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頭交管改革之拳擊出“包頭力量”

交通 城市規劃 大數據 經濟 光明網 2017-06-22

□記者 洪彬

有人把交通事故稱為“馬路戰爭”,而城市正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的主戰場。

包頭城,280萬常住人口、60萬餘輛機動車、近80萬名駕駛人、1400多公里城區道路;包頭2000餘人的交管部隊,要打贏這場永無終止的戰爭,憑的是什麼?

清梗排阻,來自源頭的力量;耳聰目明,來自科技的力量;實戰為王,來自革新的力量;文明洗禮,來自嚴管的力量……

在這場打破交通瓶頸的夢想之戰中——

包頭是伴隨著國家“一五”時期重點項目佈局而崛起的北方工業重鎮,2016年經濟總量躍居西部城市第五位,城市化率更是高達85%。近兩年來,包頭城市建設快速推進,地下綜合管廊、海綿城市、立體交通樞紐、地鐵1、2號線等一大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集中開工,城市規模不斷擴張,行人車輛急劇增長,對城市管理特別是交通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戰。

面臨日益迫切的城市交通問題,自治區黨委常委、市委書記張院忠在包頭市交管支隊調研全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強調:要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共治”的城市交通管理大格局,為包頭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挑戰背後,尤顯機遇;目標已定,契機在即。

包頭交管新一屆領導班子勇於直面轉型之痛、圖新求變,深入貫徹落實部局“上海會議”和“深圳會議”精神,堅持“科技支撐、改革驅動、宣傳引領”的戰略定位,加速升級至第四代精準勤務模式,全面提升城市交通管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在這場愈演愈烈的馬路之戰中,打出了一記滿載“包頭力量”的改革重拳。

源頭力量 構築城市交管新格局

城市擁堵、停車難題、三四輪車圍城……面對全國性的交通“梗阻”,包頭市從源頭上清梗排阻,統籌解決機制性、根本性難題。

包頭市相繼出臺了《重大項目交通影響評估機制》、《道路交通管理設施“三同時”制度》、《綜合整治機動三輪車、四輪代步車工作方案》、《全市靜態道路交通整治實施方案》等文件,規劃建設50處立體智慧停車場,有效緩解城區停車位總量不足、資源效率配置不高的停車難題;實施公交優先策略,鋼鐵大街、阿爾丁大街等4條城市主要道路開闢公交專用車道,公交車速平均提高30%。

包頭交管大膽提出“路網先行”理念,推動城市規劃城市路網結構的前端建設。新都市區、青山裝備園區等新建項目上先行先試,在交通“集聚”的中心城區,市交管部門則協調城建、規劃等部門先後完成改擴建主要道路100餘條,打通城區斷頭路68條,調整路口渠化32處,交通信號燈、交通標誌標線、減速帶、隔離護欄等96%的交通設施同步更新,城市交通“前端治理”效果明顯。

在社區、企業、機關、學校……開設106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實踐基地,並組建6萬人的文明交通志願者隊伍,組織2.5萬名駕校學員和滿分學員開展交通安全實踐活動,累計時長超過20萬小時。為了引導更多群眾為交通管理獻計獻策,包頭交管開闢微博、微信、互聯網支隊長信箱、支隊長熱線等,目前日均受理各類舉報建議達115條。

科技力量 重塑智慧交管新體系

大數據、互聯網、天眼地網、情報制導……在這個嶄新的時代,唯有傾力引入科技大腦,才能在日漸焦灼的城市交通之戰中贏得一線生機。

包頭交管的科技強警戰略,從最初的皮毛已深入至骨髓。

目前,包頭市已建成智能交通管控等7項科技平臺,依託包頭公安雲計算中心,實現了“大公安”、“大交通”體系的信息共享、多維採集、智能控制、協同調度。目前,全市302個主要路口已安裝完成2216個交通監控設備,全市主要路口路段實現了交通監控全覆蓋;通過視頻巡檢、數據碰撞、深度分析,及時掌控道路交通態勢,實時發出交通預警,統籌控制交通流量,精準投放路面警力。同時對全市交通組織進行地毯式梳理,利用交通仿真技術進行數字化研判;先後聘請21批次國內頂尖交通管理專家,定期對全市交通問題會診把脈,科學推出“直行待行”“多道待轉”“車道壓縮”“隔離後移”等一系列交通組織措施,實現路口提效、路段提速、路網擴能。

2017年,新研發的“包頭交警”手機APP重磅上線,具備違法查詢、違章處理、路況查詢、一鍵挪車等功能。投入使用僅3個月,下載使用量達6.8萬人,日均處理交通違法1058筆;作為道路交通事故快處快賠全國試點城市,市交管部門自主開發“事故快處理”微信平臺,建成8處事故快處快賠服務站、68個快處快賠服務點,形成了符合少數民族地區特色的“草原122”品牌,已完成輕微交通事故處理6.5萬起,事故車輛平均滯留時間減少七成。

包頭交管立足“情報主導警務實戰”理念,充分運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和城市路網偵控平臺,提高情報信息分析研判、預警指導、服務決策的主動性,一線警員根據指揮中心和情報中心實時推送的違法車輛軌跡信息,及時開展動態管控、精準打擊,實現了“主動攻防”的角色轉變。2016年以來,日均分析比對數據10萬餘條,精準打擊各類交通違法2萬餘起,查獲交通肇事逃逸車輛51臺,查扣重點嫌疑車輛238臺,高違法車輛400餘臺、“失駕”人員7名,假牌、套牌、高違法車輛在包頭道路已基本消除。

