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是什麼?焦慮症常見疑問解答

焦慮症 藥品 養生 心理 楊醫生 楊醫生 2017-08-02

焦慮是人類的常見情緒體驗。“焦慮是對生活持冷漠態度的對抗劑,是自我滿足而停滯不前的預防針,它促進個人的社會化和對文化的認同,推動著人格的發展”——許又新《神經症》,可見焦慮不完全是壞的情緒體驗。

如果按焦慮輕重描述成一個連續譜,由重到輕可分為:嚴重的症狀性焦慮------普通的著急-------無焦慮狀態。三者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為了明確診斷,我們會定義一些標準,希望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

焦慮症是什麼?焦慮症常見疑問解答

焦慮主要有主觀體驗和客觀表現:

焦慮心情(主觀體驗):害怕、忐忑不安、提心吊膽,感到似乎大難就要臨頭或危險迫在眉睫。

客觀表現:分兩種,其一是運動性不安:病人閉眼向前平伸雙臂可見手指對稱性輕微震顫;肌肉緊張使病人感到頭緊頭漲,後頸部發僵不適甚至疼痛,四肢腰背痠痛也常見;嚴重者坐立不安,不時有些小動作,如搔首搓手等,甚至來回走動,一刻也不能靜坐。另一種客觀表現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尤其是交感功能亢進的各種症狀,如口乾、顏面變色、出汗、心悸、呼吸急促、窒息感、胸部發悶、食慾不振、便祕或腹瀉、腹脹、尿頻尿急、易昏倒等。

如何區分焦慮症與一般的著急:

焦慮症症狀嚴重而持久,脫離了引起“焦慮”的生活事件;程度上遠遠超出了一般的焦急反應(擔心——過分擔心——恐懼);“引起”焦慮的事件微不足道甚至捕風捉影;極端情況下,焦慮在病人的觀念上不與任何確定的生活事件或處境相聯繫——精神病學稱之為自由浮動性焦慮或無名焦慮。

無焦慮狀態是一種暫態,既非病態,也非常態,比較難達到,不能長久處於該狀態。任何處境概不焦慮,不是精神健康的表現。無焦慮可以是病態的情感淡漠和無慾狀態;也可以是個別人經過努力所達到的“超脫”狀態如:道家的“清靜無為”、佛教的坐禪、練氣功的入靜、冥想等,其共同特點是內心平靜,沒有焦慮的心理狀態。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比較多見的有代表性的焦慮性神經症。

焦慮症是什麼?焦慮症常見疑問解答

焦慮神經症症狀:

1、與處境不相稱的痛苦情緒體驗,典型形式為沒有確定的客觀對象和具體而固定的觀念內容的提心吊膽和恐懼,常被稱為漂浮焦慮或無名焦慮。

2、精神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來回走動,甚至奔跑喊叫,也可表現為不自主的震顫或發抖。

3、伴隨身體不適感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如出汗、口乾、嗓子發堵、胸悶氣短、呼吸困難、豎毛、心悸、皮膚潮紅、噁心嘔吐、尿急、尿頻、頭暈、全身尤其是兩腿無力感等。

總之,焦慮症包括兩個方面:焦慮的情緒體驗;焦慮的身體表現(運動性不安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焦慮神經症的病因:

1、和遺傳因素有30%左右的相關度;

2、神經生物學方面的原因,如杏仁核的體積、前額葉背內側體積增大與焦慮的嚴重程度正相關,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等的變化和焦慮有關;

3、從心理學理論的角度看:行為主義理論認為焦慮是對某些環境刺激的恐懼而形成的一種條件反射;心理動力學理論則認為焦慮源於內在的心理衝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壓抑在潛意識中的衝突在成年後被激活,形成焦慮。

還有一些軀體疾病也可以導致焦慮,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梗死、甲狀腺功能亢進、低血糖、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均有焦慮症狀,首先要明確軀體疾病;另外還有藥源性焦慮,許多藥物在長期應用、過量或中毒、戒斷時可導致典型的焦慮症狀。如甲狀腺素、類固醇、茶鹼、抗精神病藥物等。這些都需要由專業醫生做出判斷。

焦慮的治療有幾種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自我療愈。具體情況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而定。

焦慮狀態患者除了可以積極尋求幫助外,自我管理也很重要,如積極面對焦慮問題,努力完全從內心接受自身的焦慮,儘量找事情做,不要讓自己有空焦慮自己的焦慮問題,最後就是要有足夠的耐性等待,相信時間和自己的努力會有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