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豐高鐵設站,理由很樸實

交通 朋友圈 民生 社會 春夏秋冬草根文學 2017-05-14

大豐高鐵設站,理由很樸實

大豐高鐵設站,理由很樸實

文/朱國平

朋友圈看到的幾篇呼籲設置大豐高鐵站的很有分量文章,都已無法打開,但這個看起來有點沉重的話題,估計一時半會還沉寂不下來。

鹽城至南通的高鐵,即將通過規劃而進入實施。然實施未始,卻出現了本不該出現的前奏——不是關於大豐設站與否的爭論,因為作為權威發佈的官方聲音只有寥寥數行文字:因規劃中的高鐵時速由原來的250公里提高到350公里,所以取消原來大豐設站的計劃(大體意思)。一邊倒的主要是來自大豐本土及移居外地的大豐人的要求設站的吶喊和呼籲。各種聲音都正能量,都謹慎地打上了理性的保護色,所述要求設站的主要理由多為快速融入長三角,促進大豐乃至整個區域經濟持續發展。這些理由話出有本,客觀實在,具有一定的戰略高度。但在我看來,這都是浮在表面的東西,實質性的理由就一個:在本地的,要走出去,在外地的,要經常回家,而這種你來他往的進進出出,搭上已經具有的現代交通的便捷,這是誰都無法剝奪的權利。

高鐵是一種公共交通,它面向社會,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貴賤,以全體社會成員為服務對象,它是為人服務的。它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只是在為人的出行提供便捷時所產生的一種副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是真正地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個有七十多萬人的地區,有軌道經過卻無交通入口,這是不可思議的。這種對一個龐大群體出行需求的忽視,是人性的冷漠,也是和高鐵所應當體現的公共服務精神格格不入的。“為人民服務”是一句很動人的口號,為七十多萬人的出行方便開一個接口,卻是一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可惜的是,喊口號很容易,辦實事很費勁。

沒錯,即便是公共汽車,對於站點的設置,也都有一定的距離要求,不可能招手即停。但有兩點是必須做到的:一是有一個對間隔距離的統一規定標準,不可隨心所欲;二是兼顧乘載人群的實際分佈情況,在條件允許時給予適當照顧。前者是剛性的,它以統一的標準,體現公平和公正的精神,後者則具有一定的靈活性,體現交通服務於人的宗旨。譬如規定一點五公里為間隔距離,但有兩個特殊聚集地(如大型超市或學校)相鄰卻只有一點三公里,你卻一定堅持一點五公里的標準,豈不是讓死的規定綁架了活的人?高鐵不是公共汽車,但兩者所應該具有的服務精神無疑應該是一致的。丟開大豐設高鐵站的實際站際距離已經超過省內外多處能夠列舉的站際距離不說,就是作為東臺和鹽城之間的縣級人群聚居地,作為通向國家一類口岸的必經之地,在這裡設站也順理成章,天經地義。

大豐高鐵不設站,但高鐵卻需要從大豐大約五十公里的土地上經過。從土地的權屬情況看,它們或者屬於集體,或者屬於國家,但從土地的實際使用情況看,這塊被海水和汗水浸泡過的地方,是大豐人祖祖輩輩的家園,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物質資源,他們擁有對這塊土地的天然的使用權利。徵地和建設需要他們付出資源的巨大奉獻,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需要他們做出多方面的承擔。可是,現代交通帶來的便捷卻和他們無關,他們卻只能望路興嘆,這於理、於情,都無法說通。

發展戰略之類,肉食者謀之,咱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平民百姓呼籲大豐高鐵設站,理由並不、也不需要高大上——為了出行方便,為了子孫後代的福祉。掌管設站權力的有關部門,請不要端著面孔,以沉默顯示權力的威儀和尊嚴;請放下身段,給出幾點能夠讓大豐人信服的理由。你給出了能夠捧上臺面的不設站的理由,別說乘高鐵要繞道鹽城或東臺,就是出門還騎腳踏車,大豐人也會牙嚼碎了嚥下去,擦擦汗,喘喘氣,奮力前行。

2017.5.12

作者簡介:朱國平,男,1955年生,做過農民,當過老師,亦曾在行政機關供職,現為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以“說自己想說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人生信條,說長道短論世事,信手塗鴉寄情懷。出版個人文集《雕刻心中的理想》、《窗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