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十三五”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劃

交通 十三五 經濟 農村 濟南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17-06-05

目 錄

前言 -1-

1.現狀分析 - 2 -

1.1“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 - 2 -

1.2 “十二五”期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 12 -

1.3“十二五”主要規劃目標完成情況 - 12 -

1.4存在問題 - 13 -

2.形勢分析與需求預測 - 17 -

2.1形勢與要求 - 17 -

2.2需求預測 - 20 -

3.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 23 -

3.1指導思想 - 23 -

3.2基本原則 - 23 -

3.3綜合交通網布局規劃 - 24 -

3.4發展目標 - 36 -

3.5發展戰略 - 38 -

4.發展重點 - 39 -

4.1加快發展“四個交通” - 39 -

4.2努力構建“兩個體系” - 49 -

4.3著力提升“一個水平” - 55 -

5.資金需求和籌措 - 58 -

6.實施效果 - 60 -

7.保障措施 - 61 -

7.1加強組織保障 - 61 -

7.2強化政策引導 - 61 -

7.3拓寬融資渠道 - 62 -

7.4強化土地保障 - 63 -

前 言

濟南市是山東省經濟、文化中心,是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核心,是連接京津冀經濟帶、長江經濟帶的重要樞紐節點城市,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公路運輸樞紐,交通區位條件十分優越。

“十二五”以來,濟南市交通運輸業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調整交通結構,拓展服務功能,提高發展質量,提升發展水平,形成了行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局面。

“十三五”時期是濟南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機遇期。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服務性行業,必須率先發展。為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高交通運輸保障能力、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按照市政府“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工作部署,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組織編制了《濟南市“十三五”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本規劃明確了推進濟南市交通運輸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是推進未來五年濟南市交通運輸業科學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是指引濟南市交通運輸業現代化建設的主要依據。

1.現狀分析

“十二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交通運輸廳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廣大幹部職工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大交通”為目標,加快推進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和由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型,成功申辦公交都市建設示範工程創建城市、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和綠色交通示範城市,交通運輸網絡進一步完善,運輸結構不斷優化,運輸服務水平顯著提高,為支撐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1.1“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成就

1、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1)公路建設養護成效顯著

——公路網總規模不斷增大。目前濟南市基本形成了以5條高速公路、5條國道、14條省道為骨幹,農村公路為支線的連接城鄉、干支相連的公路網絡。截至2015年,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3104公里,比2010年增加了1493公里。公路面積密度達到160.2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10年增加15公里/百平方公里。見表1-1和圖1-1。

表1-1 濟南市2015年公路網基本情況(單位:公里)

行政等級 合計 國道 省道 縣道 鄉道 村道 專用公路

里程(公里) 13103.9 825.3 520.8 1288.4 2751.3 7612.2 105.9

百分比 100% 6.3% 4.0% 9.8% 21.0% 58.1% 0.8%

技術等級 合計 高速 一級 二級 三級 四級 等外

里程(公里) 13103.9 418.9 515.6 1056.7 1419.8 9692.8 0

百分比 100% 3.2% 3.9% 8.1% 10.8% 74% 0.0%

圖1-1 2015年濟南市公路網結構統計

——國省公路幹線網主骨架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間,濟廣高速濟南連接線、濟南至樂陵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S104長清區陳莊至濟廣高速段新建工程、S248鹽濟線商河樂陵界至S316路口段改建工程圓滿完工。截至2015年,全市幹線公路總里程達到1346公里,比2010年增加72.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已建成“一環八射”高速路網,實現了縣縣通高速目標,成功打造“一小時公路交通圈”。普通國省道里程達到927.2公里,其中一級公路佔53.8%,比2010年增加8.1%,二級及以上公路佔94.4%。見表1-2和圖1-2。

表1-2 2015年濟南市國省幹線路網基本情況(單位:公里)

項目 指標 合計 高速公路 一級 二級 三級

國道 里程 2010年 760.6 342.6 264.7 153.3 0

2015年 825.3 406.8 302.3 116.2 0

增長 64.7 64.2 37.6 -37.1 0

現狀結構(%) 100.00% 49.29% 36.63% 14.08% 0

省道 里程 2010年 512.8 4.1 159.1 297.4 52.2

2015年 520.8 12.1 196.3 260.2 52.1

增長 8 8 14.1 -14 -0.1

現狀結構(%) 100.00% 2.32% 37.70% 49.97% 10.00%

合計 總里程 1346.1 418.9 498.6 376.4 52.1

結構(%) 100.00% 31.12% 37.04% 27.96% 3.87%

圖1-2 2015年濟南市國省幹線公路技術等級結構

——農村公路建設全面推進。“十二五”期間,新改建農村公路2075公里,新建改造危橋87座。章丘市、平陰縣、濟陽縣和商河縣村級公路網化工程完成1548.7公里,鄉村扶貧解困行動完成100個特困村農村公路建設任務,同步推進855個貧困村道路建設。截至2015年,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1758公里(含專用公路),比2010年增加1420公里。其中,農村公路三級及以上里程佔17.6%。具備條件的行政村瀝青路(水泥路)通村率100%。見圖1-3。

圖1-3 2015年農村公路技術等級比例圖

——養護質量和路況水平穩步提升。“十二五”期間,紮實推進公路綜合整治活動,深入推行危橋改造“綠色通道”制度,全力打造6個縣級養護示範圈和84個鄉鎮養護示範圈,積極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

(2)場站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十二五”期間,濟南西客站綜合樞紐、商河客運站、章丘客運總站均投入運營。截至2015年,共有公路等級客運站39個,其中,一級站5個,二級站7個。等級貨運站5個,其中一級站4個,二級站1個。

(3)內河航運前期研究工作積極推進

“十二五”期間,積極推進內河航運復航前期研究工作,開展了小清河、徒駭河通(復)航課題研究,編制完成《濟南港總體規劃(初稿)》等。目前境內主要內河包括徒駭河、黃河和小清河。由於河道斷流的影響,航運設施基本閒置。

2、公路水路運輸市場規範有序發展

(1)道路運輸不斷完善

——客運網絡不斷完善。“十二五”期間,全面啟動了與青島、淄博、濰坊、聊城四市間運力整合規劃,積極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班線客運同城化進程,開行濟齊城際公交和濟萊城際快客。大力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積極開展章丘城鄉交通一體化示範區建設,開通濟陽至長途汽車東站K905公交線路,打造8條城鄉公交示範線路。截至2015年,濟南市客運線路達到758條,其中農村客運線路302條。

——甩掛運輸發展迅速。“十二五”期間,積極推進甩掛運輸發展,省交運集團、佳怡物流成為國家級甩掛運輸試點單位,力諾物流被確定為省第二批甩掛運輸試點單位。目前,開闢甩掛線路14條,覆蓋省內大部分地市和省外重要貨運集散點。

——運輸規模穩定發展。“十二五”期間,公路運輸保持穩定發展,2015年,全年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3663萬人,同比減少1.8%;旅客週轉量完成54.2億人公里,同比增長4.9%。公路貨運量完成20419萬噸,同比增長5.5%;貨運週轉量完成393.8億噸公里,同比增長0.5%。

——運輸結構不斷優化。“十二五”期間,嚴格實施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核查和二級維護排放檢測,基本淘汰營運黃標車。截至2015年底,全市營業性載客汽車達到3075輛,中高檔客車比例達到92.8%,總客位達到11.7萬個。全市營運性載貨汽車達到9.2萬輛,車輛噸位數達到了53.0萬噸,分別比2010年增加12.2%和52.3%,大、中、小載貨貨車比例為分別為46.2%、1.8%和53.8%。

——企業集約化程度不斷提高。截至2015年底,道路客運企業達到53戶,其中擁有50輛及以上客車的比例為32.1%。道路貨物運輸戶56387戶,其中危險貨物運輸業戶57戶,擁有100輛及以上貨車的業戶有74戶,與2010年相比增加362.5%。

——運輸輔助業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十二五”期間,深入開展汽車維修企業和綜合性能檢測站質量信譽考核,促進汽車維修、檢測企業誠信經營,提高了行業誠信度。截至2015年底,全市汽車維修企業共計2865家,其中,一類整車維修企業35家,二類整車維修企業666家,三類專項維修業戶2164家,完成主要工作量134.7輛次。全市綜合性能檢測站共計11個,完成檢測量合計26.6萬輛次,其中維修竣工檢測15.9萬輛次,等級評定檢測7.5萬輛次,維修質量監督檢測0.4萬輛次,其它檢測2.8萬輛次。三類專項維修業戶2164家,完成主要工作量134.7輛次。全市共有道路運輸從業人員129930人,開展道路運輸從業資格初學培訓6.6萬人。

(2)水路運輸行業持續穩定發展

“十二五”期間,水路運輸業持續穩定發展。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營業性黃河浮橋19座(其中在我市註冊12座),省際貨船運輸企業3家,旅遊客船運輸企業3家,無船承運企業4家,船舶交易企業1家。擁有營業性貨運船舶170艘、94260淨載重噸;擁有營業性客運船舶51艘、1428客位;持證船員1600餘人。2015年,完成水路客運量25萬人,客運週轉量95萬人公里;完成貨運量173萬噸,貨運週轉量14.4億噸公里。

(3)郵政快遞業發展迅速

“十二五”以來,濟南市郵政快遞業努力保障郵政普遍服務,著力優化快遞行業發展環境,加大寄遞渠道安全監管力度,積極做好“最後一公里”便民惠民服務,實現了郵政、快遞的跨越式發展。截至2015年底,濟南全市共有郵政服務網點213處,其中郵政普遍服務網點204處。全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8781萬件,位居全省第一位。

3、城市客運

“十二五”期間,我市率先出臺《濟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成功申建國家“公交都市”創建示範城市,基礎設施支撐能力逐步增強,城市公交網絡不斷拓展,車輛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出租車行業發展迅速。

(1)公交場站設施不斷完善

實現西客站公交樞紐的交接使用,建成二環西天橋立交公交停車場等四處公交場站,基本完成唐冶公交停車場、盛福公交停車場建設工作。截至2015年,市區公交場站達到93處,公交站點達到3532個,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93%。

