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對子趣聞與要訣

解縉 明成祖 語言 王禹偁 聞是書畫 聞是書畫 2017-09-07

古人對對子趣聞與要訣

古人對對子趣聞與要訣

春聯自古有之,在古代,很多和春聯有關的有趣的故事。流傳至今,作為一種藝術和趣話在後人間傳揚,本文就為你搜集了一些有趣的春聯,以饗讀者。

1.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喜書門聯,但每次剛剛張貼就被別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個防“賊”的妙法:在門楹上貼出這樣一副對聯: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偷聯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搖頭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聯尾各續三字,遂成意義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這則傳說的“本事”顯然是不可信的——因為到五代時才出現第一副春聯。但故事很有趣,對聯亦不乏有藝術*,頗值一賞。

2.宋文學家王禹偁幼時家貧,放學後常幫大人磨面。12歲那年,一位師爺命他以磨面為題做聯一副,王禹偁即道:

但取心中正

無愁眼下遲

當地太守設宴時即席出句徵對:

鸚鵡能言難似鳳

滿座賓客對答不出,次日消息傳開。王禹偁知道後,當即對出下句:

蜘蛛雖巧不如蠶

3.宋人呂蒙正對當時嚴重的貧富不均現象憤憤不平。某年春節,一位窮苦人請他代寫一副春聯,呂寫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橫額:南北

春聯貼出後引來了無數人圍觀。眾人始覺其“怪”,繼稱其“妙”。這副春聯妙就妙在它的“聯外之意”:上聯缺“一”,下聯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諧音:橫批“南北”亦即意味著“沒有東西”。作者以獨特的修辭手法寫盡了窮人的生存窘相。

古人對對子講究對偶形式及用字技巧等,以下為常見“相對”詞形——

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雷隱隱,霧濛濛。日下對天中。風高秋月白,雨霽晚霞紅。牛女二星河左右,參商兩曜鬥西東。十月塞邊,颯颯寒霜驚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漁翁。

河對漢,綠對紅。雨伯對雷公。煙樓對雪洞,月殿對天宮。雲靉靆,日曈朦。蠟屐對漁篷。過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驛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風。茅店村前,皓月墜林雞唱韻;板橋路上,青霜鎖道馬行蹤。

山對海,華對嵩。四嶽對三公。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清暑殿,廣寒宮。拾翠對題紅。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北牖當風停夏扇,南簾曝日省冬烘。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晨對午,夏對冬。下餉對高舂。青春對白晝,古柏對蒼松。垂釣客,荷鋤翁。仙鶴對神龍。鳳冠珠閃爍,螭帶玉玲瓏。三元及第才千頃,一品當朝祿萬鍾。花萼樓間,仙李盤根調國脈;沉香亭畔,嬌楊恃寵起邊風。

清對淡,薄對濃。暮鼓對晨鐘。山花對石菊,煙鎖對雲封。金菡萏,玉芙蓉。綠綺對青鋒。早湯先宿酒,晚食繼朝饔。唐庫金錢能化蝶,延津寶劍會成龍。巫峽浪傳,雲雨荒唐神女廟;岱宗遙望,兒孫羅列丈人峰。

繁對簡,疊對重。意懶對心慵。仙翁對釋伴,道範對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對狂蜂。數竿君子竹,五樹大夫松。高皇滅項憑三傑,虞帝承堯殛四凶。內苑佳人,滿地風光愁不盡;邊關過客,連天菸草憾無窮。

奇對偶,只對雙。大海對長江。金盤對玉盞,寶燭對銀釭。朱漆檻,碧紗窗。舞調對歌腔。漢興推馬武,誅夏著龍逄。四收列國群王伏,三築高城眾敵降。跨鳳登臺,瀟灑仙姬秦弄玉;斬蛇當道,英雄天子漢劉邦。

顏對貌,像對龐。步輦對徒槓。停針對擱竺,意懶對心降。燈閃閃,月幢幢。攬轡對飛艭。柳堤馳駿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灑瓊杳頰,香塵沒印玉蓮雙(原字=左足右雙)。詩寫丹楓,韓文幽懷流節水;淚彈斑竹,舜妃遺憾積湡江。

泉對石,幹對枝。吹竹對彈絲。山亭對水榭,鸚鵡對鸕鶿。五色筆,十香詞。潑墨對傳卮。神奇韓幹畫,雄渾李陵詩。幾處花街新奪錦,有人香徑淡凝脂。萬里烽煙,戰士邊頭爭保塞;一天膏雨,農夫村外盡乘時。

