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與孫犁的文壇佳話

賈平凹與孫犁佳話

文彥群

賈平凹曾經多次說過,在年青時候,奉若神明,高山仰止,通信最多,對自己影響最大,並且專程登門拜見過的作家,唯孫犁一人。孫犁去世多年以後,他還說至今也不能忘懷孫犁當年的引導扶助之恩。誠然,要說犁苑人物,賈平凹是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這位在當代中國文壇上素有“鬼才”“怪才”之譽的才子型作家,早年與孫犁相知相交的生平友誼,故事多多,頗為感人,也是值得一說。

小時候的賈平凹,體型瘦小,身單力薄,父親是鄉村教師,受家庭環境影響,有著愛看書、愛寫毛筆字的習慣。初中還沒有畢業時,文革開始,父親被打成右派,就只好回家務農,在丹江水庫上勞動,編輯工地戰報,在牆上刷大字標語,被人稱鄉村秀才。1976年大學恢復招考,被推薦上了西北大學中文系。大學期間開始學習寫作,畢業留在西安,當編輯,之後成為專業作家,就此開啟了另一種命運的人生之旅,當年那個鄉人眼中的“賈平娃”,也就有機會蛻變成後來的中國文壇上的著名作家賈平凹。

賈平凹懷揣兩支筆,一手寫小說,一手寫散文,左右開弓,稟賦加上勤奮,優質而高產,出道不久,短短几年時間,就在文壇上小有名氣,被譽為“鬼才”,1978 短篇小說《滿月兒》獲得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而其散文作品,也受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老作家孫犁的青睞,並由自開始了長達20多年的忘年之交。

賈平凹最初接觸孫犁作品,就是在當年丹江水庫的工地上。在《我是農民》一書中他曾這樣寫道:“我睡不著,順手拿了一本民工的書幾年後讀大學時,我才知道這本沒封面也沒封底的書叫《白洋澱紀事》……”在孫犁逝世後,賈平凹又回憶說:“當我還在鄉下,是十多歲孩子的時候,讀到的文學作品又深深喜歡,以至於影響我走上文學路的就是孫犁先生的《白洋澱紀事》。”

賈平凹與孫犁的交往,始於80年代初期,孫犁居於天津,賈平凹遠在西安,兩人的交往主要是以通信為主。孫犁主編的《文藝週刊》影響很大,賈平凹便向其投稿。孫犁也很早就注意到了賈平凹,當他讀了賈平凹的散文《一棵小桃樹》後,認為這篇散文寫得很短,形式也與當前流行的不一樣,是一篇沒有架子的文章,是心之聲,也是意之嚮往,低音淡色,是散文的一種非常好的音響。並於當天就寫了一篇隨感《讀〈一棵小桃樹〉》,寄給《人民日報》副刊。兩人就此開始通信交往。賈平凹在寫作上遇到困難,生活上有了煩惱,也給孫犁寫信訴說,孫犁則回信循循善誘,諄諄告誡,成為青年作家賈平凹的文壇良師。因為一篇《一顆小桃樹》,孫犁發現了賈平凹;賈平凹視其為神一樣的存在;孫犁認為他能夠以低音淡色引人入勝,之後又寫了多篇文章,評論賈平凹的散文和小說。百花文藝社為賈平凹出第一本散文集,要求請某位老作家為之做序,卻遭到拒絕,於是只好求助於孫犁,孫犁則愉快地接受,在序言中嘉言勉勵,說賈平凹像是在一塊不大的園田裡,在炎炎烈日之下,或細雨濛濛之中,頭戴斗笠,隻身一人,彎腰操作,耕耘不已的青年農民。有人對賈平凹作品中流露出來的佛道思想傾向提出嚴厲批評,孫犁則為之辯解,認為年輕作者隨著不斷成長,定會進行自我修正。