(2)公交線路網絡化程度不斷提高

截至2015年底,公交運營線路達到277條,總長度5389.6公里,分別比2010年增加68條和1378公里。快速公交(BRT)網絡進一步拓展,線路總長度達到94.0公里,基本形成“兩橫四縱”BRT網絡化運營佈局。

(3)運力結構不斷優化

截至2015年,公交車輛規模達到5537輛,比2010年增加1550輛,其中天然氣公交(CNG、LNG)、混合動力車、電車等綠色公交車輛共計3121輛,佔總規模的56.4%,比2010年增加34.2%。

(4)公交運營模式不斷創新

開闢定製公交25條,在城區主要幹道構建零時公交網,覆蓋了在公交走廊上運行的12條公交線路,在 90餘條普通公交線路上增加K系列公交車,推出 “零時公交”、“守時公交”、“社區公交”、“定製公交”及“高峰通勤公交”等多種服務形式,全力滿足市民多種形式的出行需求。

(5)出租汽車行業平穩較快發展

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出租汽車9699輛,其中安裝衛星定位車載終端率達到98.5%,載客車次達到8221.1萬車次,客運量達到1.64億人次,運營里程達到8.8億公里。

4、安全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

(1)貫徹落實安全法規

印發了《道路運輸安全法規文件彙編》、《關於明確道路運輸安全重點工作責任分工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強化長效機制建設,開展了安全生產風險管理、安全生產誠信和網格化管理體系建設,提高了交通運輸安全管理水平。

(2)紮實推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

健全了五級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逐級簽訂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嚴格考核和獎懲。加強了基層基礎和基本功建設,開展了演講比賽和新安全法宣傳培訓,建立了安全專家庫,完成了客運和危化品運輸企業的標準化達標考評工作。

(3)積極開展安全整治

突出道路客運、危化品運輸、公路安保、水上安全等七個重點領域的安全整治,開展了客運平安年、百日攻堅、安全生產月、六打六治、平安交通等七項活動,共組織各類安全檢查689次,參加人員5800餘人次,整改事故隱患520個,穩定了系統安全生產形勢,保障了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5、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

(1)建設了“一箇中心”

建成濟南市交通主樞紐信息管理調度中心,實現了公路建設管理、道路運輸管理、城市客運管理、應急調度指揮和社會公眾服務共五大功能,切實提升了濟南交通運輸系統的安全監管水平和應急處置能力。

(2)應用了“兩套網絡”

在全市道路運輸系統推廣使用辦公事務管理系統,實現了市、縣、鄉(鎮)三級聯網。建成了濟南市交通稽查三級聯網系統,實現了市局與6個縣(市)區交通稽查系統的聯網。

(3)完成了“三類應用”

應用了車輛技術管理服務系統,提高了對車輛技術管理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全市14條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全部安裝使用了視頻監控系統,有效保障了車輛檢測數據的真實性。應用了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系統,切實加強了對駕駛員培訓學校的行業監管。

(4)開發了“四條渠道”

局辦公自動化系統實現了公文的網上傳輸和批閱等基本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通過局政府網站公開政府信息。原“96596”熱線號碼升級為全國通用的“12328”交通運輸監督服務熱線,為國家首批開通城市,實現與“96660”路政熱線、“96576”出租熱線及出租“愛召車”自助服務系統、“96190”公交熱線三條熱線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和“96669”山東出行熱線共同運行。並實現了與“12345”市民服務熱線、濟南交通廣播電臺、濟南電視臺新聞中心的聯動。

(5)加強信息化創新工作

自主開發道路運輸從業人員繼續教育管理系統,實現了從報名、培訓、考試到發證整個流程的規範管理。推行手機辦公,公交總公司已正式啟用了手機OA辦公系統。另外完成手機來車預報系統建設與應用。

6、節能減排工作成效顯著

(1)強化政策引導

貫徹落實《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意見》等規範性文件,推動出臺了《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綠色交通運輸發展的意見》,相繼制定實施了《濟南市交通運輸行業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一期)》、《關於實施“十大行動”進一步加強大氣汙染防治的實施方案》、《濟南市交通運輸局重汙染天氣應急方案》等有關文件,並將節能減排工作納入年度考核內容。

(2)優化運輸結構

加快推廣車用天然氣,鼓勵選用節能環保車型,加大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在交通運輸工具中的運用,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汽車和新能源汽車,並逐步完善相關基礎配套設施。重點實施營運黃標車淘汰工程, 820輛黃標公交車、188輛黃標出租車、13578輛長途客貨運黃標車已全部退出營運市場。

(3)注重科技創新

加強了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應用技術等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技術研發。《汽車鈑金噴塗流水線生產方式應用》項目獲全國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示範項目。“瀝青拌合設備油改氣技術”、“濟南市無軌電車系統建設”和《公共汽電車運營線網設置和調整規則研究及標準制定》3個項目,2項獲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首批綠色循環低碳示範項目、1項獲交通運輸部立項。

(4)成功獲批綠色交通城市創建城市

2015年,我市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山東建設綠色交通省濟南綠色交通城市子項目。合計獲得補助資金4376萬元,首批資金1955萬元正在按項目進度進行撥付。綠色交通城市建設項目的申報成功,有利於推動我市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納入全國總體佈局,爭取國家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的政策和資金支持。

7、行業文明取得新的突破

(1)大力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深入開展了黨的輝煌歷程、“學黨史、頌黨恩、跟黨走”等主題學習活動和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學習宣傳活動。交通運輸局內部綜合考核工作被市人社局在全市範圍推廣,進一步加強了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工作總體滿意度達98%以上。

(2)大力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嚴格落實“三重一大”集體研究決策,重大事項報告,以及領導幹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和函詢制度。全面落實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集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廉政教育活動。選擇代表性、社會關注度較高的問題,作為行風重點整改事項,逐項落實整改措施。

(3)大力推進行業文明建設

積極組織開展了“兩保兩樹”、交通服務品牌建設、最美道路運輸行業建設、建功立業競賽、學雷鋒志願服務、文明禮讓行動等文明創建活動,濟南公交、泉城的士、微笑服務、便捷維修等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市交通運輸局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全系統新增省級青年文明號2個,市級青年文明號13個。

1.2 “十二五”期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十二五”期間,濟南市不斷理順交通財務管理機制,規範專項資金使用,搞好資金籌措。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探索交通運輸領域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試點,加快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其中“濟南長清黃河大橋”項目是濟南市第一個採用投資人招標方式實施的項目。

“十二五”期間,濟南市完成交通固定資產投資184.9億元,其中幹線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23.4億元,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8.9億元,運輸場站完成投資12.3億元,更新改造方面完成投資16.3億元。

表1-3 濟南市2011-2015年交通固定資產投資情況表(單位:萬元)

指標名稱 合計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固定資產投資 1849189 141397 360737 368399 406895 571761

幹線公路 1274024 41308 250139 262278 276738 443561

農村公路 288630 52857 71457 66150 45315 52851

運輸場站 122948 27832 12397 28053 18241 36425

更新改造 163587 19400 26744 11918 66601 38924

1.3“十二五”主要規劃目標完成情況

“十二五”濟南市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劃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見表1-4。

表1-4 濟南市“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業主要規劃指標完成情況

分類 具體指標 2015年 “十二五”規劃 規劃目標完成度 指標

屬性 備註

基礎設施 公路通車裡程 13104 12848 101.99% 預期性

其中: 幹線公路 1346 1590 84.65% 預期性

農村公路 11758 11258 104.44% 預期性

公交專用道 179.1 400 44.78% 預期性

運輸服務 公路客運量(萬人) 3663 13487 26.77% 預期性 統計口徑調整,不可比

運輸服務 公路客運週轉量(億人公里) 54.2 237.5 22.79%* 預期性 統計口徑調整,不可比

公路貨運量(萬噸) 20419 17626 114.94% 預期性

公路貨物週轉量(億噸公里) 393 332.9 118.05% 預期性

水路客運量(萬人) 25 50 48.00% 預期性

水路旅客週轉量(萬人公里) 96 220 43.18% 預期性

建成區公交分擔率(%) 24.9 40 62.25% 預期性

城區公交日客運量

(萬人次/日) 206 420 52.38% 預期性

公交車準點率(%) 61 85 71.76% 預期性

運輸裝備 營業性載貨汽車(輛) 92008 125000 96.85% 預期性 因政策調整,黃標車淘汰

營業性載客汽車(輛) 3075 5500 55.91% 預期性 運力結構調整

城區城市公交車(標臺) 6700 8671 75.17% 預期性

城區萬人擁有標臺數

(標臺/萬人) 17.8 20 89.00% 約束性

出租汽車 9699 <10000 100.00% 約束性

營業性運輸船舶淨載重(萬噸位) 9.9 13.2 92.42% 預期性

綠色

交通 營運貨車單位運輸週轉量

能耗下降(%)(比10年) 16.89 12 141% 約束性

安全

應急 重載普通貨物運輸車輛

GPS安裝率(%) 86 50 172% 約束性

與規劃相比,“十二五”期間,交通建設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仍需加強,幹線公路建設目標未能實現,水路建設進度緩慢,運輸服務指標未能得到很好實現。

幹線公路建設不能達到目標主要是發展與資金緊缺之間的矛盾,土地、環境等剛性約束更加凸顯。運輸服務不能達到目標主要是行業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相對滯後。

1.4存在問題

“十二五”期間,雖然濟南市綜合交通運輸取得了較大發展,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構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要求相比,還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交通運輸通道能力不足、銜接不暢

一是交通運輸通道不完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內各地市間主要以公路為主,其它交通方式發展滯後於公路,尤其水路發展滯緩,以高速公路為骨幹的交通體系難以促進經濟圈一體化發展。市域範圍內,普通國省道跨黃河難的問題比較突出,部分橋樑的交通量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堵車、交通中斷時有發生,制約“北跨”發展。

