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愛屋及烏。什麼意思呢,就是喜歡上一個人,連站在他家樹稍上的烏鴉也看起來親切。如果討厭一個人呢,那麼他家養的那隻小黃狗也十分的不順眼。

喜歡介休,也是因為那裡有幾位很好的朋友。

介休的名氣,也並不是在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哄起來的。地名的由來有的是因山因水,介休是因人來的,介子推休於此矣,所以叫介休。

叫介子推的故人並不是有千秋功績的將帥謀士,因他的俠義和默然無聲的奉獻事蹟,成了歷代傳誦的佳話。實際也是事以人為貴,這件事和春秋年間“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有關係。因為宮廷爭權,晉文公重耳在青年時落難,逃避追殺,躲避到呂梁山一帶。他落水狗一般,被鄉民欺負,乾糧衣物被人偷走,差點兒餓死。隨從他不離不棄的介子推看在眼裡,偷偷的用刀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塊肉,給重耳煮了鍋肉湯喝。重耳後來知道後,感動的肝腸澎湃,闇然發了誓,若日後掌權,一定要報答介子推。

重耳有雄才大略,過了些年果然奪到晉國王權,併成為東周列國無人可比的霸王。他得勢之後,想到了報答介子推。介子推是忠烈義士,不圖榮華富華。他也明知伴君如伴虎,老找就歸隱山野,伺候老母,專作孝子。當晉文公得知介公隱匿在綿山一帶的消息後,派人去山中尋找,懇請他入仕。介婉言謝絕,不涉仕途。任性的晉文公也是急脾氣,不報答恩公似乎死不瞑目。於是他派了部隊圍了綿山,要用放火燒山的辦法逼迫介子推出來。熊熊烈火燒紅了綿山,倔犟的介子推擁抱著母親,堅定不動,直至在山火中歸了天。晉文公追悔不及,十分悲痛。為紀念恩公,他將鄔地改名為介休。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這片山水,就是有忠烈俠魂的開光之地了。

介休在晉中盆地的南把頭,再往南的山地就是靈石,霍山口。幾千年前,這裡是一片水澤汪洋的“祁澤藪”。後來治水聖人臺駘和大禹,鑿開霍山口,先後疏浚河道。自此汾河南流,晉中盆地浮現,形成了南至靈石北至陽曲縣,沃野百里的川地。晉平公時,大祁縣分七縣,介休成了獨立的縣份。

初次認識介休是40年前。榆次到介休本沒多遠,馬車軲轆年代,覺得介休在天那邊一樣。但見到介城之前,經濟地理略知一二。介休也是建國後受寵的小城,國家在這裡投資建了不少大廠,省字頭的有山西印染廠,山西電杆廠,大型輕紡企業介休紡織廠等,還把煤炭托拉斯的“汾西礦務局”設在這裡。吃了國家投資的偏飯,工礦業多了,城市人口聚集。改革開放不久,90年代,介休縣改為市。

頭次到介休是上世紀80年代了。覺得這個縣城真不小,老街十字街,東西南北四條街店鋪密集,人流攢動,還有不少大卡車小吉普穿行。嘿,比其它縣城強多了,特別是汾西礦務局那條寬馬路,大城市一般,還能見到4、5層的高樓。不過那時見不到交通警。榆次還牛一些,一個警察一個猴,介休人羨慕著。老城往汾西走一遭很遠,往城南的火車站,經村過野地,更覺得太遠的路。

西街是介休縣的政治中心,政府與公安局都在那一片。80年代中期西門口有了第一盞紅綠燈,有了交警。我的朋友老郭是城裡的首任隊長。他說,有一次交警和趕馬車的農夫鬧起來。交警說農夫撞了紅燈。農夫還認死理不讓了,說紅綠燈掛在電杆上那麼高,馬車跳起來也夠不著,指責交警胡球兒說呢。沒辦法,交警笑的想哭了。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是本省開放後的一顆閃亮的明星。

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過上今天的幸福好生活,主要是經濟的飛躍,民間的創業熱情。介休起初的鄉鎮企業,都是資源型煤焦企業為主。從平遙往南進入張蘭鎮,天空被瀰漫的煤煙籠罩,鼻子戧的難受。農民辦企業,異軍突起了三大戶,就是義安的閆吉英,李安民及北鹽場的曹儀山三位有魂力的農民企業家。

當別人剛膽戰心驚的做發財夢,辦個養雞養豬專業戶,或者買臺運輸車賺外快時,介休的三個農民企業家就張羅著買自備列車,弄自家的發運站臺。別人“萬元戶”戴紅花,這裡已有了百萬幹萬級富翁。介休人的氣魄令全省各地咋舌。在省城說起介休人,那是響噹噹的厲害。

三大農民企業家今已載入史冊。閆吉英先生已過世,他投資了綿山,使其成了介休的旅遊名片。老閆當年的爽快我還記得,在介休賓館經朋友介紹認識,叨歇了沒幾句話,包裡掏出一條煙扔過來,你抽吧,俺正忙著。呵,這種大方,嚇我一跳。

