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 見習記者 應悅)為保護風貌、改善民生,2015年9月,北京市東城區啟動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衚衕修繕整治項目。在完成“申請式騰退”、三分之二居民外遷上樓後,今年3月,雨兒衚衕率先開始修繕整治施工,目前已有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據悉,東城區將力爭年底前完成改造和修繕,迎老街坊回到衚衕居住。

為全面保存延續老城的歷史狀況和建築風貌,東城區在房屋修繕中做好老建築材料收集、保管與利用,通過恢復性修建和保護性修繕等有效方式充分挖掘老材料、老構件(簡稱“老料”)的歷史價值和實用價值,保留衚衕老味道。

"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 見習記者 應悅)為保護風貌、改善民生,2015年9月,北京市東城區啟動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衚衕修繕整治項目。在完成“申請式騰退”、三分之二居民外遷上樓後,今年3月,雨兒衚衕率先開始修繕整治施工,目前已有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據悉,東城區將力爭年底前完成改造和修繕,迎老街坊回到衚衕居住。

為全面保存延續老城的歷史狀況和建築風貌,東城區在房屋修繕中做好老建築材料收集、保管與利用,通過恢復性修建和保護性修繕等有效方式充分挖掘老材料、老構件(簡稱“老料”)的歷史價值和實用價值,保留衚衕老味道。

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8月16日,北京東城南鑼鼓巷,修繕後的雨兒衚衕環境乾淨整潔。圖/視覺中國

修舊如舊,老材料、老物件保留衚衕特色

雨兒衚衕位於北京最古老街區之一的南鑼鼓巷,全長343米,寬5米,東西走向,擁有清代值年旗衙門、齊白石舊居等歷史遺存,入選北京市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街區。“申請式騰退”實施期間,四條衚衕662戶直管公房戶,有401戶選擇外遷,住上了比之前更寬敞明亮的樓房,戶均住房面積由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戶均110平方米。老街坊們入住現代化小區,為騰退後的衚衕修葺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今年5月31日,東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出臺了《東城區老城房屋修繕中老材料、老構件收集及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首次提出,柁、檁、柱、椽、板、枋、連簷、瓦口、瓦條、老城磚、具有藝術價值的石雕(刻)、磚雕、木雕等有價值、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各類建築構件,都要通過認定登記、保護性拆除、保存建檔等程序予以收集和再利用。

已退休的瓦工徐廣立,是由此次施工方——北京京誠集團返聘回來給項目把關的高級技工。徐師傅今年63歲,曾參加過燈市口樓房翻建等項目。說起老房子修繕,徐師傅表示,施工團隊對一些院落進行恢復性修建,按原格局、原面積、原高度設計,保留歷史信息。同時,使用原工藝、原材料、原做法,比如,對於只是下端部分糟朽的柱子,可以採用墩接方式加強。“曾經有個門上的銅門鈸少了一個,施工隊長跑遍大大小小的古玩城、建材市場,就為了再找一個同樣是六邊形的門鈸。”徐師傅回憶道。

老式房屋要依據傳統做法和傳承工藝進行修繕施工。修繕後的建築應保留原歷史風貌,修舊如舊。同時,露明部位使用老料修繕,非露明部位使用現代材料進行修繕。保護性修繕房屋中利用老料必須滿足結構安全性、功能性要求。

"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 見習記者 應悅)為保護風貌、改善民生,2015年9月,北京市東城區啟動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衚衕修繕整治項目。在完成“申請式騰退”、三分之二居民外遷上樓後,今年3月,雨兒衚衕率先開始修繕整治施工,目前已有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據悉,東城區將力爭年底前完成改造和修繕,迎老街坊回到衚衕居住。

為全面保存延續老城的歷史狀況和建築風貌,東城區在房屋修繕中做好老建築材料收集、保管與利用,通過恢復性修建和保護性修繕等有效方式充分挖掘老材料、老構件(簡稱“老料”)的歷史價值和實用價值,保留衚衕老味道。

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8月16日,北京東城南鑼鼓巷,修繕後的雨兒衚衕環境乾淨整潔。圖/視覺中國

修舊如舊,老材料、老物件保留衚衕特色

雨兒衚衕位於北京最古老街區之一的南鑼鼓巷,全長343米,寬5米,東西走向,擁有清代值年旗衙門、齊白石舊居等歷史遺存,入選北京市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街區。“申請式騰退”實施期間,四條衚衕662戶直管公房戶,有401戶選擇外遷,住上了比之前更寬敞明亮的樓房,戶均住房面積由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戶均110平方米。老街坊們入住現代化小區,為騰退後的衚衕修葺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今年5月31日,東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出臺了《東城區老城房屋修繕中老材料、老構件收集及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首次提出,柁、檁、柱、椽、板、枋、連簷、瓦口、瓦條、老城磚、具有藝術價值的石雕(刻)、磚雕、木雕等有價值、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各類建築構件,都要通過認定登記、保護性拆除、保存建檔等程序予以收集和再利用。

