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西 陲 鎖 鑰

過了張掖,一直往西,直到庫木塔格沙漠的邊緣,基本都是酒泉的地界,再往前就是古人口中的西域了。

酒泉是河西走廊裡最大的地級市,19.2萬平方公里的轄區範圍覆蓋了甘肅全境42%的土地,中國南方江蘇和浙江兩省的面積加起來也才抵足一個酒泉。

然而,酒泉又是河西走廊上,最容易被“忽略”的城市。

無論是莫高窟,還是陽關、玉門關,這些令人激動的名字,都在一遍遍地述說著敦煌。因為敦煌歸酒泉管轄,大家說了敦煌,就好像也已經說完了酒泉。

於是,穿行在河西走廊上的旅客,經過酒泉時,最多搖下車窗看一眼高懸在城市半空的雪山,然後又一腳油門奔向不遠處的嘉峪關了……

酒泉的街頭(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很多人會疑惑,為什麼400公里外的敦煌歸酒泉管,而一步之遙的嘉峪關卻可以自立門戶?這裡必須要理一下歷史上的“河西四郡”與今天河西五座城市的淵源了。

公元前121年,漢匈河西之戰結束,河西走廊併入漢王朝版圖,漢武帝在此設置武威、酒泉兩郡。公元前111年,為了更好地經營河西走廊,又從武威、酒泉分置出張掖郡敦煌郡

(注:河西四郡的設置時間和順序仍有爭議,文中選用了接受度最廣的說法。)

此後的兩千多年間,雖然四郡的名字和管轄範圍時常改動,但這四座城市在河西走廊的主體地位卻基本未曾改變。

一直到20世紀中葉,建設新中國的浪潮席捲全國,沉睡了數百年的河西走廊,因為其豐富的礦產資源而再一次成為焦點,並先後崛起了“油城”玉門、“鋼城”嘉峪關和“鎳都”金昌

後來,玉門因油田枯竭而再度衰落,嘉峪關和金昌則成為與武威、張掖、酒泉並列的地級市。盛名在外的敦煌因為地處沙漠邊緣,生態環境脆弱,無法承載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而成為酒泉下轄的縣級市。

如今的河西五座城市(製圖©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關於酒泉的得名,有這樣一種說法,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領一萬騎兵,深入河西走廊,大敗匈奴,漢武帝賜御酒到前線表彰戰功。

而軍士甚眾,酒卻只有一罈,年輕的將軍不願獨享,便將御酒倒入泉水中,全軍將士拿頭盔盛水共飲,此泉遂得名為“酒泉”,此地後來亦被漢武帝命名為酒泉郡。

城下有,其水若

酒泉,原來是大氣灑脫的意思。

西漢酒泉勝蹟(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這汪泉水至今依舊在酒泉公園裡汩汩流淌,水質清澈,泛著碧玉般的光澤。

泉眼的不遠處,是霍去病西征匈奴的一組雕塑,雕塑的旁邊有兩顆百餘年樹齡的左公柳,穿過柳蔭,眼前一大片開闊的水面,便是左宗棠的湘軍曾經疏浚修治過的泉湖。

泉湖(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站在湖邊向南方眺望,樹梢之上,祁連山熠熠閃光。

山頂的積雪在午後驕陽的炙烤下正悄無聲息地融化,冰涼的雪水從山谷裡流出,滲入厚厚的沙土,融進不見天日的地下河,河水在層層濾洗之後,又透過這小小的泉眼,湧出地表……

泉水是有生命的,它是這個城市最年長的親歷者,它認得霍將軍的戰馬,也一定見識過左大帥的火炮。

泉湖與祁連山(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1865年,清王朝正忙著在中國的南方剿滅太平天國,而在遙遠的西部邊陲,中亞的阿古柏正越過國界,向新疆進軍。

短短數年,英俄兩國扶植下的阿古柏就近乎侵佔了新疆全境,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正在從中國的版圖上消失。

