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和任正非的焦慮症

焦慮症 馬化騰 任正非 移動支付 盛景商業評論 2017-05-14

前面沒有路了,應該怎麼走?

馬化騰和任正非的焦慮症

當人開始面對無垠的空間時,恐懼感會更重

年初的時候馬化騰說,他最大的焦慮還是技術

“我們現在越來越感覺到,最終歸根結底可能還是要通過技術的進步,企業才有可能有保持在戰略方面的制高點。否則當一個浪潮趨勢來的時候,很多人都看到了,但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到,有的人做不到,那就在於你有沒有掌握這個技術。”

“所以我們前期的投入、研發和實驗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我們也越來越感受到,如果和過去一樣只做純軟件、純服務,可能會在未來的一些領域失去制高點。“

也就是說,已經成為了亞洲最強企業的騰訊掌門人,馬化騰的焦慮感並不是實實在在的問題,反而是對著不明確的未來,起了無法解決的焦慮感。這種焦慮感轉化為語言,就是,“我如果沒有掌握未來趨勢的技術怎麼辦?”

這一種焦慮,任正非也明確表達過:“走在所有人前面才會迷茫。”

他說,“隨著逐步逼近香農定理、摩爾定律的極限,而對大流量、低時延的理論還未創造出來,華為已感到前途茫茫,找不到方向。華為已前進在迷航中。重大創新是無人區的生存法則,沒有理論突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大量的技術積累,是不可能產生爆發性創新的。”

馬化騰和任正非的焦慮症

這是不是讓人羨慕的領路人的煩惱?

他們已經從我們所習慣的困惑中掙脫了出來,我們所擔心的可能是:

  • 如何比競爭對手更好?

  • 如何持續的取悅已有的消費者?

  • 如果獲取潛在的消費者?

  • 如何讓股東的利潤更大化?

  • 如何管理企業始終在既定的航線上快速且平穩的前行?

並不是說,他們已經不需要在這些實際的問題上探討了,而是,他們作為掌舵人,已經不需要親自擔心這類實際問題的。

他們站在快速航行的輪船的瞭望角上,判斷著前行的方向,但發現作為領航者,他們已經沒有了參照物。

如果想取代美國成為行業的顛覆者,需要考慮的是未來20年、30年如何對技術進行投入。

騰訊從海外吸取了技術,中國國內的市場卻很封閉。在全球市場超越國境走向一體化的互聯網時代,這種中國式的“改革開放”將被迫改變。以微信為武器加快拓展海外市場的馬化騰表示,模仿是有極限的,將來要以技術決勝負。

中國2016年手機支付總額翻了一番,是美國的50倍。無需銀行就能完成資金結算的巨大便利性已經超越模仿的層次,顯示出從根本上改變傳統金融模式的潛力。

汽車行業的亨利·福特、創造了智能手機的史蒂夫·喬布斯等美國人一直主導著新產業創新,輪到亞洲主導的日子能否到來?馬化騰的挑戰預示著創新主角更替的前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