已退休的瓦工徐廣立,是由此次施工方——北京京誠集團返聘回來給項目把關的高級技工。徐師傅今年63歲,曾參加過燈市口樓房翻建等項目。說起老房子修繕,徐師傅表示,施工團隊對一些院落進行恢復性修建,按原格局、原面積、原高度設計,保留歷史信息。同時,使用原工藝、原材料、原做法,比如,對於只是下端部分糟朽的柱子,可以採用墩接方式加強。“曾經有個門上的銅門鈸少了一個,施工隊長跑遍大大小小的古玩城、建材市場,就為了再找一個同樣是六邊形的門鈸。”徐師傅回憶道。

老式房屋要依據傳統做法和傳承工藝進行修繕施工。修繕後的建築應保留原歷史風貌,修舊如舊。同時,露明部位使用老料修繕,非露明部位使用現代材料進行修繕。保護性修繕房屋中利用老料必須滿足結構安全性、功能性要求。

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雨兒衚衕25號院房頂保留原有設計。見習記者 應悅 攝

適度改善,在老胡同過現代生活

“一院一方案、一戶一設計”“整體規劃、織補功能,還原規制、精細修繕,修舊如舊、保護風貌,分類施策、改善民生”,這些是雨兒衚衕整治提升的總體思路。設計師和專家們組成8個工作營和顧問組,根據歷史街區風貌保護要求和每戶居民家中的不同空間特點,為雨兒衚衕編制了24套院落的設計方案、公共空間精細化提升方案和排水排汙設計方案。

目前,雨兒衚衕已有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改造了排水管道,安裝了化糞池設備、汙水處理設備,並接入市政管線。

走進雨兒衚衕25號院,向左一拐,就是李晶老人的家。老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改造前的院落空間狹小,窄到一出門就能肩膀碰肩膀。修繕之後,院子裡的通道寬度達到2米左右,不需擔心進出不便的問題。

“以前家裡有個隔斷,把12平方米的屋子隔開,特別侷促,我們老兩口和兒子住得特別不方便。”李晶說,自己家所住的25號院原來住著5戶居民,申請騰退時有3戶選擇外遷,2戶選擇留下。改造後,老人一家所居住的西廂房有了獨立的廁所。

李晶老人家對面,騰出了一間約6平方米的平房,已經安裝了灶臺等廚房設施。交道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等院落升級完成後,這裡將作為廚房租給李晶,拓展老居民的生活空間。

"

新京報訊(記者 李玉坤 見習記者 應悅)為保護風貌、改善民生,2015年9月,北京市東城區啟動帽兒、雨兒、蓑衣、福祥四條衚衕修繕整治項目。在完成“申請式騰退”、三分之二居民外遷上樓後,今年3月,雨兒衚衕率先開始修繕整治施工,目前已有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據悉,東城區將力爭年底前完成改造和修繕,迎老街坊回到衚衕居住。

為全面保存延續老城的歷史狀況和建築風貌,東城區在房屋修繕中做好老建築材料收集、保管與利用,通過恢復性修建和保護性修繕等有效方式充分挖掘老材料、老構件(簡稱“老料”)的歷史價值和實用價值,保留衚衕老味道。

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8月16日,北京東城南鑼鼓巷,修繕後的雨兒衚衕環境乾淨整潔。圖/視覺中國

修舊如舊,老材料、老物件保留衚衕特色

雨兒衚衕位於北京最古老街區之一的南鑼鼓巷,全長343米,寬5米,東西走向,擁有清代值年旗衙門、齊白石舊居等歷史遺存,入選北京市第一批25片歷史文化街區。“申請式騰退”實施期間,四條衚衕662戶直管公房戶,有401戶選擇外遷,住上了比之前更寬敞明亮的樓房,戶均住房面積由不足25平方米增加到戶均110平方米。老街坊們入住現代化小區,為騰退後的衚衕修葺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今年5月31日,東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出臺了《東城區老城房屋修繕中老材料、老構件收集及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首次提出,柁、檁、柱、椽、板、枋、連簷、瓦口、瓦條、老城磚、具有藝術價值的石雕(刻)、磚雕、木雕等有價值、有鮮明時代特徵的各類建築構件,都要通過認定登記、保護性拆除、保存建檔等程序予以收集和再利用。

