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年報解析

格力電器年報解析

格力電器2018年年報,確定性依然很強,只不過短期快速上漲後,未來收益率的預期要比之前放低一點。

格力電器2018年實現總收入2000.2億元,YoY+33.3%;實現歸母淨利潤262.0億元,YoY+17.0%。

2000億營業收入中,空調業務營收 1557 億元,佔比 78.6% ,同比+26.2%,空調業務毛利率36.47%,比2017年的37%略有下降,考慮到原材料的不利影響,屬於正常波動。;生活電器業務營收38億,同比+65%;智能裝備業務營收31億,同比+46%; 其他業務營收275億,同比+84%。

分內外銷來看,2018 年,公司內銷營收同比 +30.5%,佔比為 75%;外銷營收同比+20.4%,佔比為 11%。

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提升至269億。要注意這是在研發費用大幅上升,且全部費用化的情況下實現的。2018年末,賬上淨現金(現金等價物-有息負債)已經增至1086億。

品牌是格力最大的護城河。過去一年,格力電器的空調均價還是三家白電龍頭中最高的。

按理說,格力產品定位更高端,格力的單臺空調成本應該高於美的、海爾。但可能出於很多人的意料,受益於卓越的成本控制、規模效應和全產業鏈優勢,格力單臺空調成本是全行業最低的,低於美的、低於海爾。

渠道力是格力電器護城河裡的大鯊魚

家電行業的關鍵競爭要素是:品牌和渠道。

格力3 萬多家線下專賣店的銷售渠道就像一條大鯊魚,除了美的和海爾還拿得的渠道還拿的出手以外,剩下空調企業的渠道就像是嗜血的小蝦米,小企業幾乎被經銷商渠道的應收賬款拖死。

要知道,格力電器與經銷商是“先款後貨”的交易模式,也就是說格力的經銷商願意被壓貨,因為格力電器的空調是硬通貨,渠道價差穩定,經銷商有預期:做格力穩穩的賺錢,

小公司的交易模式是“先貨後款”,空調說降價就降價的黑歷史歷歷在目,經銷商不敢囤貨,自然也就別提壓貨了。

體現在報表裡,就是格力以銷售返利的形式從經銷商佔款600多億用於經營,現金流極其充沛,而其他家電小公司幾乎快被經銷商的應收賬款拖死,賺利潤卻不賺錢,到兩年後一計提壞賬,發現兩年白乾了。

格力的銷售返利從2017年的595億,2018年中的592億,上升至2018年末的618.8億。一年過去,渠道還是很完善,就放心了。

格力電器的銷售返利具有重大商業意義。格力返利機制提出之初是為了平滑空調的產銷波動,緩解空調生產、倉儲和銷售的季節性矛盾,後來隨著規模越滾越大,已經成為格力電器的重要護城河之一, 強調一下返利對格力電器的三重商業意義:

(1)對下游經銷商的佔款——免費的產業鏈槓桿,直接節約資金成本,提高ROIC

(2)利潤蓄水池

(3)增加經銷商轉換和退出成本,鞏固經銷渠道的利器

空調行業的集中度還在提升

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2018 年空調市場 TOP3 品牌的零售額市場份額由 2017 年的 72.1%擴大到 73.6%,TOP5 品牌的零售額市場份額由 2017 年的 82.2%擴大到 83.8%。

集中度提升的好處是行業內競爭減少,格力、美的的產業鏈地位繼續提高。

格力電器的利潤,2018年實現總收入2000.2億元,YoY+33.3%,實現歸母淨利潤262.0億元,YoY+17.0%。利潤增長有點不及預期,即使按照空調業務營收 1557 億元,同比增長26%,考慮原材料成本,歸母淨利潤也不應該低於20%。

2018年研發費用69.88億,2017年是36.2億,同比增長93%。

如果把格力電器多投的32.6億的研發費用加回去,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30%(按15%所得稅後毛估,不算研發費用超額抵扣)。

69.88億研發投入結果13683項專利申請+1834項專利授權+5項國際領先技術

格力電器年報解析

看看年報中的描述:“2018 年完成專利申請 13683 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 7462 項,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 1834 項,全國排名第六,連續三年成為中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發明專利授權量雙進前十的唯一一家家電企業。公司擁有 24 項“國際領先” 核心技術,其中 2018 年新增 5 項,同時獲得德國 IF 獎 8 項、德國紅點獎 15 項、美國 IDEA 獎 2 項、中國外觀專利銀獎 1 項、中國設計紅星獎 12 項、第九屆省長杯設計獎 8項、廣交會 CF 獎 4 項”

