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SATA、SAS、IDE分別是什麼'

"
"
「乾貨」SATA、SAS、IDE分別是什麼

SATA

使用 SATA(Serial ATA)口的硬盤又叫串口硬盤,是未來中低端硬盤的趨勢。2001 年,由 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 Serial ATA 委員會正式確立了 Serial ATA 1.0 規範,2002 年,雖然串行 ATA 的相關設備還未正式上市,但 Serial ATA 委員會已搶先確立了 Serial ATA 2.0 規範。Serial ATA採用串行連接方式,串行 ATA 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SATA 是 Serial ATA 的縮寫,即串行 ATA。這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並行 ATA 的新型硬盤接口類型,由於採用串行方式傳輸數據而得名。SATA 總線使用嵌入式時鐘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行接口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與並行 ATA 相比,SATA 具有比較大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 以連續串行的方式傳送數據,可以在較少的位寬下使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來提高數據傳輸的帶寬。Serial ATA 一次只會傳送 1 位數據,這樣能減少 SATA 接口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複雜性。其次,Serial ATA 的起點更高、發展潛力更大,Serial ATA 1.0 定義的數據傳輸率可達150MB/sec,這比目前最塊的並行ATA(即ATA/133)所能達到133MB/sec的最高數據傳輸率還高,而SerialATA 2.0 的數據傳輸率達到 300MB/sec,最終 Serial ATA 3.0 將實現 600MB/sec 的最高數據傳輸率。

SAS

SAS 是 Serial Attached SCSI 的縮寫,即串行連接 SCSI。2001 年 11 月 26 日,Compaq、IBM、LSI 邏輯、Maxtor 和 Seagate 聯合宣佈成立 SAS 工作組,其目標是定義一個新的串行點對點的企業級存儲設備接口。

SAS 技術引入了 SAS 擴展器,使 SAS 系統可以連接更多的設備,其中每個擴展器允許連接多個端口,每個端口可以連接 SAS 設備、主機或其他 SAS 擴展器。為保護用戶投資,SAS 規範也兼容了 SATA,這使得SAS的背板可以兼容SAS和SATA兩類硬盤, 對用戶來說,使用不同類型的硬盤時不需要再重新投資。

目前,SAS 接口速率為 3Gbps,其 SAS 擴展器多為 12 端口。不久,將會有 6Gbps 甚至 12Gbps 的高速接口出現,並且會有 28 或 36 端口的 SAS 擴展器出現以適應不同的應用需求。

IDE/PATA

IDE 的英文全稱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電子集成驅動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盤控制器”與“盤體”集成在一起的硬盤驅動器。把盤體與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減少了硬盤接口的電纜數目與長度,數據傳輸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強,硬盤製造起來變得更容易,因為硬盤生產廠商不需要再擔心自己的硬盤是否與其它廠商生產的控制器兼容。對用戶而言,硬盤安裝起來也更為方便。IDE 這一接口技術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斷髮展,性能也不斷的提高,其擁有的價格低廉、兼容性強的特點,為其造就了其它類型硬盤無法替代的地位。

IDE 代表著硬盤的一種類型,但在實際的應用中,人們也習慣用 IDE 來稱呼最早出現 IDE 類型硬盤ATA-1,這種類型的接口隨著接口技術的發展已經被淘汰了,而其後發展分支出更多類型的硬盤接口,比如 ATA、Ultra ATA、DMA、Ultra DMA 等接口都屬於 IDE 硬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