可就在朝廷準備發兵新疆時,日本突襲臺灣,沿海告急。

要海防還是要塞防?朝堂之上爆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

李鴻章說,收復新疆是“徒收數千裡之曠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為不值”。

左宗棠說,“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中國山川形勝,皆起自西北,棄西部即棄中國

其實回顧近代史上的眾多對外戰爭,能最終取得勝利的人,不是因為其有多麼精良龐大的軍隊,重要的是,作戰的那個人,內心有著怎樣強烈濃厚的民族情懷以及對家國山河的眷戀。

1875年,左宗棠以欽差大臣和陝甘總督的身份,督辦新疆軍務。次年,左大帥坐鎮酒泉,祭旗出兵。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將阿古柏軍攻滅,並收復了新疆大部分領土。

然而,盤踞在伊犁一帶的沙俄勢力依舊心存僥倖,不肯撤出。

1880年,左宗棠命令2萬西征軍挺進伊犁,自己則率領1000多親軍,把指揮所從酒泉大本營搬到了新疆哈密。

“伊犁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讓人!”1880年4月18日清晨,68歲的左宗棠從嘉峪關的關樓下躍馬而出,緊隨其後的士兵們抬著他為自己備下的棺材有條不紊地向前行進。此刻,沒有驚心動魄的決戰,但收復國土的決心早已氣貫長虹。

1884年,在俄國歸還伊犁兩年後,新疆省成立。

曾經在戈壁大漠上的漫漫征途,在遙遠國境線上的衝鋒與廝殺,都在這一天得到了安慰。國家一統之時,過去的努力與渴望,才會在歷史裡看清其至深至重的意義。

酒泉市中心的鐘鼓樓上,東西兩方各有一塊牌匾,向東是對著整個中國宣告“聲振華夷”,向西則以“氣壯雄關”為邊塞助威。尊嚴與成就感,是酒泉難以掩藏的光彩。

酒泉鼓樓(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翻越烏鞘嶺,沿著祁連山脈一路往西,到了酒泉時,山勢抬升到最高點,所以在酒泉市區一抬頭就能看到一排雄渾肅穆的雪峰屏列半空。

酒泉市區(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過了市區,沒走多久,祁連山又陡然降低,雪峰不見了蹤影,地表也變得空曠而蕭瑟。

對比衛星地圖可以發現,酒泉綠洲其實是河西走廊上,最後一塊比較大也比較瓷實的綠洲。而這片綠洲,也是最後能遙見雪山的地方。

酒泉的地理位置(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祁連山用冰雪融水哺育了河西走廊,但到了酒泉,也使出了最後的勁。所以,對於那些一路西行的人而言,透過更加乾渴的空氣就能嗅到,生存與行進的考驗已經嚴肅了起來。

同時,作為河西走廊的西端要塞,酒泉在匈奴、突厥等遊牧部族的侵襲中又常常首當其衝。中原王朝為了平息兵亂,肅振國威,不得不在此重兵據守。刀光劍影,馬蹄聲急,酒泉的氣氛中由此又多了一份肅殺和凝重。

公元602年,隋文帝給酒泉取了一個新的名字:肅州。張掖和酒泉,甘州和肅州,一個“甘”字和一個“肅”字,也剛好概括了甘肅省的鮮明特點:既有清泉回甜,又有滄桑作伴。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在今嘉峪關市的西側,黑山和嘉峪山之間有一個僅15公里寬的天然通道,這是河西走廊上最狹窄的隘口。

公元1372年,明王朝的徵西大將軍馮勝看中了這塊寶地,在平定河西后,於此建立了一座用於軍事防備的土城——嘉峪關

後來又經過歷代帝王的擴建與完善,嘉峪關最終成為一座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樓、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的天下第一雄關

嘉峪關的防禦體系(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俯瞰嘉峪關(航拍©零度)▼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嘉峪關城樓(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在嘉峪關拔地而起的最初一段時期,這裡成為明王朝開拓西域的前方大本營,也是西域使臣進出中原的唯一法定關口。

然而到了嘉靖年間,國力衰退的明朝已無力經營西域,面對遊牧部族不勝其煩的襲擾,嘉靖皇帝乾脆下令,將嘉峪關外的軍政機構與臣民一併回遷,緊閉城門,據關以守。

西部邊境層出不窮的兵患竟以這樣的方式“消除”了,大片的國土棄之關外,絲綢之路亦徹底斷絕。固若金湯的嘉峪關,最終只換來皇帝的耳根清淨。

嘉峪關全景(攝影©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就在明王朝封閉嘉峪關的同一時期,絲綢之路另一端的歐洲正在大航海時代的巨浪中激流勇進。冒險家們在王室的資助下揚帆起航,新的世界不停地被發現,被探索,遙遠的國度被一條條海上航線所溝連,文明與貿易,隨著四通八達的季風和洋流漂向全球……