二是樞紐綜合性不強,集疏運體系欠完善。目前,濟南市多數鐵路客運站、公路客運站、城市公交樞紐分離,即使“在一起(在同一區域)”,也“不一體(不是同一建築體)”。

2、運輸方式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是公路網布局有待優化,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市區路網與高速路網的銜接不夠順暢,快速通道少、出入口少。濟南市東部和西部、南部山區、黃河北發展不均衡,路網不完善,還存在部分斷頭路。國省幹線整體服務能力不夠,擁擠度均超過0.6,尤其是繞城西線擁擠度高達1.07,影響了過境車輛的快速通行。

二是水路運輸方式發展緩慢,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交通需求。內河通航河流較少,航道、港口等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薄弱,未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

3、運輸服務需進一步改進

一是運輸服務水平不高。城鄉客運一體化水平相對較低,城鄉客運發展還未實現高效協調。貨運市場規模化程度較低,集裝箱運輸、快速貨運、特種運輸等高附加值運輸組織方式應用比例仍然偏低,貨運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尚不完善。郵政快遞服務企業數量多、規模小、佈局散,影響了快遞服務規模化、品牌化和網絡化經營。

二是各種運輸方式交通運行和運輸組織之間銜接不夠順暢,協同運輸能力相對薄弱,聯合運輸發展滯後,亟待構建連續、無縫連接的一體化組織和服務系統。

4、可持續發展能力需進一步強化

一是綠色發展水平仍需提升。節能減排科技研發投入與基礎設施投資比例不合理,創新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尚未建立,統計監測等基礎性工作薄弱,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二是信息化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缺乏有效整合和市場化開發,行業信息資源價值尚未得到充分開發利用,社會公眾的信息服務體驗尚未有效提升,個性化、多樣性的信息服務與社會公眾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行業監管手段單一,習慣於行政手段,需要進一步創新簡政放權、發揮市場主體作用的方式和渠道。依法行政理念尚未完全貫徹,執法水平和執法人員整體素質仍需進一步提高。

四是人才隊伍建設需進一步加強。部分交通行業管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尤其缺乏專業的管理和技術知識;執法人員自身素質、業務能力、服務水平仍需進一步加強。

5、資金、土地、環保等剛性制約不斷增強

稅費改革後,普通國省幹線公路建設養護資金融資渠道單一,公路建設和養護成本逐年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樞紐場站等項目受經濟效益等因素影響,對社會資本吸引力較小,市場融資困難,公交場站用地存在較大缺口,制約公交線網優化提升。土地、環保等剛性制約不斷增強,前期工作及建設實施難度不斷加大。

6、體制機制有待進一步理順

目前交通運輸體制機制與大部制改革的要求及交通運輸管理實際需要還存在一定差距和不適應性,各方式之間尚未建立規範的溝通協調機制,在規劃、建設、運營、安全應急等方面缺少聯動,難以發揮綜合運輸的效能。

2.形勢分析與需求預測

2.1形勢與要求

“十三五”期,我國處於“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協調推進。隨著山東省“兩區一圈一帶”三大重點區域帶動戰略的深入實施,山東省經濟社會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進入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關鍵時期。“十三五”期,也是濟南市在全省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是大力實施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機遇期,是濟南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關鍵期,是實施公交都市、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綠色交通示範城市的完成期,更是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獨立發展向綜合、一體發展的融合期。新階段、新形勢、新變化對“十三五”期濟南市交通運輸提出更高要求。

1、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要求不斷提高交通運輸總體容量和通行能力

預計2020年濟南市國內生產總值將是2015年的1.5倍,“十三五”期GDP年均增速將保持在中高檔上,經濟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必然要求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儘快完善“薄弱環節”,進一步提高路網總體容量和通行能力,保障交通運輸供給能力的有效提升。

2、區域互動協調發展,要求努力完善交通運輸通道和綜合樞紐能力

濟南市北連京津冀經濟圈,南接長三角城市群,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中原經濟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山東半島城市群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對外開放和外向經濟潛力巨大。隨著區域互動、優勢互補、緊密協作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構建,過境交通需求持續增長。因此,濟南市應進一步發揮交通先導引領作用,加快綜合運輸通道和綜合樞紐建設,強化濟南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

3、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不斷聚集邁進,要求濟南市發揮省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的銜接領航能力

完善城際交通網,做大做強省會經濟,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實現聯動發展,打造山東省中西部崛起的戰略平臺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需要提升和放大濟南市作為山東省核心城市的輻射作用和效應,以濟南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通一體化。

4、“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戰略目標,必然要求充分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保障支撐能力

2015年6月王文濤書記提出了“打造全國區域性經濟、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與山東經濟文化強省相適應的現代泉城”的戰略目標。打造區域經濟中心,提升濟南市在區域內的經濟首位度,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大力支撐與協調;打造區域金融中心,聚集、融合金融行業,需要藉助濟南市交通區位輻射、吸引的優勢,精細布局金融行業,需要交通基礎設施的配套支撐;打造區域物流中心,需要藉助於濟南市全國公路主樞紐、鐵路樞紐、全國物流節點城市以及物流園區一級試點城市的交通區位優勢;打造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速創新驅動發展,需要依靠智慧交通的引領帶動作用。

5、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入實施,要求充分發揮交通運輸的基礎保障與先行引導作用

濟南市實施多元化、差異化的城鎮化發展策略,加快構築以中心城區為主體,以縣域次中心城市為支撐,以中心鎮和一般鎮為基礎的層次分明、佈局合理、功能協調、城鄉一體的四級新型城鎮體系,基本形成“中部集聚南北優化兩翼展開”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到2020年,濟南市城鎮化率達到75%左右。這就要求優化大城市交通模式,積極推進城市公交一體化,積極推行“公交優先”政策,促進大容量公共交通系統的發展,推進城市及城市近郊公共客運一體化。積極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積極推進常規公交的延伸以及農村客運班線的公交化改造,促進城市(包括近郊)和農村偏遠地區公共客運服務的均等化。

6、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創建綠色交通示範城市,要求切實增強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創建公交都市示範城市和綠色交通示範城市,要求切實增強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能力。黨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了“五位一體”總佈局的戰略高度,濟南市努力創建公交都市和綠色交通示範城市,全力構建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綠色交通運輸體系。這就要求交通運輸行業必須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過程落實公交優先,全方位集約節約運輸資源,降低能耗,減少排放,特別是要有效引導運輸需求,強化結構性節能減排。

7、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要求交通行業與互聯網深度滲透融合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將互聯網建設上升到國家層面。這就要求交通運輸行業牢牢抓住這一契機,不斷推進政企合作模式的綜合交通出行信息服務科技示範工作;積極用好大數據技術來支撐交通運輸行業科學決策;有序推進交通運輸領域國家物聯網的應用示範工作;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互聯網+交通”新模式發展。鼓勵社會各類主體開展基於互聯網的創新應用,促進各類技術與業態的突破發展。

8、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推進依法治國,要求積極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八屆五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更進一步的系統部署,明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要求交通運輸行業全面深化交通運輸領域改革,理順職責關係,推動行業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運輸市場公平轉變,形成權界清晰、結構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制保障的交通運輸政府部門機構和職能體系,切實提升交通運輸治理能力和水平。

2.2需求預測

1、運輸需求總量預測

根據未來濟南市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趨勢,在對濟南市交通出行結構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濟南市域中各運輸方式發展趨勢以及各運輸方式之間交通需求轉移關係,採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全社會的運輸量。預測到2020年全社會客運量將達到8000萬人,年增長率為1.8%;貨運量將達到25700萬噸,年增長率為4.2%,預測結果如表2-1所示。

表2-1 2015-2020年濟南市全社會客貨運量預測值

年份 客運量(萬人) 貨運量(萬噸)

2015 7358 20981

2020 8045 25365

2、運輸結構預測

根據濟南市社會經濟發展對交通運輸需求的影響分析,結合濟南市歷年運輸結構變化趨勢,參考山東省運輸結構發展規律,預測濟南市“十三五”時期各種運輸方式的分擔率。預測到2020年公路客運量為3500萬人,年下降率為0.9%,分擔率由49.8%下降為43.5%;貨運量為24500萬噸,年增長率為3.7%,分擔率由97.2%下降為96.6%。預測濟南市水路發展迅速,水路客運量到2020年將達到45萬人;貨運量達到60萬噸,分擔率由0.6%下降為0.2%。預測結果如表2-2、表2-3所示。

表2-2 2020年各種運輸方式客運量分擔率 單位:萬人

公路 水路 鐵路 航空

年份 分擔率 客運量 分擔率 客運量 分擔率 客運量 分擔率 客運量

2015 49.78% 3663 0.34% 25 36.69% 2700 13.18% 970

2020 43.51% 3500 0.56% 45 39.78% 3200 16.16% 1300

表2-3 2020年各種運輸方式貨運量分擔率 單位:萬噸

公路 水路 鐵路 航空

年份 分擔率 貨運量 分擔率 貨運量 分擔率 貨運量 分擔率 貨運量

2015 97.19% 20419 0.82% 173 1.90% 400 0.08% 17

2020 96.59% 24500 0.24% 60 3.00% 760 0.18% 45

3、公路交通量預測

公路交通量需求預測選用傳統四階段法。現狀路網及2020年規劃路網分配流量見圖2-1、圖2-2。

圖2-1 2015年現狀流量在現狀路網流量分配圖

圖2-2 2020年預測流量在現狀路網流量分配圖

3.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3.1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緊緊圍繞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建設和“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發展目標,以發展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為主題,以推動交通運輸轉型發展為主線,全面落實公交優先戰略,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優化運輸服務、提升治理能力,為公眾出行和貨物運輸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的服務,為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3.2基本原則

1、堅持適度超前,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係

“十三五”期是濟南市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加快成網、發揮規模效益的關鍵階段,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必須繼續保持一定的發展規模和速度。交通建設長期保持高位運行,在進行經濟社會“新常態”之後,將由高速發展轉為中高速發展。利用好這一契機,可以著力解決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均衡、管理方式不精細等問題,在加快發展中優化結構、提高質量和效益,優化交通網絡銜接,提升運輸服務水平。