曹儀山老先生接觸過幾次。1989年,我編劇的電視劇“刑警魂”在介休拍攝,曹總還贊助了兩萬元。那時的錢貴,頂現在的20萬不止。曹總是遠近聞名的好人,慈善心腸。他的兒子曹銳後來和我相處的很好。曹銳很能吃苦,文化不高,但為人仗義疏財,介休地面上多有知道。可惜他意外的英年早逝。獨子早殤,深深的剌痛了曹老先生。從此曉山公司的發展受到嚴重影響。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那時省城到介休還沒有高速,走國道難。運煤的大車川流不息,土冒煙飛。就這樣也常抽空往介休跑。縣改市以後,介休發展快了。當年西街公安局舊址對面,開業了第一間歌舞廳。我們是省城的,實際跳舞的水平和會操的士兵一樣,笨拙的很。但畢竟臉皮厚些,帶頭下舞池。首次還碰到介休新上任的張市長。大家都放不開,拿捏的很不自在。1990年了,開放初期,敢抱著美女嘭鏘鏘舞蹈,在介休鄉親多數人的眼裡,是半個流氓分子吧。

介休有幾個和我相處了二三十年的好友,平平淡淡,遠近自然。公安的郭隊長、毛毛等認識三十多年,就是各自忙碌多年不見面,偶聚一起也是親熱的開心。韓二哥後來相處見的多些,碰一起也是說叨的少,酒桌上抒情,喝的就是說的。介休人的酒場風格直接,沒有多少花絮,不老說這感情呀那關係呀,一大杯倒滿,碰了杯自己先仰起脖子灌下去。如果你多扯淡幾句虛套子,他們就用方言打住了,說,寡吧,不帶聽的。我喜歡這種酒場商場的風格。有時商量做件事情,也不用費口舌,行不行幾句話定奪。

一地的水土一地的風情。介休人的格局感覺比四周縣份的人大些,它企業發展的快,相互尊重激勵,骨子裡使勁。看到出來一批發財的冒尖戶,按老百姓說,是踩火的少,嫉妒恨弱。不象有些地方,告狀的多,鬧騰的多,紅眼人多。介休人的性格柔中有剛,像它的地形結構一樣,三分之一平地,三分之一丘陵,三分之一山區,汾河一水中分,剛柔相濟。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聽介休人說話,和鄰近的平遙、靈石及孝義家是有區別的。平遙家走南闖北,文化橫行天下,說話快言快語,舌頭根子繞的轉,話也較硬朗,感覺善辨者居多了。而南鄰的靈石人呢,大山地生長的,山裡人的鋒芒耿直,說話也是的,石頭味道濃,粗獷灑脫,句句喉嚨裡真氣,但感覺有點兒笨拙,呵。孝義家呢,碗碗腔的故鄉,短促快速,語言柔軟的本身就是象藝術。

介休就綜合了幾方的語言特點,沒有靈石話的憨直,也沒平遙話的爽利,柔和不躁。即時是生氣了,紅著眼盯著對方說個“咋地”,好像也欠缺硝煙味兒。煩惱厭惡透了,頂多溜在嘴邊,一句“煩氣死了”,也缺少毛刺兒。說明什麼?人的舉手投足,言語比劃,都可描寫出本色。不知囉嗦的合適不。總之,介休人性格的彈性是挺好的。也和現代工業的濡染影響有關的。

介休話有些高雅的遺傳甚至很罕見。比如多年前頭次來介休,想上洗手間。當地人指路,“後廬嗎?在哪邊”。我愣了一下,老天爺,這是文言文都少見的古代雅詞呀,廁所都叫的這麼有文化,後廬,民間都這麼說。呵。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如今的介休,已經成了山西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城市擴張了多倍。當年汾西礦務局機關門口那條大街,比起新建的條條大道,幾乎成了醜小鴨。路側也聳起座座高層建築。尤其那條“三賢大道”,南北大通道,有都市風範。

“汾平介孝”,自古為三晉的富庶之地,如今這幾縣市各領風騷,經濟上在省內份量不小。孝義到了二十一世紀,後發為上,超越介休,成了國內縣域經濟百強。汾陽也蒸蒸日上,勢頭迅猛。平遙是世界名城,國際色彩日濃。介休有眾兄弟比色,得有危機感了。

介休歷史文化悠久,人文薈萃。早多年去過城裡的“后土廟”。道家建築,北魏年代,距今1500年以上,難得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破了“四舊”,得以完整保存。最珍貴的是琉璃瓦及其精美絕倫的工藝,為國內罕見,號稱“中國琉璃博物館”。與其同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還有“玄神樓”,構造精巧,巧奪天工。介休獨特的旅遊點還有“張壁古堡”,保存千年以上的古代軍事設施,地上地下雙城,遊人無不稱奇。

至於“三賢大道”的三賢,是介休歷史上傑出人物的代表。三賢是說介子推,東漢時代的郭林宗,北宋的文彥博。後兩位都是介休籍人士。東漢郭泰,字林宗,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才子,太學生領袖,創新改革終不得願,鬱郁而死,才42歲。文彥博呢,是宋代的頂級大官,幾起幾落,為四任皇帝做過丞相。他也是古來博學之士吧,名氣很大。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介休好,介休人好,男人磊落大氣,女人也得體大方。建國以來,也是工礦業興起的早。人流八方,心大不如視野大,見的多了,也就早脫了鄉間的土氣。所以介休的美女早早就都市味兒濃,也會穿衣打扮,加上一口輕俏溜在嘴邊的介休方言,很有韻味的。

介休故事很多,都說定陽出英雄好漢,其實歷史上定陽就叫了短暫一陣子。定陽,陽光雄風永駐,當然滿滿的正能量,男人更喜歡這個詞,呵。

介休真的挺好,大家去看看。結交介休人,走走綿山,張壁古堡,農家莊園,順便也喝碗定陽的燒酒。

(圖片來自網絡)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網上找到的部分老照片

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介休文化:喜歡介休,介休人

注:本文轉自胡說胡又說胡說胡又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