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中國古代的建築水平居世界前列,並且,中國在建築方面創造了很多個舉世矚目的成就。在古代那種生產力水平低下,生產工具落後的時期,能夠創造出被後人驚歎不已的建築,可以說,這些全都是借古代能工巧匠勤勞的雙手和富有智慧的頭腦。

或許在現在,跨海大橋依然成為人們驚歎的橋樑建築,倘若此事在古代也可以實現,那麼,這該有多麼的令人振奮。不過值得自豪的是,這樣一座世界第一跨海大橋,確實出於我國工匠之手。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此跨海大橋原名永安橋而後來被人們稱為洛陽橋,它是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齊名的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但是,有一點人們感到很奇怪,位於中國四大名橋之一的“洛陽橋”卻不在洛陽,這一點讓很多人不解。客官先彆著急,接下來筆者就會一一的為你解答這些疑惑。

“洛陽橋”雖已屹立在福建泉州1000年之久,但是有一點非常震撼,那就是到現在他依然可以使用,並且堪稱完美。即使經過上千年歲月與風雨的洗禮,當年恢弘的體態依舊不改,現今如果你來到此處,站在橋上靜謐感受一下,依然能感到歷史的那份滄桑,讓恩流連忘返。而為何處於泉州的跨海大橋被稱為“洛陽橋”,其背後的歷史背景也值得人們去思考。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當時,洛陽橋下的江水波濤洶湧,經常發生翻船事故,而此地偏偏又是福建廣東兩省進京的必經之路,所以,人們為了祈禱自己及家人可以平安渡河,就把這個渡口稱為“萬安渡”,此橋便被稱為“萬安橋”。而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這裡還有一個荒村古渡,名叫“萬安渡”,這裡水流喘急,每年都有大量的行人命葬魚腹,所以,之後此橋修建完成後,就將此橋的名字叫做“萬安橋”。

但是,到底是那種說法其實並不重要。

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唐宋之前,泉州一帶居住著越族人,到了唐朝初年,由於社會動盪不安,時有戰爭爆發,民不聊生,所以,這就造成大量的中原人南遷。此後的三百年間,很多洛陽人便遷移到了泉州定居。他們看到此地的山川地形與洛陽頗為相似,為寄託對故鄉的深切思念,故將此橋稱之為“洛陽橋”。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該橋是北宋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從公元1053年——公元1059年曆經近七年時間完成,耗銀一千四百萬兩,才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橋長八百三十四米,寬七米,有橋墩四十六座,全部用巨大石塊砌成,結構堅固,造型美觀。不過在當時那樣不具備高超生產力條件的情況下,造出這樣一座橋堪稱世界難題。那蔡襄又是如何解決建橋過程中的難題的呢?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話說,當時建橋之時選用了兩種方法:

其一、早在北宋,我們的先民就以驚人的毅力和無窮的智慧,創造了一種直到現代才被人們所認識的新型橋基——筏型基礎。就是在江底隨橋的中線鋪滿大石頭,築起一條二十多米寬,二里長的水下長堤。然後在石堤上用條石橫直壘砌橋墩,成為現代橋樑工程中“筏形基礎”的先驅。

這種技術,直到十九世紀,歐洲人才開始採用。我國卻在北宋時期即1053年就一直用,完全領先國外八百多年之久。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其二也就是建造這座橋最巧妙也是最創新的一點。

為了使橋墩更為牢固,設計師巧妙地利用繁殖“礪房”的方法,來鏈接膠固石塊。因在海邊,大石塊總是積聚著牡蠣,而牡蠣又是很難將他們弄下來的一種海洋生物,可見它的粘結的牢固程度非常高。故在橋墩上養殖天然的牡蠣,不僅非常的方便而且效果極佳,從而,就為橋墩鑄造了一層天然的保護層。

這種用生物加固橋樑方法,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在我們很多人的觀念中牡蠣這種海洋生物,是餐桌上可以供人飽餐一頓的美食,人們在評價其口感和營養價值的時候或許根本想不到平時經常粘黏在海邊石塊上的牡蠣居然可以用到橋樑建築之上,此想法若是沒有超高的想象力和創新力,是根本就不可能將其付諸實踐的。

洛陽橋建成後,人們給它總結了三個絕妙的特點,稱為“三絕”:一是工程艱苦浩大;二是《萬安橋記》簡潔;三是碑石、碑字藝術精雕。


世界第一座跨海大橋就在中國, 全靠一種動物, 千年來一直屹立不倒


洛陽橋成功地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是我國古代橋樑建築史上的偉大創舉,我國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教授稱讚說:“洛陽橋是福建橋樑的狀元”。而此舉也恰好證明了我國古代人的高超智慧,所以才能流傳百世。

相關推薦

推薦中...