2、堅持創新驅動,處理好改革與發展的關係

濟南市交通運輸經過多年發展,許多深層次的矛盾與問題逐漸凸顯,必須依靠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發展、轉方式、調結構、防風險、惠民生,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來統領“十三五”期交通運輸工作,把改革創新貫穿於各個方面,把改革作為“十三五”期的重要工作任務,作為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

3、堅持深化改革,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十三五”期要充分體現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的精神和要求,必須有所突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作用。凡是能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領域,要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比如,在運輸裝備領域,市場競爭較為充分,儘量只予以必要的政策引導。在政府主導的領域,比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應急保障等方面,要加強管控。

4、堅持統籌協調,處理好硬件與軟件的關係

要堅持問題導向,既要實施一批關係全局、現實亟需、帶動性強的重大交通建設工程,也要推進一批加強運輸方式銜接、提高綜合運輸服務水平作用顯著的重大項目,也要落實一批對提質增效升級、推動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有效管用的重大政策。

5、堅持遠近結合,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係

必須立足腳下、面向未來,既考慮今後五年,也考慮遠景發展,注重以解決長遠問題的辦法來應對當前挑戰。針對當前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土地、資金、資源環境約束等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確保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針對發展方式粗放、創新能力不足等事關交通運輸行業發展長期性、深層次、戰略性重大問題,要超前謀劃,做好政策儲備,提出制度安排,明確戰略舉措。

3.3綜合交通網布局規劃

1、綜合運輸通道

(1)“一縱一橫”區際綜合運輸通道

規劃佈局“一縱一橫”兩大通道,分別為京滬通道和濟青通道,主要由高速鐵路、快速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組成,作為承擔濟南市區際主要客貨運輸任務的運輸走廊,依靠兩條縱貫南北、東西的大通道,將濟南市打造成山東省的中心城。促進濟南市加快融入國家“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中

圖3-1 “一縱一橫”區際綜合運輸通道

——“一縱”綜合運輸通道

京滬綜合運輸通道。該通道北起德州,經濟南、泰安、濟寧,南至棗莊,縱貫山東省中西部。通道現有京滬高速鐵路、京滬鐵路,京滬高速公路(G2)、京臺高速公路(G3)、濟徐高速公路(S33)、普通國道G104,濟南機場作為航空樞紐溝通國內外空中運輸網絡。

中長期重點建設石濟客專、濟南至泰安、濟南至萊蕪城際鐵路;建設濟南大東環(G2),改擴建普通國道G104、G105、G237、G513;改擴建濟南機場。

——“一橫”綜合運輸通道

濟青綜合運輸通道。該通道東起青島,經濰坊、淄博、濟南,西至聊城,橫貫山東省中部,是國家綜合運輸大通道青島至拉薩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軸和引導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半島藍色經濟區一體化發展的主通道。通道現有膠濟客運專線、膠濟鐵路、

邯濟鐵路、濟青高速公路(G20)、青蘭高速公路(G22)和普通國道G308、G309,濟南機場作為航空樞紐溝通國內外空中運輸網絡。

中長期重點新建濟青高速鐵路、鄭濟客運專線;擴容濟青高速公路、貫通青蘭高速公路,改造國道G309;擴建濟南機場。

圖3-2 京滬通道線路構成示意圖

圖3-3 濟青通道線路構成示意圖

(2)“六射”城際綜合運輸通道

以濟南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規劃建設濟南—德州、濟南—濱州(東營)、濟南—淄博、濟南—萊蕪、濟南—泰安、濟南—聊城六條放射狀城際通道。構建以城際鐵路為主導、公路為補充的客運系統和以高速公路為主、國省幹線普通公路為補充的貨運系統。通過完善該城際交通網,做大做強省會經濟,輻射帶動周邊區域,實現聯動發展。

圖3-4 “六射”城市綜合交通網示意圖

2、綜合交通樞紐

規劃形成五處綜合客運樞紐、八處客運樞紐及64處公交樞紐、四處物流園區和四處物流中心組成的交通樞紐體系。其中:

五處綜合客運樞紐:濟南西客站綜合客運樞紐、濟南火車站綜合客運樞紐、濟南東客站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國際機場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十六裡河綜合客運樞紐。

七處客運樞紐:濟南大學城客運站、辛西路交通樞紐、章丘客運站、平陰客運站、濟陽客運站、商河客運站、長清客運站。

公交樞紐規劃分為市級公交樞紐與地區級公交樞紐兩級。規劃市級樞紐10處,佈設於城市主、次中心,大型交通集散點;規劃地區級樞紐54處,佈設於城市次中心、社區級中心,組織公交與軌道、長途客運、外圍小汽車交通、公交的換乘。

四處物流園區:濟南蓋家溝物流園區、濟南擔山屯物流園區、濟南董家物流園區、空港物流園區。

四處物流中心:濟南邢村物流中心、濟南桑梓店物流中心、濟南長清物流中心、濟陽崔寨物流中心。

3、公路網布局規劃

——“兩環十射”高速公路網

兩環:內環是由國家高速京滬線(G2)、京臺線(G3)和濟廣線(G35)和濟南繞城高速南環(G2001)在濟南外圍聯網形成的繞城高速公路。外環濟南繞城高速大東環、濟南繞城高速大南環、濟南繞城高速大西環、濟聊高速和青銀高速組成的外環繞城高速公路。

十射:一射(濟南—青島北線高速公路)、二射(濟南—青島南線高速公路)、三射(濟南—棗莊高速公路)、四射(濟南—菏澤高速公路)、五射(濟南—聊城高速公路)、六射(濟南—石家莊高速公路(青銀線))、

圖3-5 濟南市客運樞紐規劃佈局圖

圖3-6 濟南市貨運樞紐規劃佈局圖

七射(濟南—德州高速公路)、八射(濟南—天津高速公路)、九射(濟南—東營高速公路)、十射(濟南—泰安高速公路)。

——“八縱七橫五射五連”普通幹線公路網

八縱:S242、S243、S244、S248、S239、G220、G104、G105

七橫: G340、S319、S249、G308、G309、S327、G341

五射:S101、S102、S103、S104、S105

五連:懷仁—商河—鄭路連接線、普雪路、機場連接線、萬德孝裡連接線、孔村東阿連接線

4、水路佈局規劃

規劃形成 “三幹多支”內河航道網絡。

“三幹”:小清河、徒駭河、黃河。

“多支”:華山湖、大明湖等與三條幹線河流連接的支流。

5、城市公共交通佈局規劃

規劃“五環九射”無軌電車網絡。

“五環”:北園大街—二環東路—二環南路—二環西路、北園大街—緯二路—經十路—二環西路、北園大街—二環東路—經十路—緯二路、北園大街—歷山路—經十路—緯十二路、北園大街—鳳凰路—二環南路—二環西路。

“九射”:北園大街—工業北路(鳳凰路—西站)、經四路—解放路—工業南路(鳳凰路—辛西路)、南辛莊西路—經七路—和平路(二環東路—二環南路)、經十路(邢村立交橋—西站)、二環西路(大魏—京滬鐵路橋)、緯十二路(二環北路—九曲)、緯二路(濼口—南康)、二環東路(高牆王—燕山立交橋)、鳳凰路(工業北路—旅遊路)。

圖3-7 濟南市高速公路規劃佈局圖

圖3-8 濟南市普通幹線公路規劃佈局圖

圖3-9 濟南市內河航道規劃佈局圖

6、郵政設施佈局規劃

規劃確定郵政設施空間結構為“兩個郵件處理中心、七個區郵政企業、多個郵政營業網點”。

兩個郵件處理中心為西客站郵區中心局、新東站郵件處理中心;七個區郵政企業為以濟南市轄六區、高新區為管轄範圍的區郵政企業;多個郵政營業網點為佈局科學合理的郵政營業場所,保障郵政普遍服務。

圖3-10 濟南市郵政規劃佈局示意圖

3.4發展目標

“十三五”期,濟南市繼續全面推進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綠色交通城市、公交都市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交通一體化建設。到2020年,基本建成交通基礎設施能力充分、綜合運輸服務優質高效、科技信息化先進適用、資源環境集約綠色、安全保障可靠有力、行業治理能力顯著提升的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切實發揮好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先行官”作用。

基礎設施:到2020年,公路網總里程達到13658公里,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形成“1小時交通圈”,建成市域“一環十射”高速公路網,國省幹線道路等級不斷提高,農村公路通達所有建制村和新型農村社區,公路路面質量顯著提高。積極推進小清河濟南段復航工程,中心城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全覆蓋,形成能力充分、結構合理、銜接一體、養護水平全省領先的基礎設施網絡。

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到2020年,保障更有力、服務更優質、設施更完善的城際客運網絡全覆蓋,城市公交出行佔機動化出行總量的60%以上,構建以快速公共交通(BRT)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慢行交通為延伸的一體化城市交通體系,基本實現城鄉客運一體化, 所有建制村基本通客運班車,鎮村公交全覆蓋。濟南市在“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戰略

中的貨運樞紐和橋頭堡地位更加突出,貨運企業更加集約化,運輸裝備技術更加先進,運力結構更趨優化,郵政快遞服務更加高效便捷。形成“佈局合理、結構優化、銜接順暢、服務優質、支撐有力、管理規範”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

可持續發展:到2020年,安全監管和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安全運營水平顯著提升。現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運輸各領域全過程深度應用,公眾出行信息化智能化服務、貨運與物流信息化和政務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節能減排、環境保護、資源集約利用取得更大成效,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提高。安全保障有力、應急反應迅速、科技信息化先進適用、資源環境集約低碳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提高。

依法監管服務水平:到2020年,人才素養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顯著提升,交通運輸法治能力顯著增強。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基本形成公眾滿意、事權清晰、權責一致、分工合理、運行高效、法制保障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