除此之外,包頭交管部門強化“家門口”的交管服務圈建設,通過交管便民服務站、智慧交警崗亭、車管分所等站點,增設自主服務設備,將便民服務延伸到城市各個角落。

改革力量 再造“316”勤務新機制

靜態勤務、動態勤務、信息勤務,城市交通管理前三代勤務模式包頭用了近30年時間;而從第三代勤務模式過渡到第四代,包頭僅僅用了2016年一半的時間。

那一年,包頭市交管支隊長徐振鵬曾向媒體開誠佈公地說,“如果包頭交管再不強行併入第四代勤務模式,待到2020年包頭機動車保有量達到80萬輛車時,包頭比北京還堵。”

包頭第四代勤務模式到底為何物?它真的能在這場全球性“馬路戰爭”中釋放出洪荒之力嗎?

包頭第四代勤務模式宛如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它由大腦中樞——指揮體系、神經通道——路網管理、反應部隊——站點、警力作為基本支撐組成的系統,又稱作“316”勤務機制。

三級勤務指揮體系為“情指融合、情指一體、情勤聯動”的三級聯動。在支隊層面上“築壘”,打造全市交通管理的大腦和中樞。依託8大類信息系統,強化接警處警、應急指揮、統籌協調、核查反饋等職能,基本實現了同頻調度、信息同步、一級指揮、多級響應;在大隊層面上“拆廟”,通過做強二級指揮中心,倒逼大隊向高效的實戰化隊部轉變。大隊二級情報平臺聚焦分析研判轄區內交通流量流向、違法事故等核心交通要素,警務調度更細、更準、更快;在中隊層面上“造房”,建立中隊指揮室,依託市局視綜系統進行視頻巡邏、勤務點名、交通設施檢查、交通流量監測,調度指揮轄區警員“高峰站點、平峰巡線、錯峰下片”,實現每個作戰單元效能最大化。

根據包頭城區“三個組團、帶狀分佈、五橫八縱”的路網結構特點,包頭交管推行“以警務區為單元的網格化區域管理”機制。將崗勤中隊劃分為若干警務區,定區域、定人員、定職責、定標準,大隊、中隊、崗勤民警逐級包乾,捆綁考核,全方位的網格覆蓋,無縫隙的嚴細管理讓城區擁堵明顯減少,事故發生率同比下降30%。

“六類勤務模式”分別為“支點勤務”,以建設在市區主要道路和重要交通節點的智慧崗亭為支點,以支點帶區塊,盤活了輻射全市主要道路、重點街區的網狀式勤務佈局。智慧崗亭也因其獨特品質獲得了全國公安機關改革創新大賽銀獎;“鐵騎勤務”由“百人特勤摩托隊”組成,“小、精、尖”優勢在查處交通違法行為、處置路面交通事件、救助危難群眾方面表現得淋漓盡致 ,其接處警時間平均縮短70%;“卡口勤務”是包頭交管拓展路網偵控預警系統和緝查布控系統功能外延的一項力舉,它開發了警務通卡口預警定製功能,查處嚴重交通違法行為數上升80.7%;“視頻巡邏勤務”是將包頭交管支隊視頻監控系統與“平安包頭”視頻系統對接,交通管理可用視頻數據資源呈幾何式增長,形成了城區交通管理的“天羅地網”,擁堵和事故警情主動發現率提高73%;“夜間巡控勤務”則是市交管部門推行的主動打擊防控模式,要求夜間值班警力“上班即上路,上路即管事”,形成“值班+巡邏+整治”的常態化夜間勤務新模式,補齊了夜間路面失控漏管的短板,讓我市夜間交通事故下降11.2%,更使工程運輸車等易致禍大型車輛偷跑亂開的頑症得到有效根治;“基礎勤務”,將隊伍、滾動排查、多維採集轄區內重點人員、重點車輛、重點單位等新鮮數據一鍵錄入全市公安交管數據庫,為開展公安交管部門“打防管控”提供重要支撐,目前基礎信息採集率、準確率達95%以上。

嚴管力量 擦亮文明城市新名片

再嚴格的法律法規、再高大上的技術、再周密適合的體制,都需要執法者嚴格的執行、交通參與者文明的配合,才能維護法律的尊嚴。

2016年以來,包頭交管部門一改過去失之於寬的執法方式,“零容忍”嚴管“七類重點車輛”,嚴查“十類重點交通違法行為”,累計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258萬次,其中酒駕3179起、醉駕400起,因“三駕”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直降46.8%,隨意變道、不按導向車道行駛等違法行為直降75%。

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包頭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機動三輪車、四輪代步車綜合整治行動,對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管理對象實施分類管理,對郵政行業、快遞行業、殘疾人代步車輛分別噴塗成綠、藍、黃三種醒目顏色,明確不同的行駛區域和管理辦法。整治以來,共查扣非法營運、違法上路的機動三、四輪車2418輛,取締9380輛,規範管理2149輛,有效解決了累積20年的城市管理難點。

包頭是中西部地區唯一一家連續四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稱號的地級市,市交管部門將文明交通誠信體系納入誠信包頭整體建設之中,出臺機動車“禮讓斑馬線”制度,建設“不禮讓行人”檢測抓拍系統5處,車輛文明禮讓率達80%,機動車禮讓行人蔚然成風。嚴格管理,讓文明交通成為文明城——包頭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