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力量,叫中國精神'

"

來源:光明日報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有一種力量,叫中國精神

——“精神的力量·新時代之魂”活動記者手記

光明網訊(記者 鄭芳芳)他叫柏志華,是浙江嘉興海鹽縣北團村的醫生。從1972年3月17日開始到現在,從赤腳醫生到鄉村醫生、社區醫生,變為現在的家庭醫生,柏志華始終紮根基層。這種幾十年如一日的為人民服務的情懷,源自紅船精神的感召,柏志華說:“我要一直用實際行動踐行紅船精神,做村民健康的守護者。”

他叫魏善民,是“焦桐”的守護人。如今年屆77歲的魏善民,已義務照顧“焦桐”48載。無論颳風下雨,他都堅持為“焦桐”掃落葉、培土、澆水。堅持守護“焦桐”,源於老人認為“焦桐”就是“焦裕祿精神”的象徵。他說:“焦書記是好人,俺想他啊!等老了,掃不動了,俺就交給三兒子,讓他繼續把‘焦桐’照看好。”

歷時10天,從浙江到河南,再到重慶、深圳,直至江西,一路上所見,皆是如此樁樁件件的小事、平平凡凡的百姓。然而,正是這些再平常不過的人和事,卻成為觸動人心的最好的例證,也是中國精神映照當下的最美展現。

正如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鍾君所說,中國精神“實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精神呈現,本質上具有意識形態的屬性,因而具有極強的凝聚力和引領力”。

這份凝聚力,讓河南開封西姜寨村秉著“迎難而上”的焦裕祿精神,實現由亂到治的完美蛻變。過去泥濘土路變成了整齊的街道,廢舊的房屋改建成安逸的圖書閱覽室,搭建起遊客與村民同吃同住的“美好住家”。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無需贅述便能一目瞭然。

這份引領力,讓重慶這個不沿邊、不靠海,沒有地理位置優勢的內陸城市,生生憑著不屈不撓的紅巖精神的加持,建成國際物流樞紐園區,並於2011年1月28日開行首班中歐班列(重慶),一躍成為開行時間最早、數量最多、運輸貨值最大、輻射範圍最廣、帶動產業最強的中歐班列,也成為新時代紅巖精神在重慶的生動實踐。

這份引領力,讓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形成一系列“比特區還要特”的先行先試政策體系,成功將前海打造為國家新一輪改革的戰略前沿、開放的熱土和創新的高地,並在改革開放精神的引領下錘鍊出“特別堅定的理想信念、特別開放的思維模式、特別敢闖的精神狀態、特別嚴格的一流標準、特別拼搏的創業幹勁、特別務實的工作作風、特別廉潔的行為規範”的“前海精神”。

這份引領力,讓江西這個革命老區,始終沿著井岡山精神及長征精神留下的紅色基因,朝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接續前進。經濟成就一地比一地閃亮:南昌建成的紅谷灘新區是集商貿金融、行政辦公、信息、文化、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城市中心區——中央商務區;井岡山是全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後首個脫貧“摘帽”的貧困縣;贛州於都稀土高科技企業——金力永磁2018年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艱難困苦能孕育成功,更能孕育精神。涓涓細流終成江海,壯闊的中國精神,是由紅船精神、長征精神、井岡山精神、紅巖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焦裕祿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等匯聚而成,氣勢磅礴,如一盞明燈,照耀著中國人民的前行之路;如一股力量,豐盈著中國人民的奮鬥之魂。

翳輕軀而奮進兮,跪側足以自閒。新時代已來,奮鬥腳步仍不能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是恰如其分的勉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一個人的奮鬥之力與傳承之力有限,然而億萬中國人共同匯聚起的奮鬥之力與傳承之力,以前可以戰勝重重險難建立新中國進而實行改革開放,今天則可以讓中國精神煥發時代光芒,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進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