表3-1 濟南市“十三五”期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劃主要指標

目標層 序

號 指標層 單位 2015年 2020年 指標

屬性

基礎

設施 1 公路通車總里程 公里 13104 13658 預期性

其中 幹線公路 公里 1346 1500 預期性

農村公路 公里 11758 12158 預期性

2 城市公交專用道長度 公里 179.1 400 預期性

3 農村客運站點覆蓋率 % 99.7 100 約束性

4 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 % 95 100 約束性

5 普通國省幹線公路二級及以上佔比 % 94 98 預期性

6 農村公路三級及以上佔比 % 17.6 20 預期性

7 普通國省道總體技術狀況指數(MQI) 90 92 約束性

8 縣鄉公路路面質量指數(PQI) % 70 75 約束性

綜合

運輸

服務

體系 9 公路客運量 萬人 3663 3500 預期性

10 水路客運量 萬人 25 45 預期性

11 公路貨運量 萬噸 20419 24500 預期性

12 水路貨運量 萬噸 173 60 預期性

13 營運客車中高級佔比 % 93 95 預期性

14 城區清潔能源及新能源公交車佔比 % 55 70 約束性

15 城區公交車輛萬人擁有標臺數 標臺 17.8 20 預期性

16 城市公交出行佔機動化出行比例 % 44 60 約束性

17 鎮村公交化運營比率 % 40 60 預期性

可持續發展 18 普通國省公路重要節點實時

運行監測覆蓋率 % 60 75 約束性

19 較大以上安全生產

責任事故次數下降率 % - 20 約束性

20 營運車輛單位運輸週轉量CO2排放下降率(與2010年比) % 10.5 18.5 約束性

依法監管服務水平 21 執法人員文化程度大專以上佔比 % 90 92 約束性

22 公眾對交通運輸行業滿意度 % 75 80 預期性

3.5發展戰略

濟南市交通運輸發展既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步入中高速增長的一般特徵,也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不同特點。在新常態下推進濟南市交通運輸業科學發展,需要堅持“五個更加”。

更加註重服務重大發展戰略。國家正在實施“4+3”國家戰略,全省正在全力推進“兩區一圈一帶”重點區域帶動戰略,濟南市正在實施“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要充分認識這些戰略在國家和省市經濟發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牢牢把握重大戰略給交通運輸帶來的新的增長點和新的發展機遇,超前謀劃,統籌推進,實化抓手,細化措施,做到規劃落地,項目、政策、資金要“三個跟上”,使濟南市更好融入國家和省市重大發展戰略中,提升城市競爭力和輻射能力。

更加註重轉方式調結構。要優化投資結構,補齊發展短板,重點推進高速公路網建設,加大國省幹線改造力度,加快“斷頭路”和“瓶頸”路段建設,加快內河航道建設,讓“短板”儘快長起來。二是優化運輸組織結構,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深度融合,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加快綜合運輸樞紐、物流信息平臺和物流園區建設,以多式聯運為載體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三是優化市場主體結構,依靠深化改革促進結構調整,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統一開放的大市場、公平競爭的大環境。

更加註重依靠創新驅動。交通運輸要實現從傳統產業向現代服務業轉型升級,根本出路也在於創新。要圍繞“四個交通”目標,把智慧交通建設作為主戰場,把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研發、推廣、應用作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智能化引領交通運輸現代化。

更加註重行業可持續發展。牢固樹立“三個責任重於泰山”思想,狠抓安全生產、工程質量、黨風廉政建設。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努力實現交通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和諧可持續。自覺適應財稅體制改革的要求,創新融資模式,拓展籌融資渠道,嚴格控制信貸規模,優化存量債務結構,化解交通債務風險。積極迴應公眾關切,大力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加強宣傳輿論引導,確保行業形勢總體穩定。

更加註重保障改善民生。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積極推進服務理念、機制、手段和方法創新,加快構建銜接順暢、方便快捷、經濟安全的服務體系,提供更多個性化、高品質的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服務需求。要用更大力度加大民生投入,切實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4.發展重點

“十三五”期,濟南市立足於交通運輸發展的階段特徵,集中力量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綠色交通、平安交通“四個交通”,努力構建公眾便捷出行服務體系和現代貨運與物流服務體系“兩個體系”,著力提升行業依法監管服務水平“一個水平”。

4.1加快發展“四個交通”

1、加快發展綜合交通

“十三五”時期是各種運輸方式加快成網的關鍵階段,要提升完善公路水路網絡,加強薄弱環節建設,推進綜合客運樞紐建設,統籌貨運樞紐(物流園區)發展,加強各方式間有效銜接等。

(1)提升完善公路水路網絡,加強薄弱環節建設

——公路。一是完善高速公路佈局,全力推動青蘭高速濟南段、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濟南段、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濟南至泰安高速公路、京滬高速唐王至埠村段等高速公路建設,提升“一縱一橫”區際綜合運輸通道能力,滿足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內高密度大流量的城際旅客運輸和貨物運輸需求,推動濟樂高速南延等,加強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主幹路銜接。加快推進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的前期工作。“十三五”期間共完成高速公路新建及改擴建188.8公里。二是加快建設濟南繞城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二環東路南延)、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二環南路東延),新建章濟黃河大橋、加快推進黃河一橋改造。三是全面推進普通國省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優化提升普通國省道通行能力,完成G220東深線長清繞城段、S102濟青線章丘繞城段、S105濟聊線濟廣高速至長清黃河大橋段、S248鹽濟線商河繞城段、G340東子線商河繞城段、G105京澳線、G220東深線平陰繞城段等穿城鎮路段改造工作,打通S105濟聊線長清黃河大橋、G104京福線濟南德州界至大橋鎮段、S101濟德線槐蔭區京臺高速至濟齊黃河大橋段、S242臺萊線章丘文祖至章丘萊蕪界段、G220東鄭線平陰陶莊至平陰東平界段、G220東鄭線長清陳莊至長清平陰界段等斷頭路、瓶頸路段。“十三五”期間共完成普通國省道新改建162公里。四是繼續擴大農村公路建設規模,提升農村公路網絡等級水平,打造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十三五”期間共建設1100公里,改造提升331公里,改建扶貧道路210公里,危橋改造加固50座左右,治理安全隱患重點路段4051公里。五是推進軍地基礎設施建設融合,重點建設5條國防道路和交通戰備訓練基地。六是結合年度養護檢測數據,綜合考慮未來需求,及時組織實施公路大中修工程。加強日常養護管理,跟進小修保養及預防性養護,保持公路設施良好的技術狀況。

表4-1 市域公路網連通目標

序號 類型 2020年發展目標

1 濟南市到周邊地市 高速公路直通

2 市中心區到5個縣(市、區) 高速公路直通,在60分鐘內到達

3 各縣(市、區)之間 二級以上公路直通,在90分鐘內到達

4 各各縣(市、區)中心城區到

所轄重要鄉鎮 二級以上公路直通,在30分鐘內到達

5 各鄉鎮中心到高速公路互通 二級以上公路連接,在20分鐘內到達

6 重要鄉鎮到高速公路互通、國家、省級經濟開發區、重要旅遊區之間、重要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與重要城鎮節點之間 二級以上公路連接

7 重要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與重要城鎮結點 一級以上公路連接

8 鄉鎮辦駐地到行政村 四級以上路連接

9 相鄰行政村之間 路面硬化串連

專欄1 高速公路重大建設項目 青蘭高速濟南段、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濟南段、濟青高速改擴建工程、濟南至泰安高速公路、濟樂高速南延、京滬高速唐王至埠村段、濟南繞城高速二環線西環

專欄2 高速公路連接線和黃河大橋建設項目

新建濟南繞城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二環東路南延)、京滬高速濟南連接線工程(二環南路東延),新建章濟黃河大橋、加快推進黃河一橋改造

專欄3 普通國省幹線重大建設項目 G220東深線長清繞城段、G220東鄭線平陰陶莊至平陰東平界段、G220東鄭線長清陳莊至長清平陰界段、G105京澳線、G220東深線平陰繞城段、G104京福線濟南德州界至大橋鎮段、S102濟青線章丘繞城段、S105濟聊線濟廣高速至長清黃河大橋段、S248鹽濟線商河繞城段、G340東子線商河繞城段、S105濟聊線長清黃河大橋、S101濟德線槐蔭區京臺高速至濟齊黃河大橋段、S242臺萊線章丘文祖至章丘萊蕪界段、G308文石線大橋鎮路口至天橋齊河界段

專欄4 農村公路重大改造項目

歷城區:老柳路、潘冷路縣道拓寬改造,仲市路、李桃路鄉道改造升級;

長清區:馬雙路、段邵路鄉道改造升級;

章丘市:南橫河-曹範、常家-張家林、裡八田-獅子口、朱家-舊軍、閆家峪—馬家峪、馬家峪-大有、三角灣—S242線、S242—南明、南明—趙莊鄉道改造升級;

濟陽縣:王江路、銀商路、新耿路、李美生路縣道拓寬改造,紀鹼路、紀馮路道改造升級;

商河縣:龍白路、大懷路、常展路縣道拓寬改造,商常路、周北路、雹趙路、燕黃路、安芮路、趙韓路鄉道改造升級;

平陰縣:東馬線縣道拓寬改造,安峪路、焦莊-前莊科、半邊井-廉莊鄉道改造升級。

——水路。積極推動小清河復航工程和徒駭河通航工程,加快航道建設和專業化、規模化內河港區建設,全面提升內河水運發展水平。積極推進濟南歷城和章丘兩個港區規劃建設工作。加快浮橋設施更新改造步伐,確保車輛、行人通行安全,滿足黃河兩岸群眾往來交通需求。配合黃河公路大橋建設,在確保行業穩定的前提下,組織實施相鄰浮橋的撤銷工作。

(2)加強客運樞紐建設,統籌貨運樞紐發展

——客運樞紐場站。加快公路客運站、城市公交(含軌道交通)站場與其他運輸方式有效銜接,重點新建改造濟南火車站北廣場綜合客運樞紐、濟南東客站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國際機場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十六裡河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大學城客運站、長清客運站、濟陽崔寨客運站等項目。積極推進辛西路交通樞紐、東八里窪樞紐等儲備項目。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改造,建設候車廳等基礎設施450個左右。

