭同’。春秋時宋的附庸,子姓,始封之君蕭叔大心。在今安徽蕭縣西北”。據《左傳》雲大心討伐南宮萬立功而被封於蕭的。大心的後代就以國名為姓,世代姓蕭。可見蕭叔大心為蕭姓國祖,此即蕭姓國源。

《揭陽蕭氏族譜》載:“宋閔(注:濁世)之亂,子孫分散。”至秦始皇時,蕭韋不疑娶郭氏,生子曰琳,為徐州刺史,世居蘭陵,東西三百里,號蘭陵村,亦號蕭家村。蕭琳子蕭何,即輔助劉邦建立漢朝之著名丞相。後此蕭姓名人輩出:載入《漢書》的有蕭望之,為太傅;蕭商為漢元帝之相;蕭紹為御史中丞,復回蘭陵;蕭冰為吳郡太守;蕭苞為後漢中山王相。載入《南史》的有齊國開國帝蕭道成;樑開國皇帝蕭衍;衍之子統即文學史上有名的昭明太子。難怪乎楹聯裡要誇“蘭陵望族”了。

蕭氏後代由杭州入閩到漳州,開基漳州者為南宋狀元蕭。蕭孫子蕭洵於南宋理宗端平年間(1234~1236年)任潮陽縣令,御任之後,為潮陽蕭氏始祖。至六世,分為五房,各創業於潮州各屬,蕭東林由潮至揭陽為創揭始祖,蕭定移居澄海創業,可見“潮汕蕭氏開基是潮陽”之說法是有根據的。蕭洵就是蕭姓入潮之開基始祖。

潮陽蕭姓傳至十二世蕭與成時,已是明朝年間,中舉、成進士者已達24人,其中佼佼者要數十三世孫蕭端蒙了。蕭端蒙於明嘉靖二十年(1541)中進士,初為翰林院庶吉士,著論二十餘篇,數十萬言,皇帝重其才,授山東道御史,掌管京城防務治安。他防治官邪,又提出“同屯同所為伍,休則鱗次而居,行則魚麗而陣”的主張,這種治軍方法,深得皇帝賞識。嘉靖三十二年(1553)任浙江道御史。不久,奉命巡按江西。他一面上書彈劾江西藩王無道,一面嚴懲藩王屬下不法人員,遂使江西治安蕭然,這就是與“一板打死江西王”,傳說有出入的信史。翌年,他病逝於奉詔回京途中。這就是聯語“御史英名”的由來。

創揭陽蕭姓始祖蕭東林、其孫秉臺率子還賓因避水災,從潮安入揭,徑東田、鳳潮入榕城。故蕭秉臺為蕭氏入榕之祖。

這就是從楹聯裡看到潮、揭、榕蕭姓之源流情況。

蕭洵是蕭姓入潮汕開基祖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