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業經濟變革的下一個風口:父母教育

家庭教育 經濟 職業規劃 人力資源 大學 小歐經濟見談 2018-12-01
中國產業經濟變革的下一個風口:父母教育

中國的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中國的教育是有大毛病的!!!

基礎教育風風火火改了這麼多年還是應試教育那一套,我已經不想再說這個了,現在我們要說的是產業教育的缺失,這是一種極其浪費的人力資源培養體系,中國的產業教育輸出的到底是什麼樣的價值觀?大學第一課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是一紙騙自己的垃圾文章?我們的人才教育和產業需求長期斷層無法對接到底該如何解決?這些都是縈繞在中國體制下的教育大問題,而且長期不受人重視,而改變又刻不容緩。

我們常說教育關乎百業,那是因為教育的最終走向關係著一個人的事業落腳點,而人才又是所有經濟的出發點和風向標。

如果一個國家連教育的價值都弄不清楚,那麼如何糾結於產業端的癥結,可能到頭來都是於事無補的。

既然說教育,我們都知道教育分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這麼多年我們始終在改的都是學校教育,而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極其嚴重的,尤其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縱觀整個世界,我們中國的父母恐怕是功利心最強的父母了,除去了生養的基本需求滿足,我們中國人根本就不懂得怎麼去做父母,我說這個可能很多人都不服氣,會說那麼多優秀人才的父母你怎麼不說呢?

其實這是兩個層面的東西,我要強調的是整體上我們中國教育的核心就錯了,而這個責任的根源不在學校教育,而恰恰是在父母。

我們要看到教育的最最核心的內涵其實就是價值觀的培養,而就我們現在的學校教育體系而言是做不到價值觀培養的,應試教育培養體系下只能是知識的傳播,而面對客觀國情我們又絕無可能徹底放棄掉這種相對公正的量化考核教育機制,兩難之下這個核心內涵只能是由家庭教育來承擔。

現實情況是我們中國孩子的家庭教育絕大多數是失敗的,這裡面有兩個層次的問題,其一在於傳統家庭價值理念的死循環,父母的價值觀念出錯——培養孩子價值觀出錯——孩子當了父母繼續出錯,這是一個走入死路的循環模式,打破這種循環除非其中一個環境出現破壞性改變,否則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連整個社會的價值觀都會走向了歪路。

其二整個家庭教育主觀出現問題,強制性地服從改造式教育在我們中國比比皆是,客觀上是由於應試教育體系帶來的被動型適應造成的,體制尚無法改變這種現狀,而這種現狀就是家庭教育對於價值觀培養的內在糾結,你不順從體制教育方式,你的孩子根本一點機會都不會有,南科大的改革已然是石破天驚,如今又當如何呢?

這種主動和被動的裹挾之下,我們的家庭教育就完全被扭曲了。一個被動接受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孩子是無法擁有一個合格的職業生涯的,要談事業造就更是難上加難,如今我們的社會職場到處都是德不配位的人,不正是社會亂象叢生的來由嗎?

一、產業人才價值觀

中國經濟的急切轉型並不是什麼活在書本里的東西,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深切而又真實,即所有的基本面都必須面向高端,所有的發展需求都要轉向深度升級,這種深刻地社會變革將影響中國經濟的所有行業以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當前社會上出現的高端人才緊缺和大量低端勞動力過剩的情況已經極為嚴重,問題就出現在聯繫產業人才輸出的教育上。我們不是反向論證,不是產業倒推,我們不強調把人才的工具性發揮到極致,這樣反而是錯誤的價值觀。我們需要關注得是產業對高端人才的渴求來源於時代需求下的內在發展,我們需要能夠培養高科技人才的教育體制,而其中最寶貴的價值觀培養,目前來看我們的學校教育做不到。

什麼是人才價值觀?換句話說,我們的經濟轉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積極向上、刻苦專研、具有高度自主的產業發展思考精神以及能夠幫助轉換科研成果應用的實踐能力的人,目前來看是我們急切需要的。

然而這種人才不僅僅需要得是學校教育的知識,更加需要的是人才本身具有極高的思想素養。錢老,那一代人是具有獻身精神的一代人,憑藉著愛國的一腔熱血和抱負建設自己的國家,現如今和平年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放棄這種人才價值觀的培養呢?

這個社會現在到處都提倡金錢至上,娛樂至死,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炒作,什麼道德底線都可以被突破,人前一樣人後一樣比比皆是。我們要依靠這種浮躁的社會氛圍去完成經濟轉型嗎?

這簡直就是一種天大的笑話。

我承認錢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有時候甚至可以解決你想象不到的問題,然而單純依靠GDP能夠拯救教育、拯救經濟的話,我們早就高枕無憂了,何苦談什麼科教興國?