葅對醢,賦對詩。點漆對描脂。璠簪對珠履,劍客對琴師。沽酒價,買山資。國色對仙姿。晚霞明似錦,春雨細如絲。柳絆長堤千萬樹,花橫野寺兩三枝。紫蓋黃旗,天象預佔江左地;青袍白馬,童謠終應壽陽兒。

箴對贊,缶對卮。螢照對蠶絲。輕裾對長袖,瑞草對靈芝。流涕策,斷腸詩。喉舌對腰肢。雲中熊虎將,天上鳳凰兒。禹廟千年垂橘柚,堯階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棠經雨,臉邊青淚溼胭脂。

爭對讓,望對思。野葛對山梔。仙風對道骨,天造對人為。鱄諸劍,博浪椎。經緯對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師。望切不妨人去遠,心忙無奈馬行遲。金屋閉來,賦乞茂林題柱筆;玉樓成後,記須昌谷負囊詞。

清朝樑章鉅的《楹聯叢話》、《楹聯續話》、《楹聯三話》把對聯分成十個門類,即故事、應制、廟寺、廨宇、勝蹟、格言、佳話、輓詞、集句、雜綴。民國年間出版的《楹聯集成》將對聯分成二十個類別,即慶賀、哀輓、廨宇、學校、商業、會館、祠廟、寺院、劇場、第宅、園墅、歲時、名勝、投贈、香豔、集字、集句、滑稽、白話、雜俎。這兩種分類方法都是以實用範圍來劃分的,但後者比前者類別分得更細。如果按對聯的文字結構、修辭技巧、邏輯關係來分類,就有四、五十種。例如:

1.對偶形式: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迴文對、頂針對等。

2.修辭手法:比喻、誇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用字技巧: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等。

4.邏輯結構:並列、轉折、選擇、因果。

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的進一步發達,對聯的科目將會更多,更為齊全和完善。

顧名思義,對聯是要成“對”的,即由上聯和下聯所組成。上下聯字數必須相等,內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聯能“聯”起來,兩句不相關聯的句子隨便組合在一起不能成為對聯。對聯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內容複雜,形式多樣,對仗、平仄亦要求嚴格,本書將根據對聯的規範,講述與解析創作方法,供學撰聯者參考。

對聯的上下聯字數一定要相等。對聯一般都是豎寫,上聯末字(仄聲)貼在右邊(上手),下聯末字(平聲)貼在左邊(下手)。

對聯的對仗,雖然與詩有相同之處,但它比詩要求更嚴。對聯有寬對和狹對之分。寬對只要求上下聯內容有聯繫即可成聯,而狹對則要嚴格按《笠翁對韻》的標準來撰寫。不過在實用對聯中,採用寬對較多,而狹對則往往因為對仗的要求太嚴,束縛了人們的思維,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應用。

三、漢語四聲與對聯

對聯的平仄規律,與詩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詩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則。

如何斷定對聯的上下聯呢?除從聯文的內容中去辨別,更為重要的是從聯文字尾的平仄聲去判定。對聯嚴格規定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後人稱這種規則為仄起平落。必須注意的是: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的“四聲”有些不同。自從推廣漢語拼音化,和以北京語音為全國通用語言以後,同一漢字的平仄發生了變化。如按《佩文韻府》音韻標準的四聲是平、上、去、入。平聲列為“平”,上、去、入都歸納進了“仄”。按北京語調,則分成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樣一來,平聲字多了,沒有“入”聲,把一部分去入聲字歸入了平聲,這是學習撰聯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來有很多語言學者對古漢語四聲,作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如釋真空在《玉鑰匙歌訣》一書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聲平道莫低昂。讀時發音平和、尾音長,有餘韻。