已退休的瓦工徐廣立,是由此次施工方——北京京誠集團返聘回來給項目把關的高級技工。徐師傅今年63歲,曾參加過燈市口樓房翻建等項目。說起老房子修繕,徐師傅表示,施工團隊對一些院落進行恢復性修建,按原格局、原面積、原高度設計,保留歷史信息。同時,使用原工藝、原材料、原做法,比如,對於只是下端部分糟朽的柱子,可以採用墩接方式加強。“曾經有個門上的銅門鈸少了一個,施工隊長跑遍大大小小的古玩城、建材市場,就為了再找一個同樣是六邊形的門鈸。”徐師傅回憶道。

老式房屋要依據傳統做法和傳承工藝進行修繕施工。修繕後的建築應保留原歷史風貌,修舊如舊。同時,露明部位使用老料修繕,非露明部位使用現代材料進行修繕。保護性修繕房屋中利用老料必須滿足結構安全性、功能性要求。

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雨兒衚衕25號院房頂保留原有設計。見習記者 應悅 攝

適度改善,在老胡同過現代生活

“一院一方案、一戶一設計”“整體規劃、織補功能,還原規制、精細修繕,修舊如舊、保護風貌,分類施策、改善民生”,這些是雨兒衚衕整治提升的總體思路。設計師和專家們組成8個工作營和顧問組,根據歷史街區風貌保護要求和每戶居民家中的不同空間特點,為雨兒衚衕編制了24套院落的設計方案、公共空間精細化提升方案和排水排汙設計方案。

目前,雨兒衚衕已有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改造了排水管道,安裝了化糞池設備、汙水處理設備,並接入市政管線。

走進雨兒衚衕25號院,向左一拐,就是李晶老人的家。老人告訴新京報記者,改造前的院落空間狹小,窄到一出門就能肩膀碰肩膀。修繕之後,院子裡的通道寬度達到2米左右,不需擔心進出不便的問題。

“以前家裡有個隔斷,把12平方米的屋子隔開,特別侷促,我們老兩口和兒子住得特別不方便。”李晶說,自己家所住的25號院原來住著5戶居民,申請騰退時有3戶選擇外遷,2戶選擇留下。改造後,老人一家所居住的西廂房有了獨立的廁所。

李晶老人家對面,騰出了一間約6平方米的平房,已經安裝了灶臺等廚房設施。交道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等院落升級完成後,這裡將作為廚房租給李晶,拓展老居民的生活空間。

老構件留衚衕味道,北京雨兒衚衕19個院落完成整體修繕

雨兒衚衕30號院,工人們正在修繕。見習記者 應悅 攝

鏈接:陸宗輿故居變書苑,老建築有了新用途

8月16日,北京首批歷史建築之一、位於東城區建國門街道北極閣三條衚衕22號院的陸宗輿故居,正式變身“緣慶書苑”,並正式向市民免費開放。1915年初,袁世凱曾派遣陸宗輿與陸徵祥、曹汝霖參與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在五四運動中,學生找到曹汝霖住所,火燒趙家樓,但陸宗輿宅得以倖免,保留至今。

“雖然現在的北極閣地區難尋寺廟道觀蹤跡,但歷史上這裡卻廟宇林立。建於清代的緣慶禪林就曾坐落於此,它是寧郡王府的私建家廟。”建國門街道西總布社區黨委書記李曉康介紹,這也是“緣慶書苑”名字的來歷。

新京報記者看到,陸宗輿的故居是一個寺廟建築,大殿面闊五間,磚雕精美,屋頂正中是木構套疊藻井。建國門街道辦副主任高海雁介紹,該建築在清末民初時期,幾經易手,建築內設多次改造,殿內甚至還有西式壁爐,承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今年6月,北極閣三條22號入選北京市第一批歷史建築。

據高海雁介紹,北極閣三條22號的產權單位為東城區房地經營管理中心建國門分中心,2015年7月以前,一直被北京市第二開關廠租為庫房使用。直到建國門街道租用後現場勘查時,才發現此處為文物古建,並於2016年通過申請名城保護專項資金,聘請有文物設計修繕資質的北京建工建築設計研究院進行多次勘查和設計。整個修繕和籌備工作用了三年多時間。

建國門街道還引入了文創專業運營機構,將“緣慶書苑”打造成為地區標誌性的社區文化活動場所。現在,這個建築面積284平方米的室內空間區域功能劃分合理,投影儀、舞臺等基本設施一應俱全,免費向轄區居民開放,可開展讀書會、傳統京味曲藝鑑賞、戲劇普及傳承、社區公共文化等系列活動。

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 見習記者 應悅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