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上位史——曾遭迫害百年,後憑三大理由神奇翻身

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基督教在西方各國普遍流行,部分國家還將其列為國教,隨著大航海時代和工業革命的興起,歐洲文明入侵和殖民地統治的盛行,基督教藉著西方世界在國際次序中的統治地位,將自己的影響力擴大至全球。

但是基督教在歐洲的興起與發展,可謂是一波三折。在其成立之初的幾百年裡,羅馬帝國一直對基督教實施打壓,無數信徒和教父因此喪命,教會只能藏於地下,作為一個地下宗教,偷偷的進行宗教活動。直至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才改變原有立場,大力扶持基督教,甚至將其推至國教的位置,此時,基督教開始逐步成為歐洲宗教世界的引領者。

羅馬帝國發生大轉變的原因,雲石君已在之前的《基督教是怎樣實現屌絲逆襲的?》中詳解,此處不加闡述。雖然羅馬帝國大力扶持基督教上位,但這種政教合作模式,也有其利弊。一方面可以讓基督教藉著羅馬帝國的勢力加以推廣普及,另一方面基督教勢必遭到反羅馬勢力的抵制。

基督教上位史——曾遭迫害百年,後憑三大理由神奇翻身

​基督教作為國教流行與羅馬在公元4世紀,此時的羅馬帝國已進入統治晚期,內憂外患,一百多年以後,羅馬帝國終無法抵擋一波接一波的蠻族入侵,隨著西方歷史上最輝煌的帝國瓦解,歐洲世界開始進入到黑暗的中世紀。

按常理推斷,作為羅馬帝國國教的基督教,應該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而消失,但事實卻是:基督教不僅沒有隨羅馬滅亡,反而迅速獲得了各蠻族新國的青睞。

究其原因,雖然蠻族軍事上殲滅了羅馬,政治上統治了原羅馬居民,但在文化方面,羅馬相對於剛剛開化的各蠻族,文明程度較高,因此要從思想上完全讓人民信服,凝聚人心,且鑑於基督教在羅馬舊民心中強大的影響力,選用基督教似乎是個很好的選擇。

基督教就在古羅馬的浴火中獲得了重生,可按理來說,基督教的影響範圍僅限於原先的羅馬帝國版圖內,羅馬帝國瓦解後,歐洲地區再無能夠統一歐洲的帝國,基督教已不可能借由其強大的政治背景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甚至,還有衰減之憂。

第一,羅馬帝國早期,其統治區域侷限於歐洲南部,因此此地區文明較為開化,隨著時間推移,到了中世紀,人類認識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加強,處於原來羅馬文明邊緣板塊外的西歐、東歐、中歐、北歐相繼被開發,但此地區較羅馬中心較遠,因此當年受羅馬文明的影響不深,對基督教的認識很有限,對基督教的皈依之心不可預測。

第二,羅馬帝國缺少能夠壓制歐洲邊緣板塊的核心部分,再加上歐洲地緣板塊本就四分五裂,這種特殊性決定了羅馬帝國文明很難輻射至帝國邊緣地區。特別是中世紀新開闢出來的新文明板塊,他們有自己的名族特性,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有自己的政治勢力,他們不一定要接受一個“外來宗教”—基督教。甚至,如果繼續加強自身文明的發展進程,還會反過來對羅馬基督教牧區產生影響。

第三,歐洲政治長期分裂,多方稱霸,因此在長達一千多年的歲月裡,歐洲各國互相征伐 ,國家之間的對立衝突十分嚴重,這就對基督教的傳播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甚至當基督教被某一政治勢力信奉為國教,敵對一方可能會因此對其排斥,這對基督教在歐洲的大發展必然受到極大的制約。

但是基督教完全沒有受這三種憂患的困擾,稱霸了整個歐洲。無論是羅馬核心區域,還是邊緣板塊,無論是羅馬的勢力,還是敵對的勢力, 他們統統願意成為上帝的子民,信奉基督教。

在雲石君看來,基督教能成功的原因的有三:

