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為“吃好”,面對琳琅滿目的食品,怎麼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網為“吃貨們”量身定製了一檔《吃貨指南》欄目,讓您成為一位健康“吃貨”。

指導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 代金剛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 左小霞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師 宋 新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 丘振文

吉林省健康協會常務理事 郝孟忠

心情抑鬱 喝理肝湯

長期感到心情抑鬱、情緒不寧、焦慮不安、易怒易哭,且胸部滿悶、脅肋脹痛,不思飲食……這些症狀都是抑鬱的表現。精神抑鬱屬於中醫“鬱證”範疇,被認為是情志不舒、氣機鬱滯所致,病位主要在肝,但可累及心、脾、腎。《黃帝內經》中說“木鬱達之”,指的是肝氣鬱結的病症應該用疏肝暢達的方法治療。因此,抑鬱的治療原則為理氣開鬱、調暢氣機。

可試試下方:取丹蔘、黨蔘、雲苓各15克,旱蓮草、白芍各12克,柴胡9克,烏藥10克,麥芽18克,甘草6克。倒入三碗水(每碗200毫升左右),煎至兩碗,一次服下;剩下的藥渣復煎,用水兩碗,煎至一碗,6小時後再服用一次。每日一劑,喝7~10天。

方中,柴胡、烏藥、麥芽具有疏肝行氣解鬱的功效,主要針對肝氣鬱結;旱蓮草、丹蔘、白芍具有清肝降火、活血化瘀、養陰柔肝的療效,可治療肝鬱化火及氣滯引起的血瘀;黨蔘、雲苓、甘草健脾益氣,緩解肝氣鬱結、脾失健運。諸藥合用,可發揮疏肝行氣、清肝平肝、養肝益陰、益氣健脾的作用,對於精神抑鬱症、肝膽疾病及胃腸功能紊亂有很好的療效。

除服藥外,患者平時應保持心情舒暢,適度舒緩壓力,持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保證良好的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起居有規律,培養興趣愛好。飲食宜清淡、富於營養,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注意膳食平衡。練習八段錦“攢拳怒目增氣力”、拍打操等也有助改善情緒。

夏天消暑去溼 試試“五花茶”

所謂“五花茶”,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藥食同源的花一起泡茶飲。較常見的是以菊花、木棉花、金銀花、槐花、雞蛋花入茶,但這也不是固定的配方。如果上述五種花找不齊,根據飲用者的體質改用水翁花、辛夷花或者玫瑰花代替也可以。一般來說,平時溼氣重且易感冒者可選用水翁花,有鼻炎者可選用辛夷花,女性可選用玫瑰花。

材料:金銀花10g,菊花10g,槐花10g,木棉花15g,雞蛋花10g,白砂糖適量(1~2人份量)。

做法:先把5種花浸泡5~10分鐘,然後加適量的水與浸泡後的花、水一起大火煮,煮開後小火再煮20分鐘左右;煮好後的五花茶用濾網把花類濾走不要,只留湯;根據個人口味加適量白砂糖調勻放溫熱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去溼,有助預防夏季風熱感冒。

晚上加餐 補點維C和它

有時候孩子晚上學習累了,都會進行一個簡單的加餐。用腦多,對維生素C、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很大,是需要補充的。

維C的補充晚上還是以水果為主吧。

蛋白質食物,雞蛋最好,同時也方便。如果早餐已經吃了一個雞蛋,晚上可將鵪鶉蛋作為加餐,鵪鶉蛋的卵磷脂和B族維生素的含量都比雞蛋高。每天煮4個,插個牙籤,吃起來很方便。

碳水化合物類食物,每天晚上吃兩個小麵包,豆沙餡的,有時也換其他小點心。其實,如果晚上煮幾個餛飩、蛋粥,也很好,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都補充了。如果晚上既不喜歡吃雞蛋,也不想吃餛飩,還可吃點堅果,核桃、松子、杏仁等都行,含蛋白質,而且能健腦。

晚上還要再喝100毫升酸奶,加上早餐的牛奶,每天400毫升。但加餐不能吃得太多,而且幾種食物分開時間吃,免得一次吃過飽,易犯困,反而影響晚上學習。

喝酸奶 血糖好

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表示,糖友通常有不同程度的腸道微生態紊亂。腸道產生的丁酸、丙酸等有益短鏈脂肪酸水平較低,結果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糖脂代謝失調。食用酸奶能夠有效改善糖友的腸道菌群,而相比補充益生菌,喝酸奶的方式比較簡單。益生菌飲料中雖有更多益生菌,但是糖分相應也很多,因此這類飲品並不適合糖友飲用。

左小霞建議糖友最好在餐後喝酸奶,因為餐前胃酸酸性強,會消滅大部分乳酸菌,降低酸奶的效果。很多糖友認為酸奶糖分高,但其中的乳糖發酵後生成乳酸,能夠延緩胃排空,幫助控制餐後血糖;即使剩餘少部分乳糖,也在小腸中分解吸收,並不會引起血糖波動。在我國,酸奶產品的最小份包裝是100克,每天2勺或一杯即可。對於超重和肥胖糖友,則最好選擇超市裡的低糖或脫脂酸奶。對於加入大量果醬等進行調味的酸奶,則不建議選擇。

清淡飲食 你一直都想錯啦

清淡飲食是相對於“肥甘厚味”而言,清指少油,淡指少鹽,是一種健康的飲食習慣。從營養角度講,清淡飲食是要在食物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搭配營養。其特點是儘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味道清淡平和,營養豐富,容易消化,比較適合老人、小孩及口味清淡的人群,尤其是高血脂、肥胖、胃腸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什麼樣的飲食才算清淡飲食呢?

調味少鹽少辣。建議成人每日攝入鹽的量不超過6克。日常炒菜時,可以在菜餚快出鍋時再加鹽,既保證味道又減少食鹽用量。除鹽之外,味精、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豆醬等所有鹹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鈉,應少吃。適當吃辣可以增加食慾,但過辣容易刺激消化系統,讓人遭受上火、口腔潰瘍、便祕等問題,影響代謝。

用油少量多種。清淡飲食要少油,更要保證多種。花生油、米糠油、茶籽油、低芥酸菜籽油、精煉橄欖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經常換著吃,而且每日烹調用油以25~30克為宜。

烹調常用蒸煮。多采用快炒、清燉、清蒸、白灼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食物的原味和營養。還要學會多種食材搭配,例如肉類最好和低脂、高纖維的菌藻類食材共同烹調,可減少脂肪和膽固醇在體內的吸收。

吃肉“白”“瘦”為主。肥肉脂肪含量較高,容易影響心腦血管健康,應以瘦肉為主,少選五花肉。與畜肉相比,魚、禽類等白肉脂肪含量相對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特別是魚類,對預防血脂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等有重要作用,因此有這類疾病的人吃肉應首選魚肉和禽肉。 需要提醒的是,吃雞、鴨肉時要去皮,否則會增加脂肪攝入。

控制糖的攝入。從廣義上講,清淡飲食還包括少吃高糖食品。建議添加糖的每日攝入量控制在50克以下,最好不超過25克。添加糖包括白砂糖、冰糖、紅糖等,以及甜點、含糖飲料中的果糖、葡萄糖、果葡糖漿等,它們會刺激胰島素水平上升,加快脂肪合成,危害健康。(人民健康綜合自生命時報、健康時報、廣州日報)

(責編:韓昱君、王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