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家庭教育 經濟 早期教育 育兒 清風淡雨 2018-12-17

養育一個孩子並非易事,除了花費大量的金錢,更重要的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即便如此,仍有許多家長感到焦慮和不知所措。家長們究竟為何焦慮?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怎麼說。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孩子一出生,很多家長還沒來得及體味下喜悅,就開始有了強烈的焦慮感,買什麼尿布,喂什麼奶粉,用什麼沐浴露;孩子一天天長大,會爬了,會走了,焦慮感不僅沒有由此減輕,反而更加嚴重,要不要用學步車,要不要用閃卡、識字卡,買什麼書籍和玩具,去哪些早教機構......上了小學,作業多了怕累著孩子,作業少了擔心學不紮實,興趣班上多了孩子煩,上少了又怕耽誤孩子,個子長的太高或太矮,吃飯過多或過少,性格開朗或文靜……

這一切的一切,我相信每個家長都歷歷在目,感同身受。

這一切的一切,都讓家長無比焦慮,無比抓狂。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但是,隨著我們越來越認識到,人生最重要的,是尋找到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於幸福和快樂;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是重要的,不應該一個階段為另一個階段犧牲;任何年齡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尊嚴和選擇的權利;保持對生活的、知識的每個領域的興趣,比暫時獲得成績和分數更有價值;人的成長,是有客觀時間規律的,違反了就會失衡;沒個人的幸福,在於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而不是和別人的比較……

我們慢慢放鬆了更多的要求,發現其實也並沒有損失什麼,落後什麼,耽誤什麼。或者說,失去的那些,我們覺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下面是上海的《東方教育時報》對家長焦慮話題的一次訪問。


第一問

別人的孩子都在學,我的孩子要不要學呢?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你兒子在哪裡學畫畫,她女兒在哪裡學跳舞,我家小孩也想學……

這裡面透露出幾個問題:1.別的孩子學了,我的孩子也要學;2.別的孩子學的好了,我的孩子也不會學的差;3.我的孩子學的更好,才能成功,才能幸福。

首先,別的孩子學了什麼,你的孩子並不一定要學。為什麼呢?每個孩子生來的天賦不同,對某種知識和技能感興趣的時間不同,完全沒有必要按照別人的項目和節奏來規劃自己孩子的學習。

其次,沒有絕對好的學校,也沒有最好的老師。同樣一所舞蹈學校,同一個老師,也會出現有的孩子學的開心,有的學的煩惱。老師和學生,互相都合適了,才是最佳的效果。

最後的問題,是家長的人生觀所引起的焦慮。很多家長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觀念,在現代社會中,你的幸福完全不需要建立在比別人強的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有屬於自己的幸福生活。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喪失了興趣怎麼辦呢?很簡單,尊重孩子的感覺,讓孩子自己抉擇。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會比較憂愁,覺得孩子沒長性,不能夠堅持,毅力不足,需要鍛鍊和改進。

第二問

別人家孩子學習好性格乖,是不是有特別的教育方法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在家庭教育中,首先是家庭,其次才是教育。當一個家庭已經有良好的氛圍,有統一的價值觀,也就無需專門提出專門的教育方法。

在家庭裡,父母懷有正向的價值觀,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保持高品質的生活品質,營造一個和諧恩愛的家庭氛圍,比任何的家教方法都有用一萬倍。

正是因為尊重每個家庭成員的權利,家長要花時間陪伴孩子,要蹲下來聽孩子給你講的每一句話,聽取孩子的意見,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給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世界上沒有適合每個家庭,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對於家庭教育,每個家庭是不同的,每個孩子是不同的,只有正確的教育觀念,不可能有標準化的具體方法。

第三問

焦慮、攀比、生怕落後,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這些年,中國的社會環境變化很大,經濟快速發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每個人都有很強烈的緊迫感,生怕錯過發展機遇,落後於時代的進程。

不止一次地見到,家長把在公司裡對待員工的方式和態度來針對孩子的教育,恨不得給孩子制定年度計劃,每個季度跟蹤KPI完成情況。孩子不是員工,家庭不是公司,生活不是市場,人生不是競爭。

“生活是理想和興趣的演出”,而非做給別人看的。當知曉了這一點之後,自然就不會為外界的變化而焦慮了。

要知道,今天的社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知識的更迭以年計算。家長以為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其實都是可以很快被替代的“快消品”。這就是盲目跟隨,急功近利的後果。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第四問

誰才是家庭教育的主體?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體不是家長,應該是孩子。

當家長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知識領域、人生經歷施給孩子教育方法時,就把孩子的未來限定在了自己規劃的一個小圈子裡。這是非常侷限的方式。

當孩子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家長是供給他一個愛的環境,讓孩子自然地生長。這是一個不可剝奪地、天賦的,也是必須由孩子自己去經歷的一個過程。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生命的意義。

那麼,再回過頭來看父母自己的生活。在家庭裡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平等的。這就意味著,誰也不要為誰犧牲自己的生活。作為父母,也有追求自己的愛好的權利,而且,這個愛好完全可以和孩子沒有關係。

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父母做好自己。

第五問

人生是一個目的還是一個過程?

作為家長的我們,為什麼會焦慮呢?

其實,所有的教育思想,最終指向一個哲學命題:存在的價值;父母擁有怎樣的人生觀,就會期許自己的孩子度過怎樣的人生;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人生是一個目的還是一個過程?人活著是為了擺脫現實的奴役,還是為了適應現實?

不要想要尋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更不要期望有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無論哪種教育思想,哪種教育流派,最後都要和當下的社會環境、時代氛圍結合在一起。

在愛的前提下,做獨立思考的父母,給孩子營造個性化的發展氛圍並非難事。只要做一個有心人,多花時間陪伴孩子,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找出孩子的性格特徵和興趣所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