——貨運樞紐場站。重點推進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項目、濟南綜合保稅區國際物流園、濟南零點物流港項目、山東佳怡國際物流園區、董家公鐵聯運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同時,將山東蓋世濟北國際物流園、山東高速機場物流園區(遙牆空港物流中心)、越海濟南航空物流基地、山東高速濟南物流港、山東捷瑞物流園、山東現代航倉物流園等作為儲備項目。此外,以農村客貨運站場為依託,建設農村貨運物流站點,服務農業的產業升級和農村居民生活。

專欄5 客運樞紐建設項目

濟南火車站北廣場綜合客運樞紐、濟南東客站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國際機場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十六裡河綜合客運樞紐、濟南大學城客運站、長清客運站、濟陽崔寨客運站

專欄6 貨運樞紐建設項目

濟南傳化泉勝公路港項目、濟南綜合保稅區國際物流園、濟南零點物流港項目、山東佳怡國際物流園區、董家公鐵聯運物流園區

為推進濟南市“北跨”、“南控”重點發展戰略,加快實施一批重點支撐項目。

專欄7 支撐“北跨”戰略重點項目

濟南至東營高速公路濟南段、濟樂高速公路南延工程、G104京福線濟南德州界至大橋鎮段改造工程、G308青石線天橋區大橋鎮至齊河界段改造工程、G309榮蘭線天橋區龍湖段改造工程、濟樂高速南延跨黃河大橋、黃河一橋改建工程、章濟黃河大橋

專欄8 支撐“南控”戰略重點項目

幹線公路:二環東路南延工程、二環南路東延工程、濟南至泰安高速公路。農村公路:新建227公里,完成安保工程360公里。

場站:仲宮、柳埠、西營三處公交樞紐,臨近鎮(街道辦事處)場站及轄區具備公交線路通行的村莊公交首末站

2、加快發展平安交通

認真落實國家和省、市政府關於安全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把安全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來抓。堅持預防為主,重心下移,把工作重點轉移到安全監管、治理隱患、防範事故上來。堅持綜合治理,綜合運用法律手段、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進一步完善體制、健全機制、落實責任、強化措施,全面加強安全工作,確保交通運輸的持續穩定。

(1)全面推進安全標準化建設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建立健全有關制度、標準、機制,促進安全生產標準化與企業日常安全運營的深度融合。完善公路運輸日常監控系統及危險品運輸車輛、長途客運車輛監控網絡,特大型橋樑、隧道實現100%定期健康監測。深化道路水路客運、危險品運輸源頭治理和過程監管。強化責任追究,嚴肅追究事故責任,推廣使用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等新技術,提高本質安全水平,確保道路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產和我市經濟穩定發展。

(2)不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一是加強安全預警,做好安全信息和應急通信保障工作,及時發佈預防預警信息,做好特殊情況下的預警防範工作。二是認真做好事故預防預控,加強路域環境綜合整治,消滅事故隱患。三是修訂完善各類應急預案,彙編成冊。四是加大投入,做到作業現場監控全覆蓋,不斷提升安全監管水平。五是開展應急預案的演練,並對演練效果進行評估,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3)繼續完善安全管理機制

一是明確領導班子“一崗雙責”,形成安全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其他領導協助抓、監管部門重點抓的安全管理格局。二是明確安全責任目標。形成以目標責任狀為依據,以檢查考核為手段,以全員為網絡的安全責任保障體系。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體系,完善各項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四是建立安全績效考核機制,實現指標層層分解、壓力層層傳遞、活力層層激活的績效考核體系,做到考核對象覆蓋全員化,考核內容具體化,考核結果實效化。

(4)積極開展安全文化創建活動

加強與電視、報紙等主流媒體的溝通,在重要版面、時段通過新聞報道、專題節目、車載顯示屏等方式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集中展示典型經驗,弘揚安全生產文化,樹立“平安交通”安全文化建設品牌;組織開展安全文化建設“六個一”活動,即建設一批安全文化建設陣地,培養一批安全文化建設示範企業,發掘一批安全文化先進事蹟和模範人物,推廣一批安全文化理論研究成果,開展一批以安全文化為載體的實踐活動,推廣一批以安全文化為主題的文藝創作。

3、加快發展智慧交通

堅持面向應用、統籌協同,重點突破、全面提升,大力發展智慧交通,部署“互聯網+交通”工作,積極推進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理念與交通運輸全領域全過程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交通運輸服務轉型升級,實現交通運輸組織智能化、管理服務高效化和決策支持科學化。

(1)強化交通運輸重點領域信息化建設

——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平臺。以數據交換、處理為核心,充分考慮數據源層及其開放性和擴展性,建立涵蓋公路、鐵路、民航、氣象、旅遊等的動態信息報送和共享機制,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協調聯動。在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基於濟南市現已建立的交通數據中心,建設綜合運輸服務協調支持信息系統平臺。

——交通運輸行業運行監管。重點跟蹤監測“兩客一危”車輛、重點營運貨車、“四客一危”船舶和交通運輸執法裝備等載運工具的安全技術狀態和運行狀況,達到全市運輸市場視頻整合的要求。

——交通運輸業務監管。完善交通工程項目建設與養護系統,推動全市交通工程項目信息化管理。完善交通建設市場、運輸市場信譽管理系統,加強建設市場、運輸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推進交通運輸執法綜合信息系統建設,實現市級執法機構及縣級交管所聯網治超,實現執法數據共享交換、業務協同管理和麵向全社會的信息公開服務。

(2)深化交通運輸業務應用

——公路管理。推進公路路網數據採集,完善公路基礎數據,實現公路智能檢測、路網信息自動採集、公路養護信息智能採集,提高公路智能處理能力。配合省廳對現有業務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推動綜合政務管理平臺、機電設備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日常養護管理、工程施工質量控制、檔案管理等業務系統在公路行業應用普及,提高行業管理水平。

——道路運輸。配合省廳對現有的運政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優化整合客運、貨運、維修、駕培的業務流程。按照部省要求推動IC道路運輸證、IC卡從業資格證在全市的推廣普及。

——城市公共交通。推廣應用交通運輸部“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應用示範工程”試點成果。完善公交企業應用平臺,建設統一的公交視頻監控綜合管理平臺。完善公交行業管理系統,滿足行業管理部門的業務管理需求。完善公交綜合監控與應急指揮調度系統,實現公交運行狀況日常監控以及應急情況下的公交資源協同調度。完善公交行業決策分析系統,為公交行業管理和決策提供支撐。

(3)推動交通運輸信息服務應用

——公眾出行。整合鐵路、航空、公路、城市公交、出租汽車、高速及城市路況等交通信息,構建濟南綜合運輸服務雲,建設“泉城通”系統,通過手機客戶端為公眾提供出行方案。配合省廳推進電子客票系統建設,支持網上購票和電話購票等多種形式,實現二級以上客運場站遠程售票和網上售票。配合省廳推進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公交一卡通,建立統一的公交票務客運清(結)算中心和相關的技術標準,實現公交票務系統的互聯互通。

——交通運輸物流服務平臺。積極鼓勵交通物流企業應用物聯網、3G等技術,發展規模化交通物流園區、中心以及物流企業的信息服務支撐體系。配合省廳搭建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形成組織化、開放性、高效能的公共物流服務體系,全面提高交通物流信息化水平。

——政務服務。全面梳理交通行政管理和執法職責,以政務公開、行政許可、便民服務為重點,以門戶網站和服務熱線為主要載體,全面推進交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

4、加快發展綠色交通

按照交通運輸部和省交通運輸廳建設綠色交通城市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濟南市創建綠色交通城市實施方案(2015—2018年)》,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調整運輸網絡佈局,優化運力結構,全面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和清潔能源、新能源運輸工具,提高運輸服務水平,著力推進《綠色城市實施方案》批覆的69個子項目和甩掛運輸示範工程,力爭初步建成綠色交通運輸體系,如期完成綠色交通城市建設任務。

(1)加快健全綠色交通運輸管理能力

——健全交通運輸碳排放統計與監測考核體系。在現有行業能耗統計制度基礎上,探索建立交通運輸碳排放統計體系,碳排放統計指標及相應統計、核算制度,穩步推進能耗在線監測機制及數據庫平臺建設,加強交通環境統計平臺和監測網絡建設。

——促進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市場機制運用。積極推廣合同能源管理。鼓勵採用租賃代購模式推進清潔能源交通運輸裝備應用。加快培育節能減排第三方服務機構和技術服務市場。深化專項行動,鼓勵交通運輸企業實施清潔發展項目。

(2)建設綠色交通運輸基礎設施

——實施公路生態林帶建設。結合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水生態文明城市、生態城市及森林城市的創建工作,大力開展公路兩側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沿路建設生態隔離帶和防護林帶,對已新改建完成的高速公路、國省道以及重要縣鄉公路進行綠化提升。

——加強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嚴格建設項目用地審查,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優化設計,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減少耕地佔用,避讓基本農田保護區。加強綜合交通樞紐用地的綜合立體開發。按照“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集約高效”的要求,節約集約利用交通通道線位資源。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執行交通建設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環境保護“三同時”和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制度。

(3)推廣應用綠色交通節能減排新技術

——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輛。鼓勵選用節能環保車型,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完善充電站(樁)等相關基礎配套設施。

——嚴把營運車輛准入關。按照《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檢測和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立足車輛源頭,嚴把道路運輸車輛燃料消耗量准入關,從控制營運車輛燃料消耗量入手,強化考核評價和車輛准入退出機制,從源頭上限制高耗能車輛進入道路運輸市場。

——推廣應用節能技術及設備。推廣應用客運接駁、綠色照明、變頻技術等綠色節能減排技術。強化汽車性能檢測管理,推廣子午線輪胎、安裝導流板等汽車節能技術和產品。積極推廣綠色維修等先進技術,提高維修質量。