第一,基督教具有先天的優勢。隨著羅馬帝國的衰退,歐洲各國文明發展進入了冰點期,大不列顛甚至出現了文明倒退現象,創建新的宗教體系幾乎不可能。緊接著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四分五裂, 畢竟基督教作為羅馬國教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得到了歐洲世界的普遍認可,這就為基督教傳遍歐洲提供了條件。

畢竟,先天優勢只是其中一個條件,不足以確保基督教被歐洲各地廣為接受。基督教之所以能覆蓋全歐,還有內外兩大推動力:

第二,內因:歐洲內部交流與整合需要媒介。

歐洲地緣板塊分裂,造成國家眾多;歐洲地緣結構撕裂,但程度不高;歐洲各地氣候不一,均以農耕為主,自羅馬帝國崩塌後,再無強勢核心一統歐洲。種種因素導致歐洲在政治上無法獲得統一,但在經濟層面,需要互相交流和溝通,尋求互相的發展。

基督教上位史——曾遭迫害百年,後憑三大理由神奇翻身

​中國古代的帝王制能將社會資源整合,創造出自給自足的經濟內循環模式。而歐洲實際情況與中國不同,在王國之下,還有數不清的公國、侯國等,且各板塊間地緣實力都不分伯仲,在這種政治肢解和地緣牽制的情況下,需要外部互相交流和溝通,尋求互相的發展。

歐洲各國需要通過商品交換,經濟交流來維持自身經濟增長,增強自身實力,哪怕是在政治攻伐時期,也要保證經濟交流的渠道暢通,以創造良好的條件。

各國由於語言不同、民族隔閡、地緣阻斷等種種原因,政治上無法為經濟交流提供有利的條件,那就只有從人文層面入手,需求一個能讓大家都普遍接受的共識,將各個板塊聯繫到一起,宗教的確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同時,基督教還能起到政治調和的作用。歐洲內部衝突十分頻繁,可實力又相對均衡,矛盾升級,戰爭不斷,可通過軍事手段又無法分出勝負,兩敗俱傷後就是談判與妥協,此時,需要一個各方認可的中間者作出裁決。

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既可以及時阻止衝突爆發,在確保大致公平的情況下,又可以及時作為調解人和裁決者,阻止戰爭升級。長此以往,歐洲內戰爆發頻率、持續時間都會大大減少。

第三,外因:中世紀的歐洲農耕區面臨來自遊牧民族的持續性威脅。

歐洲世界採用以農耕為主的生活方式,可是來自東歐的草原蠻族以及中東的伊斯蘭世界帶有極強的遊牧基因,這些遊牧武裝經常對農耕民族實施騷擾,對農業生產造成不可磨滅的負作用。可歐洲處於四分五裂的政治格局和支離破碎的地緣結構之中,他無法像古代中央集權制的中原王朝一樣,整合所有資源應對外敵入侵。

如此,歐洲各板塊本來自身實力有限,加上板塊間四分五裂的天然屏障,如何抵禦東歐草原蠻族和中東穆斯林的侵襲?

基督教上位史——曾遭迫害百年,後憑三大理由神奇翻身

​可是,再難也得應對,不能放任遊牧武裝肆意入侵,隨意打劫,此時,基督教可以作為紐帶,最大程度的將所有歐洲所有板塊聯合在一起,在教規的精神引領下,以教會的名義齊心協力抵禦外來民族的攻擊,倘若沒有基督教這個紐帶,四分五裂的歐洲很難團結在一起,合力對抗外敵的入侵。

綜上所述,基督教在歐洲世界起到了一條紐帶的作用,發揮著促進內部交流、調和各國爭端,集聚合力抵禦外敵等眾多作用,也正因為如此,在羅馬滅亡後,基督教如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不段發展壯大,最後成為了整個歐洲文明圈共同尊奉的主體宗教。

然而基督教雖然一統歐洲,但是內部卻出現了裂痕。由於各教會、教廷之間某些教義的認識上出現了分歧,導致相互之間矛盾重重,並隨著時間的推移,矛盾加劇,最終導致基督教分成了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個教派,它們在某些教義上相同,但彼此又不相同,明爭暗鬥直至現在。

為什麼基督教會出現大分裂?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在下一節中,雲石君繼續為您分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03——基督教之第三節。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到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