不斷突破“國際領先”技術,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在國際上為“中國智造”。2018 年,通過研發人員不斷突破、攻堅克難,格力取得了一系列嶄新技術成果。經權威機構評定,格力電器新增“基於 G-PLC 無通訊線纜的多聯機系統”、“空調光儲直流化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全工況自適應高效螺桿壓縮機關鍵技術研究”、“地鐵車站用高效直接製冷式空調機組”、“工業機器人用高性能伺服電機及驅動器” 5 項“國際領先”技術,為核心科技再添新秀,至此格力電器共獲得 24 項“國際領先”技術。”

這些費用投入在當期大多是產生不了收入的,但都會變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未來產生收入流。

研發投入碩果累累,但是董明珠大筆一揮,研發投入全部費用化,放在其他企業,必須資本化一部分啊,多30億利潤,多300億市值啊。但是董總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格力2023年要幹到6000億營收。

格力的營業成本中,家電製造這塊原材料佔比87%,也就是說格力電器成本絕大部分是變動成本,在營收下降階段,營業成本也會同步下降,淨利潤並不會斷崖式下跌。

再加上返利這個利潤蓄水池,格力電器的盈餘平滑能力非常強。

格力電器的野心:科技型全球工業集團、自主創新、全產業鏈

格力電器當下和未來10年都將是全球空調行業的龍頭

據 2018 年全球知名經濟類媒體日本經濟新聞數據,格力電器以 21.9%的全球市場佔有率位列家用空調領域榜首,超第二名 7 個百分點; 據產業在線數據,格力家用空調產銷量自 1995 年起連續 24 年位居中國空調行業第一,自 2005 年起連續 14 年領跑全球; 據業內權威專業媒體《暖通空調資訊》數據,格力電器連續 7 年蟬聯國內中央空調市場第一。

然而格力電器給自己的定位不止是空調龍頭。

公司在年報中給自己的定位是:“格力電器是一家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擁有格力、TOSOT、晶弘三大品牌,產業覆蓋空調、生活電器、高端裝備、通信設備等四大領域,即以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冷凍冷藏設備、核電空調、軌道交通空調、光伏空調等為主的空調領域;以智能裝備、數控機床、精密模具、機器人、精密鑄造設備等為主的高端裝備領域;以廚房電器、健康家電、環境家電、洗衣機、冰箱等為主的生活電器;以物聯網設備、手機、芯片、大數據等為主的通信設備領域。格力產品遠銷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僅空調領域已累計為全球超過 4 億用戶服務。”

格力電器始終堅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最高標準”,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最根本和最持久的動力,堅持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營銷和自主培養人才,掌控了從上游壓縮機、電機等零部件研發生產到下游廢棄產品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

對標海外同業,格力電器被低估。對標海外家電龍頭,格力電器的估值偏低。

歐美家電龍頭惠而浦、伊克萊斯估值中樞為15-20倍,日本空調龍頭,大金的的估值中樞為17-20倍,而格力電器的估值中樞僅為8-10倍,被大幅低估,因為其盈利能力、現金流,成長性均明顯優於海外龍頭。

從產業鏈的視角比較,在供應鏈方面,中國有著家電行業最具效率的產業鏈配套,疊加規模效應下的成本優勢(中國空調的產銷量佔全球的70%以上),因此中國的空調行業具有全球性的競爭力和比較優勢,估值不應低於海外家電龍頭。

格力電器的PEG小於1

中國空調市場的一個重要增量來自於農村,當前農村空調百戶保有量不足60臺,一些人均收入較低的地區,不足20臺,相比於中國城鎮當前120多臺的保有量,有一倍的提升空間。

在成長性更高的農村市場,格力電器具有更高的競爭優勢。格力電器的渠道下沉度最高,3萬多家經銷商門店,幾乎中國滲透每一個鄉鎮。格力電器的高資本回報率仍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

格力電器年報解析

如何看待格力的股權轉讓及股價上漲

格力電器復牌後兩個漲停, 這不是概念炒作,因為公司治理結構的優化會直接提升公司價值。

麥肯錫公司曾對200 家全球機構投資者的調查顯示,機構投資者願意為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股票支付20~27%的溢價。

公司治理差的公司,資本市場會給予很大的折價,因為小股東的利益無從保護。更有一些缺少道德底線的大股東,最後會一步步掏空上市公司。這樣的公司,即使再低估,也和小股東沒有半毛錢關係。而公司治理好的公司,小股東的股權價值幾乎可以等於股權自由現金流的貼現值。

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核心,合理的股權結構,有利於監督和激勵管理層,適當制衡第一大股東,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

假設以厚朴為代表的財團融資購買格力的股權,格力未來的分紅率能不提高嗎?

股權結構優化後,格力電器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會更完善,對機構投資者和小股東會更加友好。信息不對稱程度和風險溢價下降後,格力電器的估值就會抬升。

在代表小股東利益的外部投資者派代表入駐董事會後,小股東就有了話語權,代理成本就會大幅下降。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厚朴資產入駐格力電器,1000億貨幣資金的收益率還會是1個多pct嗎?從1.5%提到4.5%,每年可以提高30億的利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