4.2努力構建“兩個體系”

1、努力構建公眾便捷出行服務體系

不斷提高公路水路客運安全水平和服務質量,滿足不同層次旅客需求為中心,努力發展更加快捷舒適的城際客運,著力打造“公交都市”,不斷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推進道路客運經營運集約化,積極拓展道路客運業務,促進出租汽車行業良性發展,大力發展水路旅遊客運,促進汽車維修檢測和駕駛員培訓行業有序發展。

(1)發展更加快捷舒適的城際客運

——優化道路長途客運資源配置。加快班線客運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整合,重點改造現有膠濟鐵路沿線濟南至淄博、濰坊、青島、煙臺,對年平均實載率低於70%的縣際以上客運班線不再新增運力,對與鐵路平行的客運班線新增運力進行嚴格控制、科學論證,重點開發由於鐵路提速而減少的停車點之間的中短途客運。

——發展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快客網絡。大力推進濟南市至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濱州等周邊城市的城際快客。打破地域限制,推動“1+6”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城際快客與城市公交的IC卡通用,更好的方便群眾出行。逐步對城際快客減免公路、橋樑等通行費,加快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同城化進程。

——推進城際班線公交化改造。在已有濟南—章丘、濟陽、齊河等城際公交的基礎上,探索濟南至臨邑等地城際班線公交化改造。創新城際公交發展機制,建立和完善跨區的城際公交協調機制,統籌建設城際、區間專用候車亭和招呼站,充分利用現有站場和站點資源。

(2)進一步打造“公交都市”

——加強樞紐場站建設。重點建設20個公交場站建設項目,其中包括黃崗、省立醫院東院等9個換乘樞紐,二環西路、濼口等6個公交停車場、白馬山啤酒廠等3個公交首末站,孫村、西客站2個公交維修基地,其中省立醫院東院公交換乘樞紐、高新區實訓基地公交換乘樞紐以及盛福花園公交首末站等均安置在高新區周邊,支撐濟南市打造成區域性經濟中心、金融中心。

——實施公交場站綜合開發。以解放路、舜耕路、辛西路、全福立交四處現有公交場站作為試點,進行綜合開發,綜合開發的收益用於公交基礎設施建設和彌補運營虧損。

——加快推進現代無軌電車系統建設。重點推進“五環九射”的現代無軌電車網絡建設工程、公交場站設施建設工程、供電設施建設工程、車輛採購工程等。

——提升公交車輛裝備水平。“十三五”期間計劃淘汰車輛1210輛,購置車輛4000輛,其中,採購雙源無軌電車1361輛、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2639輛。至“十三五”末,空調車比例達到70%。

——加強加氣站建設,提高燃料供應保障能力。在樑二、十里河等13處公交停車場內分別建設撬裝式LNG加氣站;新建長清、北孟家、鄭店、西客站、魏家5座L/CNG標準站。

——拓展常規公交服務領域。一是在現有城市公交網絡的基礎上,依託城市快速路和主幹路上的公交專用道,構建快速直達性強的公共交通高峰通勤網絡,實現長距離出行的快速通達。二是開通大型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通勤班車,構建通勤公交快線網。三是利用市區次幹路、支路網絡及城鄉公路建設,結合道路微循環系統打造,構建社區公交支線微循環網絡,提高公交線網的可達性。四是創新服務理念,積極探索需求響應式公共交通服務新模式,滿足多樣化的出行需求。

——提升公交行業管理水平。一是按照集團化發展思路,實施公交企業內部改革,將有公益性的公共交通運營服務等主要業務與市場化運作的輔助性業務分離,進一步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二是積極推進公交企業成本規制及補貼辦法和績效考核辦法的落實,建立健全財政補貼及考核機制。三是建立公交票制票價定期調整機制,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的價格體系,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

(3)不斷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

——建立農村客運二級運輸網絡,從各鄉鎮、村到主城區的第一級運輸網絡,從主城區到市區的第二級運輸網絡,實現二級運輸網絡的無縫對接。

——做好章丘“城鄉公交一體化”試點工作,研究推廣其它縣、區農村客運“公司化經營,員工化管理”的公車公營模式,推進全市各縣(市)區城鄉客運一體化、集約化改造,遵循“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公車公營、群眾受益”的工作原則,堅持“三公三統”的基本經驗,鼓勵城鄉客運公交化改造,優化配置城鄉結合部的客運資源,公交和班線客運實行站場共用,完成濟南至長清、濟陽、章丘等周邊縣(市、區)農村客運的公交化改造。

(4)推進道路客運經營運集約化

通過收購、經營期滿退出等多種方式,努力推進融資承包車輛集約化改造,力爭全市道路客運車輛集約化率提高到50%;通過退出、兼併、重組等方式,整頓同線路客運經營主體,力爭同一條線路一個經營主體,維護道路班線客運運營安全與市場秩序。

(5)積極拓展道路客運業務

充分發揮道路運輸機動靈活、覆蓋面廣和“門到門”的優勢,積極開拓包車客運、旅遊客運、精品班線、機場快線、商務快客、短途駁載等運輸效率高、附加值高的客運業務,進一步豐富道路客運服務品種,形成與其他運輸方式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性格局。

(6)加強與其他運輸方式的服務銜接。強化道路客運銜接鐵路、機場等樞紐、港站的集疏運功能,加快完善道路旅客集疏運服務網絡,科學安排班次密度。促進道路班線客運與鐵路、民航、城市公共交通等客運方式的有效對接,積極發展旅客聯程運輸,充分利用道路班線客運資源,運輸郵政包裹快件,加強與郵政網絡的協調與融合。

(7)促進出租汽車行業良性發展

加強對出租車行業的服務質量考核力度,以考核促管理、促服務質量,以考核結果決定企業經營權規模。完善動態的經營權管理辦法,制定激勵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的獎勵措施。根據行業發展的需要,適時完善、更新《出租汽車管理條例》和行業管理所需的規範性文件。積極爭取資金,加快出租車綜合服務區、候客點或專用通道等配套設施建設。配合物價部門,科學制定實施出租汽車運價調整機制。試行無障礙出租車、約租車等,滿足市民不同層面的出行需求。深入探討研究出租市場管理調整改革的新思路,推進出租車市場向規範化、合理化發展。

(8)大力發展水路旅遊客運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情況,大力發展舒適性好、安全性高的新型旅遊客船,開闢增加新的水運旅遊航線。

(9)促進汽車維修檢測和駕駛員培訓行業有序發展

——宣貫國標《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規範許可程序,嚴格資質管理。將汽車維修經營業務許可證核發由原先的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妥善做好企業經營許可與工商登記執照發放的銜接。深入貫徹落實《關於促進汽車維修業轉型升級 提升服務質量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優化汽車維修救援組織結構,構建一體化汽車維修救援服務網絡。加強入網維修企業管理,強化企業質量信譽考核,打造一批市民信得過的“誠信金牌” 汽車維修企業。

2、努力構建現代貨運與物流服務體系

圍繞濟南市打造“物流中心”的發展目標,市場主導與行政引導雙管齊下,促進貨運與物流方式結構調整優化。大力推廣更加集約高效的運輸組織方式,加快優化貨運車型結構,著力優化市場主體結構,加快推進城市配送和農村物流發展,完善郵政快遞服務體系,推動傳統貨運業加快轉型升級,促進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深度融合,打造經濟高效和更具競爭力的現代貨運與物流服務體系。

(1)大力發展新型貨運組織方式

大力發展各種專用運輸、鮮活農產品及高附加值貨物直達運輸,加快發展定班定線的貨物運輸、廂式運輸和汽車列車運輸、集裝箱運輸、保鮮或冷鏈運輸。道路貨運主動對接鐵路、水路、航空運輸,推動實施區域內多種運輸方式的聯合聯通。加強多式聯運設施設備、技術標準、信息資源、服務規範、作業流程等方面的有效對接,推動多式聯運的快速發展。促進甩掛運輸發展,加強對甩掛運輸試點項目的督導,在試點基礎上進一步推廣甩掛運輸運營組織模式,進一步完善促進甩掛運輸全面發展的政策法規和標準規範體系。

(2)加快優化貨運車型結構

推進車型標準化改造,嚴格執行營運車輛技術標準和綜合性能檢測標準,加快發展標準化程度高、自重輕、承載量大、安全性能好和能耗低的貨運車輛,推進貨運車輛大型化、廂式化和專業化,鼓勵發展集裝箱、廂式、冷藏、散裝、液罐、城市配送等專用運輸車輛和多軸重載大型車輛。推進內河船舶標準化建設,繼續推進內河船型的升級化改造,推廣LNG等新能源船舶,引導內河航運企業發展綠色船舶。

(3)著力優化市場主體結構

培育龍頭骨幹企業,引導傳統貨運企業擴大經營規模和服務範圍,拓展經營網絡,對符合資質條件的大型運輸企業在設立分支機構、增設經營網點等方面提供便利條件。鼓勵具備一定條件的企業向綜合物流服務商轉型發展。鼓勵中小企業聯盟發展,鼓勵中小企業通過聯盟、聯合、兼併等方式實現資源整合,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聯盟在站場設施建設、信息化建設、運輸裝備更新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企業,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代等傳統物流企業功能整合和業務延伸,不斷提升一體化服務水平,積極鼓勵物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規範貨運中介經營行為,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對貨運代理、無車承運人等的規範管理,充分發揮貨運中介對物流資源的整合作用。

(4)加快建設農村物流網絡

依託章丘農村物流試點縣的帶動作用,續推進平陰、商河、濟陽三縣農村交通物流試點縣(市、區)的創建工作,積極推進縣級物流分撥中心建設,形成以縣級農村物流站點為核心,以鄉鎮農村物流配送站為支撐的點狀輻射式農村物流站點網絡。積極引導小件快遞物流與農村客運班線結合,鼓勵運輸企業和郵政、快遞企業參與農村物流網絡建設,積極發展農村連鎖配送業務,支持農村物流發展。