更為重要的一件事,是孫犁為支持賈平凹,也曾給自己惹來過很大的麻煩。1992年,賈平凹創辦《美文》雜誌,給孫犁寫了一封信,派人到天津向孫犁約稿。孫犁寫了一封回信,談自己對於散文的觀點。其中有這樣幾句話:我仍以為,所謂美,在於樸素自然。以文章而論,則當重視真情實感,修辭語法。另有名家,不注意行文規範,以新潮自居,文字已大不通,遑談美文!例如這樣的句子:“未必不會不長得青枝綠葉”,他本意是肯定,但連用三個否定詞,就把人繞糊塗了。孫犁信中所舉的這個例子,其實也是出於無意,手邊有一張報紙,抬頭一眼看到這句話,順手就用上了。賈平凹將孫犁這封信在《美文》雜誌創刊號上刊登了出來,不久又有幾家刊物做了選載。孫犁信中所提到的那位作家就是李國文,當然也是著名作家,比孫犁小近20歲,首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他認為孫犁是存心譏諷自己,看到《美文》雜誌後,就寫了一篇長文《智慧之美》,專門投給天津的一家晚報進行迴應;又在一家文學雜誌上發表了《要麼回家要麼閉嘴》,借用球王貝利的話“反擊”孫犁。兩三年之內,李作家連續寫了多篇這樣的文章,不依不饒,糾纏不休,其中有“下樓腿軟,迎風流淚”之類人身攻擊的話語。孫犁氣憤不過,後來也寫了多篇論爭文章,但這件事對於一個80歲的老人,在身體和心理上,無疑是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引起了他對文壇時風的嚴重反感和對人生的虛無幻滅感。

賈平凹對孫犁奉若神明,高山仰止,當然也是感激不盡。1983年,賈平凹去天津領散文獎,想著能見到仰慕已久的大師孫犁,激動得睡不著覺,給孫犁買了他喜歡的唐三彩駱駝,坐火車怕碰壞,一路抱在懷裡,小心翼翼,但很不幸最後還是碰斷了一條腿。孫犁一生很少在家中待客,賈平凹來了,卻是視為貴賓,高規格接待,拿出菸酒,讓保姆包了肉餃子,又送了一本自己的書,寫了一張條幅,可見何其看重。賈平凹早年有散文《一匹駱駝》,講述與孫犁見面的故事,之後又寫了《孫犁論》、《孫犁的意義》兩篇重要的文章,評論孫犁的為人和文學,賈平凹的這些評語,已經成為評論孫犁的經典性話語,常被一些學者所引用。如“世上最難得的就是清正。孫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場,也不往熱鬧地去,卻沒有仙風道骨氣,還是一個儒,一個大儒。這樣的一個人物,出現在時下的中國,尤其天津大碼頭上,真是不可思議。”又如“評論界素有‘荷花澱派’之說,其實哪裡有派而流?孫犁只是一個孫犁,孫犁是孤家寡人,他的模仿者縱然萬千,但模仿者只看到他的風格,看不到他的風格是他生命的外化,只看到他的語言,看不到他的語言有他情操的內涵,便把清誤認為了淺,把簡誤認為了少。”再如“孫犁敢把一生中寫過的所有文字都收入書中,這是別人所不能的。在中國這樣的社會裡,經歷了各個時期,從青年到老年,能一直保持才情,作品的明淨崇高,孫犁是第一人。”孫犁去世多年以後,賈平凹還寫過幾篇懷念文章,對孫犁依然是心懷感激,念念不忘。2015年,筆者前往大堂書房訪問賈平凹,他還說:孫犁是大師,他的文學影響了幾代人!

學者錢克興認為,賈平凹在精神和創作上,都與孫犁有一定的承傳關係,可視為“荷花澱派”在陝西的代表。孫犁獎掖後學,對初涉文壇的青年賈平凹誠摯教導,不僅在人格上對其感召和影響,在散文創作上也進行悉心指導和啟發。賈平凹敬重仰慕文學前輩孫犁,並對其散文進行認真研習和借鑑。兩人通過生平交誼,在文學上有了一定的因緣關係,並形成了相近的價值取向和藝術風格。但由於兩人氣質個性的最終差別,以及所受地域文化和傳統文化的不同影響,最終形成了迥異的才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