2.上——上聲高呼猛烈強。讀音響亮,聲音短促,無尾音。

3.去——去聲分明哀遠道。去聲讀音宛轉,尾音短,高昂。

4.入——入聲短促急收藏。入聲讀音質樸而急,收音短促,低沉,無尾音。

一般說來,平聲字音平和,有較長的尾音。仄聲字尾音短促,或者無尾音。近代語言學家劉半農先生,首先肯定了釋真空對於古漢語四聲的分析是正確的。半農先生又根據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補充,他說:“平聲平去,曲折最少,習稱為平衡調。上去兩聲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應為非平衡調。入聲最短,稱促調。”半農先生的論述,簡單而明瞭。張世祿先生更為簡要地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兩大類,平聲是長音步所在,仄聲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長與短的區別。筆者還認為,古漢語四聲,除了有長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讀音高低也是大相徑庭的,如以:“東董凍篤”為例,從平聲起,音階逐漸升高,至去聲達到頂峰,亦即第三聲讀音最高。入聲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簡捷。簡言之:平聲哀而安,上聲厲而舉,去聲清而遠,入聲直而促。上列散論,只是一般方法,讀者可在學習和實踐中再行驗證。

為了練習辨別四聲的本領,古人列舉了如下三十二個字,作為平仄基本知識鍛鍊的文字,只要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字的平仄,那麼其他字的平仄,就可觸類旁通,一讀即知了。

1.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十個數字按次序分別為:入去平去上入入入上入。

2.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字的平仄分別為:入入上平去上平平平上。

3.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這十二字分別為:上上平上平上上去平上入上。

以北京語調來標註漢語的四聲,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都是從古漢語的四聲演變發展而來,人們在斷定對聯平仄時,還習慣地以古漢語四聲作為標準。現在除了校正發音以外,很少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作對、寫詩、填詞。但隨著普通話的推廣,和時間的推移,現代漢語的四聲,終究為人們所接受。

4.必須知道:有些漢字,歷來是平仄互用,可作平聲,也可作仄聲,如看、教、為、思、傍……略舉數例如下:

(1)“看”作平聲:日用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看”作仄聲: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3)“教”作平聲:櫻杏桃榴次第開,故教一一傍窗栽;毿毿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陰入戶來。

(4)“教”作仄聲:粉筆生涯亦快哉,因材施教育良材;滿園桃李生機鬯,化雨春風次第開。

(5)“為”作平聲: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6)“為”作仄聲:本為漢王建大功,未將自我置胸中;早知兔絕終烹狗,悔不淮陰坐釣終。

四、對聯的詞組結構

對聯除要求押韻和對仗外,詞組和結構也是有一定規則的。如:

搖紅;

滌翠。

(單組,二字結構)

謙受益;

滿招損。

(單組,三字結構)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單組,四字結構)

梔放同心結;

蓮開並蒂花。

(單組,五字結構)

叢桂一枝香滿;

崑山片玉連城。

(復組,六字結構)

春江桃葉鶯啼溼;

夜雨梅花蝶夢寒。

(復組,七字結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復組,八字結構)

把古往今來,重新說起;

將悲歡離合,再敘從頭。

(復組,九字結構)

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

(復組,十字結構)

四萬青錢,明月清風今有價;

一雙白璧,詩人名將古無儔。

(復組,十一字結構)

天地啟宏慈,赤子蒼頭同感戴;

古今垂曠典,九州萬國被恩榮。

(復組,十二字結構)

對聯上下聯的詞組和結構,應保持一致和統一,上聯是動賓結構,下聯也就必須是動賓結構的詞組,如“搖紅;滌翠。”上聯是偏正詞組,下聯也必須以偏正詞組與之相對,如“同心結”與“並蒂花”,就是相同的詞組結構。在謀篇佈局對聯詞組時,一定要注意上下聯的詞組結構必須相同,這亦是對聯作者必須遵循的一條重要規則。

五、對聯的起句規則

對聯的起句有仄起和平起兩種規則,與律詩相同,對聯的第二個字為“仄”聲的稱為仄起,第二字為“平”聲即為平起。如:

五言聯仄起式: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 ○○●●○

仄起式上聯第二字用仄聲,下聯第二字用平聲。

五言聯平起式:

功高斯不伐;理定自無爭。

○○●●○ ●●●○○

六言聯仄起式:

海內文章第一;朝中宰相無雙。

●●○○●● ○○●●○○

六言聯平起式:

月明別枝驚鵲;風清半夜鳴蟬。

●○●○○● ○○●●○○

七言聯平起式:

留春不住登城望;惜夜相將秉燭遊。

○○●●○○● ●●○○●●○

七言聯仄起式:

一幅湖山來眼底;萬家憂樂注心頭。

●●○○○●● ●○○●●○○

八言聯平仄規格,仄起大都是四四斷句,或三五斷句,如:

梅芯花開,香分座上;

