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

文/王猙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明代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明代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銘牌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明代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斗拱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明代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

文/王猙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到了龍門寺已是黃昏,這裡風景極好,四周山峰聳峙,路邊有個停車場,因遊客稀少,當地人已經把它當做練車場,有人在裡面練車,沒敢把車開進去,將車停到了馬路旁的樹林邊。路邊有河,河水不大,但是還有水。

跨過河上的小拱橋,沿著山路蜿蜒行走,幾分鐘時間就到了龍門寺。幾顆碩大的白皮松煞是好看,看到它們,龍門寺就在眼前了!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龍門寺位於山西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坐落在南陽河谷以北龍門山山腰的一塊緩坡上,三面環山,前面是南陽河,河水南流約3.5公里注入濁漳河。龍門寺一直是學術界探討的熱點,但,直到今天,普通遊客還是知道的很少,遊客寥寥,倒也極為清靜,這裡才有“深山藏古寺”的感覺。我一直認為,這種文物價值極高的地方,遊客少反而是一件好事,大多古寺能保存至今皆因為偏僻,人跡罕至才沒有被不斷的翻修。這些地方,懂它們的人悄悄的走近,貪婪的欣賞,足矣!

龍門寺毫無疑問是一座寶庫,在古建築極多的晉東南,也是處於鶴立雞群的地位。對於它的研究,學者們已經做了太多,在此,我不再去做太多學術性的介紹,在學術刊物上隨便檢索,有太多的資料,感興趣的可以去查。

我們看看它的文化遺存。這裡保存有六十餘處碑刻、塔銘、題記,建築保存有六朝古建,五代、北宋、金、元、明、清,堪稱古建築的博物館,這裡是古建愛好者的聖地,在這裡可以去對比各個朝代古建築的異同。

龍門寺所在的山,金代以前稱之為天台山,金代開始出現“龍門山”的叫法。而龍門寺最早稱之為“龍門禪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賜額“惠日禪院”,明代開始出現“龍門寺”的名稱。所以,龍門山的叫法,應該是因寺而得名的。

龍門寺的建寺年代有北齊、唐、五代幾種說法,學術界普遍認為建於五代。現在較為統一的觀點是建於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而今天龍門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西配殿,為五代遺構,大約建於後唐年間。而龍門寺和上期介紹的大雲院頗有淵源,因為建寺的僧人為同一人——奉景。奉景在後唐同光三年(925年)開始建寺,大概在930-935年間易主,於是奉景於後晉天福三年(938)在龍門寺以西約30公里的實會村新建了大雲院。這兩座寺廟今日都有幸保存了下來,為今天濁漳河谷最大的兩座古寺。這些史料都記載在龍門寺和大雲院的碑刻或經幢之上。

天台庵天成四年(929年)創建,長興四年(933年)建成。這三座五代建築,龍門寺最早,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天台庵次之,長興四年(933年),大雲院最晚,後晉天福三年(938),前後相差不到十年時間,距離也很近。

文物的價值,在於背後的歷史,那遙遠的歷史,遙不可及,看那些文字,感覺太過遙遠,但是當我們看到那個時候的文物時,歷史,就在眼前,觸手可及。那麼,我們再回顧一下龍門寺建寺背後的歷史。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昭義軍移治潞州,領有澤、潞、邢、洺、磁五州。唐僖宗中和元年(881年)孟方立擅權,分出太行山東邢、洺、磁三州,治邢州。潞州則數易其主。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因李克用破黃巢有功,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治太原府。同年,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取潞州,自此,昭義軍分為太行山以東三州及以西兩州。唐僖宗大順元年(890),潞州守將李克恭被叛將所殺,潞州被獻於樑,李克用隨即遣將立取潞州,開啟了“樑、唐爭潞”的局面。直到公元907年,樑滅大唐後,樑再度率兵圍攻潞州,鎮守潞州的李嗣昭堅守城池達一年之久,908年,李克用卒,然後發生了著名的“三垂岡之役”,李存勖守住了潞州。同光元年(923),李嗣昭卒,其子李繼韜以潞州叛附於樑,同年十二月,李存勖滅樑,又收復潞州。同光二年,潞州將楊立反,李嗣源收復潞州,至此,持續數十年的潞州終於恢復和平。同光三年,建龍門寺。建造龍門寺的時代,是一個刀光劍影的時代。

今日,龍門寺保留的古建有西配殿(五代後唐年間)、大雄寶殿(宋紹聖五年(1098))、天王殿(金大定年間)、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東配殿(明代),其餘的均為清代及以後的建築,此外還保留有金剛殿遺址、碑樓遺址、照壁遺址、山門遺址等。各個時期的建築都具有當時的風格,是我們瞭解古建演變非常重要的參考。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面闊三間,懸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建於五代後唐年間,年代不詳,寺內銘牌標註為同光三年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西配殿無普拍枋,闌額不出頭,斗拱可以看做是鬥口跳下面加一“替木式半拱” ,也可以看作五鋪作第一跳華拱進行了簡化。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後簷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內部樑架結構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單簷歇山頂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單杪單昂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斗拱,耍頭為昂嘴形 王猙攝

大雄寶殿柱頭鋪作為單杪單下昂,耍頭為長長的昂嘴形。第一跳重拱計心。橫拱抹斜,華拱與昂面均起稜,和太原晉祠聖母殿極為相似,所謂的批竹琴面昂。用材為四等材。與法式規定的四等材,殿三間、廳堂五間用之,相符。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右後側面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內部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大雄寶殿曾用作學校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年代不詳,推測金大定年間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外)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外側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柱頭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補間鋪作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天王殿(寺內)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具有元代風格,不詳) 郭靜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柱頭鋪作,雙昂兩跳五鋪作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典型的元代風格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燃燈佛殿側面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明代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觀音殿)銘牌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東配殿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西配殿斗拱 王猙攝


國寶: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築於一寺,全中國唯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