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昨晚,一位寶媽發語音微信詢問老師留了哪些家庭作業,我點開微信後,手機裡首先傳出來的不是說話聲,而是咔咔聲,接著是帶著咀嚼的有些含糊的說話聲,聽到這樣的聲音,立刻讓我腦補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讓人感覺不是那麼舒服。

你可能會說這只不過是不拘小節、無傷大雅的小事,何必斤斤計較呢?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J,她是一家公司人事經理,經常負責招聘工作,她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她說當初來公司面試時,和她一起來面試的有不少很優秀、很有經驗的應聘者,和他們比起來,感覺自己的資歷還是差了那麼一點,並沒有抱多大希望,但最終她卻留了下來,一些比她優秀的人才卻被刷掉了,她很疑惑。

後來,她和上司熟悉了之後,問起這件事,上司給她的答覆是“因為你做好了一個細節”。原來,面試的時候,椅子是推進辦公桌裡面的,面試的人要坐在椅子上,就需要先講椅子拉出來,面試結束後,絕大部分人沒有將椅子放回去,只有J這樣做了。上司解釋說,任何一項工作都要注重細節,他相信注重細節的人工作起來一定會一絲不苟,所以,J幸運的勝出了。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雖然說J的上司通過細節來應聘,不一定保證百分之百的準確,但絕對有一定的道理,同時也提示我們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教養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子曾說過,“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家庭教育更是如此。

家庭教育就是培養孩子的習得行為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養孩子的習得行為。習得行為是指從個體經驗中獲得的行為改變或特別的行為模式。我來舉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例子。

我農村的老家緊鄰一條省道,是連接京津唐的重要幹道,來往的車輛特別多。馬路對面就是一片莊稼地,經常需要穿過馬路到對面去勞作。因為從小生活在馬路邊,父母每次帶我們過馬路時,都會教我們左右觀察來往的車輛,漸漸地,我們就養成了一個習慣,過馬路時會非常小心,在確定沒有危險時才會通過,直到現在都如此,這就是一種習得行為。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但我的表哥表姐不一樣,他們所住的地方距離馬路很遠,不會像我們一樣從小就有那麼多過馬路的機會,所以,每次來我們家,我的爺爺奶奶都會提心吊膽,因為他們過馬路時,往往不會左右看,徑直地走過去就是。

其實,家庭教育和教孩子過馬路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培養孩子的習得行為,習得行為一旦養成,不容易輕易改變,會讓孩子終生受益。

如何培養孩子的習得行為

家庭教育始於細節,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孩子的習得行為,追求的是長期效應,而非短期效應,這考驗的不僅是孩子,更是家長的耐心、細心和持久力。

1.家長真正的以身作則是關注每一個細節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深夜,地鐵裡空蕩蕩的,沒有幾個人,一位寶媽坐在座位上抱著一個熟睡的孩子,孩子的腳下墊著一個包包,因為寶媽擔心孩子的鞋會將地鐵上的座位弄髒。我想孩子睡醒後,看到腳下的包包,一定會明白媽媽的用意。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地鐵裡沒有幾個人,孩子都睡著了,沒有人會在意這位母親的做法,但這位母親依然做得很好,這說明她很有素養,平時就很在意這些細節,而非刻意做作,這是一種習得行為,這才是真正的以身作則,無需刻意教育孩子,她的孩子一定會做得很好。

在行動上言傳身教,在細微處耳濡目染,才是真正的以身作則。著名主持人白巖鬆在談到孩子的教育時,講過這麼一個細節,做主持人經常加班,回到家常常是深夜,他就養成一個習慣,乘坐電梯到家後,會習慣性的按下“一層”,目的是讓深夜加班回家的人少等一會。他並沒有教過兒子這麼做,但他的兒子白清揚也會這樣做,這就是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的結果。

我們想培養孩子怎樣的品質,怎樣的興趣,我們首先自己要做到,無需刻意地去說教,如果你希望孩子愛讀書,那首先自己得拿起書,認真地讀一讀,只有你堅持下去,孩子自然會模仿你,有時候教育並不是我們想象地那麼複雜,只是我們自己沒有那麼強的毅力罷了。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2.將細節融入生活,無時無刻不是教育

我的爺爺是一位老教師,他對我的影響非常深遠,雖然他已經去世18年了,但我現在的很多習慣都是他在潛移默化中教會我的。

每天早晨我擠牙膏的時候,都會從最底下擠起,把最下面的牙膏擠空後,將下面的牙膏皮捲起來,依次往上,這樣牙膏就能用得很乾淨,不會有浪費。我爺爺就是這樣擠牙膏的,他告訴我要懂得節儉,不要浪費,然後就以擠牙膏為例,給我做了一個示範。

再比如,騎自行車時,我的手一定會習慣性的放在閘線上,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就學會了騎自行車,有一次拐彎時,突然跑出一個孩子,差點將他撞倒,爺爺告訴我,把手放在閘線上,就可以及時處理突發事件了。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我非常認同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J·杜威的觀點——教育即生活,因為兒童的本能生長總是在一定環境下發展。“生活即是發展;發展、生長,即是生活”,所以教育即是生活。

學習也是如此,比如教孩子學習英語,先要讓孩子磨耳朵,就是多聽,然後進行真人對話,慢慢地孩子就會說英語了。在學習英語過程中非常注重真人對話,這與孩子自己在學習機上學習是不一樣的,因為沒有語言環境,其實就是在強調將學習融入到生活中去。

就和孩子學習母語一樣,大多時候我們沒有刻意教孩子學說話,為什麼孩子有一天他就會說話了呢?因為我們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話,生活中無處不存在著語言,孩子慢慢地就學會了,所以,孩子學習語言的最好方式是有一定的語言環境,這就是語言習得。

總之,家庭教育不是搞突擊,不是追求短期效應,而是注重細節的長期過程,並將這些細節融入生活中去,讓孩子將其變成習得行為。

一家長髮微信詢問家庭作業,我卻聽出了蘿蔔蘸大醬的既視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