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與恐怖神經症

焦慮症 抑鬱症 建築 心理 三清感悟 2017-07-16

焦慮症與恐怖神經症

1.慢性焦慮(廣泛性焦慮)

(1)情緒症狀在沒有明顯誘因的情況下,患者經常出現與現實情境不符的過分擔心、緊張害怕,這種緊張害怕常常沒有明確的對象和內容。患者感覺自己一直處於一種緊張不安、提心吊膽,恐懼、害怕、憂慮的內心體驗中。

(2)植物神經症狀頭暈、胸悶、心慌、呼吸急促、口乾、尿頻、尿急、出汗、震顫等軀體方面的症狀。

(3)運動性不安坐立不安,坐臥不寧,煩躁,很難靜下心來。

2.急性焦慮發作(驚恐發作、驚恐障礙)

(1)瀕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的日常生活中,患者幾乎跟正常人一樣。而一旦發作時(有的有特定觸發情境,如封閉空間等),患者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瀕死感或失控感。

(2)植物神經系統症狀同時出現如胸悶、心慌、呼吸困難、出汗、全身發抖等。

(3)一般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發作開始突然,發作時意識清楚。

(4)極易誤診儘管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診斷不明確。發作後患者仍極度恐懼,擔心自身病情,往往輾轉於各大醫院各個科室,做各種各樣的檢查,但不能確診。既耽誤了治療也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

恐怖症的症狀是恐怖,並因恐怖引起劇烈焦慮甚至達到驚恐的程度。因恐怖對象的 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1. 社交恐怖

主要是害怕出現在眾人面前,特別是對於被人注意更為敏感。他們不敢到公共場所,是一種缺乏自信的心態,害怕自己發抖,臉紅、出汗或行為笨拙、手足無措,引起別人的注意。因此,總是不願從安靜的會場走出,不敢在餐館與別人對坐吃飯,從不與人面對面就坐,尤其迴避與別人談話。赤顏恐怖是較常見的一種,病人只要在公共場合就感到害羞、侷促不安、尷尬、笨拙、遲鈍,怕成為人們恥笑的對象。有的病人害怕看別人的眼睛,怕跟別人的視線相遇,稱為對視恐怖。

2. 單純性恐怖

單純性恐怖是常見的一種,兒童時期多發。如對蜘蛛、蛇或高處、黑暗、雷雨等發生恐怖。對雷雨恐怖者,不僅對雷雨覺得恐怖,而且對可能發生雷雨的陰天或溼度大的天氣也可能感到強烈的不安。甚者為了解除焦慮主動離開這些地方,以迴避雷雨發生。

3. 廣場恐怖

不僅對公共場所恐怖,而且擔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難以很快離去,或無法求援而感到焦慮。這些公共場所包括火車站、超級市場以及理髮室和影劇院等。因此這些病人常喜歡呆在家裡,不輕易出門,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煩躁不安。

4. 曠野恐怖

患者在經過空曠地方是就發生恐怖,並伴有強烈的焦慮和不安。因此病人怕越過曠野,嚴重時害怕越過任何建築,如害怕跨越街道、橋樑、庭院和走廊等。此外還有閉室恐怖者害怕較小的封閉空間,如怕乘電梯、地鐵火車、客船等。患者多呈慢性起病,可持續多年,但多逐漸有所改善,一般起病急者易緩解。

文明社會就會產生文明病,為什麼是這樣呢。過去那個時代孩子多,父母對孩子沒有過多要求,即使有要求,因為孩子多,經濟條件有限,也不會如今天這般的給一個弱小孩子這樣的壓力。從小不要輸到起跑線上,有幾個人真正懂得這句話的含義。我們的父母有幾個人知道一個小孩的成長心裡在不同的年齡發展不同的品質嗎。

通常一歲的孩子最需要媽媽的乳房,孩子緊張焦慮時,媽媽的抱抱和乳房就是他的安全感,一歲的孩子,他會讀懂我們的情緒,你煩躁嫌棄孩子他會感受到有愛的孩子才會健康。

兩到三歲的孩子,大人的鼓勵和讚美很重要,大人們不要批評和譴責孩子,因為孩子的心理還很脆弱,父母要多陪伴孩子講故事捏橡皮泥或者繪畫戶外運動,這時候都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我們的譴責孩子們就會感受到壓力,他就會放棄了

三四歲孩子,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高峰期,我們要有耐心來應對孩子,因為孩子處於探索期,很多個為什麼讓父母頭很大,因為孩子的探索心很強,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還要耐下心也是不簡單的,但這也是考驗父母的時候。我們的早期陪伴,孩子的後期成長或者一生我們都不用再那麼擔心。這段時期的孩子出現第一個叛逆期,喜歡說不,他要開始成長了。有的父母不理解就認為孩子不聽話,表現如喜歡自己挑衣服,即使不合時宜也非要穿。實際這正是孩子要長大的表現

四五歲的孩子經歷非常旺盛,熱衷遊戲。同時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大人學會堅持原則,但要和孩子溫柔的解釋,這時家長要求孩子過高,孩子就會出現啃指甲,多動症,或者抽動症,學會認可孩子找到孩子的真實優點來稱讚。

實際教育孩子也沒有特定的標準,所以大約寫到這裡。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沒有適合每個孩子的統一標準。希望媽媽們看看“不同年齡孩子的心理特點”,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我們才會教育孩子。現在的問題是有的父母專注於看怎麼教育兒童,卻忽視了按照孩子的心理髮展來做適應特定時期孩子的教育,現在當父母的很多都是用逼迫孩子聽話學習,這招一定見效,小學成績會在班上前幾名,但到了初中高中就不好用了,男孩出現逃學,女孩出現怠學。嚴肅認真的媽媽很容易把孩子毀了,或者說很多沒有成熟的媽媽們,她們遇事都會選擇自己的既定思維,習慣這種自動化思維,不會從別的角度看問題,很少會轉彎的,或者說媽媽也是一個恐懼沒有安全感的媽媽,他們習慣控制,當我們控制超過平衡點時,男人會離開,孩子也會叛逆或者離開。我有個諮詢者,媽媽給她買的房,花錢找人辦的工作,可孩子就是不在媽媽身邊,媽媽盼著等孩子結婚給帶孩子,可那個女孩就是遠離這個城市,媽媽說斷絕母女關係,孩子說斷就斷,為此母女兩個幾年沒有來往。想一想,我們把孩子教育到這種狀況難道不是互相傷害嗎,做過太多這種案例的諮詢,我理解孩子脆弱的心靈真的需要休養了,真的承受不起生活又回到過去受媽媽控制和壓制的日子。當生存受到挑戰時,人一般都會選擇生存。媽媽們不會了解孩子們已經都計劃自殺多少次了,媽媽們真的不懂孩子的苦,她只看到自己的苦,忘了看還有比我們更苦的孩子,有的看到了也裝作眼盲。

從小沒安全感恐懼的孩子,長大了遇到婚姻生活的壓力時,他們的焦慮恐懼被引發出來,於是神經性焦慮症或者恐怖神經症就產生了。我年前做幾個雙向情感障礙和抑鬱症的諮詢,做完他們的效果都很好,有兩個恢復到沒發病之前的樣子,抑鬱症的兩個人效果也非常好。整合他們的身心,讓知行合一,他一定會好,人本主義說,人是可以信任的,人是有潛力的,一個合一的諮詢師一定會影響不一致的諮詢者[焦慮或者有攻擊性]合一。以大師的眼光看,人人都是有潛力有萬能力量的,只要你會指路,他們一定會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