當然成本投入能夠保障人才能夠專注於產業研究也是有必要的,這畢竟也是人才價值的體現,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要把唯錢是圖的錯誤觀念剔除掉,真正把保障人才的體制用在讓其可以專注於做事上,如果本末倒置將保障變成引導那就大謬了。

二、父母教育對產業經濟的價值

說完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接下來就是我們怎麼樣培養這樣的人才。

我上面已經提到了,我們國家的情況是相對特殊的,教育機制必須要保持公平公正,而優秀人才的培養往往又需要相對獨立的特情,這兩者在根源上有一定程度的衝突。美國社會為何能夠出現大量的獨特人才,那是因為相對自由選擇的價值理念和社會相對寬容的人才價值觀。

成功對於美國人而言,不止侷限於能夠擁有地位和金錢,而我們當下對於成功的理解是極度片面的。

這樣看來社會教育對於人才價值觀的導向已經陷入了死衚衕,而學校教育往往又止步於知識的傳承,這樣看來我們只能指望於家庭教育的地位了。

家庭教育是可以差異化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和三觀的,這條路是一個最好的切入點,而父母責任重大。

如果說我們國家的人才培養結構中,學校是過程,社會應用是結果,那麼家庭就是源頭,真正想要改變產業結構,改變經濟基本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影響一個家庭,這是所有問題的出發點。

三、什麼才是正確的父母教育

當下的現狀是我們中國式的父母確實是不合格的,不然社會風氣和導向不至於差到如此地步。我們需要深刻改變父母自身對於孩子的培養理念,這是一個核心問題,如果這個出發點扭轉不過來,一切都是紙上談兵毫無意義可言。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正確的父母教育呢?

對於這個問題可能一千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相對應的共性還是有的。

1.相對寬容和諧的父母關係

對於一個合格的家庭來說,父母融洽的關係是所有人格培養中最潛移默化的因素,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的關係相對緊張會嚴重影響孩子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看法,造成孩子極度不自信甚至出現自卑的情況。中國的很多家庭在這一點上就完全失敗了,父母相互之間爭吵甚至大打出手的情況讓所有的措施都無法挽救對孩子價值觀的破壞。

相對和諧的父母關係對於孩子而言,代表著關愛、友善、人際關係的看法以及成長中能夠發展出的處世原則。而這些性格的成長因素往往代表著團隊合作的積極導向,這對於孩子在發展正確的人際關係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善於發現孩子長處的眼光

所謂孩子的長處,並不是指生活中孩子偶爾的閃光點,而是需要父母長期陪伴的過程中是否有能力理解孩子對於興趣愛好的發力點,特別強調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不是父母強加給孩子的愛好和興趣,如果你連陪伴都做不到,那這個是絕對不可能出現深刻理解意義上的發現的。

中國很多的爸爸媽媽們經常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比如學校要求的興趣班,課外的興趣班還有和別人攀比的興趣班,然而這些都帶有極度功利化的行為模式,它會讓孩子產生極度的厭惡感,即使原來有興趣的東西也會變成負擔。

我所強調的長處和興趣是指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長期的成長過程中,通過細節瞭解到孩子的興趣愛好,然後著重培養。這一點是需要爸爸媽媽學習的,沒錯,學習在於爸爸媽媽而不在孩子。

你有沒有能力正確規劃孩子的未來,本質在於你有沒有敏銳觀察孩子生活中細節的眼光。而我敢說中國百分之七八十的父母是做不到的,這需要你真正理解孩子,學會與孩子溝通並且能夠從反饋中得到孩子興趣的正確信息。

3.父母合理而又區分的陪伴成長

缺乏陪伴就缺失了孩子成長的細節,沒有細節就無從談起培養,這就是中國父母最大的困惑所在。

中國父親在孩子的教育培養中長期缺位的問題比媽媽要嚴重得多,那是因為中國的儒家思想往往都是男主外女主內,爸爸們長期為了家庭的經濟支撐打拼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而導致了其無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產生應有的作用,養而不教的情況極其普遍。要知道父親的對於樹立孩子事業觀上的印象就是在這種長期缺失中丟掉的,孩子會認為爸爸沒有時間陪他是為了要賺錢,所以賺錢比他重要,這就完全扭曲了孩子的金錢觀了。

而媽媽的問題與爸爸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大多數的媽媽們往往無比細緻而無原則性把控的,這一點和爸爸的原則剛性不同,而這種無原則性的培養如果長期伴隨孩子,就會對孩子在很多對錯原則的培養上出現嚴重的問題。媽媽們往往都會千方百計地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哪怕這些需求是極度不合理的,這種溺愛會讓孩子嚴重自我為中心,最終會讓他極度缺乏忍讓的概念,出現狹隘和偏激的極端。

所以在任何家庭教育中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是失敗的培養機制,爸爸們應該承擔自己的責任,媽媽們也要完善自己的方法和應對,這樣孩子在面對價值衡量和開放性觀念的接受上會健全得多。

4.培養孩子獨立的思考能力

還有中國獨生子女的問題導致家庭的中心往往都以孩子為主,孩子事無鉅細都由大人包辦一切事物,有的父母不止管孩子到十八歲,甚至想要管孩子的終生,這是極其扭曲的。在美國孩子十八歲之後就是獨立個體了,哪怕上大學的學費多數都是靠自己掙來的,很多的常春藤學校甚至利用獎學金鼓勵孩子這麼做。為什麼?那是因為孩子到了這個年齡段,他必須獨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路。

而我們中國的爸爸媽媽們不是的,不僅在生活中干預孩子的決定,還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生抉擇中扮演決定性的角色,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會有什麼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樣的人在事業上能有決斷力嗎?有判斷力嗎?有糾錯的能力嗎?那是不可能的,說得嚴重一點,如果這個人是掌握企業生死存亡技術的決策者,你們能想象一個從小到大都是被人決定事情的人去做出正確的選擇嗎?