○●○○ ○○●●

蘭芽日長,秀毓階前。

○○●○ ●●○○

迴天地,瓊田千頃綠;

○○● ○○○●●

漾東風,小苑萬花紅。

●○○ ●●●○○

八言聯平起式:

酒能成事,酒能敗事;

●○○● ●○●●

水可載舟,水可覆舟。

●●●○ ●●●○

九言聯仄起句式:

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

○●●○●●○●●

人間哪有空閒的光陰。

○○○●○○●○○

九言聯平起句式:

塞翁失馬,又豈知非福;

●○●● ●○○○●

鄭人覆鹿,只渾欲是真。

●○●● ●○●●○

十言聯大致採用四、六駢文體格式:

門闢九霄,仰步三天勝蹟;

○●●○ ●●○○●●

階崇萬級,俯臨千幛奇觀。

○○●● ○○○●○○

十言以上的長聯,除平仄要求外,每一斷句的最後一個字的平仄也要協調。如下文例句的這副對聯,除每個斷句平仄協調外,上下聯每一個字,平仄都很工穩。

此地可停留,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眉秀,巴山曲,

○ ○ ● ○ ● ●

錦水清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 ○ ●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忘先哲典型。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

● ● ○ ● ○ ○

升庵科第,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 ● ○

解縉妙聯軼事:

(一)九歲妙對父親

解縉曾為明代翰林,從小才華出眾,被人稱為“神童”。九歲時有一次和父親一趕到江邊洗澡,父親見他把衣服掛在一棵老樹上,出口吟出一句:“千年古樹為衣架”。解縉不假思索,信口對出:“萬里長江作浴盆”。解縉非凡的語氣令父親又驚又喜。

(二)機敏巧對師聯

解縉幼年機敏異常,一次他摘了一柣ㄍ嫠#惶岱覽鮮矗泵Π鴉ú卦諦淠冢鮮﹄S口吟道:“小子暗藏春色”,解縉對道:“大人明察秋毫”,這才平息了老師的怒氣。

(三)旋展才華得佳偶

解縉年輕時,一位尚書指著棋盤出丁一聯:“天當棋盤星當子,誰人敢下?”他對道:“地作瑟琶路作弦,哪個敢彈?”尚書見解縉身著綠袍頗似青蛙,出一上聯:"出水蛙兒穿綠襖,美目昐兮。”他見尚書身著紅袍,極象紅蝦,對一下聯:“落湯蝦子著紅袍,鞠躬如也。”尚書佩服乏至,於是將水兒許配給解縉。

(四)信口為帝解難題

明成祖朱棣讀書甚廣,解縉曾作侍讀,伴朱棣讀書。一天成祖謂之曰:“書中一句屬對甚難,”解縉問:“何句?”成祖曰“色難。”解即應之:“容易。”成祖問之:“卿既謂容易,何不對之?”解縉雲:“為臣已言對之矣!”成祖思之良久方領悟到聯中“色”即臉色,“容”即容貌,二者恰對,於是連連稱妙。

(五)以聯求茶觧渴

解縉中瞭解元之後,遠近聞名,有一次他到山上游玩,口渴欲飲。見一草廬就進去要茶喝。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問他是何人,解縉年青氣盛,答道:“我解縉解元是也。”老者答道:“啊,你就是號稱神童的觧縉。想渴茶是嗎?那麼請你先對一個對子。”解縉毫不在乎地說:“老丈請讀。”老者好似胸有成竹,慢慢說出上聯:“一碗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解縉一時語塞,心想這茶是喝不成了。於是準備告辭,但又順便問道:“老人家,你貴姓?”“敝姓樂。”解縉聽了,為之一震:“你一直住在這山裡嗎?”“不,老夫過去是朝廷樂府一個官員。”觧縉更是一喜,心中已有八九分把握,又指著牆上的七絃琴說“老丈長撫琴,請彈一曲好嗎?”老人家取下琴,奏了一曲《高山流水》。解縉笑著道:“我對上了,我對上了!”接著念出下聯:“七絃妙曲,樂樂樂府之音。”

此聯妙在上聯三個“解”字。第一個念jle,作動詞,解除的意思;第二個念xle,是他的姓;第三個念jle,是他的身份。解縉不為天才,下聯如法炮製,以三個“樂”字對三個“解”。第一個讀le,動詞,喜歡的意思;第二個讀yue,是老者的姓;第三個該yue,是老者身份。上下聯詞性對應,功能也同,妙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