(5)完善郵政快遞服務體系

大力鼓勵發展快遞物流業。加強與郵政、公安等部門的協調,放開快遞物流企業在大型城市中心區設立配送和營業網點;鼓勵快遞企業使用物流專用車輛,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配送車輛的進城通行、停靠和裝卸等問題;繼續支持道路發展快件貨運業務,加快行業整合力度,推行專業物流公司統一經營管理;培育全國性快遞物流企業,對其申請各種道路運輸經營許可和構建企業自身的綜合運輸體系提供便利,為廣大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快遞服務。

4.3著力提升“一個水平”

推進交通運輸管理方式方法向多元、民主、互動轉型,實現從管理向治理的重大變革。以提高交通運輸從業人員尤其是管理人員的素質素養為根本,以加強法治能力建設為基礎,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強交通運輸行業管理,著力提升濟南市交通運輸行業依法監管服務水平。

(1)提升人的現代化水平

——加強交通人才隊伍建設。堅持創新人才培養開發機制,人才評價發現機制、人才選拔任用機制、人才流動配置機制,有效提升交通運輸從業人員素質。提升交通人才信息化管理水平,建設行業人才資源庫。加強與科研院所、諮詢機構的交流,建立經常性的交流和合作機制。

——積極抓好行業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單位、文明行業、青年文明號、誠信駕校、規範化駕校等群眾性創建活動,不斷提升行業文明形象。紮實推進交通運輸文化建設,努力打造一批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和文化品牌,增強行業文化軟實力。組織實施“凡人善舉、一路有愛”、“最美運管人”、“最美教練員”和“最美汽修工”先進典型選樹活動,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

(2)提升交通運輸法治能力

——強化法治交通建設保障。制訂出臺一批與上位法相配套,交通運輸發展和管理亟需的規範性文件。修訂或取消阻礙改革發展的法規制度或部分內容。加強執法機構和隊伍正規化建設,推進交通運輸部門執法機構性質和人員編制的法定化和規範化。

——加快推動行政審批管理向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管理轉變,由注重事前審批向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轉變,創造更好的市場公平競爭環境。依法全面履行部門職責,做到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規範行政決策程序,保證決策的公信力和執行力。

——切實加強執法建設,嚴格落實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標準,深化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管理模式,完善行政執法服務大廳,堅決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資格管理制度。穩步推進綜合執法改革,切實減少多頭執法、重複執法。積極推進基層執法站所“三基三化”建設,夯實行政執法基層基礎。全面加強交通行政執法監督,嚴格規範交通執法行為,堅決糾正不作為、亂作為、趨利執法等問題。紮實開展交通運輸執法作風專項整治,加強教育培訓、比武練兵、制度建設和執法督查。

(3)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全面正確履行交通運輸職能。認真處理好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交通運輸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行政審批程序。加強基層政務服務體系建設,打造更為綜合、更為高效的政務服務平臺,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加快構建行政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

——注重發揮社會組織、社會力量的作用。鼓勵和公平對待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積極推進交通運輸部門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制度建設,鼓勵PPP等投融資合作模式的產生髮展,建立健全購買服務的標準、招投標和監督評估制度,加快形成提供公共服務新機制。

5.資金需求和籌措

“十三五”期間,全市交通運輸建設資金總需求約為594.3億元,需申請部、省補助資金約82.1億元,本市財政投入約101.4億元,社會資本約410.8億元。(見附表1:《濟南市“十三五”交通運輸建設資金總需求表》)

1.公路方面

公路方面全市預計總投資416億元,擬申請部、省補助資金約50.6億元,本市財政投入約57億元,其他為社會投資約308.4億元。其中,高速公路投資約240億元,普通國省道投資約69.3億元(其中,新改建投資47.1億元,大中修、日常養護及安保危橋等其他投資22.2億元),其它重點項目投資約79.4億元,農村公路投資約27.3億元(其中,農村公路建設和拓寬改造投資14.4億元,小修保養及日常養護等其他投資12.9億元)。(見附表2:《公路建設項目基本情況表》和附表3:《公路方面資金需求情況表》)

2.水路方面

全市水路方面建設預計總投資12.7億元,其中,擬申請部補助資金3.5億元,省補助資金2.8億元,本市投資6.4億元。(見附表4:《水路方面資金需求情況表》)

3.客貨運樞紐建設方面

全市客貨運樞紐建設項目總投資約78億元,擬申請部、省補助資金約5.7億元,本市財政投入約1.5億元,其他為社會投資約70.8億元。(見附表5:《客貨運樞紐建設需求情況表》)

4.“公交都市”建設方面

全市“公交都市”建設預計總投資為78.43億元。其中場站建設投資18.48億元,無軌電車系統建設投資30億元,公交車輛購置投資28.2億元,加氣站建設0.97億元,公交充電設施建設0.78億元。擬申請部、省補助資金約18.2億元,本市財政投入約34.1億元,社會投入26.1億元。(見附表6:《“公交都市”建設方面資金需求情況表》)

5. 信息化建設方面

全市信息化建設預計總投資為3.3億元,擬申請部、省補助資金約0.9億元,本市財政投入約2.4億元。(見附表7)

6. 綠色交通城市創建方面

全市綠色交通城市創建預計總投資為5.9億元(扣除與其它方面重合部分),擬申請部、省補助資金約0.4億元,社會投資約5.5億元。(見附表8)

6.實施效果

通過五年的建設,濟南市交通運輸行業在基礎設施規模和技術標準、服務水平、可持續治理能力等方面將得到顯著改善,強力發揮交通融合、聚焦、輻射的能力,支撐濟南市“打造四個中心,建設現代泉城”的發展戰略,提升濟南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能力。

1、基礎設施規模不斷擴大

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3658公里,新增約554公里;公路網密度由2015年的160.2公里/百平方公里提升至167.2公里/百平方公里。城區公交車輛萬人擁有標臺數由2015的17.8達到20。

2、技術標準顯著提升

普通國省幹線公路二級及以上佔比由2015年的94.4%提升至96.5%,除南部山區部分路段三級外,其餘均達到二級及以上水平,農村公路三級及以上佔比由2015年的17.6%提升至20%。

3、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城市公交出行佔及機動化出行比例由2015的42%達到60%,城市建成區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創建公交都市示範城市的目標。

4、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安全、環保、智能、人性化的服務理念更加突出,新標準、新方法、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和應用更加廣泛,智能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支持保障系統不斷趨於完善。

7.保障措施

7.1加強組織保障

(1)確保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規劃的指導性

“十三五”交通運輸業發展規劃,是濟南市交通運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於指導交通運輸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須貫徹“統籌規劃,條塊結合,分層負責,聯合建設”的基本方針,明確市、縣各級政府的責任,加強政府各部門的協調。結合部門職能落實好規劃中的相關任務,把規劃與關鍵計劃、行動計劃及年度計劃結合起來,使規劃確定的目標和任務得到貫徹落實。

(2)適應“綜合運輸體系”新格局發展

“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工作既面臨國家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加快綜合運輸體系發展等重要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資金、體制、環境約束等方面的挑戰,要抓住機遇,轉變濟南市交通運輸發展方式主線,積極開拓,主動作為,有效調動各方力量,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動“十三五”交通工作再創新佳績。

(3)加強組織協調

各級交通運輸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落實責任,建立考核監督機制,統籌做好重大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和進度安排,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的順利完成。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及時把握交通運輸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調整規劃和相關政策。規劃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加強與土地利用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其他運輸方式發展規劃的銜接協調。

7.2強化政策引導

(1)完善行業法制體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建設,以及交通部交通法規制度建設,結合濟南市法規制度的實際情況,以現有法規體系為基礎,對法律依據不足、與時代發展不符、在實際操作中有待完善的法規,積極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相應地分析研究,並提出相應的修改意見和建議,為完善濟南市交通法規體系提供支持。

(2)落實各項政策法規

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理順資產管理關係,打破行業壟斷調動和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和積極性,全面落實《山東省高速公路養護安全管理辦法》、《普通國省道養護工程實施工作目標責任書》,落實《濟南市農村公路條例》,加大對農村公路建管養運的資金支持力度。切實落實國家公交都市優先發展公交的舉措,全面落實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推進公交都市建設的意見》、《濟南市城市公共交通條例》,積極爭取將《濟南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的修訂工作列入地方立法計劃。全面落實《道路運輸安全法規文件彙編》、《關於明確道路運輸安全重點工作責任分工的通知》,落實《濟南市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工作規範》、《濟南市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管工作規範》。

7.3拓寬融資渠道

(1)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積極爭取部、省、市等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不斷完善公共財政體制,在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補貼資金的同時,調整優化財政資金支出結構,合理安排財政預算資金,加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

(2)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模式

對特許經營的經濟收益相對較好的交通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運作,積極推行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擴大項目直接融資的份額。制定吸引各方資金進入交通領域的政策,降低民間投資准入門檻,通過經營權轉讓等方式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促進交通建設滾動發展創新濟南市交通運輸行業投融資管理模式。根據不同項目,分別採取BT、BOT、TOT、PPP等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項目模式的運用,撬動社會資本,引入民間資本參與支持交通運輸重點項目的建設。

(3)加強資金監管和績效評價

進一步完善資金使用效益和監管機制,加強績效評價管理,健全債務風險監管制度,確保示範項目支持資金及時到位。充分發揮財政、審計、監察部門的監督引導作用,規範財政資金運作模式,對項目申報、程序、資金支付、驗收、評審、績效評價等關鍵節點進行全過程監督管理,確保建設投入資金的高效使用。

7.4強化土地保障

嚴格執行用地政策和用地標準,加強各種運輸方式的資源共享、通道線路集中佈局和土地空間綜合利用,完善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機制,最大程度地節約土地資源。

根據建設發展目標的用地需求和規劃的實施進程,合理統籌平衡各階段的用地指標,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的持續穩定和綜合運輸體系的結構調整優化。

全力做好項目建設涉及耕地佔補平衡、基本農田調整和補劃、拆遷安置補償等工作,主動化解項目政策處理中的各項矛盾,保障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