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軌道上的京津冀!

交通 跑步 經濟 時政 河北新聞網 2017-05-30

51分鐘,河北滄州天瑞星光熱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靜從北京南到達滄州西;10分鐘,從滄州西到單位。5月22日9時許,家住北京的王靜在200多公里外的滄州開始新一週工作。延伸的高鐵,讓這樣的“雙城記”越來越成為常態。(2017年5月27日《河北日報》)

“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邁進1小時交通圈,從石家莊出發,半小時到保定、邢臺、邯鄲,1小時達北京、天津;以北京為中心,覆蓋1億多人口的1小時交通圈、生活圈初步形成,這無不得益於“軌道上的京津冀”。據悉,2011年底,河北省高鐵營運里程僅為249公里,而到了2016年底達到1020公里,5年增長了3倍。這組數字的背後,是密織的高鐵網絡,是300公里時速,是遷出遷入指數的持續走高,是“早進京津石、當晚可回家”工作生活方式的新變化,更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動能。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交通一體化在京津冀間扮演著先行者的角色。回望五年來的發展軌跡,河北交通的巨大變化是有目共睹的:2012年12月,京石、石武客運專線開通;2013年12月,津秦高鐵開通;2015年12月,津保鐵路開通,當下首條跨省軌道交通線平谷線開工,連接北京新機場和雄安新區的京霸鐵路開工,石濟、京沈、京張等6條高鐵也在加快建設……我們看到,“軌道上的京津冀”在緩解北京交通樞紐壓力的同時,也讓擁有土地等資源優勢的河北與京津實現互聯互通,給百姓出行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正在開啟真正的同城生活,高鐵公交化、區域經濟融合化愈加明顯,河北正綻放出加快發展的新活力。

俗話說,“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進入高鐵時代的中國,處處享受著鐵路建設發展帶來的紅利。高鐵不僅為河北拉來資本,也帶來了技術,大批研發人員和王靜一起隨高鐵往復,他們研發的高溫太陽能集熱管很快推向市場,一舉打破德國壟斷。我們相信,隨著“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邁進1小時交通圈,更多“王靜”會加入到這支疾速、龐大的城際通勤隊伍中,裹挾著資本、技術、信息,穿行於“軌道上的京津冀”,河北迅速崛起指日可待。

千古百業興,交通要先行。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京津冀三地交通事業注入“國家動力”,打破行政壁壘,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到2020年,“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1小時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1.5個小時通達。”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規劃》中的目標要求,我們必須與京津合力下好“一盤棋”,而交通恰恰是這盤棋的“棋線”,必須溝通南北、連通東西,其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這是不言而喻的。

毋庸置疑,“軌道上的京津冀”對河北帶來的積極影響和推動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層次的。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京津冀地區將形成以幹線高鐵、城際鐵路、區域快線、地鐵為支撐的四個層次的軌道交通網,給老百姓帶來的福利不止是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文化交流、旅遊發展、生態環保等方面釋放的“紅利”,這是更值得關注和期待的。

面向未來,京津冀將建24條城際鐵路,長度約3457公里,測算投資達6500億元。讓我們一起奔跑吧,軌道上的京津冀!(劉鳳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