5.寬嚴相濟的原則把握

上面談到的四個點都相對寬泛一點,而最後這個一定需要非常具體才能做到,其實所謂的原則就是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而這個往往伴隨著一個孩子成長的每時每刻,父母在面對孩子對錯的問題上是決不能含糊和馬虎的,一次錯就次次錯,如果你自己連原則都做不到,那更不要談如何影響孩子的行動原則了。

其實說得很大,但歸根到方法上就兩個,那就是對要獎,錯要罰!

中國的父母在面對這兩個原則的處理上有分歧,而且分歧比較大。對於對要獎中國的爸爸媽媽們往往都做到了極致,因為他們真得都很疼孩子,而正是因為這樣,這個錯要罰的尺度就極度糾結和弱化了。

錯了不知道怎麼罰,打罵吧不對,口頭警告不管用,強制糾正效果甚微,到底該怎麼樣樹立對錯的原則呢?

其實在我看來,孩子的對錯觀的樹立是非常非常簡單的,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了,我們卻一個字都沒聽進去。所謂子不教,父之過。其實對錯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身作則,孩子都是模仿學習成長的,如果你做不到的事情,你無論如何是教不會孩子怎麼去做的。

比如孩子不肯按時睡覺,是不是你自己本身就經常不按時睡覺呢?

比如孩子不肯按時吃飯,是不是你自己本身就經常不按點吃飯呢?

比如孩子打架,那是不是你自己本身就對人極度不友好呢?

這種父母潛移默化的對錯,你以為隻影響到你自己,殊不知對孩子的對錯影響也在悄然生根發芽。

原則的培養是孩子價值觀中最最重要的部分,當他成年以後步入社會,這些原則就是他的立身之本,沒有原則的人早早晚晚都是要走入歧途的,不可不慎!

以上的這些家庭教育總結,我想在中國的爸爸媽媽們這裡不會少見吧,所以我才敢說中國的父母教育是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真得會影響人才的培養,而且這種父母教育理念的缺失會導致不可逆的影響,因為人的成長只有一次,不可能挽回的。

四、中國會不會出現教育父母的產業

那麼以中國經濟當下對於人才的渴求度而言,我們想要優質的素質人才就要從家庭教育下手去改變,而中國父母教育理念的缺失會不會導致教育父母行業的出現呢?畢竟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我認為中國父母教育觀念的匱乏一定會催生出教育父母的產業的。

目前來說,社會上一些早教類父母培訓已經開始逐步出現,關於孩子如何早教培養等相關的研究在國外早有存在,而在我們中國還處在極度弱小的情況。

這種形式的教育父母框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父母需要完整的教育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統一的高度成熟完善的學習途徑,並且能夠讓他們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收益匪淺的學習過程,這樣我們的爸爸媽媽們會知道到底培養孩子需要些什麼,而不是盲人摸象式的探索。畢竟很多人當父母也是第一次,而孩子的人生也只有一次。

目前來看這個理念的接受度還不是很高,因為很多人還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培養孩子的方式和方法是存在問題的,一旦這種產業開始大規模出現,那麼就表明我們中國的人才培養價值真正得到了轉變。

中國人對孩子的粗放式養育觀念一定要徹底扭轉過來,否則在面對高烈度的科技人才比拼中我們會落入下風的。這不僅僅是教育界的問題,還是關乎中國方方面面變革需求的問題。

我們應該引入教育父母的產業鏈條,讓中國的爸爸媽媽們接受正確的撫養觀念,逐步改變中國對於人才價值的引導,最終形成一種良性的社會循環體系。

五、父母教育的風口將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錢老之問,尚未遠去。

這個難題太多人從學校身上去找答案了,我們改了又改的學校教育始終沒有歸結到科學人才最終應該培養得應該是一個人格健全,學識淵博的創新應用型人才。

學校教育可以解決學識範疇內的發展問題,而人格培養的出發點恰恰應該在家庭教育啊!

四十年改革開放過去了,科教興國,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我們喊了多少年了?如今真正到了中國經濟社會的轉型期,當我們迫切需要人才的時候,我們卻無人可用,如之奈何?

如今小到個人發展需求,大到產業變革甚至國家經濟基本面,都在呼喚我們迴歸重視家庭教育,而父母教育和教育父母一脈相承,只有教好父母才能讓父母教好孩子,最終徹底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

真心希望這能夠讓國家重視起來,改變人才就在改變父母。

(以上內容為小歐股迷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

文中圖片來自於IC,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處理,感謝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