而反觀迷失在封建集權顛峰的中國,為了應對外來的侵擾,在西邊鎖上了嘉峪關的大門,在東邊則實行嚴苛的海禁。喪失了對外部世界的興趣,也便喪失了開放包容的基因。強盛了數千年的東方大國因為自我封閉而就此停住了腳步,並在短短的兩個多世紀就被西方世界全面超越……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升空,中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自制衛星的國家,消息一出,舉世震驚。

從一百多年屈辱史中站起來的新中國,用一顆星星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強勢歸來。這顆衛星的發射地——酒泉,也隨之而揚名天下。

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從1960年11月5日的第一枚地對地導彈,到1970年4月24日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從2003年10月15日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到2011年9月29日的首個空間實驗室……

每一次在電視裡聽到酒泉的名字,都會見證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每一次的點火發射,也都是這個國家挺胸抬頭的底氣。

長征二號火箭在酒泉發射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來自暱圖網)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一個佔地2800平方公里超級基地,橫跨甘肅酒泉和內蒙古阿拉善盟兩地。但基地的核心——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航天城並不在酒泉,而是在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

由於在基地籌建的時候所有的物資供應和後勤保障都來自於酒泉,所以基地建成以後,仍以酒泉冠名。這樣,既有了一個響亮的名號,又對外隱藏了發射臺的實際位置,可謂兩全其美。而阿拉善盟也並不吃虧,因為航天城一帶的稅收還是要上繳給額濟納旗的。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位置(製圖©孤城)▼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據說,在發射中心成立之初,與北京保持機密通信的代號為“東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便也因此叫“東風航天城”

這是一座在戈壁灘上強行建造的城市,從這裡出發,無論是去往額濟納旗,還是去往酒泉市區,都需要兩三個小時的車程。茫茫荒野中,唯一可以依託的是黑河淤積起來的一塊兒小綠洲。

如果有什麼動力支持著一代又一代工作人員堅守陣地,只能說,是最純粹的奉獻。

東風航天城衛星圖像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當雄壯的嘉峪關解除了戒備,絲綢之路上的馬蹄印亦被歲月抹平,沉寂的大西北又被一枚枚騰空的火箭點燃。

河西走廊不該落寞,它見證了古人對亞洲腹地的探索,也開始目睹今人譜寫太空時代的序曲。

河西走廊上的酒泉和嘉峪關如何見證中國由強轉衰,再由衰轉強

酒泉是一個豪放之地,當年李白提及酒泉的時候,曾縱情高呼: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酒泉也有著傷感的一面,邊塞詩人岑參和酒泉太守坐飲,留下這樣的畫面:

酒泉太守能劍舞,高堂置酒夜擊鼓。

胡笳一曲斷人腸,座上相看淚如雨。

公元100年,苦心經營西域31年的班超,年老思鄉,上疏乞歸。他在奏摺中寫下了一句令人潸然淚下話: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

酒泉,是邊關,也是故鄉。

西行的人啊,且把淚水留給玉門關吧,把那些艱辛苦澀也一併藏在酒中飲盡,我們只需坐下來,仰望星空,凝聽國之重器在大漠戈壁飛騰的聲音。這一刻,家國千秋,歲月承平。


後記:這是我們穿越河西走廊的第三集,一路上都在默唸王之渙的名句“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到了酒泉才終於看到這樣的景緻。嘉峪關的雄壯和美麗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尤其在太陽剛落山,燈光剛點亮的那一小會兒,天空墨藍,地面烏黑,雪山熒熒,金城燦燦,讓每個人都看得目瞪口呆……如果你也想有一次深度的河西走廊之行,來參加地球旅客七月份穿越河西走廊的活動吧~瞭解更多詳情請關注地球旅客,或留言告知。

關注地球旅客,好文章不錯過~

原創作品,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圖文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錄

各平臺賬號,搜索“地球旅客”

⬇ 更多好文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